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oenix脓肿根管渗出液中白介素-1α的检测
1
作者 于金华 俞未一 +3 位作者 张光东 马骏驰 曹灵 陶阳 《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比较Phoenix脓肿治疗前后根管渗出液中白介素-1α(IL-1α)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Phoenix脓肿的单根管恒牙40颗,按就诊时间分为初诊组和复诊组,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摄X线片,AutoCAD软件测量X线片很尖阴影面积,常规进行根... 目的 比较Phoenix脓肿治疗前后根管渗出液中白介素-1α(IL-1α)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Phoenix脓肿的单根管恒牙40颗,按就诊时间分为初诊组和复诊组,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摄X线片,AutoCAD软件测量X线片很尖阴影面积,常规进行根管治疗,初、复诊病例均用标准纸尖法收集根管渗出液,并计算渗出液体积。用临床根尖周指数(CPI)进行疗效评定;渗出液中的IL-1α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所得数据用 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初诊组 IL-1α浓度与渗出液体积、根尖阴影面积呈负相关(P=0.001,0.002),Phoenix脓肿治疗过程中其根管渗出液中的 IL-1α浓度增加(P<0.001)。结论 IL-1α与Phoenix脓肿的愈合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炎 渗出液 白细胞介素-1Α Phoenix脓肿
下载PDF
IL-1A3'非翻译区rs3783553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2
作者 司马秀田 刘浩 +3 位作者 周培志 胡鑫 仲伟营 游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22(miRNA-122)靶基因白细胞介素1A(IL-1A)3'非翻译区(3'UTR)rs3783553插入(ins)/缺失(del)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IL-1A 3'3'UTR区rs3783553多态性在173例对照组和14... 目的探讨微小RNA-122(miRNA-122)靶基因白细胞介素1A(IL-1A)3'非翻译区(3'UTR)rs3783553插入(ins)/缺失(del)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IL-1A 3'3'UTR区rs3783553多态性在173例对照组和142例颅内动脉瘤组的分布差异。结果颅内动脉瘤组del和in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0.4%和29.6%;对照组两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1.8%和38.2%。与del等位基因相比,ins等位基因显著降低了颅内动脉瘤的发病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P=0.024)。根据性别、年龄和动脉瘤数量等临床特征进行亚组分析,未发现IL-1A 3'UTR区rs3783553多态性与此临床特征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IL-1A 3'3'UTR区rs3783553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22 白细胞介素-1A 多态性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酒精对脑组织及胶质细胞白细胞介素-1α基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杨志强 陈雯 KaneCynthiaJM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27-231,共5页
为了阐明酒精中毒对神经系统损害的机理,用新生CD大鼠酒精中毒模型及原代培养的神经小胶质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RT-PCR的方法测定酒精中霉对脑组织及体外培养细胞中IL-1α基因水平的改变作用。结果显示:酒精持续染毒11d后,大脑皮... 为了阐明酒精中毒对神经系统损害的机理,用新生CD大鼠酒精中毒模型及原代培养的神经小胶质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RT-PCR的方法测定酒精中霉对脑组织及体外培养细胞中IL-1α基因水平的改变作用。结果显示:酒精持续染毒11d后,大脑皮层、小脑、海马、纹状体及丘脑组织中的IL-1α基因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海马增加程度最为明显,是对照组的2.5倍;酒精对基底神经节组织IL-1α基因表达无影响。酒精也使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在染毒24h后IL-1α基因表达量开始升高,72h达到高的。体内及体外实验均表明:酒精中毒时IL-1α的基因表达水平增加,继而调控神经和免疫功能,并可能在酒们导致的大脑神经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白细胞介素-1 α 脑组织 胶质细胞
下载PDF
枇杷清痤胶囊对丙酸杆菌致大鼠痤疮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园 林景 +3 位作者 周欣 周小圆 张一云 刘巧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3446-3448,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观察枇杷清痤胶囊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按体重均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金花消痤丸,1.08 g/kg)及枇杷清痤胶囊高(1.296 g/kg)、中(0.648 g/... 目的建立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观察枇杷清痤胶囊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按体重均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金花消痤丸,1.08 g/kg)及枇杷清痤胶囊高(1.296 g/kg)、中(0.648 g/kg)、低(0.324 g/kg)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右耳耳廓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液制造大鼠耳廓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耳廓厚度、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 IL-2R)和睾酮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枇杷清痤胶囊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耳廓肿胀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枇杷清痤胶囊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IL-1α含量(P<0.01),枇杷清痤胶囊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也能降低血清中IL-1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s IL-2R和睾酮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不会影响大鼠血清中s IL-2R和睾酮含量。结论枇杷清痤胶囊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所致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和减少IL-1α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枇杷清痤胶囊 动物模型 白细胞介素-1Α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α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大肠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史新龙 马家驰 +2 位作者 杨熊飞 顾远晖 李一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及其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肠癌细胞株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选用高肝转移潜能的大肠癌细胞株WiDr及低肝转移潜能的大肠癌细胞株Caco-2和Colo-320,分别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IL-1α及IL-1 I型受体(I...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及其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肠癌细胞株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选用高肝转移潜能的大肠癌细胞株WiDr及低肝转移潜能的大肠癌细胞株Caco-2和Colo-320,分别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IL-1α及IL-1 I型受体(IL-1R I)的基因及蛋白在3种细胞中表达;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性IL-1α或IL-1ra作用于上述细胞后,用WST-1法检测3种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Transwell小室检测WiDr与Caco-2细胞侵袭能力。结果:RT-PCR显示IL-1α基因仅在高肝转移潜能的WiDr细胞中表达,在低肝转移潜能的Caco-2和Colo-320细胞中不表达,而IL-1R I基因在3种细胞中均有表达;ELISA检测WiDr细胞IL-1α蛋白浓度为(7.85±0.52)pg/mL,而Caco-2和Colo-320细胞未检测到;外源性IL-1α能明显增加Caco-2和Colo-320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5),对WiDr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但外源性IL-1ra能明显抑制WiDr细胞的增殖(P<0.05);外源性IL-1α能明显增强Caco-2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但对WiDr细胞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P>0.05),外源性IL-1ra能明显抑制WiDr细胞侵袭(P<0.05),但对Caco-2细胞的侵袭能力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大肠癌的肝转移潜能与IL-1α表达有关,外源性IL-1ra能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白细胞介素1Α 受体 白细胞介素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α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联 被引量:2
6
作者 司马秀田 刘浩 +3 位作者 周培志 胡鑫 仲伟营 游潮 《华西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668-1670,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6月-2012年3月1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和181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IL-1α-889C/T和+4845G/T多态性,统计分析基...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6月-2012年3月1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和181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IL-1α-889C/T和+4845G/T多态性,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结果 IL-1α-889C/T位点:CT/TT基因型在颅内动脉瘤组中的频率为32.4%,显著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频率(21.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5);T等位基因在颅内动脉瘤组中的频率为16.9%,显著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频率(10.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P<0.05)。IL-1α+4845G/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α-889C/T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有关,-889T等位基因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的遗传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Α 多态性 颅内动脉瘤
原文传递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NS-398对紫外线诱导的永生化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白介素-1α和α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宋应华 梁虹 +2 位作者 戴杏 刘小明 王珊珊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2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长一中波紫外线诱导的永生化人类角质形成细胞(HaCaT)白介素-1a(IL-1a)、a肿瘤坏死因子(TNF-a)表达的影响,探讨NS-398对人类皮肤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传代培养的HaCaT... 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长一中波紫外线诱导的永生化人类角质形成细胞(HaCaT)白介素-1a(IL-1a)、a肿瘤坏死因子(TNF-a)表达的影响,探讨NS-398对人类皮肤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传代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单纯照光组、NS-398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光组用长-中波紫外线(UVA-UVB)照射,NS-398干预组预先用不同浓度NS一398处理后接受长一中波紫外线照射,空白对照组常规条件下培养不做处理。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usA)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1a、TNF-d的表达。结果单纯照光组IL-1a、TNF-a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NS-398干预组IL-1a、TNF-a表达量明显低于单纯照光组,且呈NS-398浓度依赖性。结论NS-398能够抑制紫外线照射下HaCaT细胞IL-1a、TNF-a表达,从而可能对人类皮肤光损伤具有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NS一398 白介素-1a a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IL-15 temporally reorients IL-10 biased B-la cells toward I L- 12 expression 被引量:3
8
作者 Amlan Kanti Ghosh Debolina Sinha +2 位作者 Subhadeep Mukherjee Ratna Biswas Tapas Biswa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29-239,共11页
Interleukin (IL)-15 is known to strongly modulate T-cell function; however, its role in controlling mucosal immunity, including its ability to modulate B-la cell activity,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Here, we show tha... Interleukin (IL)-15 is known to strongly modulate T-cell function; however, its role in controlling mucosal immunity, including its ability to modulate B-la cell activity,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Here, we show that IL-15 upregulates activation molecules and th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CD80 on viable B-la cells. Cell activation was accompanied by the depletion of 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 (Siglec)-G, an inhibitor of cell activation that is present on B-la cells. The IL-15 receptor CD122 was stimulated on B-la cells by the cytokine showing its direct involvement in IL-15-mediated responses. IL-I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long term survival of B-la cells in culture, which is initially promoted by IL-15. The upregulation of IL-IO was followed by the appearance of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SOCS)I in the presence of IL-15 and the loss of IL-IO. This resulted in the cells switching to IL-12 expression. This anti-inflammatory to pro-inflammatory shift in the B-la cell character was independent of the cell-specific marker CD5, which remained highly expressed throughout the in vitro life of the cells. The presence of the immunosuppressive receptor programmed cell death (PD)-I and its ligand PD-L2 were features of a predominantly IL-IO response. PD-1 and PD-L2 can mediate juxtacrine signaling. However, the abrogation of PD-1 and its ligand was observed when the cells expressed IL-12. This demonstrate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ceptor and ligand and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The induction of IgM and IgA, which can play pivotal roles in mucosal immunity, was promoted in the presence of IL-15. Collectively, the data implicate IL-15 as the master cytokine that induces B-la cells to mount a mucosal immune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 cells IGM innate immunity interleukin-12 generation INTERLEUKIN-1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