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7参与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雷钧 何凡 +3 位作者 吴敏 郑翔 李舒媛 陈知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1-584,589,共5页
目的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观察2组供心存活时间,应用RT-PCR检测移植心脏IL-17、核孤独受体... 目的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观察2组供心存活时间,应用RT-PCR检测移植心脏IL-17、核孤独受体γt(RORγt)、干扰素-γ(IFN-γ)mRNA在移植术后1、2、3、4、5、6、7、8 d的动态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移植术后第4天移植心脏内CD4+、CD8+T细胞中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检测显示,在急性排斥反应组中,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都早于IFN-γ,在移植术后第2天即可于移植心脏中检测到,其表达量在术后第4天均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并分别在术后第6天和第7天无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急性排斥组移植心脏内有大量CD4+、CD8+T细胞浸润,细胞因子IL-17主要由CD4+T细胞分泌。结论Th17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移植脏器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见性和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排斥反应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核孤独受体γt 干扰素-Γ
下载PDF
IL-17与Th17细胞在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司中洲 吴建国 +1 位作者 贺志军 李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6-681,共6页
目的:研究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12)和同系移植组(n=12),应... 目的:研究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12)和同系移植组(n=1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分别检测2组小鼠移植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清中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心脏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数量,并取移植心脏经10%甲醛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清中IL-17表达明显高于同系移植组(P<0.05),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7天IL-17表达明显高于第3天(P<0.05);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心脏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明显增高(P<0.05),且术后第7天时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Th17与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移植脏器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望成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与Th17细胞在小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司中洲 李亭 +2 位作者 李杰群 齐海智 谢续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74-1377,共4页
目的研究Thl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 d和7 d,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IL-17含量... 目的研究Thl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 d和7 d,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IL-17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数量,取移植肾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清中IL-17含量均升高(P<0.05),且术后第7天时IL-17含量明显高于第3天(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较同系移植组均明显增多(P<0.05),且术后第7天时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 Thl7细胞在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移植脏器中IL-17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见性和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排斥反应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7分子水平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RNA的表达及机制分析
4
作者 李英 王丹彤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10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7(IL-17)分子水平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 RNA的表达及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接诊的3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7(IL-17)分子水平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 RNA的表达及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接诊的3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的IL-12、IL-17分子水平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m 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致病机制。结果病例组的IL-12、IL-17分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IL-12、IL-17分子在PBMCs中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IL-12、IL-17分子水平及m 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2和IL-17分子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IL-12m RNA、IL-17m 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IL-12、IL-17分子水平密切相关,且与患者发病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IL-12 IL-17 mRNA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永红 陈国友 +3 位作者 曹雪涛 胡晋红 原永芳 苏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优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的原核表达条件,选择不同的路线进行分离纯化.方法:利用SDS-PAGE方法分析比较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诱导时间的表达量,选择最适条件,大量扩增后,分离出包涵体,分别采用盐酸胍溶解法和SDS溶... 目的:优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的原核表达条件,选择不同的路线进行分离纯化.方法:利用SDS-PAGE方法分析比较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诱导时间的表达量,选择最适条件,大量扩增后,分离出包涵体,分别采用盐酸胍溶解法和SDS溶解法两条纯化路线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并对所纯化产物进行常规分析鉴定.结果:采用上述两种不同的溶解包涵体方法,通过后续复性及纯化,均可得到高纯度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IL-17.采用SDS溶解法具有较高的得率,采用盐酸胍溶解法纯化得率较低,得产物的生物学活性较高.结论:通过表达及纯化,得到了大量高纯度具有活性的rhIL-17,为进一步研究IL-17的体内外生物学效应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表达 纯化 鉴定 IL-17 γhIL-17
下载PDF
KCNJ15诱导钙离子内流促进T细胞分泌白介素17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琳 陈韬 +1 位作者 徐大琴 宁琴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33-436,I0009,共5页
目的:探讨内向整流钾通道J亚家族成员-15(KCNJ15)对HBV诱导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T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人KCNJ15真核表达质粒,电转染Jurkat细胞系,采用Cytometric Bead Array(CBA)试剂盒检测Jurkat细胞上清液Th1/Th2/Th17及IL-9... 目的:探讨内向整流钾通道J亚家族成员-15(KCNJ15)对HBV诱导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T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人KCNJ15真核表达质粒,电转染Jurkat细胞系,采用Cytometric Bead Array(CBA)试剂盒检测Jurkat细胞上清液Th1/Th2/Th17及IL-9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人KCNJ15真核表达质粒转染Jurkat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KCNJ15在基因水平(10^(5.51±0.58)比10^(1.41±1.16),P=0.001)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增强,Jurka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7A的水平显著升高[(9.55±1.06)pg/ml比(5.77±1.32)pg/ml,P=0.005];转染后24h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增高[(0.15±0.05)μmol/L比(0.06±0.01)μmol/L,P=0.005]。结论:过表达KCNJ15可能通过促进钙离子内流增强T细胞分泌IL-17,从而参与免疫诱导肝脏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向整流钾通道J亚家族成员-15 T细胞 白介素17 肝损伤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白细胞介素-6及11和17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7
7
作者 刘争 陆翔 +4 位作者 王恒 彭利艳 游学俊 高起学 崔永华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IL)6、11和17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组)下鼻甲黏膜和21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对照...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IL)6、11和17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组)下鼻甲黏膜和21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对照组)下鼻甲黏膜组织中TGFβ1,IL6、11和17的蛋白表达量。结果:①变应性鼻炎组的TGFβ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IL6、11和17的蛋白表达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TGFβ1,IL6、11和17的蛋白表达量在并发哮喘和不并发哮喘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GFβ1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组织结构重塑中起作用,而IL6、11和17可能在此过程中无明显作用,这可能是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组织结构重塑差异的分子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哮喘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1 白细胞介素17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7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曾兆清 杜文军 +3 位作者 史兆章 徐伟 刘倩雯 陈士俊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其对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以200、400、600、800、1 000μg/L(终质量浓度)的IL-17刺激,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培养24、48、72 h。用细胞计数...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其对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以200、400、600、800、1 000μg/L(终质量浓度)的IL-17刺激,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培养24、48、72 h。用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MTT法检测IL-17刺激后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IL-17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 IL-17对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00μg/L的IL-17对细胞无明显的刺激作用(P>0.05),800μg/L的IL-17在细胞培养72 h后对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最明显(P<0.01),1 000μg/L的IL-17对细胞则有抑制作用(P<0.01)。IL-17刺激肝星状细胞后能促使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细胞增殖以S期细胞比例为主。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增殖指数随着IL-17浓度的增长而增加,而1 000μg/L的IL-17则抑制细胞周期,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P<0.01)。结论 IL-17能刺激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IL-17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肝星状细胞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及IL-17高表达与原发性IgA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青梅 鲍晓荣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细胞免疫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原发性IgA肾病(IgAN组)和32例非IgA相关原发性肾小球肾炎(n-IgAN组)患者,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IL-17、IgA、补体C3、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细胞免疫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原发性IgA肾病(IgAN组)和32例非IgA相关原发性肾小球肾炎(n-IgAN组)患者,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IL-17、IgA、补体C3、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新月体形成情况。结果与n-IgAN组比较,IgAN组Hp感染率增高(45.0%比31.3%),血清IL-17水平[(208.69±27.10)ng/L比(171.48±21.44)ng/L,P〈0.05]和新月体检出率(51.90%比5.30%,P〈0.05)升高,IgA/C,比值增大[(2.71±1.37)比(2.05±0.95)]。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中,合并IgA肾病者多于合并非IgA肾病者(64.29%比35.7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否与血清IL-17呈正相关(r=0.581,P〈0.01),IL-17水平与新月体检出率呈正相关(r=0.484,P〈0.01)。结论IgA肾病患者普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IL-17高表达。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影响IL-17相关的细胞免疫状态而参与IgA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肾病 幽门螺杆菌 IL-17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7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人中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鎏勋 郑力文 +2 位作者 郑煜煌 李靖 何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605-1607,共3页
目的观察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HIV/AIDS)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正常人水平的区别,及其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一年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采集33例HIV/AIDS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IL-17水平并... 目的观察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HIV/AIDS)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正常人水平的区别,及其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一年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采集33例HIV/AIDS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IL-17水平并对比分析,并在33例HIV/AIDS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0、6、12月时分别采集静脉血,同法检测血清IL-17动态水平并对比分析。以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CD4+细胞数,以real-time RT-PCR法定量检测HIV RNA。结果 HIV/AIDS在接受HAART治疗前、治疗6月、12月及正常人静脉血IL-17水平分别为(5.3±2.5)、(7.7±2.4)、(10.4±3.1)和(17.7±6.60)pg/ml;IL-17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与HIV病毒载量负相关。结论提示IL-17可能与艾滋病发病机制相关,有可能成为艾滋病病情进展和HAART效果的观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白细胞介素17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含铋剂的序贯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7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东方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观察采用含铋剂的序贯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0和IL-17的影响.方法 1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采用含铋剂的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IL-10... 目的 观察采用含铋剂的序贯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0和IL-17的影响.方法 1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采用含铋剂的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7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6,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为96.3%,对照组Hp根除率为8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0和IL-17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t=3.7244、9.3422,均P<0.05).结论 采用含铋剂的序贯疗法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0和IL-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7 interlukin-10 interlukin-17
原文传递
美洲大蠊过敏原Per a 7表达鉴定及其对Th17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珊珊 马文静 张锦英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8期2117-2119,共3页
目的鉴定美洲大蠊过敏原Per a 7表达,研究其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编码Per a 7基因的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并纯化出Per a 7蛋白。将磁珠分离后CD4+T淋巴细胞与Per a 7激发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共培养。... 目的鉴定美洲大蠊过敏原Per a 7表达,研究其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编码Per a 7基因的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并纯化出Per a 7蛋白。将磁珠分离后CD4+T淋巴细胞与Per a 7激发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共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7、RORγt和Foxp3mRNA表达,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17含量。结果成功克隆分子量约为33kD的重组蛋白Per a 7。重组Per a 7激发后树突状细胞与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IL-17、RORγt mRNA表达以及上清液中IL-17含量增加(P<0.05),而Foxp3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美洲大蠊过敏原Per a 7能激发树突状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向Th17细胞方向分化,在过敏性疾病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PER a 7 树突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