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综合评价间歇经口管饲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指标、管饲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影响,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从2...目的综合评价间歇经口管饲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指标、管饲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影响,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从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研究对象总计874例,其中间歇经口管饲组(IOE组)441例,留置鼻胃管管饲组(NGT组)433例。Meta分析结果,有效性上,与NGT组相比,IOE组吞咽功能改善明显(95%CI[1.24,1.51],P<0.01),营养指标提高(血清前白蛋白:95%CI[7.38,22.02],P<0.01;血清白蛋白:95%CI[1.29,2.19],P<0.01;血红蛋白:95%CI[14.44,7.31],P<0.01),安全性上,IOE组较NGT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95%CI[0.14,0.46],P<0.01);腹胀发生率低(95%CI[0.08,0.74],P=0.01)。结论间歇经口管饲较留置鼻胃管管饲能更好的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同时可改善吞咽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吸入性肺炎、腹胀等管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行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ntermittent oro-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发生误吸的风险评估及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吞咽障碍行IOE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IOE后是否误吸将其分为未误吸组(117例)和误吸组(2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利用C指数进行区分度评价,校准曲线进行列线图拟合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的脑卒中病史、误吸史、脑卒中部位、自主咳嗽、洼田饮水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置管体位、置管深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脑卒中病史、有误吸史、脑卒中部位为脑干、洼田饮水试验4~5级、NIHSS评分高、侧卧位置管、置管深度低均是脑卒中吞咽障碍行IOE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自主咳嗽是脑卒中吞咽障碍行IOE患者误吸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判断误吸风险的C指数为0.705(95%CI:0.591~0.857),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敏感度为75.42%,特异性为77.09%。结论脑卒中病史、误吸史、脑卒中部位、自主咳嗽、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置管体位、置管深度均是脑卒中吞咽障碍行IOE患者误吸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成功,构建的模型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拟合度。
文摘目的综合评价间歇经口管饲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指标、管饲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影响,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从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研究对象总计874例,其中间歇经口管饲组(IOE组)441例,留置鼻胃管管饲组(NGT组)433例。Meta分析结果,有效性上,与NGT组相比,IOE组吞咽功能改善明显(95%CI[1.24,1.51],P<0.01),营养指标提高(血清前白蛋白:95%CI[7.38,22.02],P<0.01;血清白蛋白:95%CI[1.29,2.19],P<0.01;血红蛋白:95%CI[14.44,7.31],P<0.01),安全性上,IOE组较NGT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95%CI[0.14,0.46],P<0.01);腹胀发生率低(95%CI[0.08,0.74],P=0.01)。结论间歇经口管饲较留置鼻胃管管饲能更好的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同时可改善吞咽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吸入性肺炎、腹胀等管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