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mory alloy embracing fixator in treatment of multiple fractured ribs and flail chest 被引量:4
1
作者 Yong Yang Li-wen Dong Jun Wang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0年第3期212-215,共4页
BACKGROU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fixation materials, simple operation with internal fixation has become a tendency. Ni-Ti shape memory alloy embracing fixator has such advantages as slight injury, easy op... BACKGROU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fixation materials, simple operation with internal fixation has become a tendency. Ni-Ti shape memory alloy embracing fixator has such advantages as slight injury, easy operation, security, reliable fixation, and better histocompatibility.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curative effect and postoperative results of Ti-Ni shape memory alloy embracing ? xator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fractured ribs and ? ail chest.METHODS: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long-term follow-up results were observed after internal ? xation with a shape memory alloy embracing ? xator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fractured ribs and ? ail chest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09.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with an average hospital stay of 10.31±3.14 days. Post-operative pain was less severe than preoperative pain (P=0.02).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atelectasis, pulmonary infection, etc was 17.65%. There were fewer long-term complications and less in? uence on daily work and life.CONCLUSIONS: It is practical to perform an operation for fracture of multiple ribs using a Ti-Ni shape memory alloy embracing ? xator. The ? xator, which is less traumatic, simple, safe, and reliable, has a good-histocompatibility and few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fractured ribs Flail chest internal fixation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下载PDF
Functional Outcomes of Traumatic Complex Acetabulum Fractures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200 Cases 被引量:3
2
作者 Keykhosro Mardanpour Mahtab Rahbar +2 位作者 Maryam Rahbar Nyosha Mardanpour Sourena Mardanpour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6年第12期363-377,共15页
Objective: Acetabular fractures are common injuries in Iran. We assess the functional outcome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management of displaced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ana... Objective: Acetabular fractures are common injuries in Iran. We assess the functional outcome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management of displaced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analyzed a case series of patients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 for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 Two hundred patients (132 men, 68 women) in four age groups including with a mean age of 43.39 ± 6.18 years (range 20 - 59 years) and a mean follow-up of 82.34 ± 12.48 months (range 18 - 109 month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Functional outcome at final follow-up was graded assessed according to Harris score. Factors affecting were defined. Results: Anatomic reduction was achieved in 192 hips, imperfect in 8 and poor in none. Radiological outcome revealed excellent results in 128 (64%) hips, good in eight, fair in five and none in poor. Harris score were excellent in 139 (69.5%) hips, good in 43 (21.5%) and fair in 18 (9%) and poor in none. The anatomical reduction results had a favorable final functional outcome. (0.003) However, BMI (P Conclusion: Optimal function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s have been achieved with anatomic postoperative reduction. Also experience of specialist, on time surgery and good recovery lead to receiving excellent functional outcome with at least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Open Reduction OUTCOME
下载PD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radial head fracture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被引量:4
3
作者 Imran Khan Mangi Arslan Ahmed Abro +4 位作者 Muhammad Naveed Memon Shahjahan Siyal Naveed Khan Nouman Memon Muhammad Kazim Rahim Najjad 《Journal of Acute Disease》 2020年第4期166-169,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n radial head fracture and assess the post-operative function.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June 2016 to J...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n radial head fracture and assess the post-operative function.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June 2016 to July 2017 at Liaquat National Hospital and Medical College, Karachi. Altogether, 28 patients with radial head and neck fractures 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 Thes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and their fractures were fix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Baseline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collected, and patient-rated elbow evaluation scores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Out of the 28 patients, 21 were male and 7 were female. Besides, 16 fractures were on the right side and 12 were on the left side and 17 involving the dominant hands. In addition, 8 patients had Mason type Ⅱ fracture and 20 had Mason type Ⅲ fracture. The mean age of patients was (31.0 ± 8.0) years, and the mean follow-up is (1.2 ± 0.5) years. The mean average patient-rated elbow evaluation scores were (27.64 ± 1.60) at 1-year follow-up. Conclusions: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radial head fractures and treated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have attained an excellent range of motion postoper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l head fracture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unctional outcome
下载PDF
Floating elbow combining ipsilateral distal multiple segmental forearm fractures: A case report
4
作者 Guo-Hua Huang Jiang-An Tang +1 位作者 Tie-Yi Yang Yue Li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4期3372-3378,共7页
BACKGROUND Floating elbow along with ipsilateral multiple segmental forearm fracture is a rare and high-energy injury,although elbow disloc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ulna and radius may occur separately.CASE SUMMARY We ... BACKGROUND Floating elbow along with ipsilateral multiple segmental forearm fracture is a rare and high-energy injury,although elbow disloc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ulna and radius may occur separately.CASE SUMMARY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37-year-old woman with open(IIIA)fracture of the right distal humerus with multiple shaft fractures of the ipsilateral radius and ulna with a history of falling from a height of almost 20 m from a balcony.After providing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damage control surgery was performed to debride the arm wound and temporarily stabilize the right upper limb with external fixators in the emergency operating room.Subsequently,one-stage internal fixation of multiple fractures was performed with normal values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reduction in limb swelling.The patient achieved good outcome at the 7 mo follow-up.CONCLUSION One-or two-stage treatment must b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injury;we efficiently used the“damage control princi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ating forearm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internal fixation multiple fractures Open fracture Case report
下载PDF
肋骨环抱器治疗肋骨骨折的有效性研究及有限元建模分析
5
作者 王永平 王辉 +4 位作者 郑翔 闻作川 田浩 陈鹏 刘冠群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肋骨环抱器治疗肋骨骨折的疗效,采用有限元分析评估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应力分布。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胸外血管外科收治的137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资料,男性106例,女性31例... 目的探讨肋骨环抱器治疗肋骨骨折的疗效,采用有限元分析评估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应力分布。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胸外血管外科收治的137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资料,男性106例,女性31例;年龄25~62岁,平均37.0岁;道路交通伤64例,高处坠落伤34例,摔伤12例,钝器击打伤16例,其他11例。根据治疗方式,应用传统外固定非手术治疗的为传统组(62例),应用肋骨环抱器治疗的为环抱器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VAS、止痛药物使用剂量、骨折愈合情况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Mimics软件对人体胸廓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正常肋骨和肋骨环抱器内固定后的骨折肋骨模型,应用Abaqus17.0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并计算三种不同载荷下肋骨最大位移和应力响应情况。结果与传统组比较,环抱器组机械通气时间[(6.1±1.3)d vs.(10.1±2.7)d]、引流管拔管时间[(1.75±0.32)d vs.(3.73±0.67)d]、下床活动时间[(7.84±2.40)h vs.(12.58±3.03)h]、住院时间[(6.70±1.43)d vs.(10.05±3.66)d]、骨折愈合时间[(22.92±8.40)d vs.(35.73±9.95)d]均显著缩短,治疗后VAS[(3.3±0.9)分vs.(5.2±1.2)分]显著降低,止痛药物使用剂量[(63.1±19.5)mg vs.(103.3±32.4)mg]显著减少,P均<0.001。评价骨折愈合效果,环抱器组优良率(97.3%,73/75)显著高于传统组(77.4%,48/62)。环抱器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和胸廓畸形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肋骨骨折应用肋骨环抱器固定后其可承受较大的压力,骨折的最大移位比正常肋骨小,断面间隙值<0.01 mm。结论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疗效显著。有限元分析也从生物力学角度证实肋骨环抱器具有良好的固定性能,能保证固定后肋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肋骨环抱器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外伤伴肋骨骨折的效果及对呼吸状态、疼痛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孙志红 葛鹏 陈鑫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外伤伴肋骨骨折的效果及对呼吸状态、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胸外伤伴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外伤伴肋骨骨折的效果及对呼吸状态、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胸外伤伴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胸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呼气时气道阻力、吸气时气道阻力低于对照组,肺动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及术后1、3 d,观察组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结论相较于开胸复位内固定术,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胸外伤伴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呼吸状态恢复,还能有效减轻疼痛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复位内固定术 胸外伤 肋骨骨折
下载PDF
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7
作者 成刚 王长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以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5例老年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1,开胸内固定手术)和观察组(n=44,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 目的探讨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以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5例老年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1,开胸内固定手术)和观察组(n=44,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呼吸频率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骨骼愈合时间)、疼痛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呼气峰流速(PEF)]、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 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 a(CO 2)]}、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呼吸频率恢复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胸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p a(CO 2)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组FEV 1、FVC、PEF、FEV 1/FVC水平及p a(O 2)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康复进程,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其肺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复位内固定术 老年肋骨骨折 肺功能 骨骼愈合
下载PDF
桡骨远端冠状位骨性结构匹配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恒山 寿康全 朱高波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947-952,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位骨性结构匹配(coronal bone structure matching,CBSM)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治疗的3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22~65(48.9±16.3)岁,3... 目的:探讨冠状位骨性结构匹配(coronal bone structure matching,CBSM)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治疗的3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22~65(48.9±16.3)岁,39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次日复查X线片依据CBSM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分为匹配组及不匹配组。匹配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2~64(48.0±16.2)岁;骨折AO分型,C1型6例,C2型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6 d;合并尺骨茎突骨折9例。不匹配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2~65(48.8±15.8)岁;骨折AO分型,C1型4例,C2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合并尺骨茎突骨折4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及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腕关节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腕关节及前臂的活动度。应用Gartland-Werley法评价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9例均获随访,时间6~14(9.5±4.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骨折移位发生。末次随访,不匹配组VAS高于匹配组[(2.5±1.3)分vs(1.6±1.0)分]、前臂旋前活动度小于匹配组[(70.5±12.6)°vs(80.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腕关节活动度(旋后、掌屈、背伸)及腕关节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CBSM不匹配,术后容易发生腕关节疼痛及旋前活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胸腔镜胸内固定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孙灿 刘炳春 +2 位作者 翟春波 车建鹏 李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内固定技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科2019年8月~2022年4月93例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组(n=50)和传统组(n=43)。胸腔镜组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行胸腔镜下胸腔内固定...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内固定技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科2019年8月~2022年4月93例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组(n=50)和传统组(n=43)。胸腔镜组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行胸腔镜下胸腔内固定术,传统组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行传统开胸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带管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96.1±24.7)min vs.(110.2±29.1)min,t=-2.526,P=0.013]、术中出血量[(76.0±38.4)ml vs.(140.2±80.8)ml,t=-4.767,P=0.000]、术后带管时间[(3.9±1.6)d vs.(6.2±1.8)d,t=-2.739,P=0.008]、术后引流量[(132.4±53.9)ml vs.(157.9±50.5)ml,t=-2.345,P=0.021]、术后住院时间[(5.8±2.5)d vs.(9.7±2.5)d,t=-4.397,P=0.000]、疼痛时间[(4.9±1.2)d vs.(5.8±1.4)d,t=-2.199,P=0.030]显著短于/少于传统组。胸腔镜组术后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3、12个月随访,肋骨接骨板固定牢靠,无一例移位、变形、脱落。结论胸腔镜下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肋骨接骨板 胸内固定术
下载PDF
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探讨
10
作者 乔怡 张福勇 +1 位作者 甄允方 王晓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罕见,临床治疗方式不统一,本文旨在总结此类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收治的5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患儿临床资料,总结患儿影像... 目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罕见,临床治疗方式不统一,本文旨在总结此类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收治的5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患儿临床资料,总结患儿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与预后情况。结果5例中,2例予皮肤牵引治疗,3例予手术治疗,均骨折愈合,末次摄片提示肩关节脱位复位良好;随访2~17个月,肩关节活动无受限、无疼痛。结论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可先尝试手法复位及皮肤牵引。对于活动不配合且手法复位失败者,可采取麻醉下穿刺抽液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如闭合复位失败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关节脱位 外科手术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经正前方切口入路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南国新 许伟森 +8 位作者 蔡文全 郑健 周颖聪 李娟 李云隆 莫启能 田震 陈家樑 陈嘉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创伤小的儿童股骨颈骨折手术入路方法,并初步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3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市儿童医院小儿骨科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采取切开复位、加压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治疗的儿...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创伤小的儿童股骨颈骨折手术入路方法,并初步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3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市儿童医院小儿骨科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采取切开复位、加压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治疗的儿童股骨颈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共13例(14侧,其中1例合并癫痫患儿两侧股骨颈先后相隔6个月发生骨折),男10例、女3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6.5岁。Delbet分型:Ⅰ型2例(2侧),Ⅱ型9例(10侧),Ⅲ型2例(2侧)。术前均存在明显骨折移位或成角畸形。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于C臂下精准定位,采用正前方切口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游离股直肌近端外侧,并将股直肌近端向内侧牵开,显露髋关节囊前部。对于Ⅱ、Ⅲ型骨折,打开关节囊,助手牵引,直视下复位,打入导针确定无误后打入2枚直径4.0 mm的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对于Ⅰ型骨折,采用3~4枚直径2.0 mm的克氏针固定。术后髋人字支具或石膏固定6周。术后3个月内患侧避免负重,每个月随访1次,术后6个月拆除内固定。收集患儿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患儿平均切口长度3.2 cm,术中未切断任何肌肉,平均手术时间3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3 mL。术后X线片均显示解剖复位。13例均获随访,拆除内固定时间为术后6~12个月,平均为术后6.8个月。1例Ⅰ型骨折患儿拔出克氏针后,MRI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DAA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骨折部位暴露清楚,创伤小,不破坏前方肌肉的完整性,术后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术入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外科手术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可降解肋骨骨折内固定植入材料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黄启鸿 祝明华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8期2216-2220,共5页
肋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胸部外伤性疾病,对于部分严重的患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植入内固定材料以重建肋骨的稳定性。临床所使用的肋骨内固定材料大多不可吸收,部分患者会因为术后体内异物滞留而产生胸部不适感或心理焦虑,需要二次手术将其取... 肋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胸部外伤性疾病,对于部分严重的患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植入内固定材料以重建肋骨的稳定性。临床所使用的肋骨内固定材料大多不可吸收,部分患者会因为术后体内异物滞留而产生胸部不适感或心理焦虑,需要二次手术将其取出,从而显著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就医成本。可降解的肋骨内固定材料由于植入后会被机体逐步降解吸收,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然而,目前临床获批使用的可降解材料适应证较窄,二次手术的问题仍未得到全面解决。经表面涂层处理的镁合金材料在诸多可降解材料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有望成为肋骨骨折的首选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可降解 内固定 聚合物 镁合金
下载PDF
开胸与胸腔镜下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张书豪 沈庆伟 +4 位作者 袁勇 任弘旭 李超 邓旭阳 李箫曲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523-527,共5页
目的 研究胸腔镜下记忆合金环抱器(MAEF)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R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6月于四川宝石花医院胸外科治疗的78例RF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30~65岁,平均50.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0... 目的 研究胸腔镜下记忆合金环抱器(MAEF)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R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6月于四川宝石花医院胸外科治疗的78例RF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30~65岁,平均50.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0例,高处坠落伤22例,其他6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组(43例)和开胸组(35例)。开胸组行开胸MAEF内固定,胸腔镜组行胸腔镜下MAEF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7 d疼痛程度;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 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胸组[(182.1±26.4)mL vs.(218.1±18.0)mL,(54.7±5.8)min vs.(82.3±7.5)min,(2.33±0.41)d vs.(4.29±0.40)d,(1.66±0.24)d vs.(3.35±0.36)d,(7.55±0.71)d vs.(13.50±0.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胸腔镜组VAS低于开胸组[(3.15±0.20)分vs.(3.30±0.23)分],FVC、FEV1、PEF均大于开胸组[(4.26±0.26)L vs.(4.07±0.24)L,(2.22±0.23)L vs.(2.11±0.20)L,(5.72±0.51)L/s vs.(5.38±0.46)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0%vs.94.3%,P>0.05)。胸腔镜组肺部感染、肺不张、肋间神经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4.7%vs.22.9%,P<0.05)。结论 胸腔镜下MAEF内固定治疗RF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康复,但对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情况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胸腔镜 记忆合金环抱器 内固定 肺功能
下载PDF
经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14
作者 杨鹏 付爱情 +3 位作者 黄斌 胡伟 娄强 熊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7期67-70,共4页
目的:探究经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收治的8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究经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收治的8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研究组予以保守治疗+经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呈下降趋势,治疗后3 d低于治疗前,治疗后7 d低于治疗后3 d及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经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于重症胸外伤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经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肺部并发症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复位内固定对老年人肋骨骨折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吕君其 马伟忠 +3 位作者 党继芳 陈晓昌 杨少轩 马生茂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786-790,共5页
目的评价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对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及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肋骨骨折患者11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传统复位内固定术)和胸腔镜组(胸... 目的评价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对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及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肋骨骨折患者11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传统复位内固定术)和胸腔镜组(胸腔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术),各5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进程、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天数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均<0.05),胸腔镜组术后1、3、7 d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4 d时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和血氧饱和度(SaO2)均升高(P均<0.05),而胸腔镜组升高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7.14%vs 30.36%,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肋骨骨折,胸腔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骨折愈合及呼吸功能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肋骨骨折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复位内固定 康复进程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股骨颈内固定系统与关节置换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效果比较
16
作者 曲强 崔鹏飞 +1 位作者 文章坤 王昌耀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对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NS)与关节置换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手术治疗的96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FNS组39例和关节置换组57例,... 目的对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NS)与关节置换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手术治疗的96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FNS组39例和关节置换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入院及手术相关资料、术后12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与FNS组比较,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t=9.27,t′=92.81,P<0.05),但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可负重时间显著提前(t=14.61、23.21,P<0.05)。两组患者随访12月时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FNS组和关节置换组患者中分别有5、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能够缩短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时间,实现患者早期负重和功能锻炼,减少患者卧床时间,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假体进行关节置换手术,以使患者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PauwelsⅢ型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陈艳 张文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120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120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胫骨多段骨折
下载PDF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复位丢失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范斌 董辉辉 +2 位作者 李永恒 韩健 梁志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复位丢失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依据患... 目的分析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复位丢失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复位丢失情况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2组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位丢失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依据复位成功标准,术后复位丢失患者24例(30.00%)纳入为复位丢失组,术后复位未丢失患者56例(70.00%)纳入复位成功组;2组患者年龄、骨折AO分型、骨折至接受手术时间、骨质疏松情况、桡骨远端至远端螺钉距离、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AO分型、骨折至接受手术时间、骨质疏松、桡骨远端至钢板远端螺钉距离均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复位丢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复位丢失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骨折AO分型、骨折至接受手术时间、骨质疏松、桡骨远端至钢板远端螺钉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术对肋骨骨折安全性及疼痛的影响
19
作者 王晓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究肋骨骨折患者以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术对安全性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胸外科接诊的患者60例,研究时间2021年10月,拟定研究计划,收集相关数据,至2022年10月截止,将研究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 目的 探究肋骨骨折患者以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术对安全性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胸外科接诊的患者60例,研究时间2021年10月,拟定研究计划,收集相关数据,至2022年10月截止,将研究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研究组行肋骨接骨板置入术,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每组患者30例,分析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疼痛评分、炎性指标。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5 d,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PCT、CRP、IL-6、IL-2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缓解患者肢体疼痛,减少炎症因子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术 疼痛评分 安全性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与内置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梁海群 史志强 吕新智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与内置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固定组(接受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外固定组(... 【目的】探讨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与内置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固定组(接受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外固定组(行内置外固定支架治疗),每组36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复位优良率、功能恢复状态及手术前后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水平。【结果】内固定组手术时间长于外固定组(P<0.05),术中出血量多于外固定组(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外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外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站、坐、工作、性功能、疼痛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OPG、BGP水平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OPG、BG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与内置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均可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但内置外固定支架术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而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复位效果更优、愈合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损伤 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