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idence-based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What Has Changed Over the Past 20 Years
1
作者 Charlie Changli Xue Anthony Lin Zhang +2 位作者 Brian H May Louise Pobjoy Iris Wenyu Zhou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555-2567,共13页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used for centuries to treat a range of health conditions.This history has produced a wealth of classical literature,case studies and clinical research data detailing its use and effectiveness...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used for centuries to treat a range of health conditions.This history has produced a wealth of classical literature,case studies and clinical research data detailing its use and effectiveness.However,high-quality and conclusive evidence that meets modern requirements for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is lacking.This evidence gap limits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ith contemporary medicine,which in turn limits global access and acceptance of Chinese medicine as a form of safe and effective health care.Over the past 20 years,researchers and organisations around the world,including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and United Nations,have worked to support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such as Chinese medicine,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s to improve global health care.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hinese medicine studies published in the top four general medical journals(BMJ,JAMA,Lancet and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from February 2005 to February 2024 in the past 20 years to highlight the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evidence base.It also highlights key actions taken to promote evidence-based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including product and practitioner regulation,formalising education standards,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Research conducted at the China-Australia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re for Chinese Medicine demonstrates the benefits of such a collaboration.Through development of its unique and inclusive‘whole-evidence’approach,plus clinical studies and systematic reviews,the Centre ha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evidence base for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In addition,its high-impact papers and groundbreaking monographs have been cited i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al medicine guidelines.While progress has certainly been made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to build a stronger evidence base for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there is still a considerable gap that limits its integration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Future funding and research are needed to continue this work and achieve to safe,effective and accessible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part of the WHO’s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ole-evidence approac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tegrative medicine China-Australia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re for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Content Features of Medical Journal Zhong Xi Yi Xue Bao(《中西医学报》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Journal)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 and Its Impact on Medicine
2
作者 Hai-Feng Cao Li-Li Wang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1年第1期66-69,共4页
As a medical jourmal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Zhong Xi Yi Xue Bao(《中西医学报》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Journal)was characterized by rich and popular content,wide range of know ledge,and better popularization.It... As a medical jourmal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Zhong Xi Yi Xue Bao(《中西医学报》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Journal)was characterized by rich and popular content,wide range of know ledge,and better popularization.It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preading modem Western medicine and popularizing medical knowledge in China,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Western medicine,thus provided essential research valu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for medical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medicine the republican period Zhong Xi Yi Xue Bao(《中西医学报》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下载PDF
高等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创新探索
3
作者 沈存 张琳 +3 位作者 崔瑾 孙雪艳 刘梦超 赵文景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13-16,共4页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学习中,西医内科学亦为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之一,但西医内科学教学面临与中医课程交叉、课时压缩、学生基础薄弱等相应问题,增加了该课程的学习难度。随着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药院校的临床...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学习中,西医内科学亦为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之一,但西医内科学教学面临与中医课程交叉、课时压缩、学生基础薄弱等相应问题,增加了该课程的学习难度。随着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药院校的临床专业学生也必须掌握西医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疾病。为了贯彻国家“新医科”建设,提高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水平,提升本科生分析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笔者所在教研室总结出内科专业主讲教师+教学秘书责任制、现代化教学手段+问题/病例切入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床旁教学等不同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得到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文章就相关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院校本科生的西医内科学教学提供一定的有益建议,提高本科生的西医内科学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中医药院校 本科生 西医内科学 教学创新 “新医科”建设 医学教育
下载PDF
清热利湿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湿热内蕴证糖尿病肠病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李明哲 柳越冬 +2 位作者 陈萌 张威 石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方治疗糖尿病肠病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湿热内蕴证糖尿病肠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加予清热利湿方日2次口服治疗,统计肠炎疾病量表(inflamm...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方治疗糖尿病肠病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湿热内蕴证糖尿病肠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加予清热利湿方日2次口服治疗,统计肠炎疾病量表(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评分及相关症状体征。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IBDQ评分各分项得分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分数增加较为明显,且观察组在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分等方面得分增加均高于对照组,在全身症状改善方面尤为显著。两组在生活质量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活力(vitality,VT)、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整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等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22/24),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耐受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1年内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清热利湿方可以有效清热利湿,改善患者病情,是针对糖尿病肠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湿热内蕴证糖尿病肠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肠病 清热利湿方 湿热内蕴 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双思双融”型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武燕 田利民 马燕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8期22-27,共6页
内科学属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的西医课程群,因其综合的社会人文属性是承载德育目标的落地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价值引领不足;课程育人难内化、难践行以及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不持久等影响和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真... 内科学属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的西医课程群,因其综合的社会人文属性是承载德育目标的落地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价值引领不足;课程育人难内化、难践行以及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不持久等影响和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真实问题。新医科背景下,为满足我国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中西汇通、德术并举的中医药人才需求,文章提出基于“双思双融”理念,将中西并重、和而不同的两种“临床思维”相融合,专精于术与仁心仁术的两种“教育思想”相融合,紧紧围绕“核心知识点”深度挖掘蕴其中的思政元素,从而充分发挥专业课程“隐性和实践型教育”的优势。通过对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岐黄英才班2017—2019级学生开展“双思双融”型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思政教学效果,以期获得改进方向。为中医学专业开展西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内科学 中西并重 双思双融 中医学专业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为例
6
作者 肖玉洁 胡琦 宋炜熙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7期109-112,共4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实现“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是改革的目标。“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融合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非常重要。从教... 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实现“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是改革的目标。“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融合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非常重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线上线下融合式课程思政建设,旨在进行“金课”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以培养医术医德兼备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教学改革
7
作者 裴可 陶伟伟 +2 位作者 李运伦 武继彪 马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27-29,共3页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医学课程,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应用型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人才。而在教学研究中,作者发现目前教学存在不足之处,提出调...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医学课程,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应用型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人才。而在教学研究中,作者发现目前教学存在不足之处,提出调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授课方案,注重中西医知识的融会贯通;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技能实践培训,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学习素质的措施,以求稳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授课方案 临床技能实训 网络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癌痛中医治疗方案及效果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章想想 骆学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171-175,共5页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已经成为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造成癌症患者疼痛症状的同时亦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损伤。三阶梯镇痛方案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既有其风险所在,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治疗方案的使用对提升患者镇痛效果有...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已经成为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造成癌症患者疼痛症状的同时亦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损伤。三阶梯镇痛方案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既有其风险所在,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治疗方案的使用对提升患者镇痛效果有积极作用,其中常见方案如内服外治、针灸艾灸、中成药物等在癌痛患者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但中医治疗方案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必须建立在对癌痛本身病理机制的深入认知上,如此才能确保中医方案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文章针对癌痛中医方案和实施效果进行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中医治疗 病理病因 内服外治 针灸艾灸 中成药物
下载PDF
温建民教授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外翻学术思想总结
9
作者 王宏杰 白天宇 +4 位作者 邱佳明 李紫阁 危一飞 温冠楠 程桯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60-1663,共4页
阐述温建民教授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外翻的学术思想。温老师治疗拇外翻的核心思想来源于中医的阴阳理论、筋骨理论及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在此基础上凝练出“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及“内外兼治”3条治疗大法,涵盖了微创截骨手法整复... 阐述温建民教授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外翻的学术思想。温老师治疗拇外翻的核心思想来源于中医的阴阳理论、筋骨理论及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在此基础上凝练出“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及“内外兼治”3条治疗大法,涵盖了微创截骨手法整复、裹帘法外固定、中药内服外用、中西医结合康复调护4个操作环节。温老师传承经典,融贯中西,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贡献了“筋”与“骨”伤病的独家治疗经验和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中西医结合 @温建民 学术思想 微创手术 筋骨并重 动静结合 内外兼治
下载PDF
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裂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杨广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联合加味苦参汤中药熏洗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肛裂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联合加味苦参汤中药熏洗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肛裂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联合加味苦参汤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缩小率、细菌清除率、肉芽组织覆盖率以及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76.74%,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缩小率(82.24±9.26)%、细菌清除率(85.12±9.12)%、肉芽组织覆盖率(73.12±6.45)%以及肉芽组织生长厚度(5.37±1.25)mm均高于对照组的(64.34±6.98)%、(77.95±8.44)%、(51.76±5.52)%、(3.23±0.95)mm,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的18.6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手术治疗,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结合加味苦参汤中药熏洗治疗肛裂患者在临床效果、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优势,这也提示了加味苦参汤术后熏洗肛裂具有优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肛裂 加味苦参汤 肛门内括约肌单侧部分切断术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混合式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培杰 常宏 +1 位作者 先小乐 代紫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33-35,共3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如何做到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自然和谐的融合,是医学专业课教学面临的难题之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作为重要的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是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文章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德育目标设计、课程...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如何做到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自然和谐的融合,是医学专业课教学面临的难题之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作为重要的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是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文章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德育目标设计、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素材库的建设、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以及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等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混合式教学的方法和路径,以期推动中西医临床课程思政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基于动态平衡失调理论治疗菱形肌损伤
12
作者 郑秀霞 杨卫远 +6 位作者 卢旭晖 陈挺霖 曹罗元 林佳玲 黄雯晖 林应华 黄宝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3期8-11,共4页
目的 基于动态平衡失调理论应用以小针刀为主、中药内服为辅的方法治疗菱形肌损伤并对比观察治疗效果及炎症指标变化。方法 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我院中医科、康复科、骨科门诊并住院的71例菱形肌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小针刀组)... 目的 基于动态平衡失调理论应用以小针刀为主、中药内服为辅的方法治疗菱形肌损伤并对比观察治疗效果及炎症指标变化。方法 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我院中医科、康复科、骨科门诊并住院的71例菱形肌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小针刀组)、观察组(小针刀加中药内服组),治疗5 d后对患者进行中医症状疗效判定、疼痛缓解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P)评定,治疗前及治疗5 d后对患者进行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评定、测定血清5-羟色胺(5-HT)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PRS评分、血清5-HT、血清PG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NPRS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5-HT、血清PGE2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基于动态平衡失调理论应用小针刀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菱形肌损伤疗效确切,比单独应用小针刀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肌损伤 小针刀 中药内服 动态平衡失调
下载PDF
目标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贾芬 高月亮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4期183-185,189,共4页
目的分析目标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卫生院的30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12月的15名实习医生设置为参照组,开展常规临床带教;将2023年1... 目的分析目标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卫生院的30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12月的15名实习医生设置为参照组,开展常规临床带教;将2023年1—12月的15名实习医生设置为研究组,开展目标教学法教学。对比两组目标考核结果、学习状态及临床综合能力。结果教学后,研究组各项目标考核结果评分、学习状态及临床综合能力各指标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目标教学法用于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带教中,可提高实习医生的学习状态及临床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教学法 中西医结合内科 临床带教 教学效果评价
下载PDF
研究生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疾病教学案例库的建设
14
作者 李娜 董惠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9期203-205,共3页
研究生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分泌与代谢疾病是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一个重要的亚专业,也是重点和难点课程之一。目前,基于案例库建设的案例教学法(CBL)是一种适用于应用性较强学科如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新型教学方法... 研究生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分泌与代谢疾病是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一个重要的亚专业,也是重点和难点课程之一。目前,基于案例库建设的案例教学法(CBL)是一种适用于应用性较强学科如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新型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建立完善系统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疾病课程教学案例库,必将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实现研究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教学案例库
下载PDF
基于多轨(PBL、CBL、Seminar)教学模式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内科学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15
作者 伉奕 陈小丹 +2 位作者 周瑜 袁雪莲 彭支莲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7期130-132,136,共4页
目的观察多轨(PBL、CBL、Seminar)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专业内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64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实施PBL+CBL教学模式)和研究组(实施PBL、CBL、S... 目的观察多轨(PBL、CBL、Seminar)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专业内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64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实施PBL+CBL教学模式)和研究组(实施PBL、CBL、Seminar多轨教学模式),每组32名。对比组间学生的成绩考核情况、教学满意度和问卷调查内容。结果研究组学生的成绩考核[选择题(A1型)与病案分析题]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问卷调查内容(学习时间、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解决能力、团队精神等)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专业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多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学生的各项能力,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轨教学模式 中西医结合专业 内科学
下载PDF
慕课联合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探索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玉洁 黄立中 +4 位作者 宋炜熙 田莎 胡琦 曾光 唐燕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1期80-83,共4页
“金课”建设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金课建设的重要路径。在五大“金课”中,线上一流课程即“精品慕课”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慕课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课上教学过程与课下... “金课”建设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金课建设的重要路径。在五大“金课”中,线上一流课程即“精品慕课”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慕课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课上教学过程与课下学习活动进行转换的新型线下教学模式,慕课联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取得较好教学效果。课程建设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临床课程,在信息化时代,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为例,通过探讨慕课联合翻转课堂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路径,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结合课程思政,对高校金课建设路径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翻转课堂 线上线下混合式 金课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课程改革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晓军 陈鹏 葛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6期11-13,共3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已经在“学堂在线”上线并进行教学。学习内容主要有关于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等。课程均采用以实践为导向、以病案为中心的案例讨...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已经在“学堂在线”上线并进行教学。学习内容主要有关于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等。课程均采用以实践为导向、以病案为中心的案例讨论(PMD)教学法,以真实案例导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导入课程思政。并以重症肌无力为例,举例课程中如何结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陈可冀院士等的课程思政内容,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贯穿并渗透德育,为学生医德医风的发展树立模范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课程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课程思政 教学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玥 屠庆祝 《河南中医》 2023年第8期1272-1279,共8页
西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十二指肠低度炎症、精神心理因素、脑肠轴、肠道菌群等有关,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中医认为,FD的主... 西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十二指肠低度炎症、精神心理因素、脑肠轴、肠道菌群等有关,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中医认为,FD的主要病机以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积、痰湿等邪实为标,治疗主要包括中医内治法与中医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FD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1)临床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案不统一,缺乏客观性;(2)试验设计不严谨;(3)中医治疗多以临床观察为主,实验研究相对不足;(4)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今后,应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FD的作用机制,进行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及客观合理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深化中西医之间的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西医治疗 中医内治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疫情防控下中西医结合导论课程留学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
19
作者 何燕铭 陈瑜 +3 位作者 赵海磊 舒静 卢嫣 张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7期33-35,共3页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大学课堂教学,特别是留学生相关课程的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国际学生不能到校导致现场授课受限引发一系列教学挑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上海中医药大学新开设的中西医结合导论留学生课程,通过及时调整教学策...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大学课堂教学,特别是留学生相关课程的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国际学生不能到校导致现场授课受限引发一系列教学挑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上海中医药大学新开设的中西医结合导论留学生课程,通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采用新型的线上教学模式、文化切入的中西医学比较教学方法及开放式的综合评价标准,以传递中西医结合的沿革、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教学目的为导向,积极探索疫情防控下留学生全英语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反馈。此文就疫情防控期间中西医结合导论课程留学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及体会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部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中西医结合导论 留学生教学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
作者 肖玉洁 聂慧芳 宋炜熙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35期149-152,共4页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是有效整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自优势、提高教学效益、体现“五育并举”、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有计划实施的教学方式。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是教学改...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是有效整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自优势、提高教学效益、体现“五育并举”、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有计划实施的教学方式。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分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融合式教学的意义、实施路径和实施效果,以探索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金课”,培养中西医临床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 融合式教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