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3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femur supracondylar fracture with retrograd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 in elderly patients
1
作者 Yiheng Liu Haiying Zhang +1 位作者 Hongmin Zang Junchang Cheng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6年第3期160-161,共2页
Objective: To report 32 cases of femur supracondylar fracture treated with retrograd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O classification, all of 32 cases were classifi... Objective: To report 32 cases of femur supracondylar fracture treated with retrograd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O classification, all of 32 cases were classified as extra-articular type A. 32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by closed insertion from intercondylar fossa of the knee. All cases accepted CPM exercise as early as possible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Following up 5 to 15 months, all fractures united within an average duration of 5.3 months (4-7 months). According to the Shelbourne scale, the excellent rate of the knee function was 86.3%. Conclusion: Retrograd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s useful alternative implant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femur, particularly of the type A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ts merits include stable fixation, high rate of fracture union and few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ur supracondylar fractur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 fracture fixation
下载PDF
Risk Assessment of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2
作者 Rina Sakai Uchino Masataka +1 位作者 Kazuhiro Yoshida Masanobu Ujihira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年第5期277-284,共8页
In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except AO classification 11A1, fixations with a locking plate and nails are recommended. We performed mechanical test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has fixation... In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except AO classification 11A1, fixations with a locking plate and nails are recommended. We performed mechanical test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has fixation stability comparable to those of ante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nd locking plate which achieve clinically favorable outcomes. In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 nail entry point is made in the diaphysis, for which reduction of stiffness of the humerus is of concern. Thus,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a nail entry point made in the diaphysis on humeral strength.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had fixation stability against bending and a force loaded in the rotation direction comparable to those of ante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 and locking plate. Displacement by the main external force loaded on the humerus, compressive load, was less than half in the bone fixed by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bone fixed with a locking plate, showing favorable fixation stability. It was clarified that stiffness of the humerus against rotation and a load in the compression direction is not reduced by a nail entry point made by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NTE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下载PDF
不同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玉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93-496,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接受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接受交锁... 目的 比较不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接受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逆行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且应用逆行髓内钉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能够加速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 逆行髓内钉固定术 交锁髓内钉固定术 疗效
下载PDF
顺行交锁钉结合LISS内固定治疗Lambiris Ⅲ或Ⅳ型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任喜颂 杜娟 时艳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781-1785,共5页
目的 探究顺行交锁钉结合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内固定治疗LambirisⅢ或Ⅳ型股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股骨骨折(LambirisⅢ或Ⅳ型)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 目的 探究顺行交锁钉结合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内固定治疗LambirisⅢ或Ⅳ型股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股骨骨折(LambirisⅢ或Ⅳ型)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LISS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顺行交锁钉结合LIS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创伤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硫化氢(H_(2)S)、鸢尾素(Irisin)、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出血量为(357.49±32.81)mL,少于对照组的(385.94±37.26)mL,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7.63±2.29)d、(28.76±2.15)周,短于对照组的(19.51±2.64)d、(30.28±2.40)周(P<0.05)。研究组SOD、NE、AngⅡ水平术后第3天分别为(90.53±11.24)U·L^(-1)、(83.15±8.74)μg·L^(-1)、(148.62±18.53)mmol·L^(-1),低于对照组的(98.31±11.56)U·L^(-1)、(90.26±9.57)μg·L^(-1)、(163.78±19.37)mmol·L^(-1)(P<0.05)。研究组第3个月VAS评分为(1.97±0.65)分,低于对照组的(2.76±0.81)分(P<0.05);术后第3个月研究组H_(2)S、Irisin水平分别为(34.15±3.28)ng·L^(-1)、(217.83±16.45)μg·L^(-1),高于对照组的(32.28±3.11)ng·L^(-1)、(205.46±14.82)μg·L^(-1)(P<0.05);术后末次随访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顺行交锁钉结合LISS内固定治疗LambirisⅢ或Ⅳ型股骨骨折患者,可减少出血,减轻应激反应,加快术后早期恢复,促进骨折愈合,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 顺行交锁钉
下载PDF
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
5
作者 张柏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9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观察...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观察组给予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胫骨骨折可采取髓内钉固定术方式,选择髌上入路相较髌下入路效果更佳,可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内固定 胫骨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亚洲人群转子间骨折髓内钉突出程度的比较
6
作者 王安全 陈昊 +5 位作者 华兴一 卢晓林 周剑 崔益亮 李光宇 尹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1-1906,共6页
背景:因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设计与亚洲人群的不匹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可能会出现股骨转子近端的髓内钉突出,突出长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定量测量PFNA-Ⅱ内固定后髓内钉股骨转子近端突出长度,分... 背景:因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设计与亚洲人群的不匹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可能会出现股骨转子近端的髓内钉突出,突出长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定量测量PFNA-Ⅱ内固定后髓内钉股骨转子近端突出长度,分析突出长度对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选择68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FNA-Ⅱ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在髋关节X射线前后位片上定量测量股骨大转子近端髓内钉外突值,按照是否存在股骨大转子近端髓内钉突出分为突出组与非突出组。采集患者的性别、身高、骨折类型、使用的髓内钉长度、直径、螺旋刀片在股骨颈的位置及大转子近端髓内钉突出长度等数据,术后6个月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判断术后疗效,观察PFNA-Ⅱ大转子近端突出对手术疗效是否存在影响。结果与结论:①突出组及非突出组患者性别特征存在明显差异(P=0.001);②按AO/OTA分类,两组患者的骨折类型无明显差异(P=0.289);③两组患者使用的髓内钉直径、长度特征均无明显差异(P=0.067,P=1.000);④患者身高与使用的髓内钉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510),但与突出长度有明显相关性(P=0.034);螺旋刀片位置与突出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968);⑤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73),但突出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非突出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⑥结果提示PFNA-Ⅱ在治疗亚洲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大转子近端经常发生髓内钉突出;当髓内钉伸入大转子近端软组织时,患者主诉大转子近端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非突出组;为了更好地适应亚洲人群骨骼特点,建议对PFNA-Ⅱ进行改良,进一步缩短近端钉端,以获得更好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Ⅱ 髓内钉突出 内固定 疼痛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何涛 侯绍平 +3 位作者 吕国荣 宋晓飞 汪军 龙俊任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50例)和锁定钢板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0例)。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50例)和锁定钢板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部分负重行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Johner-Wruh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12.26±5.63)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交锁髓内钉组均少(短)于锁定钢板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交锁髓内钉组短于锁定钢板组(P<0.01)。术后部分负重行走时间:交锁髓内钉组早于锁定钢板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交锁髓内钉组低于锁定钢板组(P<0.05)。术后12个月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3、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交锁髓内钉组均优于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更符合力学原理,更利于骨折愈合,患者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更早,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中下段骨折 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
下载PDF
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杜尧 徐杨俊 +1 位作者 李悦 范步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本体感觉平衡功能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置换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2组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Harris髋部评分、髋部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升高,置换组高于内固定组(P <0.05);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升高,但置换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低于内固定组(P <0.05);置换组骨密度升高,且高于内固定组(P <0.05);随访期间,置换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 <0.05)。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可改善髋部骨折患者平衡能力,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螺旋刀片 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程晋涛 衡德忠 李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肱骨颈干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外旋、上举、前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对照组肱骨颈干角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减小,而观察组肱骨颈干角未明显减小,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时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低于对照组的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关节功能,远期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 交锁髓内钉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张翀 段显亮 王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46-148,共3页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前后C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SF-36评分,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以及降低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骨性愈合 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手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祎 李奎蒙 郑海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采用内固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A组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B组,每组各43例。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采用内固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A组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B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炎症反应、骨代谢指标、疼痛、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B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高于A组,但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IL-6、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β-异构c端端肽(β-CTx)与术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疼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且B组于术后1个月低于A组(P<0.05);髋关节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在术后1、6个月时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间,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炎症、骨代谢及术后疼痛情况更好,有利于髋关节、生活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置换 髓内钉 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12
作者 鞠均海 王骏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中常见骨折类型之一,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够以小的创伤获得更好的骨折愈合,更能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肱骨近端骨折损伤、修复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新的外科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康复...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中常见骨折类型之一,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够以小的创伤获得更好的骨折愈合,更能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肱骨近端骨折损伤、修复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新的外科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康复理念的倡导,其临床治疗方案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针对近些年来肱骨近端骨折研究的新理念、新外科手术技术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的阐述,希望为临床上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髓内钉 Philos钢板 内固定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13
作者 黄林 黄高峰 +1 位作者 谢钦赐 王金应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7期50-53,共4页
目的 对比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66例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 对比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66例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和膝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90.91%(30/33)高于对照组的63.64%(21/33)(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131.50±15.50)min、切口长度(15.30±2.50)cm、术后住院时间(10.50±1.50)d、患肢恢复时间(22.05±2.20)周短于对照组的(164.50±16.05)min、(18.30±3.30)cm、(15.50±1.50)d、(35.50±2.50)周,术中出血量(365.50±22.50)ml少于对照组的(453.50±30.60)ml(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的24.2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手术损伤小、恢复快,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 加压钢板 内固定术 四肢创伤性骨折 骨不连 手术指标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颈伴转子间骨折
14
作者 彭琪琪 向运旭 +2 位作者 陈国邹 李萧朋 刘洋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45-345,共1页
2020年4月~2022年6月,巫山县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12例股骨颈伴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42~76岁。均为新鲜闭合股骨颈伴转子间骨折。左侧5例... 2020年4月~2022年6月,巫山县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12例股骨颈伴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42~76岁。均为新鲜闭合股骨颈伴转子间骨折。左侧5例,右侧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Tan髓内钉 内固定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陈艳 张文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120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120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胫骨多段骨折
下载PDF
微创弹性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胫腓骨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16
作者 祝海炳 张永涛 +3 位作者 吕和 任富昌 周成洪 应昀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52-357,共6页
目的:对比使用弹性髓内钉和钢板固定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髓内钉组和钢板组,各30例,髓内钉组为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钢板组为钢板螺钉固定。髓内钉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2... 目的:对比使用弹性髓内钉和钢板固定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髓内钉组和钢板组,各30例,髓内钉组为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钢板组为钢板螺钉固定。髓内钉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5(39.4±9.8)岁;车祸伤24例,摔伤6例;闭合性骨折23例,开放性骨折7例。钢板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4~78(38.6±10.2)岁;车祸伤22例,摔伤8例;闭合性骨折24例,开放性骨折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和后足评分、腓骨临床愈合时间和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21(14.0±2.8)个月。髓内钉组和钢板组比较,髓内钉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腓骨临床愈合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P<0.05)。髓内钉组术后出现2例延迟愈合,钢板组出现1例不愈合,2例延迟愈合。末次随访踝关节功能按照AOFAS评分标准,髓内钉组(88.33±4.57)分,优17例,良12例,可1例;钢板组(87.00±4.14)分,优16例,良10例,可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腓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和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髓内钉 成人 胫腓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两种固定方法对创伤性尺桡骨骨折术后恢复并发症及成本-效用的影响
17
作者 沈林华 蔡程名 +1 位作者 高尚 董雨青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35-1040,共6页
目的:通过术后恢复、并发症及成本-效用探究交锁髓内钉与钢板治疗创伤性尺桡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我院创伤性尺桡骨骨折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钢板组、髓内钉组,各46例。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目的:通过术后恢复、并发症及成本-效用探究交锁髓内钉与钢板治疗创伤性尺桡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我院创伤性尺桡骨骨折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钢板组、髓内钉组,各46例。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钢板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骨折愈合进程、围手术疼痛程度,并于术前、术后6h、72h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炎症应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后6个月采用Flynn功能恢复评分标准评估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及成本-效用。结果: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分别为(74.85±12.47)min、(5.02±1.53)cm、(8.60±2.77)d,均短于钢板组的(86.18±14.00)min、(9.77±1.94)cm、(14.18±4.00)d,失血量、引流量分别为(38.59±10.14)mL、(90.03±20.63)mL,均低于钢板组的(120.83±15.67)mL、(151.66±17.94)mL;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持重时间分别为(8.56±1.49)周、(11.29±3.44)周,均早于(10.08±1.95)周、(13.58±4.36)周,术后6个月骨折端骨密度比率为(0.89±0.06),高于钢板组(0.86±0.05)(t=4.201、2.797、2.605,P=0.000、0.006、0.011);髓内钉组术后6h、12h、48h、72h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26±0.84)分、(2.87±0.75)分、(2.50±0.69)分、(2.48±0.51)分,低于钢板组的(4.00±0.59)分、(3.74±0.66)分、(3.52±0.70)分、(3.36±0.64)分;髓内钉组术后6h、72h的CRP分别为(15.11±6.00)mg/L,(8.53±1.76)mg/L,低于钢板组的(18.42±7.03)mg/L,(11.40±2.83)mg/L,IL-1β分别为(101.60±30.51)pg/mL,(19.10±5.96)pg/mL,低于钢板组的(140.78±34.19)pg/mL,(24.85±8.74)pg/mL,IL-18分别为(32.00±9.57)pg/mL,(18.04±5.66)pg/mL,低于钢板组的(39.56±11.24)pg/mL,(27.11±7.25)pg/mL,TNF-α分别为(29.42±8.33)pg/mL,(9.05±2.18)pg/mL,低于钢板组的(37.02±10.51)pg/mL,(13.74±3.59)pg/mL;两组功能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髓内钉组成本-效用优于钢板组。结论:交锁髓内钉用于创伤性尺桡骨骨折患者,可优化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出血,减轻围术期疼痛,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有较好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术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炎症应激 疼痛程度
下载PDF
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刘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9例患者施以...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9例患者施以切开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试验组59例患者施以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临床效果、住院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关节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8.31%)高于对照组(86.44%)(P<0.05)。试验组住院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69%)低于对照组(15.25%)(P<0.05)。手术后1周,试验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方法,通过股骨大粗隆入路结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闭合复位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改善关节活动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股骨大粗隆入路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下载PDF
髌旁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徐菁 余伟 郑婧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9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髌旁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胫骨骨折患者实施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9)、对照组(n=39)。对照组实施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 目的:探究髌旁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胫骨骨折患者实施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9)、对照组(n=39)。对照组实施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实施髌旁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复位不良发生率、临床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疗效与优良率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位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二次移位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点)=1508.891,F_(组间)=18.349,F_(交互)=7.257,P<0.05);与入院时比较,出院时、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S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点)=1139.491,F_(组间)=10.657,F_(交互)=23.180,P<0.05);与出院时比较,术后3、6个月两组HSS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38.46%)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5.3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旁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有较好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髌旁入路 髌下入路
下载PDF
小切口骨折撬拔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
20
作者 郑华明 林新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5期53-57,共5页
目的:分析小切口骨折撬拔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德化县医院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切开复... 目的:分析小切口骨折撬拔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德化县医院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接受小切口骨折撬拔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48 h影像学参数,术前及术后3个月足踝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Bohler角升高,Gissane角、跟骨宽度均降低,观察组Bohler角高于对照组,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踝-后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yland foot score,MF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骨折撬拔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利于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可改善影像学指标和足踝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骨折撬拔复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影像学参数 足踝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