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LTBT)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虎 何知弢 +2 位作者 钟齐刚 方家刘 詹俊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LTBT)处理SandersⅡ、Ⅲ型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43例患者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了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处理跟骨骨折。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LTBT)处理SandersⅡ、Ⅲ型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43例患者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了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处理跟骨骨折。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1、3、6个月及术后1年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及B?hler角和Gissanes角变化情况,并记录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资料,于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VAS评分及AOF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70±1.63)个月。患者术后1 d,1、3、6个月及术后1年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s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手术时间(79.67±9.39) min。术后1年VAS评分为(0.72±1.03)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87.14±5.42)分,其中优13例,良28例,一般2例。且术后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2例患者出现行走后疼痛,经休息及康复理疗等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 LTBT是一种有效处理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式。既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提高了解剖复位的效果,术后患者跟骨的长度、高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s角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在末次随访中得到了良好的维持,同时降低了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跟骨骨折 克氏针撑开器 横切口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敬煌 王贤月 彭方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0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61足)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典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58... 目的分析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61足)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典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58例(61足)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5个月;跟骨骨性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1个月;完全负重时间3~4个月,平均3.3个月。近期并发症:皮瓣坏死1足(范围1.0 cm×2.0 cm),在术后第10天,皮瓣坏死后积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持续负压吸引,积极预防感染,术后2.5个月取出钢板,行局部旋转皮瓣术,术后恢复良好。远期并发症:距下关节炎并疼痛5足,腓骨长短肌腱肌腱炎3足。Maryland Foot Score系统评分:优29足,良24足,可3足,差5足,优良率为86.9%(53/61)。术后1年,患者的跟骨Bohler角(29.5±2.9)°、高度(57.4±3.8)mm、长度(57.2±3.2)mm大于术前的(8.2±8.6)°、(48.3±3.5)mm、(43.1±4.3)mm,Gissane角(123.8±8.7)°、宽度(35.3±2.3)mm小于术前的(142.2±10.2)°、(42.3±3.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通过经典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外侧“L”形切口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预后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宇斐 赖建鸿 +1 位作者 梁杰威 廖烨明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0-5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跗骨窦切口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7月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 目的:对比研究跗骨窦切口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7月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伤口并发症。于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采用跟骨侧轴位X线片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估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更短,失血量更少(P<0.05);对照组浅表感染、血肿等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25.81%(8/31)高于研究组3.23%(1/31)(P<0.05);末次随访时研究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对照组,Maryland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用跗骨窦切口微创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较好,不仅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还能降低其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足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跗骨窦切口 微创
下载PDF
两种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岑景盛 涂泽松 +1 位作者 谭志韵 李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微创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痂形成... 目的比较两种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微创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时间观察组均短(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膝关节屈曲、伸直活动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微创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更利于骨折愈合、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切口 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关节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撕脱骨折的对比评价
5
作者 李俊 姚雪 +2 位作者 穆尚强 李坤 王宇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8期35-3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对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撕脱骨折患者实行关节镜与小切口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12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手段将其分成观察组(关节镜下双隧... 目的对比分析对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撕脱骨折患者实行关节镜与小切口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12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手段将其分成观察组(关节镜下双隧道缝线固定术,36例)、对照组(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6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关节活动度及活动水平、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活动水平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活动水平评分分别为(134.82±5.06)°和(8.31±1.0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31.98±5.18)°、(7.61±1.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2.365,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虽手术时间较长,但在术后康复情况上,恢复时间更短、功能状态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撕脱骨折 关节镜下双隧道缝线固定术 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混合痔改良外剥内扎术切口设计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邓智宇 付皓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195-198,共4页
混合痔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式之一为外剥内扎术。传统术式疗效确切,但是术后常出现创缘水肿、疼痛、肛门狭窄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对痔发病机制及解剖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基于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式之一为外剥内扎术。传统术式疗效确切,但是术后常出现创缘水肿、疼痛、肛门狭窄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对痔发病机制及解剖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基于外剥内扎术衍生出种类繁多的改良术式,降低了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通过查阅近5年国内文献资料,就基于外剥内扎术的各种改良术式中外痔切口设计进行如下综述,旨在深入分析临床治疗混合痔时外剥内扎术式中切口的设计策略,为医疗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切口
下载PDF
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毕楷 朱书朝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50-152,163,共4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时骨折复位情况(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关节面台阶高度),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及尺偏角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桡骨高度、掌倾角及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疗效优良率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和腕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C3型骨折 粉碎性骨折 小切口撬拨复位 外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贾辉 智良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5-26,29,共3页
目的:探究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4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究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4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行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跟骨Bohler、Gissane角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较短,术后VAS评分较低(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Bohler、Gissane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52%(5/37),低于对照组的40.54%(15/37)(P<0.05)。结论: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可有效缩短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降低术后VAS评分,恢复患者Bohler、Gissane角,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 切口长度 术后VAS评分
下载PDF
内痔原位结扎与脱垂位结扎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9
作者 陈礼平 王丽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40-44,共5页
目的 探讨内痔原位结扎与脱垂位结扎两种不同操作方法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M-M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中医肛肠科收住院手术治疗的含有Ⅲ~Ⅳ期内痔的8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 目的 探讨内痔原位结扎与脱垂位结扎两种不同操作方法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M-M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中医肛肠科收住院手术治疗的含有Ⅲ~Ⅳ期内痔的8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M-M术治疗,在结扎内痔时,观察组则采取原位结扎,对照组采用脱垂位结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切口水肿、皮赘残留、疗效、尿潴留、大出血及肛门狭窄情况。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便、术后1、7、14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便、术后1、7、14 d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低于术后第1次排便,术后14 d疼痛VAS评分低于术后7 d,对照组患者术后7 d疼痛VAS评分低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与术后7 d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水肿及皮赘残留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大出血及肛门狭窄;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术中原位结扎内痔较脱垂位结扎内痔,术后切口水肿及疼痛更轻,皮赘残留更少,疗效更佳,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内痔原位结扎术 切口水肿 皮赘残留
下载PDF
两种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汤佳 汤玉泉 +3 位作者 李谋林 宋瑞清 喻海筹 伍浩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39-442,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每组1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每组1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跟骨宽度和高度、B9hler角、Gissane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跟骨宽度和高度、B9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L形切口与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传统L形切口 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比较
11
作者 贺洋 钟玲 曾伟萍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6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不同阶段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36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较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加快康复进程,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开放式小切口手术 复发率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辅助Ilizarov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12
作者 余兰伟 张祝辉 +4 位作者 邱华骥 王清玉 陈妍 李良华 韩大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8期1-5,128,共6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12月治疗的40例(45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微创外架组16例(17足)采用跗骨窦切口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切开钢板...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12月治疗的40例(45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微创外架组16例(17足)采用跗骨窦切口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切开钢板组24例(28足)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时间及出血量、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变化和术后的患足功能、生活质量、疼痛情况。结果:至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达到骨性愈合,微创外架组平均愈合时间(11.77±3.13)周,切开钢板组平均愈合时间(12.02±2.9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健侧、患侧影像学测量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开钢板组Bohler角、Gissane角优于微创外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外架组轴位角、跟骨长度、足跟宽度优于切开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外架组等待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比切开钢板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外架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切开钢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外架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切开钢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可取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似的疗效,是治疗难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ILIZAROV技术 跗骨窦切口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对足部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宣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7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对足部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3年2月我院诊治56例的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对足部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3年2月我院诊治56例的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观察与记录2组患者的足部功能及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比对照组少,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Bohler角高于对照组,Gissane角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足部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还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患者的Bohler角,降低Gissane角,可持续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跗骨窦切口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足部功能 影像学指标 Bohler角 Gissane角
下载PDF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愈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时雨 程后庆 +5 位作者 梁清宇 钱利海 刘刚 张永 胡健 周佳武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3月芜湖市中医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目的: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3月芜湖市中医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临床特征,并将有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术后切口愈合良好者67例,愈合不良者8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与BMI及骨折分类两个因素有关联(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24 kg/m^(2))(OR=31.514)、有吸烟史(OR=16.234)、手术时间过长(≥1.5 h)(OR=26.415)均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因素较多;遇到高BMI、常年吸烟患者时需警惕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术中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切口愈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与传统颌间结扎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宏伟 刘铃燚 +1 位作者 朱晁东 吴蒙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7期143-145,149,共4页
目的:比较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与传统颌间结扎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 目的:比较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与传统颌间结扎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颌间结扎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小切口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张口度、骨折愈合时间)水平、手术前后上齿槽座夹角(SNA角)和下齿槽座夹角(SNB角),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张口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SNA角和SNB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增大张口度,恢复颌面结构,缩短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效果优于传统颌间结扎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骨折 颌间结扎内固定术 微小切口 坚固内固定术 上齿槽座夹角 下齿槽座夹角 并发症
下载PDF
开放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
16
作者 杨文海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1期96-99,共4页
目的 小儿腹股沟斜疝接受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取得的效果与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效果比较,为患儿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腹股沟斜疝患儿抽取64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是开放式小切口术设作开... 目的 小儿腹股沟斜疝接受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取得的效果与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效果比较,为患儿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腹股沟斜疝患儿抽取64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是开放式小切口术设作开放式小切口组与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设作腔镜组,对两组不同术式疗效指标比较。结果 腔镜组围术期一般指标优于开放式小切口组,术后24h、36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开放式小切口组,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开放式小切口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接受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效果更显著,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基础上,还能明显减轻对患儿造成的手术创伤,以此控制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到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小切口 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腹股沟疝 斜疝
下载PDF
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17
作者 吴小华 王银生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80-583,共4页
目的采用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踝后外侧及内侧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21例三踝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切口均愈合,未出现感染、下... 目的采用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踝后外侧及内侧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21例三踝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切口均愈合,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骨折均骨性愈合,时间3~7个月。术后3个月,2例因不配合术后锻炼,踝关节背伸10°~15°、跖屈20°~30°;其余19例踝关节背伸20°~25°、跖屈40°~45°,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结论采用踝后外侧及内侧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后外侧切口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膝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
18
作者 孙建军 姚绍华 代子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2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膝...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膝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血清学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2.65±6.34)min、(3.14±0.35)d、(11.69±1.45)周、(9.41±1.23)d,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1.52±9.36)、(55.36±5.12)m L,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24、48 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5.69±1.12)、(4.36±0.85)、(2.89±0.34)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WOMAC骨关节炎指数中日常生活、疼痛、关节僵硬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7.53±2.19)、(2.61±0.45)、(0.65±0.14)、(21.26±3.2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度分别为(6.89±0.67)°、(124.66±8.75)°,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PGE2、SP、CRP水平分别为(128.96±11.35)pg/m L、(5.89±1.12)μg/m L、(14.63±1.52)m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WHOQOL-BREF评分中心理、生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更佳,可减轻手术创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镜 小切口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效果
19
作者 冯雪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采取发际... 目的:观察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采取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水平、术后康复指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可降低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康复指标水平、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术 颧骨复合体骨折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董凌岱 王军良 +4 位作者 王俊勤 朱宝林 董庆区 刘志宏 张开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06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1例(4例是双侧)跟骨骨折,本组有4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结果]采用...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06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1例(4例是双侧)跟骨骨折,本组有4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结果]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的评分标准(满分100分),评定术后功能为53~98分,平均84.8分,结果优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9例,切口愈合不良率18.7%,包括皮缘部分坏死5例、切口窦道形成2例、皮缘部分坏死伴浅表感染1例,钢板部分外露1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必须高度重视软组织的处理,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合理的处理,才能提高切口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内固定 切口 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