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EAN Commitmen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a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Perspective
1
作者 Andreas Pramudian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8年第3期171-187,共17页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its report entitled“Our Common Future”has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nviron...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its report entitled“Our Common Future”has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law in Southeast Asia.In 1985 ASEAN Agreement on the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has p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first time in ASEAN’s trea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tinues to grow through the 1987 Jakarta Resolut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reed upon by the leaders of ASEAN.This research will look at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part of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 law concept and how it has grown in ASEAN today.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know the various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both soft law and hard law that pu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ele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regiona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in ASEAN.A provisional conclusion shows that ASEAN’s commitmen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success of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t the ASEAN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EA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regional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soft law and HARD law
下载PDF
Norms of International Law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Wartime: Ap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2
作者 任卓冉 LIU Zhao(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2年第4期779-799,共21页
The enormous environmental damage caused by war makes it necessary for international law to balance the reality of military necessity with the need to ensure the survival of human beings and other life forms. Internat... The enormous environmental damage caused by war makes it necessary for international law to balance the reality of military necessity with the need to ensure the survival of human beings and other life forms. International law provides a large number of norm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wartime, constituting a legal order including general and special norms of wartime law and warti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blig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peacetime. It explicitly prohibits unreasonable environmental damage caused by military needs in wartime. Contrary to the cognition that there is no international norm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 wartime,the key reason that causes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wartime is not as good as expected lies in the different degrees of defec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complex norms. It is a more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path choice to renew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warti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wartime laws and special environmental norms, strengthen the wartime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peacetim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ximum effectiveness of the existing normative system than to expect the new convention to accomplish the whole task at one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TI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war law
下载PDF
南极微塑料污染防治的国际法挑战与应对
3
作者 蒋小翼 李佳宁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已经给南极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气候变化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与威胁。南极条约体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执行协定和其他专门性环境条约为防治南极微塑料污染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目前,南极微塑料的污染防治...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已经给南极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气候变化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与威胁。南极条约体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执行协定和其他专门性环境条约为防治南极微塑料污染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目前,南极微塑料的污染防治仍面临针对性南极微塑料污染防治规范供给不足、条约在南极海域的适用存在重叠和争议、部分南极微塑料污染活动处于执法真空、南极微塑料污染责任制度存在缺陷等国际法挑战。为了应对南极微塑料的污染防治困境,应明确现有国际法规则的适用关系,注重发挥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作用,在南极条约体系中完善并创新污染防治制度,在全球塑料公约框架下探索与构建有效防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微塑料污染 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环境保护 国际法
下载PDF
全球治理中气候环境资源面临的“公地悲剧”——基于国际法视角的对策分析
4
作者 禄德安 张亚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全球治理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全球公域问题正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气候环境资源作为全球公域的一部分,也正面临着严重的“公地悲剧”。全球气候环境资源开发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和国际社会主体责任与实践的不规范,导致... 在全球治理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全球公域问题正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气候环境资源作为全球公域的一部分,也正面临着严重的“公地悲剧”。全球气候环境资源开发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和国际社会主体责任与实践的不规范,导致气候变暖、碳排放量超标等一系列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安全的环境问题频发。全球公域问题作为全球治理的一部分,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在当前以国际法为规则秩序的国际框架下,可以从国际法制度规范层面、责任划分层面、主体实践层面进一步丰富完善国际法体系,为各国有效参与全球气候环境治理,提供多边协作平台和行为规范准则,同时也要正视国际法在解决全球气候环境资源所面临的“公地悲剧”问题中的成效有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公域 全球治理 公地悲剧 国际法 气候环境资源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环境法学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彭中遥 《时代法学》 2024年第2期16-31,共16页
如何借鉴域外经验并结合中国本土特色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乃是当前中国环境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以来SSCI收录的2833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力求全方位解析国际环境法学研究的热点议题与最新... 如何借鉴域外经验并结合中国本土特色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乃是当前中国环境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以来SSCI收录的2833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力求全方位解析国际环境法学研究的热点议题与最新进展。研究发现:(1)近年来国际环境法学研究文献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相关研究成果亦在逐步增长,但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文献尚不多见。(2)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环境政策与法律、国际环境协定与全球环境保护、环境要素与环境保护行为、环境权利与环境正义、清洁能源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多个方面。这表明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指引下,环境保护领域各类法律议题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3)未来中国环境法学研究应综合运用规范分析、计量分析及实证分析等方法,不断丰富研究范式;逐步拓宽研究视野,拉伸环境法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加强对环境正义、环境权利等基础性学理问题的探讨,厚植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本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环境法学 可视化工具 知识图谱 SSCI
下载PDF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缘起之国际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曲升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是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历史重大转折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缘起可在国际政治框架内加以解释。大致而言,四个方面的发展推动了这次会议的召开。一是科技进步和人类开发海洋能力的增强,导致出现了世界范围...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是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历史重大转折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缘起可在国际政治框架内加以解释。大致而言,四个方面的发展推动了这次会议的召开。一是科技进步和人类开发海洋能力的增强,导致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海洋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由此产生了从法律层面抑制单边行动和国家间冲突的需要;二是发展中国家以联合斗争的形式,向以“海洋自由”原则为基础的旧海洋法秩序发起冲击,并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国家海洋管辖权的主张,希望重塑整个海洋法秩序以赋予这些主张合法性;三是成长为海洋大国的苏联海洋利益立场发生变化,它主动与美国接触,达成了召开国际会议、确立12海里领海和国际海峡自由过境制度的共识;四是深海采矿需求的出现及其引发的国际海底法律地位问题辩论,成为会议召开的直接动因。以上四个方面在影响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之核心议程的同时,也决定了会议的发展中国家与海洋大国之间博弈的基本格局和利益“交易”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 海洋自由 国际海底问题
下载PDF
全球治理视角下中国推动国际海洋法治可持续发展研究
7
作者 白佳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5,175,共12页
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主体共同应对和管理海洋领域全球性挑战的行动。国际海洋法治是实现全球海洋治理的工具。在国际海洋法治的演进脉络中,中国适时调整国家角色定位,推动国际海洋法治发展完善,更好参与全... 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主体共同应对和管理海洋领域全球性挑战的行动。国际海洋法治是实现全球海洋治理的工具。在国际海洋法治的演进脉络中,中国适时调整国家角色定位,推动国际海洋法治发展完善,更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在海洋法治前期孵化阶段,中国作为初步学习者见证并参与构建稳定的海洋法律体系和海洋秩序;在海洋法治实施阶段,中国作为全面参与者,促进国际海洋法治完善实施;在海洋法治成熟进步阶段,中国努力成为创新引领者,促进国际海洋法治可持续发展。中国把握海洋可持续发展方向,在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应对、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上安全维护等多维度塑造国际海洋法治环境,积极与国际社会主体开展多元国际法治合作。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决定指引下,中国可依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发挥蓝色伙伴关系在国际法治合作中的潜力,促进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和国际海洋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国际海洋法治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海洋法治 可持续发展 蓝色伙伴关系
下载PDF
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国际法实施路径
8
作者 赵建福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4-74,共11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已经发展成为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国际法原则,但它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法规范的碎片化、软法化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兴起对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理解与执行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应通过可持... 可持续发展原则已经发展成为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国际法原则,但它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法规范的碎片化、软法化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兴起对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理解与执行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应通过可持续发展国际法的体系化以及实施理论与方法的更新,完善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规则适用体系、发挥非国家行为体的建设性作用,并通过国际经贸条约及其争端解决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使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国际法上得以正确实施和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国际法 体系化 软法 非国家行为体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国际法体系的理论向度与中国创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
9
作者 许子昀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06-114,共9页
可持续发展国际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价值构成和目标上具有同一性。目前可持续发展国际法的发展面临着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向性能够为其带来效率化、明确化的益处。因此构建和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价值指导下... 可持续发展国际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价值构成和目标上具有同一性。目前可持续发展国际法的发展面临着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向性能够为其带来效率化、明确化的益处。因此构建和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价值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国际法体系具备现实需要,而维护自然生存权、空间和时际公平及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价值指导下可持续发展国际法体系的伦理基础。我国应作为重要的智力贡献者和制度践行者,着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价值指导下可持续发展国际法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可持续发展 国际法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劳工标准的衔接与适用--基于越南的比较法考察
10
作者 邵信国 《特区经济》 2024年第8期100-103,共4页
位于“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上的越南,成为我国企业近几年海外开拓的首选地之一。中国需积极应对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劳动规范的新动向,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经贸合作及各种商贸协议中形成反映发展中国家立场的劳工准则,以... 位于“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上的越南,成为我国企业近几年海外开拓的首选地之一。中国需积极应对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劳动规范的新动向,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经贸合作及各种商贸协议中形成反映发展中国家立场的劳工准则,以促进劳动者权利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劳工标准 劳动法 越南 发展中国家
下载PDF
国际环境法中非国家参与者主体地位的理论探析
11
作者 胡思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5-93,共9页
在传统主体理念的背景下,国际环境法的主体仅限于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但随着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当今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凸显,固有的主体论受到很大冲击。在系统总结和概括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这两种非国家参与者在国际环境法领域现有... 在传统主体理念的背景下,国际环境法的主体仅限于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但随着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当今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凸显,固有的主体论受到很大冲击。在系统总结和概括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这两种非国家参与者在国际环境法领域现有地位、局限性与理论争议的基础上,认为应有限地承认其主体地位。这不仅符合法律主体扩大化的法理趋势与国际环境法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也具有发扬全球环境治理模式、顺应市民社会发展和人权保护潮流、肯认非国家参与者实际作用的现实意义。因此,应通过灵活的定义选择、构建地位不平等的多元法律主体谱系、创设特殊主体资格承认的具体条件等路径,打造有限承认非国家参与者主体地位的具体模式,适当扩充现有国际环境法主体范围,使非国家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环境法 非国家参与者 非政府组织 个人 主体地位
下载PDF
中国对外援助实施机制的制度检视与优化路径
12
作者 曹俊金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2,102,共9页
对外援助实施工作是保障援外实效的核心环节,我国已经形成以国合署决策立项、多部门共同参与执行的援外实施体制,实施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制度依托。当前援外实施机制存在实施规范不够完善、实施机构协调成本较高、实施效果有待提升等现实... 对外援助实施工作是保障援外实效的核心环节,我国已经形成以国合署决策立项、多部门共同参与执行的援外实施体制,实施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制度依托。当前援外实施机制存在实施规范不够完善、实施机构协调成本较高、实施效果有待提升等现实挑战,体制因素、法律因素以及人力因素是造成这些挑战的内在原因。深化援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对外援助专门立法进程、合理增加援外实施管理力量是优化我国援外实施机制、有效提升援外实效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援助 国际发展合作 援外体制 对外援助法
下载PDF
混流式水轮机偏负荷工况内流场及压力脉动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卜玮晶 潘树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06-912,共7页
为探究水光蓄互补联合发电系统中比转数混流式水轮机在偏负荷工况下机组内部流态变化和稳定性影响,在额定水头和最大水头下对国内某电站3种大开度工况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机组进行稳态与瞬态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偏负荷工况下的... 为探究水光蓄互补联合发电系统中比转数混流式水轮机在偏负荷工况下机组内部流态变化和稳定性影响,在额定水头和最大水头下对国内某电站3种大开度工况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机组进行稳态与瞬态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偏负荷工况下的转轮内部流态稳定,转轮出口与下环流道内出现流线紊乱区.尾水管内存在圆柱形的空腔涡带,涡带衍生于转轮泄水锥,并在尾水管内直锥段发展.混流式水轮机无叶区在偏负荷工况下的压力脉动主频为叶频,尾水管内部主要为幅值接近的低频脉动.研究结果揭示了水光蓄互补联合发电系统中混流式水轮机在偏负荷工况下的内部流场变化、尾水管涡带发展规律和机组压力脉动成因,为拓宽水轮机运行区间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光蓄互补系统 偏负荷工况 数值计算 内流场 涡带发展规律 压力脉动
下载PDF
气候灾害防治之国际环境法机制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灿铃 张玉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极具突发性、多样性和极端性的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损害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迄今,国际社会虽然对于气候灾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十分注重气候灾害的预警与防御、国际协作等机制的构建,但于应对气候变化之不... 极具突发性、多样性和极端性的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损害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迄今,国际社会虽然对于气候灾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十分注重气候灾害的预警与防御、国际协作等机制的构建,但于应对气候变化之不利影响尤其是气候灾害所致损失损害的防治上,在相关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统筹协调、系统性和执行力、资金支助以及“南北合作”的主导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对此,国际社会应以预防原则为圭臬,以“华沙机制”为中心,加强国家之间以及相关国际组织间的协调,细化“华沙机制”的相关规定,并于气候变化所致损失损害责任范畴内加强气候灾害防治之能力建设,以切实推动气候灾害防治之国际环境法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环境法 气候灾害 损失损害 灾害防治 法律机制
下载PDF
论国际法渊源的编纂与发展——基于国际“造法”的视角
15
作者 张乃根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71,共12页
根据《联合国宪章》,国际法渊源可理解为任何可引起国际法义务的依据,包括条约法、习惯国际法和一般法律原则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负有编纂和发展国际法的职责,尤其是通过编纂现有国际法渊源的规则和起草有关国际公约,起到国际“造法... 根据《联合国宪章》,国际法渊源可理解为任何可引起国际法义务的依据,包括条约法、习惯国际法和一般法律原则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负有编纂和发展国际法的职责,尤其是通过编纂现有国际法渊源的规则和起草有关国际公约,起到国际“造法”作用。研究已有国际法渊源的编纂与发展,有助于深入了解和客观评估其实际的国际“造法”效果,这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以国际法渊源方式将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落到实处,成为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加强相关研究制度的建设,以期更加积极参与和引导国际法渊源的“造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渊源 编纂 发展 造法
下载PDF
论“善意原则”在国际环境权利行使中的适用——以国际环境争端解决为视角
16
作者 林灿铃 张玉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5期70-77,共8页
“善意原则”兼具“道义”与“规范”双重属性,支配着国际环境法义务的设立和履行。基于超越国界的全球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及频发性,“善意原则”在相关各方的国际环境权利行使方面表现为“禁止环境权利滥用”,强调各方权利与义务间的协... “善意原则”兼具“道义”与“规范”双重属性,支配着国际环境法义务的设立和履行。基于超越国界的全球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及频发性,“善意原则”在相关各方的国际环境权利行使方面表现为“禁止环境权利滥用”,强调各方权利与义务间的协调及相关利益冲突的合理平衡。同时,由于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以及为了有效实现国际环境治理的需要,作为一项国际环境法的一般法律原则,“善意原则”广泛适用于国际环境争端解决,要求相关各方合理且善意地行使国际环境权利,通过确立国际环境权利与义务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确定各国际环境法主体行使其环境权利的界限,使相关各方的环境权益保持合理的平衡,为国际法院和国际法庭裁判相关国际环境争端提供价值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环境法 善意原则 禁止环境权利滥用 国际环境争端
下载PDF
绿色元宇宙的法律规制——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协同发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邵莉莉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90,共12页
绿色元宇宙本质在于可以全方位赋能碳中和。绿色元宇宙是一种能融合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社会新样态,其发展需要各国针对碳减排技术形成国际合作体制,其实现需要良法善治的规则之治。绿色元宇宙的法律治理需要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协同发... 绿色元宇宙本质在于可以全方位赋能碳中和。绿色元宇宙是一种能融合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社会新样态,其发展需要各国针对碳减排技术形成国际合作体制,其实现需要良法善治的规则之治。绿色元宇宙的法律治理需要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协同发展。在国内法方面,元宇宙所产生的碳排放涉及相关主体的责任承担,这些“数字人”的面纱是否应当被刺破以及被刺破后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承担碳减排责任就成为关键性问题。元宇宙领域的碳减排技术体现的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忽视了其非经济价值。在国际法方面,元宇宙发展的关键,在于其绿色化的全球化实现,要求各国运用绿色碳减排技术参与元宇宙。绿色元宇宙国内法治理关键路径在于建立元宇宙绿色能源追溯法律制度。为落实该制度,国家应通过立法促进元宇宙绿色发展,企业等私主体应该积极履行碳减排的责任和义务;此外,针对元宇宙交易中忽视环境资源非经济价值的问题,应该在相关立法中体现非资源环境权益。绿色元宇宙国际法治理的关键路径在于:应创设以国家公平价格强制转让与碳减排技术相关的义务和责任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元宇宙 碳中和 绿色主权 绿色追溯 国际法 非资源环境权益
下载PDF
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法律问题学术研究现状及评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萍 喻瀚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9-130,共12页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置核污水成为焦点问题。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13日经内阁会议正式决定,通过近岸装置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并于2022年4月25日进行相关施工准备。本文主要对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事件进行跟踪,并就其涉及国际...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置核污水成为焦点问题。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13日经内阁会议正式决定,通过近岸装置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并于2022年4月25日进行相关施工准备。本文主要对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事件进行跟踪,并就其涉及国际法问题的国内外学术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结果发现,该问题日益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也对此予以关注,尤其以韩国学者居多,表明我国和韩国作为周边国家对日本核污水排海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予以严重关切。但就其内容而言,国内外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和观点上并无明显差异。此外,国内学术研究在应对该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体系化综合性研究、应对策略可行性等方面尚存在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核事故 核污水排海 国际法 国际环境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下载PDF
论我国环境法的体系化进路及其展开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卫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24,共13页
在我国环境法典编撰的背景下,环境法的体系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国环境法体系的构建既要立足于环境法的本质,涵盖现有的环境法律规范;也要具有超前意识和预见能力,为国家环境立法规划提供指导;并且要采取合适标准将... 在我国环境法典编撰的背景下,环境法的体系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国环境法体系的构建既要立足于环境法的本质,涵盖现有的环境法律规范;也要具有超前意识和预见能力,为国家环境立法规划提供指导;并且要采取合适标准将环境法律规范进行类型化。基于此,我国环境法体系的构建应以内部体系与外部体系的有机结合为方向,通过问题进路加以展开。环境法的内部体系应当明确环境法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基于人之需要的良好生态环境,进而确定由总领性原则加上主体、行为、责任三个领域分支性原则组成的基本原则体系。环境法的外部体系可以将环境法律规范类型化为放累性环境损害防治法、取竭性环境损害防治法和扰乱性环境损害防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体系化 内部体系 外部体系
下载PDF
国际环境法主权规制研究:义务本位的规制路径及其实现方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栋 徐祥民 《学术探索》 CSSCI 2023年第8期51-58,共8页
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传统的“绝对主权”与全球环境治理一体性之间的冲突,建立在权利本位基础上的主权让渡理论无力解决国际环境法中国家主权规制不力的问题,也难以促进国际环境法体系适应全球环境问题变化所需的良性变革,让... 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传统的“绝对主权”与全球环境治理一体性之间的冲突,建立在权利本位基础上的主权让渡理论无力解决国际环境法中国家主权规制不力的问题,也难以促进国际环境法体系适应全球环境问题变化所需的良性变革,让渡主权会破坏主权的完整性,降低主权国家治理环境问题的效率,并且缺少接受让渡的适格主体。应当在维护国家主权权利完整性不受侵犯的基础上,确立国际环境问题治理规则体系的义务本位,并在义务本位的基础上要求国家主权接受相关国际法规则中的义务约束。义务本位的确立应当重视国家责任制度,注重发展一般性义务规范及其国家责任,还应重视一般国际法体系的建设,在法律模式选择上,不盲目追求“强制度”路径,以“弱制度”“强约束”的目标效果指导国际立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环境法 主权让渡 接受约束 义务本位 国家责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