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根摩根菌引起口底多间隙感染及纵隔脓肿一例
1
作者 黄云帆 张志坚 +1 位作者 彭礼波 陈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794-1796,共3页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组织炎,曾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疗最困难的炎症之一。随着诊治水平及有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近年来本病已极其罕见。但如果诊治不及时,病情及并发症发展快速凶险,死亡率高。本文报道一例由摩根摩根菌引...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组织炎,曾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疗最困难的炎症之一。随着诊治水平及有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近年来本病已极其罕见。但如果诊治不及时,病情及并发症发展快速凶险,死亡率高。本文报道一例由摩根摩根菌引起的口底多间隙感染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根摩根菌 口底多间隙感染 纵隔脓肿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颏部外伤后导致口底蜂窝织炎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一例
2
作者 周志霖 解孟佳 +4 位作者 高娟娟 邵苗苗 黄锦华 李松南 常财旺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183-1186,共4页
口底蜂窝织炎(CFM)是一种涉及双侧颌下间隙、舌下间隙及颏下间隙的弥散性蜂窝组织炎,而高血糖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会加剧上述的颌面部感染,从而引起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NF)等并发症,治疗难度和病死率较高。本文报道一例我院近期收治的颏... 口底蜂窝织炎(CFM)是一种涉及双侧颌下间隙、舌下间隙及颏下间隙的弥散性蜂窝组织炎,而高血糖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会加剧上述的颌面部感染,从而引起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NF)等并发症,治疗难度和病死率较高。本文报道一例我院近期收治的颏部外伤后导致CFM伴CNF的糖尿病患者,以期为临床多学科诊疗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性感染 口底蜂窝织炎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 糖尿病 口腔感染性疾病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
下载PDF
口底重症多间隙感染41例患者诊治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乔波 张浚睿 +3 位作者 陆斌 孔亮 刘芳 封兴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2-68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口底重症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方法:对患者性别、年龄、流行病学特征、感染的诱因、症状、初步诊断、重要伴发疾病、合并症、临床诊断、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及疗程)、手术干预及转归等方面进行总结及系...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口底重症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方法:对患者性别、年龄、流行病学特征、感染的诱因、症状、初步诊断、重要伴发疾病、合并症、临床诊断、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及疗程)、手术干预及转归等方面进行总结及系统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2.4∶1,年龄10~93岁(平均46.23岁),农村城市比例为3∶1。14.6%患者初步诊断不准确。31%患者在发病后5 d 内就诊。82.9%患者为牙源性感染,35%患者初诊时炎症已扩散至咽旁间隙、翼下颌间隙或者合并颈部感染,7.5%患者感染扩散至纵膈;2例患者入院后已合并严重纵膈及肺部感染,转呼吸内科治疗,1例因肾衰转泌尿外科治疗;38例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尽早完成切开引流,痊愈出院,平均住院21 d。结论:牙源性感染的重症口底多间隙感染最多见,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维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尽早切开引流、综合治疗去除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 蜂窝织炎 牙源性感染 呼吸道 脓肿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可视喉镜在急诊口底间隙感染患者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培红 宋春红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可视喉镜在急诊口底间隙感染患者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断为口底间隙感染的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成纤维支气管镜组(以下简称纤支镜组...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可视喉镜在急诊口底间隙感染患者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断为口底间隙感染的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成纤维支气管镜组(以下简称纤支镜组)和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可视喉镜组(联合组),每组3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时间;在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和插管后3 min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_PO_2);记录插管操作相关并发症(如口腔黏膜出血、牙齿松动等)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纤支镜组(P<0.05),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纤支镜组(P<0.05),插管次数显著少于纤支镜组(P<0.05)。联合组插管即刻的心率和MAP均显著低于纤支镜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插管即刻的S_pO_2显著高于纤支镜组同时间点(P<0.05)。纤支镜组插管期间发生咽喉黏膜出血10例,牙齿松动0例;联合组插管期间发生咽喉黏膜出血5例,牙齿松动2例。联合组患者插管期间咽喉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纤支镜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可视喉镜可以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为短时间内建立气道赢得时间,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可视喉镜 口底多间隙感染
下载PDF
负压吸引术与传统引流在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磊 吕改玲 钱洪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24期42-43,共2页
目的通过两种引流方式负压吸引术与传统引流在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中的应用的比较研究,观察负压吸引术是否优于传统引流。方法51例行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应用负压吸引术,传统引流,通过临床观察的主客观评价标... 目的通过两种引流方式负压吸引术与传统引流在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中的应用的比较研究,观察负压吸引术是否优于传统引流。方法51例行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应用负压吸引术,传统引流,通过临床观察的主客观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负压吸引术的患者自觉疼痛轻,痛苦小,引流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结论在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中,应用负压吸引术优于传统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多间隙感染 切开引流术 负压吸引术 传统引流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颜光堂 肖世强 章凯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0期1462-1463,共2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适应证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对喉阻塞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无一例因呼吸道梗阻发生窒息死亡,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为切口出血,1例为颈部...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适应证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对喉阻塞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无一例因呼吸道梗阻发生窒息死亡,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为切口出血,1例为颈部皮下气肿。结论: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少,对二度喉阻塞或者三、四度喉阻塞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或者紧急气管切开术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因窒息发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口底多间隙 感染 应用
下载PDF
口底蜂窝织炎合并纵隔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石若梅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3年第4期269-269,272,共2页
目的 :探讨口底蜂窝织炎合并纵隔感染的临床特征 ,提高临床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 :对 1989~ 1999年收治的 9例口底蜂窝织炎合并纵隔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口底蜂窝织炎合并纵隔感染均被误诊为单纯口底感染 ,延误治疗 ,致 ... 目的 :探讨口底蜂窝织炎合并纵隔感染的临床特征 ,提高临床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 :对 1989~ 1999年收治的 9例口底蜂窝织炎合并纵隔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口底蜂窝织炎合并纵隔感染均被误诊为单纯口底感染 ,延误治疗 ,致 6例死亡 ,3例经多科协作治疗后痊愈。结论 :严重的口底蜂窝织炎可向下蔓延引起纵隔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蜂窝织炎 纵隔感染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口底蜂窝织炎三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洪建 廖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7-107,共1页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织炎,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近年来该病已不多见。我科自2003年7月-2005年11月共收治3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口底蜂窝织炎 感染 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庆隆 高峻鹰 +1 位作者 王建国 李可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住院天数。方法回顾分析535例间隙感染患者并对其进行研究,根据是否患糖尿病将其分成2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人群在患单间隙感染和多间隙感染、口底蜂窝织炎、...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住院天数。方法回顾分析535例间隙感染患者并对其进行研究,根据是否患糖尿病将其分成2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人群在患单间隙感染和多间隙感染、口底蜂窝织炎、发热情况及住院天数间的差异。结果 10年间共诊治的535例患者,其中82例是糖尿病患者,453例为非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患者中多间隙感染、口底蜂窝织炎及发热患者分别占36.6%,18.3%和89.0%,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分别占19.0%,6.0%和64.9%;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4.87±9.18)d,而非糖尿病患者为(10.58±7.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时感染更严重,住院时间更长,对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间隙感染 糖尿病 口底蜂窝织炎 发热
下载PDF
广泛口底蜂窝组织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海丘 胡婷 安霞 《现代临床护理》 2006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总结广泛口底蜂窝组织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16例广泛口底蜂窝组织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及观察护理。结果14例患者经治疗护理痊愈出院,2例出现败血症性感染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广... 目的总结广泛口底蜂窝组织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16例广泛口底蜂窝组织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及观察护理。结果14例患者经治疗护理痊愈出院,2例出现败血症性感染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广泛口底蜂窝组织炎患者疾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引流术后伤口的观察,及时控制感染,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心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口底蜂窝组织炎 感染 护理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志良 李国荣 马华瑞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7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以口底多间隙感染为诊断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与实验组(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切开引流治疗,实验组患者...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以口底多间隙感染为诊断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与实验组(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切开引流治疗,实验组患者以V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 d时炎性指标水平、治疗过程中VAS评分、治疗情况(治疗过程中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 d时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的第2 d、3 d、5 d时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为33.33%,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中,以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的炎性指标水平,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减少治疗过程中的换药次数,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VSD技术 口底多间隙感染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口底蜂窝织炎合并严重并发症6例分析
12
作者 杨俊勋 何静 莫裕惠 《华夏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口底蜂窝织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近7年来口底蜂窝织炎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例6例,根据其严重程度采取全身抗炎加切开引流(减张)及局部冲洗敷药的方法。结果:5例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例病情严重,抢救... 目的:探讨口底蜂窝织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近7年来口底蜂窝织炎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例6例,根据其严重程度采取全身抗炎加切开引流(减张)及局部冲洗敷药的方法。结果:5例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例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治疗口底蜂窝织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采用全身抗炎加局部敷药加切开引流的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蜂窝织炎 全身抗炎 口底间隙 并发症
下载PDF
口底多间隙感染应用负压吸引对VAS的影响
13
作者 邱传禄 刘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9期37-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口底多间隙感染应用负压吸引的疗效及对VAS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口腔科收治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引流情况随机分为两组:负压吸引组(简称A组,n=31),引流管组(简称B组,n=2... 目的观察口底多间隙感染应用负压吸引的疗效及对VAS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口腔科收治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引流情况随机分为两组:负压吸引组(简称A组,n=31),引流管组(简称B组,n=21),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对VAS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未置引流时的SP、DP、HR与术前SP、D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开始3min时两组SP、DP下降,HR升高,但与治疗前及治疗后未置引流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结束后30minSP、DP、HR分别恢复至治疗前,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后未置引流时、引流开始3min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结束后30min两组间SP、DP、HR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VAS评分低、患者疼痛程度轻、引流时间短、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口底多间隙感染应用负压吸引疗效好、患者痛苦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其疗效优于传统引流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多间隙感染 负压吸引 V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