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5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 (PFBN): A Panacea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1
作者 Kaixuan Zhang Wei Chen Yingze Zhang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52-158,共7页
With the aging population,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ublic health issues and a hot topic of research in trauma orthopedics.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internal fi... With the aging population,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ublic health issues and a hot topic of research in trauma orthopedics.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internal fix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insufficient mechanical design of nails,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delays patient recovery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Design of a 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based on Zhang’s N triangle theory provides triangular supporting fixation,which dramatically decreases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worldwide.In this work,we developed an equivalent biomechanical model to analyze improvement in bone remodeling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through PFBN use.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and InterTan,PFBN can dramatically decrease the maximum strain in the proximal femur.Based on Frost’s mechanostat theory,the local mechanic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ximal femur can be regulated into the medium overload region by using a PFBN,which may render the proximal femur in a state of physiological overload,favoring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n the elderly.This work shows that PFBN may constitute a panacea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and provides insights into improving methods of internal fi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 BIOMECHANICS Bone remodeling
下载PDF
Conversion hip arthroplasty for failed nailing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Reflections on some important aspects
2
作者 Fu-Chun Yang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10期997-1000,共4页
In this editorial,I present my comments on the article by Solarino et al.Conversion hip arthroplasty,which is an optional salvage procedure performed following unsuccessful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n this editorial,I present my comments on the article by Solarino et al.Conversion hip arthroplasty,which is an optional salvage procedure performed following unsuccessful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entails more complex processes and higher rates of 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an primary arthroplasty.Hence,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primary treatment choice,as well as the adequacy of nailing fixation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possibl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nailing failure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and attempts to fi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fixation failures.It also analyzes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between nailing fixation and primary arthroplasty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Femoral nailing fixation Primary hip arthroplasty Conversion hip arthroplasty Failed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reflection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PFNA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被引量:1
3
作者 Lu Wanqing Xiang Qingtian +2 位作者 Yu Yajun Wang Chunhua Wang Jiafei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18年第2期23-26,共4页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Methods:The study group is treated...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Methods:The study group is treated with PFNA internal fixation.The control group is treated by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Results:The time of operation,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in the study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in the study group(3.23%)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7.2%).Data comparison shows P<0.05.Conclusion:The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treated by PFNA internal fixation are more ide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internal fixation surgery Therapeutic effect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PFNA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4
作者 Lu Wanqing Xiang Qingtian +2 位作者 Yu Yajun Wang Chunhua Wang Jiafei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18年第3期7-9,共3页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Methods The study group is treated...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Methods The study group is treated with PFNA internal fixation.The control group is treated by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Results The time of operation,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in the study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in the study group(3.23%)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7.2%).Data comparison shows P<0.05.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treated by PFNA internal fixation are more ide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internal fixation surgery Therapeutic effect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薛晓峰 魏永康 +7 位作者 乔晓红 杜玉勇 牛建军 任立新 杨慧峰 张治民 郭媛 陈维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2-867,共6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由于患肢短期内常常不能负重,且高刚度的内植物对骨折断端存在应力遮挡效应,易导致患肢出现骨质疏松,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布发生变化,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病率较高,目前关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 背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由于患肢短期内常常不能负重,且高刚度的内植物对骨折断端存在应力遮挡效应,易导致患肢出现骨质疏松,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布发生变化,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病率较高,目前关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对股骨近端及空心钉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骨质疏松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影响,探究生物力学因素在股骨头坏死进程中的作用。方法:获取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 19.0、3-Matic、UG 11.0、Hypermesh 14.0、Abaqus软件建立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股骨近端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分析1种术后股骨近端无骨质疏松、3种术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的有限元模型,测量分析4种模型不同部件的应力、接触压力、位移峰值及云图,对比分析股骨头内部应力变化及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股骨头及下前空心钉的应力、接触压力随骨质疏松程度变化较大,4种模型的位移峰值随着骨质疏松程度加重而缓慢增长。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程度对不同部件的应力、接触压力、位移峰值无显著性影响,股骨头内部应力分布随骨质疏松发生相应变化,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环境变化对股骨头坏死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股骨头坏死 生物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3 位作者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P组和F组,每组各30例。P组采用PENG阻滞,F组采用FICB。两组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麻醉进行手术,术后均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T1,神经阻滞前;T2,神经阻滞后30 min;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65~85岁,平均(70.6±6.0)岁。两组T2~T5时点静息和运动时VAS均低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静息和运动时所有时点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G阻滞与FICB均可缓解老年IFF患者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且镇痛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镇痛效果
下载PDF
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7
作者 程邦君 黄燕峰 罗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 基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方法研究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确定后踝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材料,为临床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内踝空心螺钉(A组)、后踝支... 目的 基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方法研究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确定后踝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材料,为临床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内踝空心螺钉(A组)、后踝支撑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B组)和后踝重建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C组)三种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行生物力学分析,比较各组内固定材料的优劣性。结果 两组钢板固定模型的最大主应力和胫骨应力要明显低于3枚空心螺钉固定模型组,而重建钢板组的应力又低于支撑钢板组;三组模型中内踝处空心螺钉的应力重建钢板组最小,空心螺钉组最大;胫骨的总位移变化范围空心螺钉组最大,支撑钢板组次之,重建钢板组最小。结论 重建钢板固定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强,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三种内固定装置应用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齐远博 李建涛 +3 位作者 刘道宏 陶笙 王道峰 吴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763-4769,共7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选用仍存在争议,选择提供稳定固定强度的内固定是实现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的关键基础。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试3种类型内固定应用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选用仍存在争议,选择提供稳定固定强度的内固定是实现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的关键基础。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试3种类型内固定应用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使用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左股骨CT数据,在Mimics软件中重建出一个完整的股骨及其骨松质,运用Geomagic studio软件进行逆向建模,并在UG-NX软件中创建出倒三角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将3种内固定模型分别装配至股骨模型上;通过Hypermesh软件模拟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最后应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实验分析,分析比较不同内固定系统固定股骨颈骨折所产生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应变情况及位移分布。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骨块的应力主要分布在骨折端附近股骨颈下方区域,动力髋螺钉组的应力峰值最大,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最小;②内固定装置的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骨折线附近的螺钉表面,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的应力峰值最大,动力髋螺钉组最小;③股骨近端骨块的主要应变场分布于骨与螺钉接触的上表面区域,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的屈服应变最小,倒三角空心螺钉组最大;④内固定装置模型的主要应变场分布于股骨颈螺钉的上表面,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的屈服应变最小,倒三角空心螺钉组最大;⑤3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模型中的股骨、近端骨块、远端骨块、内固定装置以及内固定与股骨整体的位移分布值均由近端到远端逐渐减小,其中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固定组的位移峰值最大,动力髋螺钉组最小;⑥结果表明,在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时,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力学传导特性更好,其承受了较低的屈服应变、较高的应力和较高的位移;具有相对更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优越的力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不同复位条件下股骨颈骨折最优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韩彪 李冀 +6 位作者 李彬 孙博 宗双乐 王宏润 李冬梅 李力更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0-1814,共5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传统固定方式为3枚空心螺钉倒三角固定,对于未达到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的最优固定方式尚无定论。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法比较空心钉固定不同复位条件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一名健康成年男性股...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传统固定方式为3枚空心螺钉倒三角固定,对于未达到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的最优固定方式尚无定论。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法比较空心钉固定不同复位条件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一名健康成年男性股骨近端CT数据重建三维模型,进行头下型骨折造模,将骨折模型分为解剖复位组、髋内翻组、髋外翻组,各骨折模型组均分出3个亚组,用标准组、螺钉压低组、螺钉抬高组进行转配,于髋臼顶向股骨头施加垂直向下1400 N的应力,观察不同固定方式下股骨及内固定物的位移和应力分布,对比股骨和固定物的应力和位移最大值。结果与结论:①解剖复位时,标准组、螺钉压低组、螺钉抬高组固定物应力峰值分别为41.35,31.27,43.32MPa,螺钉抬高组的股骨应力峰值最大(28.58 MPa),股骨的位移峰值标准组最大;②髋内翻时,3个亚组的应力均相对分散且均匀;标准组的股骨应力峰值最小,但位移峰值最大,固定的稳定性可能不佳;螺钉压低组股骨的位移峰值最小;③在髋外翻时,螺钉压低组出现明显的螺钉应力集中,且位移峰值为3个亚组中最大,出现in-out-in现象;螺钉抬高组螺钉的应力峰值为3个亚组中最大,但位移峰值最小;④提示在头下型股骨颈骨折中,当完全解剖复位时,推荐采用标准的倒三角置钉方式固定;当出现复位标准允许范围内的髋内翻及髋外翻,置入螺钉时,推荐采用随髋内或外翻同方向转动相应的角度置入倒三角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复位质量 生物力学
下载PDF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computer-assisted internal fixation of a femoral neck fracture 被引量:4
10
作者 Hui Lu Hongquan Shen +2 位作者 Shuqing Zhou Weidong Ni Dianming Jiang 《Genes & Diseases》 SCIE 2020年第3期448-455,共8页
The number and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screws will affect the stability and prognosis of the fractures.In our study,we assessed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the double-head 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DhCCS)and ... The number and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screws will affect the stability and prognosis of the fractures.In our study,we assessed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the double-head 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DhCCS)and ordinary 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OCCS)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by using compute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The original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data of a proximal femur were imported into 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software for modeling.Both DhCCS and OCCS 3D-model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3D scan technique.Using the fracture model and internal fixation assembly model with an inverted triangle,two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were established in UG software.Next,th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were calculated in ANSYS software.The displacement value of the femoral head in the DhCCS group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OCCS group,and the displacement value in the two horizontal groups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vertical group.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DhCCS group was concentrated on the screw rod at the fracture block and thread end,while only at the fracture block in the OCCS group.The stress in the horizontal group was more dispersed on the screws than that in the vertical group.DhCCS has reliable stability for the fixation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nd applied in the clinical work and 2 horizontal fixation can be used when two screws are sel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CHANICS 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 Femoral neck fractur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ternal fixation
原文传递
三维组架螺钉与微创钢板固定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11
作者 孔德伟 宋超 +6 位作者 吴亮 吴铭 龚璐璐 汪嘉琪 潘红元 范鑫斌 张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289-5294,共6页
背景:经皮复位加压固定的三维组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在生物力学方面是否可以达到微创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对比之后的优势与缺点还不得而知。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内固... 背景:经皮复位加压固定的三维组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在生物力学方面是否可以达到微创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对比之后的优势与缺点还不得而知。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内固定装置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选择1名26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根据其跟骨CT数据制作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有限元模型。选用经皮微创三维组架螺钉、跗骨窦微创钢板分别固定跟骨骨折模型,分别施加350,700N纵向载荷,分析2种模型的位移、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各种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峰值应力明显低于微创钢板模型,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平均应力也明显低于微创钢板模型;②2种模型的最大位移均位于后距关节面内侧,三维组架螺钉模型的最大位移小于微创钢板模型;③微创钢板模型前突骨块与内侧骨块的纵向位移更小,三维组架螺钉模型内侧骨块与中段骨块的横向与垂直位移更小;④提示2种内固定模型均能提供满意的固定效果,其中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使应力分布更均匀、骨块综合位移更小,能提供更好的横向与垂直稳定性,而微创钢板在维持纵向稳定性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生物力学 SandersⅢ型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螺钉 微创钢板 微创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力学稳定性
12
作者 陈曦 汤涛 +2 位作者 陈铜兵 李青 张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3-1788,共6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骨折类型和固定方式多样,各固定系统间的力学稳定性相差较大。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各固定系统开展生物力学研究具有科学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多种内固定应用于股骨A031-A2.1型转子间骨折的力...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骨折类型和固定方式多样,各固定系统间的力学稳定性相差较大。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各固定系统开展生物力学研究具有科学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多种内固定应用于股骨A031-A2.1型转子间骨折的力学稳定性。方法:在已验证有效性的股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对模型进行必要的切割,造模成股骨A031-A2.1型转子间骨折,模拟临床手术方法置入不同的内固定系统,分别建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经皮加压钢板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模型。约束4组模型股骨远端下所有节点,在股骨头上施加700,1400和2100N的压缩载荷,通过计算分析,观察各组模型的等效应力分布和压缩刚度,比较各组模型之间的力学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通过计算分析,对比各组模型的变形量计算压缩刚度后,在各级载荷作用下,各组模型上压缩刚度呈现的趋势:生理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经皮加压钢板组>动力髋螺钉组;完整的生理组模型的压缩刚度明显高于所有的手术组模型;②观察应力指标,因存在应力遮挡效应,致使各固定组的应力峰值均高于生理组,最大峰值均集中分布于各内固定上;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组应力峰值最小,动力髋螺钉固定组应力最高,应力分布趋势呈现:生理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组<经皮加压钢板固定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组<动力髋螺钉固定组;③分布于骨质模型的应力,因内固定置入位置不同呈现不同的分布结果;④提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内固定均能起到有效的固定,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是较好的一种内固定选择,呈现变形量小、应力峰值低,应力分布均匀的特性;经皮加压钢板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的力学效果优良,固定效果接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效果欠佳,同比于其他内固定,其力学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系统 力学稳定性 有限元分析 等效应力 压缩刚度
下载PDF
空心拉力螺钉治疗Hoffa骨折 被引量:10
13
作者 蔡春元 董伊隆 +1 位作者 黄益奖 杨国敬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5期435-437,共3页
目的:探讨空心拉力螺钉治疗Hoffa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至2009年5月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治疗Hoffa骨折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3~45岁,平均34.2岁;左侧6例,右侧7例。按Letenneur分型:股骨外髁,Ⅰ型3例,Ⅲ型2例;股骨内髁... 目的:探讨空心拉力螺钉治疗Hoffa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至2009年5月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治疗Hoffa骨折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3~45岁,平均34.2岁;左侧6例,右侧7例。按Letenneur分型:股骨外髁,Ⅰ型3例,Ⅲ型2例;股骨内髁,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3例。根据骨折类型,按不同入路应用松质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3例均获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5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现腘窝动脉、胫神经或腓总神经等并发症。术后半年根据Letenneur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可3例。术后半年X线片示骨折骨性愈合,未发现空心螺纹钉松动、断裂及骨折不愈合等。结论:空心拉力螺钉治疗Hoffa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应根据骨折类型、骨折线的位置及骨折块的大小等因素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关节置换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对比
14
作者 朱睿智 曲强 +3 位作者 崔鹏飞 刘栋 张永涛 王昌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9-1874,共6页
背景: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可以通过闭合复位内固定得到很好的修复效果,但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目前没有具有绝对优势的手术方式。目的:通过对比闭合复位内固定与关节置换的相关指标,探究关节置换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老年不... 背景: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可以通过闭合复位内固定得到很好的修复效果,但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目前没有具有绝对优势的手术方式。目的:通过对比闭合复位内固定与关节置换的相关指标,探究关节置换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Gamma3组62例,采用Gamma3内固定系统治疗;关节置换组40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信息、住院情况、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Gamma3组和关节置换组在负重时间(P<0.001)、住院时间(P<0.05)、术中出血量(P<0.001),手术时长(P<0.001)方面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关节置换组平均负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闭合复位内固定的Gamma3组短;Gamma3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长均优于关节置换组;②两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分项百分制髋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526,0.788,0.228);③提示关节置换在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能使患者实现早期负重和功能锻炼;谨慎选择适合的患者和假体类型进行关节置换会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型 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闭合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采用meta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Letenneur Ⅲ型外侧Hoffa骨折 被引量:9
15
作者 连霄 曾云记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后外侧入路采用meta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LetenneurⅢ型外侧Hoffa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经后外侧入路meta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LetenneurⅢ型外侧Hoffa骨折12例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 目的 :探讨经后外侧入路采用meta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LetenneurⅢ型外侧Hoffa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经后外侧入路meta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LetenneurⅢ型外侧Hoffa骨折12例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22~66岁,平均42岁;左侧5例,右侧7例。术前和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及CT以评估骨折的位置和骨折愈合的情况。临床评价采用Letenneur评分标准。结果:12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32周,平均17.2周。术后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及股骨髁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8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Letenneur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7例,良4例,可1例。结论:后外侧入路暴露容易,采用meta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坚强可靠、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锻炼早、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外科手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不同手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祎 李奎蒙 郑海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采用内固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A组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B组,每组各43例。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采用内固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A组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B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炎症反应、骨代谢指标、疼痛、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B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高于A组,但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IL-6、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β-异构c端端肽(β-CTx)与术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疼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且B组于术后1个月低于A组(P<0.05);髋关节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在术后1、6个月时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间,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炎症、骨代谢及术后疼痛情况更好,有利于髋关节、生活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置换 髓内钉 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Tan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张璞 马翔 +1 位作者 张印恩 焦建宝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InterTan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nterTan内固定术治疗的214例年龄≥65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研究其性别、骨折原因、... 目的探讨接受InterTan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nterTan内固定术治疗的214例年龄≥65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研究其性别、骨折原因、外侧壁完整性、螺钉位置、Garden对线指数、是否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类型及下地负重时间等对骨折不愈合的影响。结果患者中197例骨折完全愈合,17例发生骨折不愈合,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为7.9%。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和骨折原因对骨折不愈合的概率无显著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指出:外侧壁不完整、螺钉位置不当、Garden对线指数不理想、骨折不稳定及骨质疏松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而术后6周以后下地负重是骨折不愈合的保护因素。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an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受到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外侧壁完整性、螺钉位置、Garden对线指数、骨折疏松、骨折类型及下地负重时间,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应该准确把握并预防这些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骨折不愈合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载荷条件下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18
作者 李正刚 尚学红 +5 位作者 吴张 李红 孙朝军 陈华东 孙哲 杨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3,共9页
背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方式仍未达成共识,既往相关有限元分析大多采用单一简化载荷条件,对于常用内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特性还需进一步探究。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空心加压螺钉、动力髋螺钉和股骨颈系统治疗Pauw... 背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方式仍未达成共识,既往相关有限元分析大多采用单一简化载荷条件,对于常用内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特性还需进一步探究。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空心加压螺钉、动力髋螺钉和股骨颈系统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在单腿站立载荷及侧方跌倒载荷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健康成人股骨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5.0软件,得到骨组织的粗糙模型,再通过Geomagics软件对Mimics导出的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然后根据空心加压螺钉、动力髋螺钉和股骨颈系统的临床应用参数采用Pro/E软件建立3种内固定模型并与股骨模型组装,最后导入Ansys软件进行加载、计算,分析3种内固定模型在单腿站立载荷及侧方跌倒载荷的不同工况下股骨和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情况,以及股骨距和Ward三角区的应力特点。结果与结论:(1)单腿站立载荷及侧方跌倒载荷下,3种内固定模型的股骨近端应力均主要分布在股骨颈骨折端内上方,3种内固定模型的股骨近端、骨折端、Ward三角以及股骨距的应力峰值均为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模型最小,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模型最大;(2)单腿站立载荷及侧方跌倒载荷下,3种内固定模型的股骨近端位移峰值均位于股骨头顶端,且位移峰值均为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模型最小,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模型最大;(3)3种内固定模型在单腿站立及侧方跌倒载荷条件下内固定的位移峰值均位于内固定装置上方顶端,且位移峰值均为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模型最小,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模型最大;(4)3种内固定模型在单腿站立及侧方跌倒载荷条件下内固定的应力均主要集中在内固定装置的骨折端附近区域,且内固定应力峰值均为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模型最小,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模型最大;(5)结果表明,股骨颈系统的机械稳定性最佳,但是可能存在对于骨折端和股骨距应力遮挡的风险;股骨颈系统的内固定装置应力更为分散,内固定断裂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单腿站立 侧方跌倒 股骨距 Ward三角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骨代谢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洪林 王翠芳 +1 位作者 郝连升 关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目的为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预后,分析应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和骨代谢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9月阳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0例;... 目的为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预后,分析应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和骨代谢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9月阳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0例;2组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接受对症治疗联合常规康复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均治疗2个月,并随访6个月。分析2组治疗后6个月疗效,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症状与体征,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髋部骨密度和骨代谢、康复情况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5.7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个月,2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患肢肿胀最大值、肿胀值、疼痛程度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2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健侧髋部骨密度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研究组住院、骨折愈合、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vs 8.57%,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与体征,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骨代谢及骨密度,进而改善康复情况,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内固定术 复元活血汤 血流动力学 骨代谢 愈合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经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肠内营养状态评分及其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爽 刘杨 王晓玲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究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80岁)患者经股骨近端钉抗扭转系统(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肠内营养状态评分及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PFNA内固定术患者。回顾性收... 目的探究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80岁)患者经股骨近端钉抗扭转系统(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肠内营养状态评分及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PFNA内固定术患者。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综合评价患者手术最近1周的进食量是否下降及其感染性并发症评估。统计老年高龄患者的不良预后,对死亡组与生存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且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对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umerical rating scale 2002,NRS 2002)、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价。结果60~69岁、70~79岁和≥80岁3个年龄组中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分别为8、16、39例,其中,≥80岁组中有营养风险患者人数占比最多,达到了90.70%(3943)。较高的营养风险等级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延长的住院时间密切相关(P<0.05)。43例老年高龄患者预后死亡9例,占20.93%,单因素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NRS 2002评分、MLR和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NRS 2002评分、MLR对高龄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和0.816,而两者联合对不良预后的AUC值达0.91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经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年龄、疾病严重程度、营养风险和炎症反应与不良预后存在密切关联。临床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以提高预后和生存质量。同时,NRS 2002评分和MLR在预测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死亡方面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应用这两个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股骨近端钉抗扭转系统内固定术内固定术 营养状态评分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