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预后的简易量化评分法应用研究
1
作者 李勇 徐国红 +1 位作者 王利宏 单军标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5期821-824,共4页
目的 通过设定骨折类型和髓内固定相结合的简易量化评分法,与A0分型进行比较,从而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失败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25例,随访... 目的 通过设定骨折类型和髓内固定相结合的简易量化评分法,与A0分型进行比较,从而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失败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25例,随访时间3月至12月,平均4.3月。根据AO分型及简易量化评分法进行分组统计内固定的失败率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检验。结果 依据AO分型,内固定失败率A1组(5/52)为9.61%,A2.1组(3/36)8.33%,A2.2组(6/66)9.09%,A2.3组(14/50)28.00%,A3组(2/21)9.52%,组内存在差异(P=0.036),行各组间检验,在A1与A2.3组(P=0.022)及A2.2与A2.3组(P=0.012)组间存在差异,其余各组间统计学无显著差异。依据四区评分,内固定失败率4分组100.00%(2/2),5分组68.75%(11/16),6分组22.92%(11/48),7分组3.85%(3/78),8分组6.12%(3/49),9分组0.00%(0/32),组内存在差异(P<0.001),再行各组间检验,评分5分、6分组间存在差异(P=0.002),评分6分、7分组间存在差异(P=0.002),失败率6分组<5分组、7分组<6分组。7分、8分组间(P=0.675),7分、9分组间(P=0.555),8分、9分组间(P=0.274)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简易量化评分法中患者分值的高低,与预后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随髓内固定后分值在5分,6分,7分及以上时,其分值越高,内固定失败率越低。简易量化评分法相比AO分型,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髓内固定预后上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量化评分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失败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吕波 王跃 李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5期413-414,480,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并随访其疗效。本组21例21髋,其中2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1例采用人工双...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并随访其疗效。本组21例21髋,其中2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1例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年龄40~79岁,平均62.8岁。无一例术中发生不良反应,术后均在2~3 d下床活动,无肺炎、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结果随访时间5~48个月,平均15.6个月。本组病例均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假体下沉、松动现象,部分患者假体长度未超过远端螺钉孔,但无应力骨折发生。术后早期脱位1例,复位并行前方松解后未再次脱位。术后行走功能恢复正常(Harris评分平均术前43.2分,术后84.5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可早期下地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失败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蒋正武 赵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总结该院2003-2013年行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26例,从骨折分型、粗隆外侧壁完整性、骨质疏松情况、内固定材料类型、术后功能锻炼负重、术后护理进行...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总结该院2003-2013年行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26例,从骨折分型、粗隆外侧壁完整性、骨质疏松情况、内固定材料类型、术后功能锻炼负重、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26例均得到随访,均为EvansⅠ型3、4度,EvansⅡ型;骨质疏松18例;外侧壁不完整9例;动力髋螺钉固定20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4例;髓内钉1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1例。失败类型:髋内翻、股骨颈短缩、内固定物断裂导致骨折畸形、头颈切割。结论对各类型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骨质疏松症患者术后过早负重;术者操作不当;护理不当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治疗失败原因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寒松 杜文喜 童培建 《医学综述》 2012年第3期407-409,共3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高龄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早期恢复,治疗后功能优于非手术治疗,已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然而手术治疗仍然存在较高的手术失败率,内固定器材选择和应用技术不当是手...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高龄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早期恢复,治疗后功能优于非手术治疗,已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然而手术治疗仍然存在较高的手术失败率,内固定器材选择和应用技术不当是手术失败的外在原因;骨折稳定性、骨质疏松、高龄、内科疾病等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失败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手术失败
下载PDF
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文斌 高俊 +2 位作者 喻秀兵 王海洲 陈海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2期1420-1421,1442,共3页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以及失败后的治疗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7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及讨论处理对策。结果:本组7例患者,内固定切割穿出股骨头6...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以及失败后的治疗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7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及讨论处理对策。结果:本组7例患者,内固定切割穿出股骨头6例,2例行内固定拆除,2例行半髋置换,2例行全髋置换;内固定周围骨折1例,行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3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当、康复训练不当、术后护理不当是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和正确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合理的康复及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内固定失败后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内固定拆除或关节置换或保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失败
下载PDF
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钉板系统内固定失败的可行性和疗效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存义 翟云 王建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探究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钉板系统内固定失败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钉板系统内固定失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 目的探究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钉板系统内固定失败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钉板系统内固定失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疼痛评分(VA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评估术后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35±2.15)周,短于对照组(16.38±3.6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VAS、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2.58±0.17)分,低于对照组(4.08±0.21)分,Harris评分为(83.22±5.35)分,高于对照组(72.41±4.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钉板系统内固定失败患者,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提升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 骨折钉板系统内固定失败 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 自体髂骨植骨 Harris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切割失效的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17
7
作者 郑利钦 陈心敏 +4 位作者 张彪 李木生 梁子毅 郑永泽 林梓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794-5799,共6页
背景:螺旋刀片切割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失效的主要类型。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有限元研究主要通过分析静态受力分布(VonMises应力云图)预测内固定失效发生的起始部位,但不能直观展示内固定失效的过程。单元删除法可直观展示构... 背景:螺旋刀片切割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失效的主要类型。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有限元研究主要通过分析静态受力分布(VonMises应力云图)预测内固定失效发生的起始部位,但不能直观展示内固定失效的过程。单元删除法可直观展示构件断裂的扩展过程,将此方法应用于内固定失效的有限元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目的:仿真模拟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后切割失效的生物力学过程。方法: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的原始股骨CT数据导入Mimics19.0中,经过区域增长、腔隙填充、编辑蒙罩、包裹、光滑等步骤初步建立三维模型,并在GeomagicStudio进行优化处理,得到股骨的仿真三维模型。在SolidWorks中按照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规格参数构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三维模型,装配组件,然后导入优化的股骨仿真三维模型,根据临床手术操作技术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到到股骨近端,建立股骨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装配模型。将装配模型导入Hypermesh对模型进行四面体网格划分,构建AO31-A2.1型骨折,设置材料参数及摩擦系数,导出K文件在LS-DYNA求解。结果与结论:①股骨颈骨折块向远端骨折块滑移与小转子、股骨干相接触,螺旋刀片周围松质骨开始断裂、压缩,而后股骨头开始内翻、旋转,小转子阳性支撑使得内翻速度大于旋转速度,当小转子失去支撑后股骨颈旋转速度大于内翻速度,最终导致内固定失效;②起始时应力主要集中在外侧壁及转子下,随着载荷增加,小转子骨块的应力逐渐增大,并逐渐分散分布于转子间及转子下;③失效应变主要集中在接触界面,如与螺旋刀片相接触的外侧壁、股骨颈骨折端与小转子接触处、小转子与股骨干接触处;④股骨颈与小转子骨块是主要的不稳定部分,在失效过程中位移最明显,其中股骨头后方位移最大;⑤结果提示,AO31-A2.1型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效是个复合过程,包含了股骨颈短缩、内翻、旋转等失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螺旋刀片 生物力学 有限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后内固定失效:原因和再手术的策略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章鑫隆 慈文韬 +1 位作者 罗开文 闫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3-979,共7页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优势显著,但仍有3.35%-31.08%的内固定失效率发生,且类型多样,原因复杂,因此,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各类内固定失效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明确长钉与短钉选择的分界以及术后内固定失...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优势显著,但仍有3.35%-31.08%的内固定失效率发生,且类型多样,原因复杂,因此,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各类内固定失效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明确长钉与短钉选择的分界以及术后内固定失效后的再手术策略,是临床更好针对性预防相应的内固定失效以及后续治疗的关键。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各类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和再手术策略。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risk factors,failure of internal fixation,PFNA,nonunion of fracture,cut out,cut in,helical blade position,osteoporosis,Long and short intramedullary,Revision surgery",中文检索词为"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螺旋刀片切出、内固定物周围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长短髓内钉、再手术策略",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各种类型的内固定失效原因及再手术策略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螺旋刀片的切出、髋内翻、骨折不愈合、头钉的退钉、内固定物断裂及内植物周围骨折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内固定失败常见的6种类型。(1)刀片位置放置不当、颈干角及前倾角的复位不佳、不稳定的骨折类型、严重的骨质疏松以及高龄是刀片切出的主要原因。(2)髋内翻可由股骨距后内侧的骨缺损致术后股骨内侧缺乏支撑引起,也常继发于其他内固定失效类型,延长负重时间可以有效避免此种情况发生。(3)骨折不愈合受全身及局部因素影响,对于远端锁钉的使用需慎重考虑。(4)骨质疏松是导致刀片退出最常见原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中有必要对螺旋刀片用长尾帽固定,术后延长负重时间。(5)骨折复位不佳、骨不连、不稳定骨折使用远端锁钉及主钉与髓腔不匹配都有可能造成内固定物断裂。(6)植入物周围骨折常与骨髓腔和髓内钉不匹配、主钉入钉点位置偏差致皮质撞击率增加以及局部应力集中相关,临床上应选择合适长度的主钉,避免"中裤效应"发生。(7)对于长短钉的选择,除某些特殊病例外,建议临床医师选择短钉固定,关于A3型转子间骨折长、短髓内钉的选择,是临床医师需要继续探索的一个方向。(8)关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效后的再手术策略,从股骨头的破坏程度、骨折部位情况以及骨缺损3个方面来确定二次翻修策略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螺旋刀片切出 颈干角 负重时间 外侧壁 不稳定型骨折
下载PDF
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原因分析及翻修手术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攻孜 张书威 +4 位作者 曹祚 王翔 隋熠 罗世成 张立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7期485-489,共5页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内固定治疗失败原因,分享翻修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8例内固定治疗失败并接受翻修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病历、手术记录...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内固定治疗失败原因,分享翻修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8例内固定治疗失败并接受翻修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病历、手术记录、术后随访及X线片等临床资料,分析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翻修手术策略。结果2例钢板治疗患者中,断板和骨折不愈合各1例。6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PFNA)治疗患者中,头钉切出3例,穿凿1例,退钉1例,断钉1例。内固定失败原因:头钉位置不良(5/6),股骨内侧壁或外侧壁失支撑(6/8),未能解剖复位(6/8),软组织过度剥离(1/8),感染(2/8)。针对失败原因,翻修手术方式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5/8)、钢板固定(1/8)、PFNA固定(1/8)、PFN固定(1/8)。2例患者因骨感染一期行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1例患者因骨质较差,辅以自体松质骨植骨。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均为多种危险因素造成,主要为头钉位置不理想、复位不良及内外侧壁失支撑等。因此,解剖复位、内置物正确选择和良好放置是防止内固定失败的重要举措。应针对患者一般情况和失败原因,为其选择恰当的翻修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失败 切出 翻修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哪种更适合髋关节置换?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天一 毛凯歌 +4 位作者 董巍 李立新 孔繁林 朱军 樊国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5335-5340,共6页
背景: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预后比较之前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讨论,然而目前尚缺乏对两种术式内固定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的长期预后对比性研究。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稳定型股骨... 背景: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预后比较之前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讨论,然而目前尚缺乏对两种术式内固定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的长期预后对比性研究。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后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作者回顾性分析了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老年患者资料,其中动力髋螺钉组50例为动力髋螺钉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治疗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52例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至少3年的临床指标(Harris评分)和影像学结果。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发生神经及血管损伤;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内固定失败原因、ASA分级、固定股骨方式、随诊时间及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每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动力髋螺钉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8.0%(24/50),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为21.2%(11/5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动力髋螺钉组骨科并发症发生率为32.0%(16/50),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为13.7%(7/5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⑤动力髋螺钉组中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为9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中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为2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1);⑥上述结果证实,动力髋螺钉治疗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治疗有更高的骨科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尤以假体周围骨折最为明显,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败后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后更适合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髋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失败 假体周围骨折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9
11
作者 任周奎 吕应文 +1 位作者 余定华 于金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3~2009年行手术治疗的1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按Evans分型,分析各型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内固定方式与内固定失效类型及发生率情况。结果 123例均得到随访,有23...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3~2009年行手术治疗的1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按Evans分型,分析各型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内固定方式与内固定失效类型及发生率情况。结果 123例均得到随访,有23例骨折内固定失效,其中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5例,不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18例;发生率为18.69%。失效类型:髋内翻、股骨颈短缩、内固定物断裂导致骨折畸形。不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发生率远高于稳定性骨折,而钉板系统内固定失效发生率远高于髓内系统。钉板系统中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失效发生率高于动力髋螺钉(DHS)。结论对各类型骨折特点认识不够从而导致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骨质疏松症患者术后过早负重;术者操作不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内固定失败原因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明辉 宋进良 +2 位作者 陈彦军 蔡伟 卢健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91-795,共5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HS)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已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案,内固定失败时有发生,尤其是老年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防治已成为骨科研究热点之一。目的:研究DHS及PFN...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HS)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已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案,内固定失败时有发生,尤其是老年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防治已成为骨科研究热点之一。目的:研究DHS及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共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0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以及PFNA治疗,随访2年以上,记录内固定失败发生情况,并分为失败组与非失败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病例资料,经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DHS及PFNA治疗后内固定失败15例,失败率为7.2%。失败组与非失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尖顶距(TAD)、骨密度T值、Evans分型、复位质量、是否合并外侧壁骨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侧别、受伤原因、内固定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D>25 mm(OR=3.766)、骨密度T值<-2.5 SD(OR=2.921)、Evans分型Ⅲ~Ⅴ型(OR=2.498)、功能复位(OR=2.766)、合并外侧壁骨折(OR=2.032)是DHS及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AD>25 mm、骨密度T值<-2.5 SD、Evans分型Ⅲ~Ⅴ型、功能复位、合并外侧壁骨折等因素均增加DHS及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失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力鹏 陈芒芒 潘骏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644-1645,共2页
目的:分析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方法:在某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 目的:分析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方法:在某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在本研究患者中,内固定失效7例(8.9%);在Evans分型上,Ⅲ、Ⅳ和Ⅴ级治疗失败率(10.41%)高于Ⅰ、Ⅱ级(6.67%);在内固定失效原因上,螺旋刀片切出占比(42.85%)高于髋内翻(28.57%)、股骨近端劈裂骨折(1.42%)及螺旋刀片退出(1.42%)。结论:PFNA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失效主要有螺旋刀片切出、髋内翻等,术前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和康复计划,规范临床操作,才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失效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剖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缪志和 李铭 +2 位作者 郑端 沈波 冯红阳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6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为治疗该病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63680部队医院骨科收治的8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折AO分型:稳定型骨折(AI.1型至A2.1...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为治疗该病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63680部队医院骨科收治的8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折AO分型:稳定型骨折(AI.1型至A2.1型)48例,不稳定性骨折(A2.2型至A3.3型)35例。统计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83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随访,在83例患者中,有9例出现内固定失败,发生率为10.84%。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65~95分,平均(84.36±2.38)分;优18例,良50例,可10例,差5例,优良率为81.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骨折AO分型、是否合并内科病、TAD(尖顶距)、骨折复位质量等因素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2.5cm^3、尖顶距>25 mm、不稳定性骨折、合并内科疾病、骨折功能复位为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8.356、3.838、3.880、7.583、8.198、4.816,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 内固定失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股骨头切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5
作者 苏登 米宁 +1 位作者 阳波 叶永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3期22-23,共2页
目的 分析动力髋(DHS)内固定致股骨头切出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自2000年~2011年应用动力髋固定19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经验,对19例动力髋螺钉切出股骨头失败病例进行分类及分析。结果 195例患者均获得3~22个月(平均16个月... 目的 分析动力髋(DHS)内固定致股骨头切出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自2000年~2011年应用动力髋固定19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经验,对19例动力髋螺钉切出股骨头失败病例进行分类及分析。结果 195例患者均获得3~22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19例发生切出股骨头(9.74%)。分析失败病例,其中尖顶距(TAD)值〉25 mm 9例。A1型1例,A2型4例,A3型14例。动力髋螺钉位置于股骨颈中心者7例,偏离中心者12例。结论 “TAD”值过大、骨质疏松患者术后过早活动、内固定选择不合适、术中操作不当是动力髋螺钉切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失败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戚勇 《现代医院》 2009年第11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其治疗失败前后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自1999年1月~2005年6月期间治疗失败病例12例,平均年龄84.5岁,其中Evans-Jensen分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Ⅲ型4例;Singh指数,IV级1例,Ⅲ级4例,Ⅱ级...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其治疗失败前后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自1999年1月~2005年6月期间治疗失败病例12例,平均年龄84.5岁,其中Evans-Jensen分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Ⅲ型4例;Singh指数,IV级1例,Ⅲ级4例,Ⅱ级5例,Ⅰ级2例;非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10例,失败后8例获再次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获随访。结果8例获重行手术治疗,功能恢复良好,2例非手术治疗呈畸形愈合,2例死亡。结论高龄、骨质疏松、严重粉碎等不稳定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容易导致失败的内在原因,与对非手术治疗不重视、术前和术中准备不充分、内固定的选择及操作技术不当、术后护理及指导功能不恰当等外在因素有关。充分认识其病理特点、准确地掌握适应证、高度重视非手术治疗、合理运用内固定技术、加强术后的护理工作、科学指导功能锻炼是降低对难治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失败原因 内固定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艳刚 吴占勇 +1 位作者 杨良栋 宋晓杰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28例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或骨折不愈合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10例,女18例;年龄70~86岁,平均76.5岁...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28例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或骨折不愈合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10例,女18例;年龄70~86岁,平均76.5岁。随访期限6~60个月,平均24个月。应用H arris评分标准进行结果评价。结果患者均在术后15 d拄双拐下地负重行走,6~8周弃拐改用手杖,髋关节功能接近伤前水平,生活基本自理。髋关节功能按H arris评分标准,询问骨折前患髋功能及参照健侧予以评分84~97分,平均(90±4)分。人工关节置换术前40~48分,平均(45±3)分;术后82~95分,平均(89±3)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或骨折不愈合可以有效减轻患者髋关节疼痛,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治疗的有效挽救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失效 置换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浙凯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5期881-882,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骨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析导致其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结...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骨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析导致其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内固定失败患者7例,进一步分析其失败的影响因素,患者的骨折类型、Singh指数、并发基础病、TAD〉25mm及Cleveland分区均是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患者的骨折类型、Singh指数、并发基础病、TAD〉25mm及Cleveland分区是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股骨转予间骨折 内固定失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闻一新 刘洋 +2 位作者 王彩明 李明辉 王河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A02期143-145,共3页
目的 探究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析导致其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骨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来自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闭合复... 目的 探究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析导致其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骨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来自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析导致其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 通过统计所有患者手术情况发现,其中内固定失败患者共7例.进一步分析其失败的临床影响因素发现,4~6级的Singh指数、并发基础病、TAD〉25 mm且使用激素药物患者的内固定失败率显著高于1~3级的Singh指数、无基础病、TAD不足25,且未使用激素药物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的骨折类型、Singh指数、并发基础病、TAD〉25 mm及Cleveland分区均可作为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因素,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患者的骨折类型、Singh指数、并发基础病、T AD〉25 mm及Cleveland分区均可作为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内固定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失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麒麟 黎惠金 +1 位作者 张雄辉 张学全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4期547-548,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失败组和成功组的尖顶距TAD、 AO分型、外壁分型、术前Singh指数、应用唑来膦酸占比、合并呼吸内科疾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包括尖顶距TAD、 AO分型、外壁分型、术前Singh指数、应用唑来膦酸、合并呼吸内科疾病。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中针对性进行预防和干预,对降低内固定失败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失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