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ulation of the inflammatory cycle by a controllable release hydrogel for eliminating postoperative inflammation after discectomy 被引量:13
1
作者 Yu Liu Jiacheng Du +8 位作者 Peng Peng Ruoyu Cheng Jiayi Lin Congxin Xu Huilin Yang Wenguo Cui Haiqing Mao Yuling Li Dechun Geng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1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Surgery is the final choice for most patients with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Operation-caused trauma will cause inflammation in the intervertebral disc.Serious inflammation will cause tissue defects and in... Surgery is the final choice for most patients with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Operation-caused trauma will cause inflammation in the intervertebral disc.Serious inflammation will cause tissue defects and induce tissue degeneration,IDD recurrence and the occurrence of other diseases.Therefore,we proposed a scheme to treat recurrence after discectomy by inhibiting inflammation with an aspirin(ASP)-loaded hydrogel to restore the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the spine and relieve local inflammation.ASP-liposomes(ASP-Lips)were incorporated into a photocrosslinkable gelatin-methacryloyl(GelMA)via mixing.This material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inflammation by inhibiting the release of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from the nucleus to the cytoplasm.We further assessed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such as interleukin 6(IL-6)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nd degeneration-related factors,such as type II collagen(COL-2),Aggrecan,matrix metallopeptidases-3(MMP-3),MMP-13,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4(ADAMTS-4)and ADAMTS-5 in rat nucleus pulpous cells.The level of IDD was analyzed through H&E,safranin-O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rabbit samples.In vitro,we found that ASP-Lip@GelMA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flammatory cytokines,MMP-3 and-13,and ADAMTS-4 and-5 and up-regulated COL-2 and Aggrecan via the inhibited release of HMGB-1 from the nucleus.In vivo,ASP-Lip@GelMA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inflammation of local tissue after disc surgery and fill local tissue defects.This composite hydrogel system is a promising way to treat the recurrence of IDD after surgery without persistent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hydrogel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RECURRENCE inflammation ASPIRIN
原文传递
Regulating the fate of stem cells for regenerating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Sobia Ekram Shumaila Khalid +1 位作者 Asmat Salim Irfan Khan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2021年第12期1881-1904,共24页
Lower back pain is a leading cause of disability and i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substantial socioeconomic burden.The etiology of intervertebral disc(IVD)degeneration is complicated,and its mechanism is still not co... Lower back pain is a leading cause of disability and i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substantial socioeconomic burden.The etiology of intervertebral disc(IVD)degeneration is complicated,and its mechanism is still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Factors such as aging,systemic inflammation,biochemical mediators,toxic environmental factors,physical injuries,and genetic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the progression of its pathophysiology.Currently,no therapy for restoring degenerated IVD is available except pain management,reduced physical activities,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regenerative medicine-based approaches to heal and repair the injured disc,repopulate the cell types to retain water content,synthesize extracellular matrix,and strengthen the disc to restore normal spine flexion.Cellular therapy has gained attention for IVD management as an alternative therapeutic option.In this review,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anatomic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the surrounding pathophysiology of the IVD.Modern therapeutic approaches,including proteins and growth factors,cellular and gene therapy,and cell fate regulators are reviewed.Similarly,small molecules that modulate the fate of stem cells for their differentiation into chondrocytes and notochordal cell types are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 cell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nflammation Cell therapy Gene modification
下载PDF
芒柄花素抑制脂多糖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炎症反应
3
作者 于庆贺 蔡子鸣 +5 位作者 田禾 李翩 阮烨 梁金柱 林淑惠 林文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328-5334,共7页
背景:芒柄花素具有抗炎、抗氧化能力,但其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芒柄花素对炎症微环境下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从SD大鼠尾椎椎间盘中提取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芒柄花素具有抗炎、抗氧化能力,但其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芒柄花素对炎症微环境下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从SD大鼠尾椎椎间盘中提取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②CCK-8法检测脂多糖、芒柄花素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以确定后续处理细胞应用的芒柄花素浓度;③在DMEM/F-12完全培养基中添加5μg/mL脂多糖模拟炎症微环境,然后用不同浓度芒柄花素处理髓核间充质干细胞24 h,通过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检测炎症标志物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贴壁培养的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生长状态良好,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90呈阳性,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45呈阴性。②12.5,25,50,100,200μmol/L芒柄花素处理24 h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无明显增殖抑制效果。与脂多糖组相比,12.5,25,50μmol/L芒柄花素处理24 h后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显著提高,因此后续选用12.5,25,50μmol/L为芒柄花素低、中、高浓度处理髓核间充质干细胞。③与脂多糖组相比,芒柄花素低、中、高浓度组髓核间充质干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13、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④与脂多糖组相比,芒柄花素低、中、高浓度组髓核间充质干细胞中磷酸化核因子κB和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上述结果说明芒柄花素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素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炎症 椎间盘退变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拨针疗法联合中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根水肿时间、疼痛介质及血清miR-141-3p的影响
4
作者 吴三兵 刘德春 宋阳春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1184-1189,共6页
目的 观察拨针疗法联合消髓化核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臭氧射频消融术后神经根水肿时间、疼痛介质及血清mi R-141-3p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行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消髓化核汤组和拨针联合组,每组46... 目的 观察拨针疗法联合消髓化核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臭氧射频消融术后神经根水肿时间、疼痛介质及血清mi R-141-3p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行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消髓化核汤组和拨针联合组,每组46例。消髓化核汤组予消髓化核汤治疗,拨针联合组在消髓化核汤组基础上予拨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神经根水肿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炎症指标[微小核糖核酸-141-3p(miRNA-141-3p, miR-141-3p)、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ypeⅠ, sTNFRⅠ)、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PLA2)]和疼痛介质指标[甲硫氨酸脑啡肽(methionine enkephalin,Met-EnK)、缓激肽(bradykinin,BK)、 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 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rostaglandin E1α, 6-keto-PGE1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拨针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消髓化核汤组的82.6%(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拨针联合组低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拨针联合组低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拨针联合组患者神经根水肿消失时间短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7、PLA2、miR-141-3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拨针联合组低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两组血清s TNFRⅠ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拨针联合组高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et-En K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拨针联合组高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两组血清6-keto-PGE1α、5-HT、BK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拨针联合组低于消髓化核汤组(P<0.05)。结论 拨针疗法联合消髓化核汤治疗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清IL-17、PLA2、miR-141-3p水平,改善疼痛介质指标,促进神经根水肿消退,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拨针疗法 针药并用 拔罐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射频消融术 术后 炎症 疼痛介质 神经根水肿
下载PDF
低氧对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5
作者 李磊 王一范 +2 位作者 施强慧 钟华建 曹佳实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探讨低氧对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髓核细胞,采用低氧小室进行低氧干预,采用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髓核细胞模拟炎性环境。通过流式细胞术及TUNEL染色检测髓核细胞凋亡情况,... 目的探讨低氧对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髓核细胞,采用低氧小室进行低氧干预,采用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髓核细胞模拟炎性环境。通过流式细胞术及TUNEL染色检测髓核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确低氧对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随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评估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内炎性反应情况,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分析髓核细胞内NLRP3炎性小体激活水平;最后采用NLRP3炎性小体激动剂QS-21,通过回复实验明确NLRP3炎性小体在低氧调控髓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低氧对正常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但能抑制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在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8、IL-18的表达及分泌增加,细胞内NLRP3炎性小体激活,而低氧干预能缓解上述改变。回复实验表明,NLRP3炎性小体激动剂QS-21可削弱低氧对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低氧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缓解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低氧 炎症 椎间盘退行性变 细胞凋亡 大鼠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类脊髓高压综合征伴代谢性酸中毒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李寿春 张欢 许娟娟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椎间盘退行性变、发育异常、腰部外伤、姿势不当等因素相关^([1])。其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并呈年轻化,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椎间盘退行性变、发育异常、腰部外伤、姿势不当等因素相关^([1])。其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并呈年轻化,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2])。约85%的LDH患者伴有坐骨神经痛^([3]),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二便失禁^([4])。LDH首选药物、物理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式,但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的情况下需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手术后并发症 类脊髓高压综合征
下载PDF
黑磷调控氧化应激-炎症级联效应延缓椎间盘退变的机制
7
作者 寇裕 顾勇 陈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38-2345,共8页
背景:氧化应激在椎间盘退行性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黑磷量子点作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还原性材料,具有抗氧化应激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潜力。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黑磷量子点清除椎间盘微环境内活性氧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黑磷量子... 背景:氧化应激在椎间盘退行性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黑磷量子点作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还原性材料,具有抗氧化应激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潜力。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黑磷量子点清除椎间盘微环境内活性氧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黑磷量子点对抗氧化通路Nrf2/ARE与椎间盘炎症的作用。方法:采用超声液相剥离法制备黑磷量子点。①体外实验:分离提取SD大鼠髓核细胞,将第2-4代髓核细胞分别与不同的溶液共培养,分别为F12-DMEM培养基(空白组)、黑磷量子点溶液、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黑磷量子点溶液、过氧化氢+黑磷量子点+Nrf2特异性抑制剂ML385溶液,分别进行细胞活/死染色及细胞内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及Western Blot检测;②体内实验: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穿刺组、穿刺+黑磷组,每组10只,穿刺组与穿刺+黑磷组采用椎间盘穿刺法建立Co7-10椎间盘退变模型,穿刺+黑磷组穿刺后向椎间盘注射黑磷量子点分散液,术后4,8周进行椎间盘组织影像学与组织学染色评估。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活/死染色显示,黑磷量子点生物相容性好,对细胞无毒性作用,且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对髓核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细胞内活性氧及JC-1荧光探针显示,黑磷量子点可调控氧化应激导致的髓核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并保护细胞免受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内氧化应激。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空白组比较,过氧化氢组Nrf2、血红素加氧酶1、醌氧化还原酶、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3、p65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黑磷量子点的加入可逆转过氧化氢对Nrf2通路的抑制作用,减轻氧化应激造成的炎症反应,但Nrf2特异性抑制剂可取消这一作用。②体内实验:X射线片与MRI检测显示,术后4,8周,穿刺组椎间盘高度与髓核含水量低于假手术组(P<0.05),穿刺+黑磷组椎间盘高度与髓核含水量高于穿刺组(P<0.05)。组织学染色显示,穿刺+黑磷组椎间盘退变程度轻于穿刺组,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量高于穿刺+黑磷组。③结果表明:黑磷量子点可通过调控Nrf2/ARE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并延缓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磷量子点 抗氧化应激 Nrf2/ARE通路 炎症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基于CT测量的椎体HU值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近端交界区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任昶旭 葛晓勇 +2 位作者 张树宝 杨进 王善金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测量的椎体HU值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后继发近端交界区椎体骨折(PJVF)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PLIF治疗的24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基于CT测量的椎体HU值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后继发近端交界区椎体骨折(PJVF)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PLIF治疗的24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JVF分为PJVF组(n=23)和non-PJVF组(n=218)。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校正钙磷乘积、固定节段数、是否融合至S_(1)、L_(1)平均HU值,并于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时行影像学复查以评估是否发生PJVF并记录骨折节段和类型。对术后发生PJVF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椎体平均HU值对术后发生PJVF的预测作用。结果2组在年龄、性别、校正钙磷乘积、固定节段数、L_(1)平均HU值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潜在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校正钙磷乘积、固定节段数、L_(1)平均HU值是PLIF术后发生PJVF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得出,L_(1)平均HU值预测PJVF的效果良好,AUC为0.871,约登指数最佳临界值为109.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和80%。结论高龄、更低的校正钙磷乘积、更多的固定节段数和更低的L_(1)平均HU值是PLIF术后发生PJVF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CT测量的椎体HU值对PLIF术后继发PJVF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骨质疏松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脊柱骨折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与椎间盘退变
9
作者 潘世鸿 刘瑞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72-5876,共5页
背景: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当中,线粒体自噬在防止椎间盘退变进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调节线粒体自噬水平可能是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一种新策略。目的:回顾线粒体自噬与椎间盘的关系,以期为从调节线粒体自噬水平来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 背景: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当中,线粒体自噬在防止椎间盘退变进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调节线粒体自噬水平可能是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一种新策略。目的:回顾线粒体自噬与椎间盘的关系,以期为从调节线粒体自噬水平来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椎间盘退变,线粒体自噬,靶向治疗,炎症,信号通路”为中文检索词,以“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mitophagy,targeted therapy,inflammation,signaling pathways”为英文检索词,最终纳入54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当前对于椎间盘退变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大量研究表明了椎间盘退变与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其涉及的机制及其通路相对复杂,在多种通路中,PINK1/Parkin是研究最广泛的线粒体自噬调节信号通路;②一些药物如红景天苷、尿石素A、和厚朴酚、线粒体醌,已被发现具有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水平来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潜力,这些药物显示出积极的临床前效果;③目前线粒体自噬的靶向治疗主要为临床前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探寻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线粒体自噬 靶向治疗 信号通路 炎症 线粒体功能
下载PDF
桃叶珊瑚苷通过调控Nrf2/NF-κB信号通路改善穿刺诱导的大鼠椎间盘退变
10
作者 王帅 贾欢欢 +1 位作者 韦林 范小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3273-3282,共10页
【目的】观察桃叶珊瑚苷对椎间盘退变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桃叶珊瑚苷组、桃叶珊瑚苷+白藜芦醇[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通路激活剂]组、桃叶珊瑚苷+ML385[Nrf2抑制剂]组,每组8... 【目的】观察桃叶珊瑚苷对椎间盘退变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桃叶珊瑚苷组、桃叶珊瑚苷+白藜芦醇[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通路激活剂]组、桃叶珊瑚苷+ML385[Nrf2抑制剂]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成功造模后,各组进行相应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Ⅱ型胶原蛋白(COLⅡ)的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标记(TUNEL)测定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椎间盘髓核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椎间盘髓核组织中MMP-3、MMP-13、COLⅡ、Aggrecan、Bcl-2、caspase-3、p-p65、p65、磷酸化IκBα(p-IκBα)、IκBα、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椎间盘髓核组织中MMP-3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升高、COLⅡ阳性染色细胞比例降低,髓核细胞凋亡比例升高,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MMP-3、MMP-13、caspase-3、p-p65/p65、p-IκBα/IκBα、细胞核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COLⅡ、Aggrecan、Bcl-2、细胞核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桃叶珊瑚苷组椎间盘髓核组织MMP-3阳性染色细胞比例降低、COLⅡ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升高,髓核细胞凋亡比例降低,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MMP-3、MMP-13、caspase-3、p-p65/p65、p-IκBα/IκBα、细胞核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COLⅡ、Aggrecan、Bcl-2、细胞核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白藜芦醇和ML38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桃叶珊瑚苷对椎间盘退变大鼠椎间盘组织细胞外基质降解、髓核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上述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结论】桃叶珊瑚苷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来减轻椎间盘退变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降解,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rf2/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叶珊瑚苷 椎间盘退变 髓核 氧化应激 炎症 大鼠
下载PDF
盘龙七片联合萘丁美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疼痛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
11
作者 刘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99-101,105,共4页
【目的】探讨盘龙七片联合萘丁美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疼痛症状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萘丁美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盘龙七片治疗... 【目的】探讨盘龙七片联合萘丁美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疼痛症状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萘丁美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盘龙七片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改善情况、血清炎症指标、腰椎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周、治疗9周、治疗12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β(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周、6周、9周、12周后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53.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盘龙七片联合萘丁美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降低血清炎症水平,改善腰椎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中西医结合疗法 腰椎 萘丁美酮/治疗应用 疼痛 手术后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骏 金梦然 +5 位作者 赵廷潇 邵海宇 刘建文 陈锦平 陈炘佶 黄亚增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138-1143,共6页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技术要点,评价并探讨该术式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24例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技术要点,评价并探讨该术式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24例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9~72(59.6±9.5)岁;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隙退变15例,腰椎轻度滑脱伴或不伴节段性不稳定9例;22例为单节段融合,2例为双节段融合;单节段融合的节段L2,31例,L3,43例,L4,518例,2例双节段融合均为L3,4及L4,5。该技术主要包括局麻加基础麻醉下,行穿刺及椎间孔镜下减压、椎间隙处理及取自体骨植入、融合器植入并撑开,以及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 d及1、3、6、12、18个月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MRI检查评估内植入物稳定性及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单节段融合手术时间(192.3±22.7)min,双节段融合(272.5±24.7)min。估计术中出血量每节段<50 ml,所有患者未输血。术前VAS(7.4±1.1)分,术后改善至(2.3±0.8)分(t=-19.65,P<0.0005);术前ODI(41.2±3.3)%,末次随访时改善为(12.3±2.5)%(t=-35.76,P<0.0005)。术后共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2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性症状,于对侧椎间孔镜减压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出现经皮螺钉置入相关神经症状,予拆除该侧钉棒内固定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手术切口感染,予清创缝合术后好转。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未出现融合器及钉棒系统的移位和松动,14例出现融合迹象。结论: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临床效果显著,但其远期结果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访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3
13
作者 彭宝淦 贾连顺 +3 位作者 侯树勋 李增春 宋海涛 陈德玉 《颈腰痛杂志》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颈前路手术切除的颈椎减压标本的组织学表现 ,分析与颈椎病发病相关的因素和机制。结果  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术后优良率占 83% (4 0... 目的 研究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颈前路手术切除的颈椎减压标本的组织学表现 ,分析与颈椎病发病相关的因素和机制。结果  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术后优良率占 83% (4 0例 ) ;18个患者的 2 0例减压完整标本中 ,以颈椎间盘突出为颈椎病主要发病原因者 14个占 70 % ,以椎体后缘骨赘压迫为颈椎病主要发病原因的 5个占 2 5 %。颈椎间盘后缘有炎细胞浸润的占 5 5 % ,1例退变的非突出的颈椎间盘也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有炎细胞浸润的患者 ,其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比无炎细胞浸润者重 (神经功能评分 ,P<0 .0 1)结论 除了突出的颈椎间盘和椎体后缘形成的骨赘压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发病机制 颈椎间盘 退变 炎症反应 病理
下载PDF
推拿配合针刺及牵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血清IL-1β、TNF-α的影响 被引量:56
14
作者 郭中华 余红超 +1 位作者 史栋梁 张仲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2064-2066,2070,共4页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针刺及牵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1β、TNF-α影响。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功能锻炼以及腰椎牵引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推拿和...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针刺及牵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1β、TNF-α影响。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功能锻炼以及腰椎牵引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推拿和针刺治疗,以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 d,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腰腿疼痛及血清IL-1β、TNF-α、TXB2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VAS评分及血清IL-1β、TNF-α、TXB2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切、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以及聚集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推拿配合针刺及牵引复位能够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局部炎症反应和微循环障碍,缓解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针刺 牵引复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活血消瘢冲剂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硬膜外瘢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斌 王荣茂 +2 位作者 廖增年 朱玮 姚尅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 :探讨活血消瘢冲剂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4 5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随机分为 3组 :活血消瘢冲剂组 (中药组 ) ,双氯芬酸钠组 (西药组 ) ,空白对照组 (空白组 ) ,均行标准的后正中入路、单侧椎板间开窗... 目的 :探讨活血消瘢冲剂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4 5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随机分为 3组 :活血消瘢冲剂组 (中药组 ) ,双氯芬酸钠组 (西药组 ) ,空白对照组 (空白组 ) ,均行标准的后正中入路、单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手术。中、西药组术后分别给予活血消瘢冲剂、扶他林缓释片口服。 3组于术前及术后 1、2周测定血液流变学、血浆前列腺素E2 (PGE2 )的含量、尿羟脯氨酸 (UHOP)含量。术后 8周行增强CT扫描并按陆裕朴疗效标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 :中、西药组术后各阶段各项生化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 8周增强CT扫描示中、西药组硬膜外瘢痕增强程度较空白组为轻 ,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空白组。结论 :活血消瘢冲剂有减少腰椎间盘术后硬膜外瘢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冲剂 活血 药组 硬膜外瘢痕 西药 腰椎间盘突出 有效性 目的 程度
下载PDF
退变腰椎间盘中白细胞介素2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洋 姚羽 +2 位作者 沈孝天 刘佳佳 薛建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0-694,共5页
背景:Th17细胞的特异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在退变的腰椎间盘组织中含量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21对Th17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起到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取40份髓核组织标本,其中32份取自腰... 背景:Th17细胞的特异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在退变的腰椎间盘组织中含量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21对Th17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起到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取40份髓核组织标本,其中32份取自腰椎间盘退变患者,8份取自腰椎骨折患者,同时取两组患者外周血样本。所有患者均收治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并经MRI及临床查体确诊。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髓核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1的表达,ELISA检测两组髓核组织和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结论:免疫组化结果发现试验组髓核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1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LISA检测结果发现试验组髓核组织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髓核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1水平与其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水平呈正相关。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21参与了腰椎间盘退变时发生的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退变 髓核 白细胞介素21 TH17细胞 细胞因子 炎症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抑制NF-kB信号通路干预大鼠椎间盘退变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敏 赵凯 +1 位作者 王娟 胡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654-2659,共6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由于一系列的机械压迫、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共同作用导致的。骨碎补总黄酮被证实具有抗炎作用,但其延缓椎间盘软骨细胞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干预SD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作用机制并对...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由于一系列的机械压迫、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共同作用导致的。骨碎补总黄酮被证实具有抗炎作用,但其延缓椎间盘软骨细胞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干预SD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作用机制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10只作为假手术组,40只大鼠用于建立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大鼠模型。通过病理学方法鉴定造模成功后,取36只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骨碎补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和模型各9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分别给予4 mL生理盐水灌胃,骨碎补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2.5,125,250 mg/kg的骨碎补供试液灌胃,各组共喂养1个月,然后分别取出大鼠的C3-4,C4-5,C5-6,C6-7椎间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kBα的磷酸化水平。实验方案经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RT-PCR、免疫组织化学、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模型组IkBα的磷酸化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骨碎补总黄酮干预各组IkBα的磷酸化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以骨碎补总黄酮低剂量组干预效果最佳;②结果说明,骨碎补总黄酮高、中、低剂量均能通过抑制退变椎间盘中NF-kB信号通路激活,以及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保护椎间盘软骨细胞,延缓椎间盘,但以低剂量骨碎补总黄酮干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椎间盘退变 模型 炎症 基质金属蛋白酶 NF-KB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棘肌磷脂酶A_2测定 被引量:10
18
作者 江亿平 王磊 王福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管外软组织炎症反应。方法对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腰椎新鲜棘肌样本进行磷脂酶A_2(PLA_2)活性测定,与10例非炎性疾患的手术患者附着于肋骨的胸大肌标本对照。结果实验组样本测定数值显著高于对照...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管外软组织炎症反应。方法对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腰椎新鲜棘肌样本进行磷脂酶A_2(PLA_2)活性测定,与10例非炎性疾患的手术患者附着于肋骨的胸大肌标本对照。结果实验组样本测定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电镜检查显示肌细胞核周线粒体肿胀、数目少,间质内见幼稚血管网及单核吞噬细胞。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管外软组织存在损伤性炎症,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磷脂酶A2 软组织损害 炎症
下载PDF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锡阳 胡建中 +1 位作者 刘文和 李康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近10年来行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的12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确诊为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患者严格卧床,早期静脉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并给予适量激素。对症状...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近10年来行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的12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确诊为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患者严格卧床,早期静脉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并给予适量激素。对症状较重,除有腰背剧痛,还伴有肌肉痉挛、抽搐及高热等症状患者,应尽早行病灶清除术。结果:12例椎间隙感染患者,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6例。12例患者均治愈,在术后6-8周带腰围离床活动。随访6月-3年,愈后良好。结论:椎间隙感染者应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术后感染 治疗
下载PDF
人工椎间盘矢状面覆盖比对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韩骁 田伟 +4 位作者 何达 宋卿鹏 张宁 李祖昌 王晋超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椎间盘矢状面覆盖比(SCR)与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PO)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共71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0年,在术... 目的探讨Bryan人工椎间盘矢状面覆盖比(SCR)与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PO)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共71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0年,在术后即刻侧位X线片上测量人工椎间盘SCR。末次随访时,通过CT与X线片结合评估置换节段PO分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人工椎间盘SCR、年龄等因素对高等级PO形成的影响。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阳性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进行检验与量化。结果末次随访时,71例患者中66例出现PO,其中0级5例,1级16例,2级25例,3级7例,4级18例。高等级(34级)PO患者人工椎间盘SCR小于低等级PO(02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研究的相关因素中,仅人工椎间盘SCR是PO形成的影响因素(比值比0.659,P <0.05)。人工椎间盘SCR预测PO形成的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8(95%置信区间0.7760.981),且计算得出人工椎间盘SCR的最佳判断阈值为95%。结论人工椎间盘SCR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PO形成的影响因素,人工椎间盘过小会造成术后远期高等级PO形成的概率增大,置入的人工椎间盘SCR应尽量> 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假体和植入物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