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螺旋CT对骨性椎间孔解剖测量分析
1
作者 管凯 袁海波 +3 位作者 郭冲 孙玛骥 袁峰 吴继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419-1422,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与正常人群椎间孔三维CT数据,为临床椎间孔镜手术减压范围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行腰椎三维CT检查的LDH患者60例(为突出组)与同期60例体检腰椎正常者(为正常组)的CT影像资...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与正常人群椎间孔三维CT数据,为临床椎间孔镜手术减压范围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行腰椎三维CT检查的LDH患者60例(为突出组)与同期60例体检腰椎正常者(为正常组)的CT影像资料,在腰椎三维CT图像定位二维矢状面图像对L4-5节段椎间隙高度、两侧腰椎间孔高度、椎间孔宽度、椎间孔面积进行测量。结果L4-5突出组腰椎椎间隙高度(6.992±1.889)mm,两侧平均椎间孔高度(18.664±2.309)mm,椎间孔宽度(8.327±1.026)mm,椎间孔面积(116.445±19.414)mm^(2);L4-5正常组腰椎椎间隙高度、两侧平均椎间孔高度、宽度、面积分别为(9.628±1.745)mm、(20.069±2.017)mm,(9.070±1.255)mm,(161.083±25.545)mm^(2),L4-5节段突出组与正常组椎间孔三维参数相比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4-5节段突出症患者骨性椎间孔高度、宽度和面积明显变小,椎间孔三维CT影像学测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骨性椎间孔狭窄的程度,为椎间孔镜手术入路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孔 腰椎间盘突出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规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三维重建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军 韩磊 +4 位作者 韩雪 唐杰 王金洪 焦权明 王芃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0期854-856,共3页
目的:通过对规范手法治疗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维重建CT突出物形态学的定性定量观测,探讨手法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采用规范的手法操作技术治疗偏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32个突出椎间盘),隔日治疗1次,每... 目的:通过对规范手法治疗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维重建CT突出物形态学的定性定量观测,探讨手法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采用规范的手法操作技术治疗偏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32个突出椎间盘),隔日治疗1次,每次20min,3周为1个疗程。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25~54岁,平均36.2岁;病程2d~10年,平均6.9年;突出部位:L4,512个,L5S120个。突出髓核和关节突关节及椎板(黄韧带)间距:Ⅰ型5例、Ⅱ型13例、Ⅲ型6例。制订观测CT重建图像的操作规程,3周治疗后通过对治疗前后同一层面神经根鞘膜间距(TD)重构神经根鞘膜侧轮廓图、突出髓核和关节突关节及椎板间距、突出物偏向角(AN值)、矢状径指数(SI值)的观测,进行突出物形态学的分析评价。结果:神经根鞘膜间距(TD)重构神经根鞘膜侧轮廓图的观察中,可以确定19例患者(79.2%)治疗前后神经根走行形态发生变化;突出髓核和关节突关节及椎板间距Ⅱ型患者中有7例治疗后变为Ⅰ型,Ⅲ型患者中有2例治疗后变为Ⅱ型;AN值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大(P<0.05),说明突出物朝偏离椎间孔的方向形变;SI值治疗前后无差别(P>0.05)。结论:规范手法可以使偏侧型的突出髓核或膨出物发生形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发生松解,相互位置改善,为研究手法的生物力学效应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推拿 脊柱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CT定量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赵海南 姚伟武 +1 位作者 李晓庆 程晓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探讨椎间盘突出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20-40岁青壮年腰腿痛患者纳入研究,女性76例,男性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89例,无腰椎间盘突出症者91例。选择性CT定量检测L2-L4椎体骨骨...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探讨椎间盘突出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20-40岁青壮年腰腿痛患者纳入研究,女性76例,男性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89例,无腰椎间盘突出症者91例。选择性CT定量检测L2-L4椎体骨骨松质密度,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性别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者骨密度显著低于无椎间盘突出症者(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男性比女性椎体骨密度略减低(P=0.043〈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体骨密度明显减低,且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稍大干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密度 定量CT
下载PDF
臭氧与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被引量:13
4
作者 孟晓东 王广州 肖越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联合注射臭氧(O3)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引导下行后路途径穿刺突出物达到盘内,于盘内注射浓度为60μg/ml臭氧(O3),退针达突出物中央联合注射600U胶原酶2ml及60μg...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联合注射臭氧(O3)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引导下行后路途径穿刺突出物达到盘内,于盘内注射浓度为60μg/ml臭氧(O3),退针达突出物中央联合注射600U胶原酶2ml及60μg/ml臭氧(O3)5ml。结果患者于术后6个月时获得最佳疗效,其疗效优、良、差率分别为44%、48%和8%。结论椎间盘内和突出物内联合注射臭氧及胶原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臭氧 胶原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游箭 邵阳 +9 位作者 李春平 敬宗林 杨林 陈伟 陆明 代明德 谢兵 胡鸿 钟立明 魏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和MRI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在53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间盘的CT图像、40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间盘的MR图像上,对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获得经皮腰... 目的观察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和MRI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在53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间盘的CT图像、40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间盘的MR图像上,对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获得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CT、MRI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L3-S1各层面左、右侧穿刺线与腰神经根后缘的最近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对显示穿刺线的骨性标志点上关节突优于MRI,MRI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CT高。结论 CT、MRI是确定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重要手段,能显示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穿刺前应首先选择CT检查,必要时联合MR检查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椎间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7
6
作者 屈辉 孙楠 程晓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18-422,共5页
目的: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且全部具有X线平片、CT、MRI、椎间盘造影后CT(CTD)、脊髓造影后CT(CTM)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共有38个间盘行间盘造影,34个间盘经手术证实。... 目的: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且全部具有X线平片、CT、MRI、椎间盘造影后CT(CTD)、脊髓造影后CT(CTM)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共有38个间盘行间盘造影,34个间盘经手术证实。结果:在34个经手术证实的间盘中,28个为侧后方突出,5个为后正中突出,1个为侧方突出。结论:MRI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脊髓造影及CTM高,间盘造影及CTD可以精确地反映椎间盘的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诊断 X线平片 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儿童颈部椎间盘钙化病的CT及X线平片表现 被引量:3
7
作者 蒋红兵 曹满瑞 +3 位作者 何健龙 刘炳光 谢肇峰 易蕙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40-174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颈部椎间盘钙化病(CDC)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11例CDC,其中7例经X线平片、4例经CT诊断,对比观察椎间盘钙化形态和分布、椎体和椎间隙变化、椎管有无狭窄、有无椎旁软组织受累等。结果椎间盘钙化形态多样,多数分布于椎间盘... 目的探讨儿童颈部椎间盘钙化病(CDC)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11例CDC,其中7例经X线平片、4例经CT诊断,对比观察椎间盘钙化形态和分布、椎体和椎间隙变化、椎管有无狭窄、有无椎旁软组织受累等。结果椎间盘钙化形态多样,多数分布于椎间盘中央偏前,钙化髓核可向周围脱出。椎骨呈现生长障碍性改变和骨质增生。CT显示病变细节优于平片,X线平片可更好地显示纵向上的变化。结论X线平片具有辐射小、性价比高等优点,更适合用于儿童颈部CDC的诊断和随访;CT可作为复杂情况下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钙化 儿童 体层摄影术 放射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CT引导下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8
作者 段文帅 张平 +2 位作者 张承志 杜敬仙 喻国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45例患者中椎间盘突出30例、椎间盘膨出15例,于CT引导下穿刺行臭氧注射治疗。穿刺途径:椎间盘突出为旁中央型者,经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或神经根与小关节之间穿刺突出物达盘内;...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45例患者中椎间盘突出30例、椎间盘膨出15例,于CT引导下穿刺行臭氧注射治疗。穿刺途径:椎间盘突出为旁中央型者,经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或神经根与小关节之间穿刺突出物达盘内;椎间盘膨出或后正中突出者则取脊柱中线旁开6~10cm侧后方穿刺。分别于盘内及突出物中央和盘外注射浓度为40~50μg/ml臭氧5~15ml,总量小于30m1。结果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臭氧在间盘内分布呈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及大部分溢出盘外状。治疗后3~6个月随访显效36例(80%)、有效6例(13%)、无效3例(7%),总有效率93%。结论CT引导下盘内、突出物及盘外臭氧注射术穿刺准确,可及时观察臭氧分布及注射后间盘的改变。它安全、创伤小、疗效高,是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臭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介人性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小关节内侧缘注入臭氧及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马勇 傅玉存 刘大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小关节内侧缘穿刺,注入臭氧及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方法:45例经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经小关节内侧缘进入椎间盘内,注入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10ml,退针至侧...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小关节内侧缘穿刺,注入臭氧及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方法:45例经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经小关节内侧缘进入椎间盘内,注入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10ml,退针至侧隐窝注入40μg/ml的臭氧5ml和胶原蛋白酶600~1200u.结果:观察患者术后臭氧分布及1个月~6个月的治疗效果,疗效根据改良的Macnab方法评价,其疗效优、良、差率分别为40%、53%、7%.结论:CT引导下操作简单,准确安全,腰椎间盘内注入臭氧及侧隐窝注入臭氧和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 胶原蛋白酶 小关节内侧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化学溶核术术后影像学的改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倪东馗 王晓刚 盛锡坤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有关(胶原酶)化学溶核术后相应影像学方面的变化。方法:对9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化学溶核术术前、术后腰椎X线及CT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CT改变有4种类型,消失型、缩小型、CT值降低型和无变化型。3.33%患者术后出现继发性腰... 目的:探讨有关(胶原酶)化学溶核术后相应影像学方面的变化。方法:对9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化学溶核术术前、术后腰椎X线及CT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CT改变有4种类型,消失型、缩小型、CT值降低型和无变化型。3.33%患者术后出现继发性腰间盘膨出,6.67%术后出现椎间盘隙变窄。结论:化学溶核术的临床疗效与术后CT的改变有明显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微生物胶原酶 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化学溶核术 影像学
下载PDF
腰椎间盘术后症状复发的CT分析(附80例报告) 被引量:5
11
作者 温志波 曾盛 梁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术后的CT改变,探讨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材料与方法:本组80例均行术前及术后CT扫描,其中18例为术后脊髓造影CT扫描,10例为术后CT增强扫描,有20例经第二次手术证实CT所见。结果:术后CT所见...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术后的CT改变,探讨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材料与方法:本组80例均行术前及术后CT扫描,其中18例为术后脊髓造影CT扫描,10例为术后CT增强扫描,有20例经第二次手术证实CT所见。结果:术后CT所见主要有硬膜外纤维化、椎间盘突出复发或碎块残留、椎管狭窄、蛛网膜粘连等;硬膜外纤维化的程度与术式有密切关系;临床症状的轻重与CT的阳性征密切相关。结论:腰椎间盘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主要为硬膜外纤维化、椎间盘突出复发或碎块残留、椎管狭窄、蛛网膜粘连等,手术范围愈大,硬膜外纤维化愈重,复合因素引起的症状重于单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腰椎 椎间盘移位 CT 手术后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小新 孙兰 陈时洪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6期500-502,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征象及其病理基础 ,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 14 5例病人行腰椎间盘CT轴位扫描或螺旋薄层扫描后进行矢状位、冠状位的多平面重建。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 L5、L5 S1两个节段 ,其主要CT征象 :①...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征象及其病理基础 ,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 14 5例病人行腰椎间盘CT轴位扫描或螺旋薄层扫描后进行矢状位、冠状位的多平面重建。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 L5、L5 S1两个节段 ,其主要CT征象 :①突入椎管内的髓核所形成的软组织块影 ;②硬脊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③神经根肿胀、受压移位或湮没 ;④碎块形成、滑移 ;⑤许莫氏结节形成 ;⑥突出的髓核部分钙化 ;⑦螺旋CT三维重建 (MPR)成像主要征象 :矢状位为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呈半圆形卯钉状或乳头状的软组织块影 ,冠状位为突入椎管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块影。结论 :CT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 ,其准确率在 91%以上 ,且能清楚显示局部伴随征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诊断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旁路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伟锋 乔忆莲 许国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L45椎间盘突出经旁路联合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的技术与疗效。方法通过L45解剖学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确定经椎间孔,通过硬膜外达突出物的穿刺入路。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硬膜外CT空气造影解决该入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问题。对6... 目的探讨L45椎间盘突出经旁路联合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的技术与疗效。方法通过L45解剖学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确定经椎间孔,通过硬膜外达突出物的穿刺入路。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硬膜外CT空气造影解决该入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问题。对66例经CT检查证实、临床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经旁路直接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术后3个月至3年的随访,62例疗效优良,优良率93%,23例3个月后CT复查22例突出物变小或消失,溶解率95%。结论CT引导下注射胶原酶治疗L45椎间盘脱出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有效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 椎间盘化学松解术 椎间盘突出症 CT引导下 L4-5 联合注射 胶原酶 临床研究 旁路 治疗 安全性问题
下载PDF
能谱CT及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韩巧林 赵卫东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随着椎间盘突出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及治疗手段的日趋多样,对该病的诊断和评估也愈加重要。与此同时,能谱成像技术逐渐兴起及成熟,临床应用愈发普及,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用途亦日渐显现。利用能谱CT改善椎间盘突出的成像质量及进行量化分... 随着椎间盘突出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及治疗手段的日趋多样,对该病的诊断和评估也愈加重要。与此同时,能谱成像技术逐渐兴起及成熟,临床应用愈发普及,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用途亦日渐显现。利用能谱CT改善椎间盘突出的成像质量及进行量化分析现己成为可能。从能谱CT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检查手段及多层螺旋CT应用、能谱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更详尽的量化指标及客观、科学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变性 腰椎
下载PDF
髓核突出椎管造影、CT、MRI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贵祥 郭庆林 Duquesnel Jean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11-14,共4页
笔者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患者44个部位髓核突出,术前皆行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椎管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三者确诊率分别为84.1%,93.2%和93.2%。结合对冰冻腰段标本的解剖及镜下组织学研究,作者重点讨论:(1)髓核突出三种影... 笔者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患者44个部位髓核突出,术前皆行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椎管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三者确诊率分别为84.1%,93.2%和93.2%。结合对冰冻腰段标本的解剖及镜下组织学研究,作者重点讨论:(1)髓核突出三种影像检查的优缺点,(2)髓核突出好发于腰4~5及旁中央型的解剖学基础,(3)髓核突出与腰腿痛的关系。认为MRI为首选方法,既可查出纤维环破裂又能确定后纵韧带是否完整,为选择手术或经皮切吸方法提供关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脊髓造影术 断层摄影术 计算机 核磁共振
下载PDF
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莫显斌 杨春 +1 位作者 陈斌 韩春梅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7期502-503,共2页
目的 :探讨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间的因果关系 ,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颈椎退行性改变的认识。方法 :对 2 48例颈椎退行性改变的CT检查 ,X线正、侧、双斜位及部分过屈、过伸位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 目的 :探讨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间的因果关系 ,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颈椎退行性改变的认识。方法 :对 2 48例颈椎退行性改变的CT检查 ,X线正、侧、双斜位及部分过屈、过伸位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有密切关系 ,C4 5、C5 6受力最大 ,发生在C4 6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最多。结论 :椎间盘是人体中最早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组织 ,颈椎椎间盘变性引起的颈椎受力改变 ,可导致颈椎退行性改变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而这一系列改变又引起颈椎受力进一步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生物力学 影像学检查 临床分型 解剖特点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表现 被引量:6
17
作者 毛晓芬 杨波 李斯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的CT、MRI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0年3月至2005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FLLDH病人共15例,分析其CT、MRI影像表现。结果15例FLLD...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的CT、MRI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0年3月至2005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FLLDH病人共15例,分析其CT、MRI影像表现。结果15例FLLDH中,根据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置与椎弓根的关系可分为3种类型:椎间孔内侧型3例,占20%;椎间孔外侧型6例,占40%;混合型6例,占40%,包括椎间孔内外侧突出。CT显示FLLDH的特征为突入椎间孔内和椎间孔外的软组织块影,形态多呈丘状、圆形、不规则形或三角形。MRI显示同位节段脊神经受压、移位、增粗;T1加权像突出髓核的信号比脑脊液高,比硬膜外脂肪信号低,界限分明;T2加权像突出髓核可表现为高或低信号,信号强度比脑脊液低,比脊髓高。结论CT及MRI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为外科医师手术入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引导后路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国增 崔伟锋 +1 位作者 乔忆莲 李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后路联合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的技术与疗效。[方法] 通过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L5-Sl)解剖学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确定经小关节内缘、穿黄韧带、通过硬膜外达突出物的穿刺入路(简称后路)。在临床应用中结合...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后路联合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的技术与疗效。[方法] 通过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L5-Sl)解剖学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确定经小关节内缘、穿黄韧带、通过硬膜外达突出物的穿刺入路(简称后路)。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硬膜外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CT)空气造影解决该入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问题。对60例经CT检查,诊断为L5-Sl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后路直接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经术后3个月至3年的随访,57例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5%,18例3个月后经CT复查有17例突出物变小或消失,溶解率94.4%。[结论]CT引导注射胶原酶是治疗L5-Sl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后路注射 胶原酶 穿刺方法
下载PDF
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与椎体后缘骨质反应的CT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莫国友 姚亮平 苟昱钦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与椎体后缘骨质反应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8例有腰腿疼痛症状及体征并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CT显示共6...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与椎体后缘骨质反应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8例有腰腿疼痛症状及体征并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CT显示共61节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突出21节(34%),旁中央型28节(46%),椎间孔型12节(20%),以腰5/骶1节段突出最常见,约占51%。相应61节椎体表现为,骨质硬化32节(52%)、增生9节(15%)、骨质缺损并骨块20节(33%),均伴椎管狭窄或椎间孔狭窄;合并后纵韧带骨化7例(18%),椎间盘突出轻度25节(41%)、重度36节(59%)。旁中央型突出和重度突出易导致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及椎间孔狭窄(P<0.05)。结论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程度较重,均伴有骨质变化,软骨结节、后纵韧带钙化、椎间孔狭窄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软骨 关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模拟负重前后腰椎间盘变化的CT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兰永树 高礼明 +1 位作者 黄新文 唐光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负重前后腰椎及其间盘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连续68例腰腿痛病人分别在模拟负重前、后扫描L3~4、L4~5、L5~S1间隙,对加压前、后各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及L1下缘至S1上缘的前径和后径进行测量,观察各径线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负重前后腰椎及其间盘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连续68例腰腿痛病人分别在模拟负重前、后扫描L3~4、L4~5、L5~S1间隙,对加压前、后各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及L1下缘至S1上缘的前径和后径进行测量,观察各径线的变化。结果:加压后L3~4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增加≥1mm者分别是31例、29例和34例,L4~5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增加≥1mm者分别是48例、32例和34例,L5~S1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增加≥1mm者分别是39例、33例和38例;加压后腰椎前径缩短≤-1mm46例,后径缩短≤-1mm38例。P值均<0.01,模拟负重后腰椎间盘各径增加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模拟负重后腰椎间盘扫描有利于发现轻微的椎间盘膨出和突出,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负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