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stinal Transport and Biotransformation of Resibufogenin and Cinobufagin in Chan Su via HPLC/APCI-MS^n 被引量:2
1
作者 HAN Tian-jiao WANG Qing +3 位作者 SONG Feng-rui LIU Zhong-ying LIU Zhi-qiang LIU Shu-yi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80-384,共5页
In vitro models of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 line(Caco-2 cell monolayer) and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a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stinal transport and biotransformation of resibufogenin and cinobufagin in Chan ... In vitro models of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 line(Caco-2 cell monolayer) and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a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stinal transport and biotransformation of resibufogenin and cinobufagin in Chan Su by HPLC/APCI-MS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aco-2 cell monolayer demonstrate that the 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Papp) of resibufogenin and cinobufagin are higher than 10–6 cm/s, which indicates that both resibufogenin and cinobufagin have a good absorption in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the biotransformation result of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a shows that resibufogenin has been transformed to 3-epiresibufogenin and cinobufagin has been transformed to 3-epicinobufagin, deacetylcinobufagin and 3-epideacetycinobufagin,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 su RESIBUFOGENIN CINOBUFAGIN Caco-2 cell monolayer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a
下载PDF
Graft dilatation and Barrett’s esophagus in adults after gastric pullup and jejunal interposition for long-gap esophageal atresia
2
作者 Eleonora Sofie van Tuyll van Serooskerken Gabriele Gallo +10 位作者 Bas L Weusten Jessie Westerhof Lodewijk AA Brosens Sander Zwaveling Jetske Ruiterkamp Jan BF Hulscher Hubertus GM Arets Arnold JN Bittermann David C van der Zee Stefaan HAJ Tytgat Maud YA Lindeboo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23年第9期553-563,共11页
BACKGROUND Esophageal replacement(ER)with gastric pull-up(GPU)or jejunal interposition(JI)used to be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long-gap esophageal atresia(LGEA).Changes of the ER grafts on a macro-and microscopic lev... BACKGROUND Esophageal replacement(ER)with gastric pull-up(GPU)or jejunal interposition(JI)used to be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long-gap esophageal atresia(LGEA).Changes of the ER grafts on a macro-and microscopic level however,are unknown.AIM To evaluate long-term clinical symptoms and anatomical and mucosal changes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after ER for LGEA.METHODS A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including all LGEA patients≥16 years who had undergone GPU or JI between 1985-2003 at two tertiary referral centers in the Netherlands.Patients underwent clinical assessment,contrast study and endoscopy with biopsy.Data was collected prospectively.Group differences between JI and GPU patients,and associ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outcome measure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Fisher’s exact test for bivariate variables and the Mann-Whitney U-test for continuous variables.Differences with a P-value<0.05 were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ESULTS Nine GPU patients and eleven JI patients were included.Median age at follow-up was 21.5 years and 24.4 years,respectively.Reflux was reported in six GPU patients(67%)vs four JI patients(36%)(P=0.37).Dysphagia symptoms were reported in 64%of JI patients,compared to 22%of GPU patients(P=0.09).Contrast studies showed dilatation of the jejunal graft in six patients(55%)and graft lengthening in four of these six patients.Endoscopy revealed columnar-lined esophagus in three GPU patients(33%)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was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in two patients(22%).No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reflux symptoms and macroscopic anomalies or intestinal metaplasia.Three GPU patients(33%)experienced severe feeding problems vs none in the JI group.The median body mass index of JI patients was 20.9 kg/m^(2) vs 19.5 kg/m^(2) in GPU patients(P=0.08).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GPU patients had reflux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in 22%.The majority of JI patients had dysphagia and a dilated graft.Follow-up after ER for LGEA is ess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gap esophageal atresia Jejunal interposition Gastric pull-up Barrett’s esophagus intestinal metaplasia Esophageal replacement
下载PDF
分析矩形瓣用于大鼠胆道闭锁术对肠造瘘肠液引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3
作者 樊珈榕 梁鹏 +5 位作者 周南南 马柱 刘辉 艾尼娃·克然木 梁挺 李万富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018-1025,共8页
目的研究矩形瓣用于SD大鼠胆道闭锁术对肠造瘘肠液引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级SD大鼠30只,随机将SD大鼠均分为矩形瓣组和非矩形瓣组,两组各15只;矩形瓣组SD大鼠均行肝门空肠Roux.Y吻合,矩形瓣组行空肠胆支防返流瓣成形术、... 目的研究矩形瓣用于SD大鼠胆道闭锁术对肠造瘘肠液引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级SD大鼠30只,随机将SD大鼠均分为矩形瓣组和非矩形瓣组,两组各15只;矩形瓣组SD大鼠均行肝门空肠Roux.Y吻合,矩形瓣组行空肠胆支防返流瓣成形术、非矩形瓣组不做改良矩形瓣,两组均做近端空肠造瘘造口接引流管,收集反流液,比较两组术后30 d引流量;于术后第30天时取胆支段肠壁组织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特征,采用RDP Classifier贝叶斯算法对测序数据包括物种的多样性、组成和样本比较进行分析,并根据香浓指数和观测物种指数分析细菌群落多样性、种类和丰度,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种类、多样性及相对丰度的差异;大鼠胆支段肠壁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矩形瓣组每日引流量及30 d总引流量均显著低于非矩形瓣组(t=9.918,P<0.001;t=14.212,P<0.001);矩形瓣组厚壁菌门丰度、梭菌纲丰度、梭菌目丰度、链球菌科丰度高于非矩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矩形瓣组肠道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丰度、腈基降解菌目、立克次体目、消化球菌科低于非矩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矩形瓣组弯曲菌属、厌氧螺菌属丰度高于非矩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矩形瓣可明显减少SD大鼠胆道闭锁术中肠造瘘肠液引流量,并影响肠道菌群丰度,对预防术后肠内容物反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矩形瓣 肝门空肠吻合术 肠造瘘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组织STAT3和血清STAT3 mRNA,IL-12p40,IL-13Rα2水平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董彦清 牛会忠 +4 位作者 张鹏举 任慧 陈盼 张治广 牛波波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5-40,46,共7页
目的探究先天性肠闭锁(congenital intestinal atresia)患儿组织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血清STAT3 mRNA,IL-12p40及IL-13Rα2水平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 目的探究先天性肠闭锁(congenital intestinal atresia)患儿组织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血清STAT3 mRNA,IL-12p40及IL-13Rα2水平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中切除的100例肠闭锁病变组织、正常肠管组织及术前血清样本,根据Grosfeld分型标准将患儿分为Ⅰ型39例,Ⅱ型22例,Ⅲ型30例和Ⅳ型9例。根据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78)和预后不良组(n=22);并选取93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TAT3在组织中阳性表达及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血清中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先天性肠闭锁患儿血清STAT3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预后的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AT3水平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TAT3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先天性肠闭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6%)显著高于正常肠管组织(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62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AT3在先天性肠闭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1.59±0.21)显著高于正常肠管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0.81±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567,P<0.05)。qPCR法结果显示先天性肠闭锁组患儿血清STAT3 mRNA(2.13±0.56),IL-12p40(0.89±0.13ng/ml)以及IL-13Rα2(6.42±1.86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6±0.11,0.37±0.08ng/ml,1.35±0.4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101,33.170,25.708,均P<0.05)。随着患儿分型的增加,STAT3 mRNA及IL-12p40,IL-13Rα2水平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666,160.300,25.82,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先天性肠闭锁患儿血清STAT3 mRNA与炎症因子IL-12p40,IL-13Rα2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496,0.564,均P<0.001)。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预后不良组血清STAT3 mRNA(3.01±0.7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1.88±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1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AT3 mRNA,IL-12p40,IL-13Rα2水平以及低出生质量均是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可知血清STAT3评估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2%,88.46%,当血清STAT3 mRNA水平高于2.47时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发生预后不良的几率较高。结论STAT3在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显著升高,血清STAT3对患儿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闭锁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小儿继发性肠狭窄及闭锁伤口造瘘口护理方法分析
5
作者 杜伟 王涛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9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继发性肠狭窄及闭锁伤口造瘘口的有效护理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继发性肠狭窄及闭锁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新型护... 目的:探讨小儿继发性肠狭窄及闭锁伤口造瘘口的有效护理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继发性肠狭窄及闭锁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新型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瘘口情况、排泄及感染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瘘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排泄不佳率、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相较于传统护理方法,新型护理方案在小儿继发性肠狭窄及闭锁伤口造瘘口护理中的优势显著,能够有效缩短瘘口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排泄情况,减轻患儿瘘口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继发性肠狭窄 闭锁 造瘘口 护理 感染
下载PDF
空肠Ⅰ型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层杯状细胞和黏蛋白2 表达的组织学观察
6
作者 叶茂 何峰 +4 位作者 宋岩彪 高鹏 崔钊 王欢 刘雪来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空肠Ⅰ型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层内的杯状细胞分布和黏蛋白2(mucoprotein 2,MUC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距离Treitz韧带15 cm以内的空肠Ⅰ型闭锁患儿的隔膜组织(隔膜组),共收集组织标本9例。患儿手术年龄为出生后1~3 d。以同... 目的观察先天性空肠Ⅰ型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层内的杯状细胞分布和黏蛋白2(mucoprotein 2,MUC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距离Treitz韧带15 cm以内的空肠Ⅰ型闭锁患儿的隔膜组织(隔膜组),共收集组织标本9例。患儿手术年龄为出生后1~3 d。以同一患儿术中行肠切除肠吻合过程中钳取收集的正常肠壁组织为对照组。组织标本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eff staining,PAS)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半定量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HE染色显示,隔膜组织具备正常肠道的基本结构,绒毛数量减少、排列紊乱,黏膜肌层不规则,黏膜下层胶原纤维增生。隔膜组小肠绒毛间杯状细胞数量(36.6±2.6)个较对照组(72.5±3.7)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35,P=0.001)。PAS染色显示,杯状细胞内糖蛋白分泌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隔膜组黏膜层内MUC2光密度值(0.0850±0.0054)较对照组(0.1156±0.0144)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52,P=0.014)。结论先天性空肠Ⅰ型闭锁隔膜与正常肠壁相比,其结构紊乱、绒毛减少,发育具有不完善性;隔膜组织由杯状细胞介导的黏膜防御功能较正常肠壁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闭锁 隔膜 黏膜层 杯状细胞 黏蛋白2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新生儿肠闭锁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冯小娟 苑春杰 +4 位作者 贾锰 鲁美苏 周志南 李宁 刘思雨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381-3384,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新生儿肠闭锁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郑州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2例肠闭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30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将202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新生儿肠闭锁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郑州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2例肠闭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30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32例新生儿设为ERAS组。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措施,ERAS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新生儿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术后胃管拔除时间、首次经口喂养时间、全静脉营养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RAS组新生儿术后胃管拔除时间、首次经口喂养时间、全静脉营养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新生儿肠闭锁围术期护理中,可缩短新生儿住院时间,减少新生儿住院费用,促进新生儿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ERAS) 新生儿肠闭锁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肠闭锁手术治疗进展
8
作者 鲁金鹏 付悦 +3 位作者 张恩召 陈远会 王朝龙 牛会忠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先天性肠闭锁是新生儿外科常见消化道畸形,不同分型、不同位置肠闭锁患儿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方式及预后也不尽相同。本文就不同部位及不同分型肠闭锁的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肠闭锁 外科手术 预后 研究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复杂性肠闭锁营养管理及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9
作者 乔奇 张志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肠闭锁患儿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及术后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肠闭锁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年龄、性别、手术日龄、是否早产、出生体重... 目的探讨复杂性肠闭锁患儿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及术后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肠闭锁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年龄、性别、手术日龄、是否早产、出生体重、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出院诊断、病理结果、预后等信息,以结合胆红素34.2μmol/L(2 mg/dl)作为诊断胆汁淤积的标准,将患儿分为胆汁淤积组和非胆汁淤积组,分析导致复杂性肠闭锁患儿术后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例复杂性肠闭锁患儿,31例为产前检查发现存在肠管异常,14例为生后出现症状就诊;32例合并胎粪性腹膜炎、肠坏死、肠穿孔等;ⅢB型肠闭锁12例,Ⅳ型肠闭锁10例,ⅢB型合并Ⅳ型肠闭锁5例;34例闭锁部位位于回肠(34/45,75.56%),10例位于空肠(10/45,22.22%),1例位于十二指肠(1/45,2.22%)。开奶时间为(11±4.57)d,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使用时间为(12.82±5.41)d。14例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单因素分析发现,早产、产前发现肠管异常、闭锁部位位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使用TPN时间长的患儿更容易发生胆汁淤积(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前发现肠管异常(OR=1.021,95%CI:1.001~1.042)、早产(OR=1.005,95%CI:1.000~1.011)、闭锁部位位于空肠及十二指肠(OR=4.423,95%CI:3.876~5.212)、TPN使用时间长(OR=6.798,95%CI:6.191~7.794)是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中长时间使用TPN是导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最大风险因素。结论长时间慢性不全肠梗阻、使用TPN时间长等因素是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改良术式、缩短肠外营养时间是防止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肠闭锁 围术期 管理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端端180°旋转吻合术在新生儿肠闭锁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琨尧 杨伟巍 +2 位作者 雷映菡 高秉钧 庄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先天性小肠闭锁主要的手术方式为肠切除肠吻合术,探讨端端180°旋转肠吻合术在新生儿肠闭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新生儿肠闭锁进行用端端180°旋转肠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时期进行的25例传统的端端吻... 目的:先天性小肠闭锁主要的手术方式为肠切除肠吻合术,探讨端端180°旋转肠吻合术在新生儿肠闭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新生儿肠闭锁进行用端端180°旋转肠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时期进行的25例传统的端端吻合术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进行6~12月随访,端端180°旋转吻合术患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传统端端吻合患儿(P<0.05)。结论:端端180°旋转吻合术操作简单,吻合端两侧血管重建均等,吻合口成角较小,与传统端端吻合术相比其术后胃肠功能术后恢复快,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肠闭锁 肠吻合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生长发育和肠道微生态的现况调查
11
作者 何薇薇 陆晔峰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调查胆道闭锁患儿在肝移植术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其肠道微生态的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0例肝移植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16SrRNA基因测序法对肠道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14 d的患儿粪便标本。同时收集... 目的调查胆道闭锁患儿在肝移植术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其肠道微生态的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0例肝移植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16SrRNA基因测序法对肠道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14 d的患儿粪便标本。同时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及个人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儿的平均月龄为(6.1±1.5)m,平均身长为(65.8±3.7)cm,平均体重为(6.7±1.1)kg,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为15.1±1.6。性别:男性10例(33.3%),女性20例(66.7%);血型:A型10例(33.3%),B型7例(23.3%),O型9例(30.0%),AB型4例(13.4%)。手术当天,生长发育正常组和异常组患儿的体重、BMI、体重Z值以及BMIZ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项数据均为正常组高于异常组。而在术后18个月时,两组患儿的身长和体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项数据均为正常组高于异常组。两组患儿手术时的肠道菌群门和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4 d时的肠道菌群的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生长发育正常组患儿术前术后肠道菌群的门和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长发育异常组患儿术前术后肠道菌群的门和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能改善胆道闭锁患儿的生长发育,肠道菌群和生长发育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肝移植 生长发育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肠道血氧饱和度监测对高位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内营养的影响
12
作者 张钰琪 乔春玲 +3 位作者 刘丰丽 孙丽 周玉洁 缪雨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15,120,共4页
目的评价肠道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高位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入住新生儿外科的96例高位肠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住时间将患儿分为两组,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入住的4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021年1... 目的评价肠道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高位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入住新生儿外科的96例高位肠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住时间将患儿分为两组,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入住的4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入住的48例分为观察组。两组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术后48 h后遵医嘱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喂养期间根据喂养耐受情况调整喂养方式。观察组术后即进行肠道血氧饱和度监测,24 h后若肠道血氧饱和度≥0.77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喂养期间持续监测肠道血氧饱和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术后首次肠内营养时间、全量经口喂养时间、体质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肠内营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期间体质量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全量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肠道血氧饱和度监测指导高位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内营养,更有利于缩短术后首次肠内营养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利于患儿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 肠道血氧饱和度 肠内营养 经口喂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喂养不耐受 护理
下载PDF
手术与保守治疗在高龄恶性肿瘤相关性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王红芳 李培满 耿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998-1000,1004,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与保守治疗在高龄恶性肿瘤相关性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6例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1例根据病情予以肠切除肠吻合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治疗,25例... 【目的】探讨手术与保守治疗在高龄恶性肿瘤相关性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6例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1例根据病情予以肠切除肠吻合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治疗,25例予以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根据治疗2个月后的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79例)和预后不佳组(17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71例手术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4.37%(67/71),高于25例非手术组患者的48.00%(12/25)(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佳组病理分期Ⅲ期、肿瘤低分化占比及年龄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均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相对于非手术方案,高龄恶性肿瘤相关性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手术治疗更有助于缓解肠梗阻症状,而患者年龄、病理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均可对预后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并发症 肠梗阻/并发症 肿瘤/外科学 肠梗阻
下载PDF
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围术期循证护理的作用及对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4
作者 陈聪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明确循证护理在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儿在围术期接受循证护理,对照组50例患儿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 目的:明确循证护理在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儿在围术期接受循证护理,对照组50例患儿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二次手术率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各指标组间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循证护理方案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展开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对患儿实施二次手术治疗,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同时有助于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闭锁 围术期 循证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肠闭锁的快速康复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维维 唐维兵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01-806,共6页
肠闭锁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近年来其治愈率已明显提高,但术后发生肠功能恢复迟缓甚至恢复障碍的情况并不少见,需要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案加速肠功能恢复,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国内外近年来对此开展了多项研究,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肠闭锁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近年来其治愈率已明显提高,但术后发生肠功能恢复迟缓甚至恢复障碍的情况并不少见,需要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案加速肠功能恢复,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国内外近年来对此开展了多项研究,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微创手术、改进手术方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以及促进肠蠕动药物的应用等,以期寻找肠闭锁的最优治疗方案,实现患儿的尽早康复。本文对目前肠闭锁快速康复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 术后加速康复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新生儿肠闭锁术后短期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吴晓霞 刘文跃 +3 位作者 张晖 孙雪 靳园园 任红霞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20年5月因肠闭锁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后180 d是否生存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出生体重、胎龄、...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20年5月因肠闭锁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后180 d是否生存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性别、手术时日龄、手术时间、闭锁分型、闭锁部位、是否为复杂型肠闭锁以及术后是否并发吻合口漏、肠梗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和短肠综合征等,分析可能与肠闭锁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肠闭锁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肠闭锁患儿298例,其中存活组267例,死亡组31例,治愈率为89.60%(267/298)。两组患儿性别、手术时日龄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复杂型肠闭锁占比[70.97%(22/31)比32.21%(86/267)],早产儿占比[54.84%(17/31)比27.34%(73/267)],低出生体重儿占比[54.84%(17/31)比16.48%(44/267)],术后合并NEC[22.58%(7/31)比3.37%(9/267)]、吻合口漏[19.35%(6/31)比1.50%(4/267)]及短肠综合征占比[25.81%(8/31)比7.49%(20/267)]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吻合口漏(OR=41.682,95%CI:7.537~230.512)、合并NEC(OR=12.325,95%CI:2.857~53.180)、低出生体重(OR=6.614,95%CI:2.124~20.601)和复杂型肠闭锁(OR=5.149,95%CI:1.623~16.337)是新生儿肠闭锁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吻合口漏、合并NEC、低出生体重和复杂型肠闭锁可能与新生儿肠闭锁术后短期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 预后 危险因素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儿童短肠综合征经口喂养干预方案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胡艳 凌云 +2 位作者 林楠 赖登明 钭金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39-843,共5页
短肠综合征患儿由于小肠消化吸收面积严重减少而无法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通过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肠道适应,从而实现全肠内营养。然而,在喂养过渡期间短肠综合征患儿的口腔厌恶和喂养困难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 短肠综合征患儿由于小肠消化吸收面积严重减少而无法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通过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肠道适应,从而实现全肠内营养。然而,在喂养过渡期间短肠综合征患儿的口腔厌恶和喂养困难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关于儿童短肠综合征经口喂养困难及其干预措施尚缺乏指导,本文旨在综合现有研究,分析患儿发生经口喂养困难及口腔厌恶的原因,并探讨有效干预措施,帮助患儿克服口腔厌恶,促进经口喂养,为短肠综合征患儿实现完全经口喂养提供临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 术后加速康复 营养支持 外科手术 儿童 短肠综合征
下载PDF
先天性肠闭锁合并巨结肠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舒 黄招炜 +8 位作者 赵晓霞 王鹏 胡书奇 陈锐 吕成杰 秦琪 黄寿奖 赖登明 钭金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22-826,共5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合并巨结肠的特点,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肠闭锁合并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5例均行剖腹探查术,均为单发肠闭锁(4例回肠闭锁...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合并巨结肠的特点,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肠闭锁合并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5例均行剖腹探查术,均为单发肠闭锁(4例回肠闭锁、1例升结肠闭锁)。其中2例回肠闭锁患儿行闭锁肠段切除及一期吻合术,2例回肠闭锁及1例结肠闭锁患儿一期行闭锁肠段切除及小肠造瘘术。结果2例一期行肠吻合术患儿术后因肠梗阻再次行剖腹探查,发现原吻合口通畅,远端结肠仍细小痉挛,行小肠造瘘及肠壁多点活检后确诊合并先天性巨结肠;3例一期行闭锁肠段切除及小肠造瘘术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其中2例回肠闭锁患儿行下消化道造影及直肠黏膜活检,确诊合并先天性巨结肠,1例升结肠闭锁患儿经一期术中乙状结肠活检确诊先天性巨结肠。5例均行巨结肠根治术,最终确诊先天性巨结肠病理类型为:3例全结肠型巨结肠、1例全肠型巨结肠以及1例长段型巨结肠。5例最终均恢复良好。结论肠闭锁矫治术中探查远端肠管形态、乙状结肠长度以及完善肠壁活检对肠闭锁治疗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对远端肠管功能存疑的患儿,行肠造瘘术可以减少肠闭锁矫治术后因急腹症再次手术的可能。下消化道钡剂造影及直肠黏膜活检对进一步明确远端肠管形态及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 先天性巨结肠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TLR4/TRIF信号参与Ⅰ型小肠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免疫应答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艳云 刘雪来 +2 位作者 崔钊 高鹏 宋岩彪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观察Ⅰ型小肠闭锁肠腔隔膜组织黏膜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er-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蛋白3(tum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TRAF3)、干扰素-β(interferon-bet... 目的观察Ⅰ型小肠闭锁肠腔隔膜组织黏膜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er-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蛋白3(tum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TRAF3)、干扰素-β(interferon-beta,IFN-β)和干扰素-λ1(interferon-λ1,IFN-λ1)分子的表达特征,探索胚胎期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TRIF非依赖性信号通路与肠管再通过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和比较新生儿正常肠壁和Ⅰ型肠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层内TRIF通路内重要分子的表达特征。收集16例患儿组织标本(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1例,首都儿科研究所1例,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6例,哈尔滨市儿童医院5例,长春市儿童医院3例),均为术中证实的Ⅰ型肠闭锁隔膜组织,为隔膜组;以同一患儿术中行肠切除、肠吻合过程中钳取收集的正常肠壁组织为对照组。患儿手术年龄为出生后1~3 d,其中空肠闭锁13例(男5例,女8例),回肠闭锁3例(男1例,女2例)。将组织标本转入快速组织处理系统进行组织标本连续切片。采用常规HE染色进行定位,隔膜组和对照组各16例,每个病例染色后随机取4个视野(非肌肉区域),应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 pro plus 6.0测量积分光密度(integral-optical density,IOD)和面积(Area),并计算出平均吸光度(A)(OD)。OD=IOD/Area。采用t检验和双盲法分析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结果新生儿正常肠壁组织黏膜层的TRIF、TRAF3、IFN-β和IFN-λ1的分子表达不明显或低表达,在隔膜组织黏膜层表达显著。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TLR4、MyD88、TRAF6和IRAK4分子在隔膜组织黏膜层表达比新生儿正常肠壁黏膜层多,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隔膜组织分别为0.6316±0.0268,0.5066±0.0378,0.6091±0.0270,0.3841±0.0610,正常肠壁分别为0.4333±0.0409,0.3758±0.0365,0.4108±0.0263,0.2108±0.0573,P值分别为0.0042,0.0360,0.0057,0.0137)。结论TLR4/MyD88信号通路参与了Ⅰ型肠闭锁隔膜组织的形成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 病因学 肠闭锁 病理学 隔膜组织 免疫学 Toll样信号通路
下载PDF
难治型肠闭锁的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赖登明 钭金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07-812,共6页
先天性肠闭锁是新生儿外科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措施。随着新生儿外科诊疗技术、麻醉监护水平和营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肠闭锁的治疗成功率不断提升。但难治型肠闭锁的治疗仍面临一定的困难,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方... 先天性肠闭锁是新生儿外科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措施。随着新生儿外科诊疗技术、麻醉监护水平和营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肠闭锁的治疗成功率不断提升。但难治型肠闭锁的治疗仍面临一定的困难,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可选择以T型造瘘为主的多种手术方式。对于扩张肠管的处理,除适当切除部分肠管外,可采用肠管裁剪成形、内翻折叠或延长成形术;为了促进肠功能恢复,实现早期肠内营养,可采用空肠置管、经阑尾置管或经肛门经回盲部引流;针对Ⅲb型闭锁,可采用多种系膜成形方法,保留更多的远端肠管;采用黏膜下连续缝合的方法,能有效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针对肠闭锁伴短肠综合征,需要联合肠内、肠外营养,促进肠道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 外科手术 儿童 病人遴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