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0
1
作者 翁永强 程爱群 +2 位作者 朱捷 陈颢斌 杨俭英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1974年~ 1999年收治的 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 (不包括壶腹周围癌 )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小肠良性肿瘤 6例中 5例为平滑肌瘤 ,1例为腺瘤 ;恶性肿瘤 36...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1974年~ 1999年收治的 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 (不包括壶腹周围癌 )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小肠良性肿瘤 6例中 5例为平滑肌瘤 ,1例为腺瘤 ;恶性肿瘤 36例 ,其中恶性淋巴瘤 17例 (4 7.2 % ) ,腺癌 11例 (30 6 % ) ,平滑肌肉瘤 6例 (16 7% ) ,类癌 1例(2 8% ) ,神经纤维肉瘤 1例 (2 8%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内镜和消化道钡餐是主要诊断手段。 5 0 %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 ,仅 18例 (5 0 % )行根治性切除。 36例获随访。小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 5年生存率为 47.3%。远处转移和肿瘤大小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预后 外科学 小肠肿瘤 治疗
下载PDF
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2
作者 龙学颖 李宜雄 +4 位作者 曹觉 彭光春 陈志康 陈伟 朱智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作用。方法对35例手术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前全腹多层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35例患者CT均确定了梗阻的存在。31例单发梗阻CT均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作用。方法对35例手术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前全腹多层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35例患者CT均确定了梗阻的存在。31例单发梗阻CT均准确确定了梗阻部位,4例多发梗阻者CT确定了11处梗阻中的9处。26例非癌性粘连中23例在CT上均有相应的CT征象支持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9例癌性粘连中5例CT发现癌性粘连的直接征象,2例提示癌灶复发或淋巴结转移。根据CT征象判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性93.3%,特异性87.5%,准确性为91.4%。结论多层螺旋CT可较为全面地评价粘连性肠梗阻,对于指导临床诊疗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粘连性/诊断 肠梗阻 粘连性/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施友元 林永堃 +1 位作者 石铮 李良庆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7年来收治并经过手术及病理确诊的 6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 2 5例 (38.5 % ) ,空肠 16例 (2 4.6% ) ,回肠 2 4例 (36.9% ) ...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7年来收治并经过手术及病理确诊的 6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 2 5例 (38.5 % ) ,空肠 16例 (2 4.6% ) ,回肠 2 4例 (36.9% ) ,其中恶性肿瘤 47例 (72 .3% ) ,良性 18例(2 7.7% )。本组常见症状为腹痛 (70 .7% ) ,消化道出血 (46.2 % )和腹部肿块 (13.8% )。术前误诊率为 36.9% ,其中空回肠肿瘤误诊率为 5 9.5 %。 65例均手术治疗 ,手术后死亡 2例。随访恶性肿瘤患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5 .8% ,42 .1% ,2 0 .3%。结论 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术前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本病可能 ;对诊断不明者 ,应综合采用各项检查 ,必要时剖腹探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诊断 肠肿瘤/外科学 误诊 腺癌/诊断 腺癌/外科学
下载PDF
自发性大肠穿孔诊治体会:附9例报告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明金 吴建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69-771,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大肠穿孔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 9 9 4年以来收治的9例自发性大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为6 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均未能明确诊断。既往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史4例,有习惯性便秘史6例... 目的探讨自发性大肠穿孔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 9 9 4年以来收治的9例自发性大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为6 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均未能明确诊断。既往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史4例,有习惯性便秘史6例。穿孔位于横结肠1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上段4例。治疗采用穿孔修补、肠管外置4例,穿孔修补加近段结肠造瘘5例。术后1例出现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均经处理后恢复顺利而痊愈出院。结论自发性大肠穿孔多见于老年患者;好发部位在直肠和乙状结肠;术前易误诊,应尽早剖腹探查;手术宜简单化,应加强术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穿孔/诊断 肠穿孔/外科学 老年人
下载PDF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斌 李宏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79-480,共2页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近年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行手术治疗者,术后发生肠瘘16例(69.6%),死亡4例(17.4%)。45例经非手术疗法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6d,无1例再...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近年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行手术治疗者,术后发生肠瘘16例(69.6%),死亡4例(17.4%)。45例经非手术疗法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6d,无1例再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周,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治疗应首先采取保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诊断 治疗 手术后 并发症
下载PDF
螺旋CT对不明原因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薛建国 王宇 +1 位作者 谷俊朝 马新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81-382,共2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对不明原因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不明原因肠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对115例不明原因肠梗阻患者的肠梗阻部位、原因、梗阻程度能准确诊断的110例,诊断率95.7%。结论腹部CT检查为不明原因肠梗阻的梗阻... 目的探讨CT检查对不明原因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不明原因肠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对115例不明原因肠梗阻患者的肠梗阻部位、原因、梗阻程度能准确诊断的110例,诊断率95.7%。结论腹部CT检查为不明原因肠梗阻的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和梗阻程度确定提供快速、简便、有效的诊断手段,是临床医生拟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诊断 肠梗阻/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对小肠淋巴瘤与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8
7
作者 蔡辉 林卓茂 黄文清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5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对小肠淋巴瘤与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对纳入的58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检查;比较其肿瘤所在部位,CT平扫、增强扫描CT值,三维重建供血动脉发现情况。结果 67.9%的小肠淋巴瘤位于回肠,60.0%的小肠间质...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对小肠淋巴瘤与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对纳入的58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检查;比较其肿瘤所在部位,CT平扫、增强扫描CT值,三维重建供血动脉发现情况。结果 67.9%的小肠淋巴瘤位于回肠,60.0%的小肠间质瘤位于空肠;小肠间质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强化程度均显著高于淋巴瘤;三维重建显示仅有2例(7.1%)小肠淋巴瘤肿瘤发现供血动脉,而小肠间质瘤有28例(93.3%)可明确肿瘤的供血来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可有效诊断和鉴别诊断小肠淋巴瘤和小肠间质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淋巴瘤 小肠间质瘤 128层螺旋CT 鉴别诊断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误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胜春 姚榛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 1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 9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理类型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 目的 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 1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 9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理类型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出血、贫血、腹块、黄疸、消瘦、肠梗阻等。术前诊断符合率 2 2 .2 %。术前误诊率为 77.8% ,多误诊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盆腔疾病。结论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为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检查手段相对不足 ,易导致延误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诊断 误诊 腺癌/诊断 平滑肌肉瘤/诊断
下载PDF
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
9
作者 王尚透 叶再元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411-413,共3页
目的 探讨小肠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小肠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程长 ,反复出血是小肠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出血呈间歇性、自限性 ,多为黑便和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术前血管造影 15例中发现病变 12例 ... 目的 探讨小肠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小肠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程长 ,反复出血是小肠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出血呈间歇性、自限性 ,多为黑便和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术前血管造影 15例中发现病变 12例 ,可疑病变 1例。 2 1例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 14例经术中触摸、透照、美蓝等方法发现病变 ,7例经术中内镜检查确诊。结论 血管造影是有效的检查方法 ,透照检查应列为术中常规 ,注射美蓝简便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血管畸形 诊断 治疗 胃肠出血 病因学
下载PDF
大肠癌不同部位粘膜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10
作者 徐德龙 王克诚 +2 位作者 刘宁青 肖文华 魏梅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78-78,共1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癌及癌周不同部位粘膜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取正常大肠10例,大肠癌远旁、近旁和癌粘膜各30例。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PCNA染...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癌及癌周不同部位粘膜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取正常大肠10例,大肠癌远旁、近旁和癌粘膜各30例。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PCNA染色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细胞核。PCNA阳性细胞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分布呈不同程度的异质性。正常大肠和大肠癌粘膜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42±1.02和20.21±6.58,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大肠癌远旁、近旁和癌粘膜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26±2.14、7.43±3.26和20.21±6.58,各组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CNA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PCNA是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结合病理形态学观察,同时检测PCNA的表达,能更客观更准确地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肠粘膜细胞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58例报告 被引量:9
11
作者 邱云峰 许世吾 +3 位作者 陈晓军 范晓峰 周远航 杨维良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 8例均经手术和 /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 19例 ,恶性肿瘤 39例。主要表现为腹痛 ,腹部肿块 ,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术前确...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 8例均经手术和 /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 19例 ,恶性肿瘤 39例。主要表现为腹痛 ,腹部肿块 ,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术前确诊 2 0例 ,其余均误诊 ,误诊率 65 .5 %。本组均手术治疗 ,19例良性肿瘤均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 ;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 2 8例 ,姑息性切除 6例 ,捷径手术 5例。术后近期死亡 1例 ,其余均出院。恶性肿瘤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 7.1% ,2 8.6% ,9.5 %。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 ,容易误诊。上消化道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和BUS ,CT及胶囊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一经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诊断 肠肿瘤/治疗
下载PDF
过氧化脂质与家兔实验性绞窄性肠梗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星 周君富 +2 位作者 朱松太 金亚平 乐志安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04-107,共4页
作者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比色分析法,动态检测了30只实验性绞窄性肠梗阻家兔和20只实验性单纯性肠梗阻家兔的血清过氧化脂质(S-LPO)含量,并以10只家兔作对照,结果显示,实验性绞窄性肠梗阻家兔组的S-LPO平均含... 作者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比色分析法,动态检测了30只实验性绞窄性肠梗阻家兔和20只实验性单纯性肠梗阻家兔的血清过氧化脂质(S-LPO)含量,并以10只家兔作对照,结果显示,实验性绞窄性肠梗阻家兔组的S-LPO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实验性单纯性肠梗阻家兔组和对照家兔组之值(P<0.001),且实验性绞窄性肠梗阻家兔的S-LPO含量与肠绞窄时间呈直线正相关(r=0.983,P<0.001)。提示实验性绞窄性肠梗阻家兔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急剧增强,S-LPO含量检测可作为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辅助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脂质 血液 肠梗阻
下载PDF
粘连性小肠梗阻的MSCT征象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闫淑丽 郑晓林 +4 位作者 邓章基 邱剑 杨毅敏 舒予静 万昆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15例)和手术病理(30例)证实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主要CT表现:扩张肠管与塌陷或狭窄肠管伴行45例;肠管与前...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15例)和手术病理(30例)证实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主要CT表现:扩张肠管与塌陷或狭窄肠管伴行45例;肠管与前腹壁以及肠管之间粘连37例,粘连带21例;梗阻处肠管呈"鸟嘴样"狭窄30例,肠管"成角征"6例;梗阻近侧肠管管径均>25mm,梗阻程度(扩张与狭窄肠管管径之比)为1.9~3.5、3.6~5.0、5.1~6.5和>6.5的患者分别有9、14、16和6例,其梗阻近侧肠管管径依次为(34.98±4.75)、(36.41±7.27)、(40.54±6.90)和(42.67±6.42)mm,梗阻远侧管管径依次为(12.19±2.62)、(8.21±1.78)、(6.81±1.10)和(5.16±2.79)mm,不同梗阻程度间远侧肠管管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3,P<0.01)。梗阻近侧肠管常见征象:肠壁缺血表现29例,腹内疝21例,肠扭转20例。结论:粘连性肠梗阻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后处理技术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梗阻 肠粘连 肠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腹茧症16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智亭 李荣梅 吴潼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526-527,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腹茧症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6例腹茧症均经手术治疗并确诊。术前 11例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 2~ 10年 ,4例为误诊慢性阑尾炎 ,1例误诊为腹部肿块。术后并发症 2例 ,全...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腹茧症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6例腹茧症均经手术治疗并确诊。术前 11例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 2~ 10年 ,4例为误诊慢性阑尾炎 ,1例误诊为腹部肿块。术后并发症 2例 ,全部患者均临床治愈。并获随访 1~ 10年 ,2例分别因反复发作肠梗阻于 1年和 5年死亡 ,2例反复发作不完全性肠梗阻合并营养不良 ,12例情况良好。结论 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 ,上消化道造影和B超及CT对诊断可能有帮助 ;包膜切除 ,肠粘连松解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茧症/诊断 腹茧症/治疗 肠梗阻/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胆石症合并胆囊内瘘21例临床诊治分析
15
作者 金家伟 侍阳 +2 位作者 何骏 沈丹阳 唐祖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1-1257,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胆囊内瘘(CEF)属于胆囊疾病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其诊断困难且治疗复杂。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收治的胆石症合并CEF病例的总结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背景与目的:胆囊内瘘(CEF)属于胆囊疾病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其诊断困难且治疗复杂。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收治的胆石症合并CEF病例的总结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经手术治疗的21例胆石症合并CE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胆囊十二指肠瘘14例、胆囊结肠瘘3例、胆囊胃瘘4例,其中2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在术前确诊。所有患者均按计划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完成腹腔镜手术11例,中转开腹10例。21例患者的瘘口大小0.15~3.0 cm,平均(0.75±0.70)cm;手术时间89~270 min,平均(169±50)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平均(58±63)mL;术后住院时间1~90 d,中位时间7 d;术后拔出腹腔引流管时间2~90 d,中位时间7 d;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1~15 d,中位时间3 d。腹腔镜手术与中转开放手术患者比较,前者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1例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行清创缝合处理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于ICU救治后痊愈,无患者死亡。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11个月,无胆汁漏、肠瘘、胆道感染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在临床上怀疑为CEF的患者,结合患者病史,合理应用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等检查综合判断有助于提高此类疾病的术前确诊率;对于CEF的治疗,确切切除病变胆囊及瘘管并修补瘘口是其治疗原则,有选择性地行腹腔镜手术治疗CEF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肠瘘/诊断 肠瘘/治疗 腹腔镜
原文传递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和不同年龄组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小伟 欧阳春晖 +4 位作者 朱小寒 刘德良 卢放根 吴小平 霍继荣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胶囊内镜系统对80例临床疑诊为小肠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并发症、病理及预后等资料,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80例患者病变检出率为9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胶囊内镜系统对80例临床疑诊为小肠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并发症、病理及预后等资料,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80例患者病变检出率为96.3%(77/80)。老年组(≥65岁)胶囊通过时间明显长于中青年组(<65岁)。小肠血管发育不良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小肠出血的首位原因,但老年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59.5%vs.37.2%,P<0.05);中青年组隆起型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平均病程长于中青年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高于中青年组(88 g/L vs.72 g/L)(P<0.05)。中青年组低血容量休克出现频率高于老年组(9.3%vs.0)(P<0.05);老年组合并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疾病检出率高,对各年龄段小肠出血均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诊断 胶囊内镜 小肠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斌 陈子华 +3 位作者 陈志康 伍绍斌 葛杰 陈晋湘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以呕吐及阵发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11例中消化道造影确诊6例,消化道钡餐造影结合B超检查确... 目的探讨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以呕吐及阵发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11例中消化道造影确诊6例,消化道钡餐造影结合B超检查确诊2例,消化道钡餐造影结合CT检查确诊1例,术前确诊率82%。所有患者均接受Ladd手术治疗,1例术后发生肠粘连,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均获随访6~60个月,除1例1年后发生肠梗阻,治疗后缓解,余患者情况良好。结论反复呕吐、腹痛的非新生儿患者应警惕肠旋转不良的可能。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提高非新生儿肠旋转小良诊断率。Ladd手术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诊断 肠旋转不良/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空、回肠癌的诊治:附14例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延朋 李伟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空、回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其主要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1医院2000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4例空、回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空、回肠癌男女均可发病,全组男∶女为1∶6;临床以腹痛、腹... 目的探讨原发性空、回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其主要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1医院2000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4例空、回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空、回肠癌男女均可发病,全组男∶女为1∶6;临床以腹痛、腹胀、便血、贫血、腹部包块及肠梗阻等症状为其主要表现。全组空肠癌9例,回肠癌5例,13例行癌肿切除术,其中5例行术后化疗2~6个周期,1例伴肝转移并腹水,仅行活检术并术后支持治疗。全组术前诊断率低于50%,术后3年生存率为50.0%;肿瘤分化程度越高、淋巴转移越少、距屈氏韧带越远,其术后生存率越高,反之则越低。结论空、回肠癌的术前诊断困难,需要B超,CT,内镜等辅助检查,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肿瘤切除术后生存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原发性/诊断 小肠肿瘤 原发性/外科学 预后
原文传递
小肠间质瘤的诊治
19
作者 罗壮 廖秀军 +3 位作者 孟荣贵 于恩达 张卫 傅传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970-973,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空回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2.8岁,病程10h至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黑便、腹痛、腹部肿块、腹胀不适、发热、乏力、贫血、体重下降等。发生部位:空肠2...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空回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2.8岁,病程10h至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黑便、腹痛、腹部肿块、腹胀不适、发热、乏力、贫血、体重下降等。发生部位:空肠26例,回肠5例,空回肠多原发性1例。B超检查12例提示腹腔肿块,其中4例提示来源于肠道,5例不能提示来源,3例误诊为卵巢肿瘤。4例行消化道造影,均阴性。20例行CT检查,均发现肿瘤或转移病灶,阳性发现率100%,其中15例定位于肠道肿瘤(75.0%)。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6例提示小肠肿瘤。5例行小肠镜检查,均明确诊断小肠肿瘤。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间质瘤。4例肝转移患者口服格列卫治疗。22例获得0.5~5年的随访,术后复发4例,肝转移2例,死亡2例。结论空回肠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CT和DSA对诊断有帮助,小肠镜诊断率高,手术及分子靶向治疗是其有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外科学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不同胶囊内镜系统的比较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小凤 全娇 +4 位作者 刘菊英 郭远薇 朱小寒 张琴 侯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26-1333,共8页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检查系统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不同CE检查系统的优劣。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12月因消化系统症状于湘雅二医院就诊并行CE检查的患者417例临床资料。比较进口CE检查系统与国产CE检查系统间体内工作时间、胃...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检查系统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不同CE检查系统的优劣。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12月因消化系统症状于湘雅二医院就诊并行CE检查的患者417例临床资料。比较进口CE检查系统与国产CE检查系统间体内工作时间、胃及小肠运行时间、检查完成率、诊断阳性率、病变检出率及胶囊滞留率,并分析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检查原因的小肠疾病诊断构成情况。结果:进口CE组与国产CE组比较,体内工作时间、胃转运时间、胃及小肠转运时间延长,检查完成率升高(88.8%vs.84.0%)(均P<0.05),诊断阳性率(76.6%vs.70.5%)、病变检出率(89.8%vs.90.1%)及胶囊滞留率(0.5%vs.1.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E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均以血管性病变检出最多,在未成年组(<18岁以内)、中青年组(18~59岁)以及老年组(≥60岁)分别为44.5%、22.7%及34.3%,其次在未成年组为非特异性炎症(22.2%),在中青年组为克罗恩病(17.6%),在老年组为肿瘤(22.9%)。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检出病变主要为血管性病变(43.0%)、肿瘤(14.8%)、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性胃肠黏膜病(6.3%)、克罗恩病(6.3%)、憩室(7.0%)、急性胃黏膜病变(3.1%)、非特异性炎症(7.0%);不明原因腹痛患者检出的疾病主要为功能性胃肠病(27.5%)、克罗恩病(19.6%)、非特异性炎症(15.7%)、肠结核(9.8%)、肿瘤(9.8%)、肠易激综合征(7.8%)、血管性病变(2.0%)。结论:CE检查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且适用人群广、安全性高。进口CE检查系统与国产CE检查系统的诊断价值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诊断 小肠 胶囊内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