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in pathogenesis of pouchitis 被引量:6
1
作者 Xiao-Bo Feng Jun Jiang +3 位作者 Min Li Gang Wang Jin-Wei You Jian Zuo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8期764-768,共5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ole of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ouchitis. Methods: The puochitis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faeces sample and the mucous membrane sample were collected regul...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ole of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ouchitis. Methods: The puochitis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faeces sample and the mucous membrane sample were collected regularly, in which the bacterial nucleic acids were extract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ntestinal flora in the samples through using the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technique and high energy sequencing technology. Results: The disorder phenomenon of the intestinal flora appeared at the 7th day of the experiment, and the pouchitis was presented at the 21 th day of the experiment. At the 31 th day of the experiment,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and non-pouchitis group, the quantity of Bifidobacterium and the Lactobacillusof the pouchitis model rats in the mucous membrane sample and the faeces sampl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 and the Bacteroidetes,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and 桛 Clostridium leptum subgroup in the mucous membrane of pouchiti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 The Clostridium coccoides group was the main flora in the mucous membrane of pouchitis, the bacterial diversity of non-puochiti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ochitis group(P<0.05). Conclusions: The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 incidence of the pouhitis; this study provides a clue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direction of the intestinal inflammatory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flora POUCHITIS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BACTEROID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超 孙艳华 +2 位作者 孙庆贺 王建成 赵丽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辅助治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辅助治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并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16%比74.51%,P<0.05)。两组患者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肠道中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酵母样真菌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水平及CD_(4)^(+)/CD_(8)^(+)均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辅助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状态,改善免疫功能,促进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代偿期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多烯磷脂酰胆碱 肠道菌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3
作者 王宇航 贾晓静 +3 位作者 郭莉 邢园园 李皓楠 许鹏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与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经PCI治疗的150例CHD,以出院后1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无MACE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与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经PCI治疗的150例CHD,以出院后1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无MACE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发现,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为32.67%(49/150)。与无MACE组比较,MACE组年龄≥60岁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高,Gensini评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乳酸杆菌数量、双歧杆菌数量、大肠杆菌数量少(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Gensini评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乳酸杆菌数量少、双歧杆菌数量少是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减少是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肠道菌群紊乱与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肠道菌群 乳酸杆菌 双歧杆菌 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玫瑰痤疮严重程度与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邱百怡 秦宗碧 +1 位作者 蔡翔 孙邦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严重程度与血清睾酮、雌二醇、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诊治的102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0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64例、中度组17例、重...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严重程度与血清睾酮、雌二醇、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诊治的102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0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64例、中度组17例、重度组21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杆菌、肠球菌的拷贝数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玫瑰痤疮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445.34±68.75)ng/L、(294.25±42.97)pmol/L]比较,观察组玫瑰痤疮患者血清睾酮水平[(547.06±75.13)ng/L]升高,雌二醇[(225.28±25.89)pmol/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玫瑰痤疮男性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血清睾酮水平高于对照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玫瑰痤疮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数量减少,大肠埃希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增多,B/E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重度组玫瑰痤疮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升高,雌二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较中度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升高,雌二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玫瑰痤疮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数量均呈负相关(r=-0.409、-0.485,P<0.05),与大肠埃希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均呈正相关(r=0.502、0.431,P<0.05);血清雌二醇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数量均呈正相关(r=0.417、0.526,P<0.05),与大肠埃希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均呈负相关(r=-0.481、-0.421,P<0.05)。结论玫瑰痤疮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升高、雌二醇水平降低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在玫瑰痤疮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睾酮 雌二醇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大肠埃希杆菌 肠球菌 肠道菌群失调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光锐 杨维忠 +1 位作者 邱坚 林文会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AP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内科治疗及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AP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内科治疗及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或营养管鼻饲给药)。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4%(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肠鸣音恢复正常、腹痛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及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_(3)^(+),CD_(4)^(+)水平,CD_(4)^(+)/CD_(8)^(+)均显著升高,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CD_(8)^(+)、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的水平均显著降低,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6.15%比10.77%,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奥曲肽治疗AP,能改善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奥曲肽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海龙 马文萱 +3 位作者 谢兆涌 王建腾 高天 杨光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小鼠80只,给予高脂饲料+10%蔗糖溶液喂养2周,采用四氧嘧啶200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将造模后小鼠的饮水更换为25%蔗糖溶...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小鼠80只,给予高脂饲料+10%蔗糖溶液喂养2周,采用四氧嘧啶200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将造模后小鼠的饮水更换为25%蔗糖溶液。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后的第7天,测定小鼠餐后2 h血糖,以餐后2 h血糖水平≥7.8 mmol/L视为模型建立成功。造模成功后的小鼠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二甲双胍(400 mg/kg)(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剂量低(1×10^(7) CFU/kg)(低剂量组)、中(2×10^(7) CFU/kg)(中剂量组)、高(3×10^(7) CFU/kg)(高剂量组)灌胃,连续3周后检测小鼠餐后2 h血糖,进行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分析。结果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餐后2 h血糖均下降(均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高剂量组的餐后2 h血糖下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对T2DM小鼠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小鼠肠道菌群Chao1指数高于低、中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二甲双胍比较,高剂量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3×10^(7) CFU/kg)联用二甲双胍能增加小鼠肠道菌的丰富度,更好地保护小鼠胰腺组织,发挥调节T2DM小鼠糖代谢作用,从而控制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益生菌 肠道菌群 2型糖尿病 血糖
下载PDF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韩琳 曾群章 尤长乐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12例UC患者选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入院时间2011年1月—2016年1...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12例UC患者选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入院时间2011年1月—2016年12月的患者为1组,入院时间2017年1月—2021年12月的患者为2组,各56例。1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2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高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2组低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多于1组,大肠埃希菌数量少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UC效果优于美沙拉嗪,能够有效下调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改善肠道菌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肠溶片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炎症因子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丛家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6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肠炎宁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肠炎宁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肠炎宁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肠道大肠埃希菌数量少于对照组,双歧杆菌数量多于对照组,血清TNF-α、IL-6、hs-CRP、DAO、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肠炎宁胶囊治疗UC患者效果显著,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效果优于单用美沙拉嗪、肠炎宁胶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肠炎宁胶囊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病毒感染性肠炎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牛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扬州洪泉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60例小儿病毒感染性肠炎,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30)... 目的探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扬州洪泉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60例小儿病毒感染性肠炎,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30)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n=30)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联合采取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的疗效可靠,可降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并改善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性肠炎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炎症水平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10
作者 曾丽娟 栾丽丽 +2 位作者 冯茜 刘雪瑜 罗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0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肠道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2型糖尿病(T2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68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4,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n=84,予以常规治疗+双... 目的:分析肠道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2型糖尿病(T2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68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4,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n=84,予以常规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水平变化、血糖与胰岛素、脂质过氧化损伤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均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拟杆菌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胰高血糖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高于对照组,活性氧(RO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的辅助应用能够提高T2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胰岛素抵抗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下载PDF
青年人肠道菌群分布及关键益生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敏 范小兵 +5 位作者 杭晓敏 李堃宝 杨虹 沙大年 奚万艳 王一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1-626,共6页
以 30例 2 0~ 2 5岁中国青年人的肠道菌群为研究对象 ,采用纯培养方法和 16Sr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并结合代谢产物 β_半乳糖苷酶和短链脂肪酸的测定 ,分析了此年龄段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分布和益生菌群落结构。实验表明 ,高厌氧菌水... 以 30例 2 0~ 2 5岁中国青年人的肠道菌群为研究对象 ,采用纯培养方法和 16Sr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并结合代谢产物 β_半乳糖苷酶和短链脂肪酸的测定 ,分析了此年龄段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分布和益生菌群落结构。实验表明 ,高厌氧菌水平和高B E值 (175 6 6 )反映出此年龄段人群良好的肠道环境 ;肠道关键益生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 ,双歧杆菌由 1~ 4种菌种组成 ,青春双歧杆菌 (检出率 93 3% ,占总双歧杆菌数量百分比 >85 % )、长双歧杆菌 (检出率 86 7% ,占总双歧杆菌数量百分比 10 % )为肠道优势双歧杆菌 ,其余菌种在不同人肠道中的差异数量只占不到 5 % ,此年龄段青年人肠道具有呈现稳定的双歧杆菌群落结构 ,肠道双歧杆菌群落结构与膳食结构、生活环境等因素相关性不大 ,主要与人的生理年龄紧密相关 ;卷曲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为青年人肠道优势乳杆菌 (检出率分别为 86 7%和 93 3% ,两者之和占总乳杆菌的数量百分比为 6 0 %~ 75 % ) ,但其余乳杆菌在不同人肠道中的之间的差异数量达到 2 0 %~ 30 % ,肠道乳杆菌群落结构与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等因素紧密相关 ,不同个体具有各自独特的乳杆菌群落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群落结构 双歧杆菌 乳杆菌 Β-半乳糖苷酶
下载PDF
低聚木糖润肠通便及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鑫 朱婧 +4 位作者 刘静 肖林 孙忠伟 陈小刚 李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59-362,共4页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技术评价规范(2003版)中关于通便功能及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评价方法,对小鼠摄入低聚木糖后的小肠推进率、首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及重量进行测定,评价低聚木糖对小鼠的排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剂量...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技术评价规范(2003版)中关于通便功能及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评价方法,对小鼠摄入低聚木糖后的小肠推进率、首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及重量进行测定,评价低聚木糖对小鼠的排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剂量组的小鼠小肠推进率均与模型对照组小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便实验中低聚木糖1.0、2.0g/kg剂量组小鼠首粒黑便时间、5h排便粒数及5h排便质量均与模型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聚木糖干预后,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并与对照组形成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验证了低聚木糖具有润肠通便和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木糖 调节肠道菌群 润肠通便 双歧杆菌 乳杆菌
下载PDF
苦荞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申瑞玲 张静雯 +1 位作者 党雪雅 朱莹莹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0,共3页
为了探索苦荞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苦荞粉,35d后考察其对小鼠结肠中大肠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的影响;并取小鼠空肠组织,研究苦荞粉对小鼠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苦荞粉的灌胃剂量大于3.... 为了探索苦荞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苦荞粉,35d后考察其对小鼠结肠中大肠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的影响;并取小鼠空肠组织,研究苦荞粉对小鼠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苦荞粉的灌胃剂量大于3.250g/(kg.d)时,小鼠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同时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下降(P<0.05)。灌胃苦荞粉改变了小鼠空肠组织结构形态。研究证实苦荞粉可以作为益生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粉 肠道菌群 乳酸杆菌 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 益生元
下载PDF
乌梅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7
14
作者 丁晓洁 孙喜灵 +4 位作者 于晓飞 郝雯瑾 徐文娟 王科军 董正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296-1299,1345,共5页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模,以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及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判断造模是否成功。评价乌梅丸对大鼠粪便含水率、粪...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模,以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及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判断造模是否成功。评价乌梅丸对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AWR评分、双歧杆菌/乳杆菌(B/E)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结果:(1)大鼠IBS-D模型制备成功;(2)乌梅丸可以降低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AWR评分(P <0. 05),对大鼠腹泻症状有缓解作用;(3)乌梅丸可以升高大鼠B/E值(P <0. 05),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4)乌梅丸可以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P <0. 05),减轻炎症反应。结论:乌梅丸对IBS-D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和降低血清TNF-α、IL-6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乳杆菌(B/E)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低聚木糖对益生菌及人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徐海燕 辛国芹 +3 位作者 曹银生 武香玉 汪孟娟 谷巍 《药学研究》 CAS 2013年第9期500-503,共4页
目的研究低聚木糖对乳杆菌、双歧杆菌及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替换MRS和BS培养基中的碳源,分为加葡萄糖2%、低聚木糖0.5%、低聚木糖1%、低聚木糖2%4组,分别接种2种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3种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青春... 目的研究低聚木糖对乳杆菌、双歧杆菌及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替换MRS和BS培养基中的碳源,分为加葡萄糖2%、低聚木糖0.5%、低聚木糖1%、低聚木糖2%4组,分别接种2种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3种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菌液2%,测其24 h后的活菌数,比较低聚木糖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替换GAM培养基中的碳源,分为不加糖、葡萄糖2%、低聚木糖1%3组,加人体粪便菌液1%,模拟人体肠道环境厌氧培养24 h后,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其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活菌数,观察低聚木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1%的低聚木糖对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并且低聚木糖能促进人体肠道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并且对肠球菌无明显的增殖效果。结论低聚木糖对肠道菌群有较好的调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木糖 乳杆菌 双歧杆菌 肠道菌群 益生元
下载PDF
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金红芝 范小兵 +3 位作者 杭晓敏 李堃宝 杨虹 沈云春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7-570,共4页
以21例2~5岁中国儿童的肠道菌群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计数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此年龄段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中关键益生菌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表明,儿童肠道厌氧菌的数量高达109CFUg(湿重),其肠道菌群的定植抗力... 以21例2~5岁中国儿童的肠道菌群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计数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此年龄段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中关键益生菌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表明,儿童肠道厌氧菌的数量高达109CFUg(湿重),其肠道菌群的定植抗力(平均BE=2.38)较强;不同的个体之间所能检测到的关键益生菌的种类有所不同,一般能检测到其中的1~4种双歧杆菌和1~5种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和假小链双歧杆菌的平均数量多达107CFUg(湿重),检出率分别为90.48%和85.71%,为儿童肠道内双歧杆菌的优势菌种;L.mucosae和发酵乳杆菌的数量较多,平均为3.68log10CFUg(湿重)和3.97log10CFUg(湿重),检出率分别为71.43%和52.38%,为稳定定植于儿童肠道内的优势乳杆菌;不同种类的益生菌在不同样本之间的数量组成均存在有很大差异,双歧杆菌的样本差异为1.86~3.85,乳杆菌的为2.43~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群落结构 双歧杆菌 乳杆菌
下载PDF
茯苓固态发酵产物对益生菌增殖效果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佳欢 都新荣 +2 位作者 刘文君 张紫华 胡开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1期108-114,共7页
通过测定菌体培养液吸光值的方法,进行茯苓发酵产物提取液(FPE)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异麦芽低聚糖(IMO)和低聚果糖(FOS)相比,添加了FPE的培养基可以更好的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P <0.01),说明FPE可以作... 通过测定菌体培养液吸光值的方法,进行茯苓发酵产物提取液(FPE)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异麦芽低聚糖(IMO)和低聚果糖(FOS)相比,添加了FPE的培养基可以更好的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P <0.01),说明FPE可以作为一种双歧因子,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培养基中FPE的浓度为2.5%~5%时对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最好。在添加了FPE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双歧杆菌的生长迟缓期较在未添加的基础培养基中更短,添加FPE的培养液的吸光值明显大于未添加培养液(P<0.01),说明发酵产物提取液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益生元促进二者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小麦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乳杆菌
下载PDF
低聚木糖乳饮料对肠道菌群调节功效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增丽 杨永龙 +5 位作者 刘红霞 刘彦宏 曹文慧 乌云 李洪亮 母智深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8期47-49,共3页
利用小鼠动物试验评价了低聚木糖酸乳饮料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中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检测方法》进行试验,发现高剂量组的小鼠的体重无显著影响,对小鼠的肠道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 利用小鼠动物试验评价了低聚木糖酸乳饮料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中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检测方法》进行试验,发现高剂量组的小鼠的体重无显著影响,对小鼠的肠道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含低聚木糖的乳饮料能有效促进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增加,并有效减少了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木糖 乳饮料 益生作用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乳杆菌
下载PDF
益生菌摄入对低纤维饮食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志 朱瑜 +3 位作者 姜林娟 朱绍辉 朴丙熙 侯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7-683,共7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摄入对低纤维饮食导致的肠道菌群平衡失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周龄雄性昆明小鼠分为低纤维饲料组(阳性对照组)、低纤维饲料+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组(枯草芽孢杆菌组)、低纤维饲料+鼠李糖乳杆菌处理组(鼠李糖乳... 目的:探讨益生菌摄入对低纤维饮食导致的肠道菌群平衡失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周龄雄性昆明小鼠分为低纤维饲料组(阳性对照组)、低纤维饲料+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组(枯草芽孢杆菌组)、低纤维饲料+鼠李糖乳杆菌处理组(鼠李糖乳杆菌组)、低纤维饲料+双歧杆菌处理组(双歧杆菌组)、正常组(正常饲料)5组,每组8只。干预6周后,提取小鼠粪便DNA,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处理,通过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对样品进行菌群丰度(Chao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分析,并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法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法确定各组的特异性菌群、评估各组微生物群落构成的相似性。采用PICRUSt2预测益生菌代谢通路信息。结果:阳性对照组及各益生菌处理组的Chao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Shannon指数在阳性对照组及各益生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和各益生菌处理组的属水平下各样本中拟杆菌门的主要菌属如普雷沃菌减少,而厚壁菌门主要菌属增加,导致肠道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例减少。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益生菌处理组相对丰度特异性增高的菌群为梭菌目;鼠李糖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处理组的小鼠肠道中链球菌属菌的丰度增高;双歧杆菌处理组小鼠的瘤胃球菌科和韦荣球菌科相对丰度也增高。17条短链脂肪酸的KEGG代谢通路差异分析显示,不同菌株的益生菌的代谢通路不相同。结论:益生菌膳食对低纤维饮食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衡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膳食纤维 肠道菌群 鼠李糖乳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双歧杆菌
下载PDF
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云 梁尚栋 +4 位作者 穆松牛 张玉珍 许宝华 刘征宇 姜建梅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 建立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方法 ①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 ,小鼠肠道出现菌群失调后 ,随机选取 1组以生理盐水灌胃 ,作为自然恢复组 ,其余 3组分别灌服微生态调节剂 (主要成份为... 目的 建立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方法 ①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 ,小鼠肠道出现菌群失调后 ,随机选取 1组以生理盐水灌胃 ,作为自然恢复组 ,其余 3组分别灌服微生态调节剂 (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 ,蜡样芽胞杆菌 ) ,2 0 %低聚果糖及中药 (含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小鼠粪便 ,观察各组双歧杆菌 ,乳杆菌 ,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②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同时分别加生理盐水 ,微生态调节剂 ,2 0 %低聚果糖及中药 (同前 ) ,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小鼠粪便 ,观察各组双歧杆菌 ,乳杆菌 ,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 ①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菌群失调后 ,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 ,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 ,乳杆菌及肠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和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 ;②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 ,乳杆菌及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可调节小鼠肠道菌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乳杆菌 动物 肠道菌群失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