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并一期缝合1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吴仁毅 霍枫 +2 位作者 詹世林 蒲淼水 郝辰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6期29-31,34,共4页
目的 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BDE)并一期缝合治疗158例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总医院2008年9月~2012年7月158例肝外胆管结石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158例患者行LCBDE并一期缝合治... 目的 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BDE)并一期缝合治疗158例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总医院2008年9月~2012年7月158例肝外胆管结石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158例患者行LCBDE并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148例,治愈率为93.67%,好转6例,4例中转开腹.对照组治愈123例,治愈率为77.8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残留4例,残留率为2.53%,对照组结石残留35例,残留率为22.1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并一期缝合给患者造成创伤小,治愈率得到很大提高,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临床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术
下载PDF
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忠 左旭辉 +3 位作者 肖越华 王卫斌 周旺 唐果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余率、术后并发症、镇痛剂使用情况,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创伤小、康复快,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残石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十二指肠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威 沈根海 +4 位作者 高泉根 邱建平 袁建毛 戴玮 王刚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7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138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对比52例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缝合组,n=52)与8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138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对比52例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缝合组,n=52)与8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T管组,n=86)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及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胆汁引流时间均低于T管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为胆漏,其中缝合组发生2例(3.8%),T管组4例(4.7%),经5-6 d充分引流后自行消失,均未发生腹腔感染、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理想微创术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结石 胆总管一期缝合 T管引流 腹腔镜检查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三种手术方式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许明友 杨先芬 +1 位作者 陈西兰 徐国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根据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不同特征,选择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OC+OCBDE)、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腹腔镜胆囊切除(ERCP+LC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三种术式,评价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安全... 目的:根据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不同特征,选择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OC+OCBDE)、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腹腔镜胆囊切除(ERCP+LC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三种术式,评价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25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结石的特征如数量、大小、位置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OC+OCBDE组43例,ERCP+LC组43例,LC+LCBDE组39例。比较三种术式手术时间、成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石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结石残留率等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总费、术后胆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石残留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OCBDE、ERCP+LC、LC+LCBDE三种术式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式,OC+OCBDE组是经典的传统术式,虽创伤大但可以作为后两种术式失败的有效补救方式;ERCP+LC组保持了胆管的完整性,LC+LCBDE组保护了Oiddis括约肌的功能;因此术者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自身技术和医院设备条件作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5
作者 汪栋宇 解芳 +3 位作者 王兵 何旭 袁志涛 陈灿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26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0例于腹腔镜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行一期手术(联合组),110例行内镜...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26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0例于腹腔镜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行一期手术(联合组),110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胆管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期治疗(二期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血浆淀粉酶水平、住院时间、胰腺炎发生率、远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二期组;两组结石清除率及其他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双镜联合一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与传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胆管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期手术相比,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减少远期胆道并发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肝外胆管结石 腹腔镜检查 十二指肠镜检查
下载PDF
双镜联合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疗效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建锋 王云菲 +3 位作者 李智 杨帆 岑汉均 周旭坤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双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兵团医院接受双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32例(观察组),开腹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32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 目的:探讨双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兵团医院接受双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32例(观察组),开腹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32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并发症、住院时间比较,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均优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微创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快、切口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广大医务人员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下载PDF
Portal biliopathy 被引量:6
7
作者 mohammad s khuroo ajaz a rather +1 位作者 naira s khuroo mehnaaz s khuro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35期7973-7982,共10页
Portal biliopathy refers to cholangiographic abnormalities which occur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cavernoma. These changes occur as a result of pressure on bile ducts from bridging tortuous paracholedochal, epicholedocha... Portal biliopathy refers to cholangiographic abnormalities which occur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cavernoma. These changes occur as a result of pressure on bile ducts from bridging tortuous paracholedochal, epicholedochal and cholecystic veins. Bile duct ischemia may occur due prolonged venous pressure effect or result from insufficient blood supply. In addition, encasement of ducts may occur due fibrotic cavernoma. Majority of patients are asymptomatic. Portal biliopathy is a progressive disease and patients who have long standing disease and more severe bile duct abnormalities present with recurrent episodes of biliary pain, cholangitis and cholestasis. Serum chemistry, ultrasound with color Doppler imag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portovenography are modalities of choice for evaluation of portal biliopathy.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 being an invasive procedure is indicated for endotherapy only. Management of portal biliopathy is done in a stepwise manner. First, endotherapy is done for dilation of biliary strictures, placement of biliary stents to facilitate drainage and removal of bile duct calculi. Next portal venous pressure is reduced by formation of surgical porto-systemic shunt or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his causes significant resolution of biliary changes. Patients who persist with biliary symptoms and bile duct changes may benefit from surgical biliary drainage procedures(hepaticojejunostomy or choledechoduodenost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iary disease extrahepatic portal venous obstruction Portal cavernoma bile duct strictures bile duct calculi
下载PDF
三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体会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卫斌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分析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为10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行三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随访。结果:79例成功施行胆总管... 目的:分析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为10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行三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随访。结果:79例成功施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术后5~8 d拔除鼻胆管,患者治愈出院。19例放置T管,12~15 d后带管出院,6~8周经胆道造影检查无特殊发现,遂拔除T管;其中3例发现胆道残留结石,术后经T管胆道镜取石成功,患者治愈出院。2例合并胆管癌,1例中转开腹,1例植入金属支架。术后随访3~6个月,2例胆管癌患者均死亡,余者均无结石复发、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三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特点,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残石率,技术较成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外胆管结石 复杂 腹腔镜检查 胆道镜检查 十二指肠镜检查
下载PDF
两种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手术方案对比 被引量:3
9
作者 梅亮 梅邱 +3 位作者 戢运俊 冯为艳 洪向锦 杨上飞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放置双猪尾胆管支架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40)于腹腔镜下放置双猪尾胆管支架行...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放置双猪尾胆管支架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40)于腹腔镜下放置双猪尾胆管支架行胆管一期缝合术,对照组(n=40)行腹腔镜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机体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5%vs.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汁引流量、输液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总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d观察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总抗氧化能力、皮质醇、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放置双猪尾胆管支架行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具有较佳的安全性,采用腹腔镜下放置双猪尾胆管支架胆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机体应激反应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生活质量较高,可优先考虑将其作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结石 腹腔镜检查 胆管一期缝合 T管引流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肝外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泉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3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老年患者肝外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84例肝外胆管结石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进...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老年患者肝外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84例肝外胆管结石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以及T管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42例患者成功碎石、取石者38例,成功率90.48%,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例,胰腺炎1例,穿刺孔出血1例,1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对照组42例患者成功碎石、取石者31例,成功率73.81%,术后发高淀粉酶血症4例,胰腺炎2例,穿刺孔出血2例,3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乳头出血。从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来看,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优于单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是目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肝外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屈珍生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采取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20例采取腹腔镜与输尿管硬镜联合治疗,对2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采取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20例采取腹腔镜与输尿管硬镜联合治疗,对2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20例结石取尽率为100%,术后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手术平均时间(105±24)min,术后经T管造影和B超检查无残余结石;对照组20例结石取尽率为75%,15例成功,术后肺部感染30例,切口感染4例,手术平均时间(165±21)min。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操作的娴熟度,掌握注意事项,在肝内外胆管结石中,采用输尿管硬镜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尿管硬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下载PDF
为接受胆管结石清除术后残留结石的患者施行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海宾 汪意清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1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为接受胆管结石清除术后残留结石的患者采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24例胆管结石清除术后存在残余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为接受胆管结石清除术后残留结石的患者采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24例胆管结石清除术后存在残余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4例患者均进行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然后,观察这24例患者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结果:这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这24例患者中,一次性取尽残余结石的患者有23例,经二次手术操作取尽残余结石的患者有1例。这1例患者胆管内的残余结石嵌顿在其胆管和胰管的壶腹部,故转为对其进行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并成功取出结石。术后,这24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这24例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发现,其均未发生胆管炎、胆管炎性狭窄等并发症,且未出现结石复发的情况。结论 :为接受胆管结石清除术后残留结石的患者采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 胆道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残余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46例肝外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兆祥 黄忠华 +5 位作者 梁振家 黄志强 林建华 苏字芳 张新顺 石炳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8期83-83,85,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腹腔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 目的:探讨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腹腔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白蛋白等肝功能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腹腔流量、住院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手术切口小,未出现胆漏、胆道损伤、胆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对机体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肝外胆管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周锦宏 《大医生》 2019年第7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肝胆外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成为对照组(60例,实施T管引流)与观察组(60例,实施一...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肝胆外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成为对照组(60例,实施T管引流)与观察组(60例,实施一期缝合)。分析手术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补液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数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出时间、胃肠通气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1.66%,P<0.05)。结论与常规的T管引流方法相比较,一期缝合患者的手术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 一期缝合 肝胆外结石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呼吸道护理路径在超高龄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手术治疗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竹仙 《系统医学》 2019年第8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究在超高龄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手术治疗患者中,使用呼吸道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医院予以手术治疗的8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超高龄患者(80岁及以上)实施临床研究工作,依据患者入院日期先后区分为两组,即... 目的探究在超高龄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手术治疗患者中,使用呼吸道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医院予以手术治疗的8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超高龄患者(80岁及以上)实施临床研究工作,依据患者入院日期先后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收入4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观察组(收入40例,实施常规护理+呼吸道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分别护理后观察其效果并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79±1.57)d,短于对照组(15.32±1.6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4,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5.0%,较对照组37.5%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6.32±1.54)分、(89.41±1.24)分、(97.68±1.32)分、(96.34±1.21)分较对照组(79.65±1.58)分、(75.34±2.62)分、(83.62±1.34)分、(85.37±1.26)分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6、11.52、13.69、14.58,P<0.05)。结论在超高龄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手术治疗患者中,使用呼吸道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良好,可减少其肺部感染发生率,并促进患者及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外胆管结石病 手术治疗 超高龄 呼吸道护理路径
下载PDF
胆管腔内超声与逆行胆管造影诊断胆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令狐恩强 程留芳 +7 位作者 王向东 王志强 杨云生 李闻 蔡逢春 汪鸿志 杜红 孟江云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2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比较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IDUS)和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作用。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有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先进行ERC,再经内镜活检孔道将超声微探头直接送入胆管腔内探查,而后行乳头切开取石。结果30例患者... 目的比较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IDUS)和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作用。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有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先进行ERC,再经内镜活检孔道将超声微探头直接送入胆管腔内探查,而后行乳头切开取石。结果30例患者中,ERC准确诊断结石26例,将胆管絮状物诊断为结石1例,漏诊2例,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分别为86.7%(26/30)、92.9%(26/28);而IDUS准确诊断结石28例,无漏诊、误诊,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均为100.0%。结论IDUS可弥补ERC的视觉误差且在确定胆管结石方面优于E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胆管腔内超声 逆行胆管造影 诊断 胆管结石
原文传递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峰 马树民 薛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21期3273-3275,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肝胆结石手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肝胆结石手术的原因将其分为三组:肝内胆管结石组即A组(100例)、胆囊结石组即B组(30例)、胆总管结...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肝胆结石手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肝胆结石手术的原因将其分为三组:肝内胆管结石组即A组(100例)、胆囊结石组即B组(30例)、胆总管结石组即C组(20例)。分析各组再次手术的原因。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患者中,肝胆结石再发患者98例(65.3%),胆总管囊肿和Caroli病35例(23.3%),胆肠吻合口狭窄17例(11.3%);A组再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0%,明显高于B组的13.3%和C组的15.0%(χ2=9.32、5.88,均P<0.05);A组二次手术后结石以及炎症5年内复发率为32.0%,明显高于B组的6.7%和C组的10.0%(χ2=7.67、3.97,均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是肝胆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主要类型,且肝胆结石再发是其进行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应在术前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类型结石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预防以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减少二次手术的概率,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 胆管 肝内 胆管 肝外 再手术
原文传递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屈定杰 姬变玲 武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1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长治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5例胆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5例,女50例,年龄(60.25±2.6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长治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5例胆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5例,女50例,年龄(60.25±2.65)岁,年龄范围为53~72岁。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传统组(n=58)与双镜组(n=47),传统组给予传统开腹结石切除术治疗,双镜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结石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双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3.58±5.17)ml]、手术时间[(104.22±16.50)min]、术后排气时间[(26.44±8.21)h]、切口长度[(2.45±1.04)cm]、术后住院时间[(6.54±1.46)d]均少于传统组[(71.02±6.14)ml、(128.75±20.57)min、(35.10±6.58)h、(9.26±1.58)cm、(11.56±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术后1 d的表面抗原分化簇4(CD4^(+))为[(30.15±1.08)%]、表面抗原分化簇8(CD8^(+))为[(24.54±1.60)%]、免疫球蛋白G(IgG)为[(10.28±1.63)g/L]、免疫球蛋白A(IgA)为[(2 556.43±62.89)mg/L]、免疫球蛋白M(IgM)为[(1 510.56±114.35)mg/L]水平均低于术前1 d[(35.62±1.17)%、(25.75±1.32)%、(11.59±1.62)g/L、(2 762.58±60.85)mg/L、(1 574.25±121.5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患者术后1 d的CD4^(+)[(30.24±1.17)%]、CD8^(+)[(24.47±1.57)%]、IgG[(10.35±1.59)g/L]、IgA[(2 571.02±60.55)mg/L]及IgM[(1 507.74±109.88)mg/L]水平均低于术前1 d[(35.68±1.09)%、(25.64±1.26)%、(11.63±1.54)g/L、(2 751.42±61.74)mg/L、(1 580.96±115.4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CD4^(+)、CD8^(+)、IgG、IgA及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围术期指标更好,不会对免疫功能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术后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肝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