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for Regional Hypothermia Based on Nonlinear Bioheat Equation of Pennes Type: Dermi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s 被引量:2
1
作者 Emmanuel Kengne Ahmed Lakhssassi Rémi Vaillancourt 《Applied Mathematics》 2012年第3期217-224,共8页
We have used a nonlinear one-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model based on temperature-dependent blood perfusion to predic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dermi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s subjected to point heating sources. By... We have used a nonlinear one-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model based on temperature-dependent blood perfusion to predic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dermi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s subjected to point heating sources. By using Jacobi elliptic functions, we have first found the analytic solu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teady-stat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tissue. With the obtained analytic steady-state temperature, the effects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 blood perfusion, the metabolic heat generation, and the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 on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living tissues are numerically analyz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rived analytic steady-state temperature is useful to easily and accurately study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biological system, and can be extended to such applications as parameter measurement, temperature field reconstruction and clinical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hypothermia DERMI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s JACOBI Elliptic Functions TEMPERATURE-DEPENDENT Blood Perfusion
下载PDF
Improved survival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treated by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combining etoposide,carboplatin,epirubicin and pharmacokinetic modulating chemotherapy by 5-FU and enteric-coated tegafur/uracil:A pilo 被引量:8
2
作者 Toru Ishikawa Michitaka Imai +7 位作者 Hiroteru Kamimura Atsunori Tsuchiya Tadayuki Togashi Kouji Watanabe Kei-ichi Seki Hironobu Ohta Toshiaki Yoshida Tomoteru Kamimur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1期5465-5470,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oor prognosis of HCC with PVTT, w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by a new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PVTT). METHODS: F...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oor prognosis of HCC with PVTT, w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by a new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PVTT). METHODS: From 2002 to 2007, a total of 10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tage IVA HCC accompanied by PVTT were studied prospectively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by intra-arterial infusion of a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consisting of etoposide, carboplatin, epirubicin and pharmacokinetic modulating chemotherapy by 5-FU and enteric-coated tegafur/uracil. RESULTS: The mean course of chemotherapy was 14.4 (range, 9-21) too. One patient showed complete response (CR) with disappearance of HCC and PVI-F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two patients showed partial response (PR), response rate (CR + PR/All cases 30%).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after the therapy was 457.2 d. The one-year survival rate was 70%. Adverse reactions were tolerable.CONCLUSION: Although the prognosis of most patients with Stage IVA HCC by PVTT is poor, our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may induces long-term survival and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produced anti-tumor activity with tolerable adverse effects in patients for advanced Stage IVA HCC accompanied by PV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intra-arterial regional chemotherapy
下载PDF
Mild hypothermia for treatment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被引量:9
3
作者 Guojie Jing Xiaoteng Yao +7 位作者 Yiyi Li Yituan Xie Wang’an Li Kejun Liu Yingchao Jing Baisheng Li Yifan Lv Baoxin Ma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90-197,共8页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s in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can quantitatively reflect the consistency of nerve fibers after brain damage, where higher values generally indicate less damage to nerve fibers. Therefore, we...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s in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can quantitatively reflect the consistency of nerve fibers after brain damage, where higher values generally indicate less damage to nerve fibers. Therefore, we hypothesized that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ild hypothermia on diffuse axona[ injury.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ormothermic and mild hypothermic treatment groups. Patient's 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s 2 months after mild hypothermia were significant- ly lower than those for the normothermia group. The difference in average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 for each region of interest before and after mild hypothermia was 1.32-1.36 times higher than the value in the normothermia group.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dicates that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may be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mild hypothermia diffuse axonal injury diffusiontensor imaging region of interest fractional anisotropy modified Rankin scale the Natural Science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China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大腿前区温度与剖宫产患者寒战反应的相关性及寒战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琪 孙芬菊 +1 位作者 郝晶 严文萍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大腿前区温度与剖宫产患者寒战反应的相关性及寒战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50例拟行剖宫产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大腿前区温度变化情况。根据是否发生寒战... 目的探讨大腿前区温度与剖宫产患者寒战反应的相关性及寒战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50例拟行剖宫产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大腿前区温度变化情况。根据是否发生寒战反应将研究对象分为发生组(73例)和未发生组(277例)。分析术前、开始手术时以及术后10、20、30、40、50、60min的大腿前区温度与寒战反应的相关性。比较分析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剖宫产患者寒战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至术后60min,所有患者的大腿前区温度均降低,降低范围为0.1~1.1℃,平均(0.41±0.1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开始手术时以及术后10、20、30、40、50、60min的大腿前区温度与剖宫产患者的寒战反应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发生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显著大于或长于未发生组(P<0.05),体重指数显著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手术时间长是剖宫产患者寒战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体重指数是剖宫产患者寒战反应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大腿前区温度与剖宫产患者的寒战反应均无相关性,年龄大、手术时间长是剖宫产患者寒战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体重指数是剖宫产患者寒战反应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腿前区 低体温 剖宫产 寒战反应
下载PDF
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在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5
作者 孙宇强 陈建 +4 位作者 王冰 徐婷婷 李庆伟 宋新宇 程化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0期100-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对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2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60例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抗栓治... 目的探讨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对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2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60例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抗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90 d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损伤及恢复情况﹑定量脑电图指标﹑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90 d预后良好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g量表评分﹑定量脑电图δ/α相对功率比﹑(δ+θ)/(α+β)相对功率比﹑脑对称指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对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促使其血管再通,预后良好率得到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及定量脑电图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 机械取栓 定量脑电图
下载PDF
局部低温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靖年 李郃 +3 位作者 赵文志 王东昕 王鸿飞 李光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低温对肢体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 只兔分成常温、甘露醇、15 ℃、10 ℃和5 ℃共5 组。血管夹阻闭股动脉。5h 后放松,并施以保护因素。胫前肌镜检。静脉血生化检测。结果:各项检查均提示低... 目的:探讨局部低温对肢体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 只兔分成常温、甘露醇、15 ℃、10 ℃和5 ℃共5 组。血管夹阻闭股动脉。5h 后放松,并施以保护因素。胫前肌镜检。静脉血生化检测。结果:各项检查均提示低温组有意义,15 ℃组及10 ℃组更好。结论:局部低温可减轻肢体缺血/ 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低温 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肢体
下载PDF
低温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早期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甯交琳 王韶亮 葛衡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17-72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全身降温和局部降温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清IL1β、IL6、IL10、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探讨全身降温和局部降温是否能抑制创伤后早期炎症反应,从而防治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 目的通过观察全身降温和局部降温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清IL1β、IL6、IL10、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探讨全身降温和局部降温是否能抑制创伤后早期炎症反应,从而防治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组(Ⅰ组)、全身浅低温组(Ⅱ组)、全身中低温组(Ⅲ组,)、创伤局部降温组(Ⅳ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IL10、TNFα含量。结果Ⅱ组、Ⅲ组、Ⅳ组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低于相应相点Ⅰ组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除T4时相点Ⅲ、Ⅳ组血清IL6含量高于Ⅰ组血清IL6含量外);而血清IL10的含量高于相应时相点Ⅰ组血清IL10的含量。结论系统低温和创伤局部降温能抑制创伤后早期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加抗炎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创伤后早期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低温 局部降温 早期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生长抑素和化疗药物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培龙 胡静波 +2 位作者 林万隆 叶启发 袁金忠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生长抑素和化疗药物对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结肠癌病人45例,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5例。A组为术前加入善宁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B组为术前不加入善宁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C组不采用区域动...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生长抑素和化疗药物对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结肠癌病人45例,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5例。A组为术前加入善宁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B组为术前不加入善宁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C组不采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常规手术组。切除标本行MVD、VEGF、Ki67LI、ALI检察。结果A、B、C组MVD分别为12±8、25±17、26±16(P<0.05),VEGF表达分别为39、70、72,Ki67LI分别为8±4、11±6、16±7(P<0.05),ALI分别为4.3±0.5、2.2±0.6、1.5±0.6(P<0.05)。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肿瘤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促进细胞凋亡,加入善宁可以加强上述作用外,对肿瘤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可以提高结肠癌的疗效,生长抑素可以增强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 regional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PRAC) 结肠癌 血管形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选择性深低温阻断猴脑血流对脑干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永军 徐蔚 +4 位作者 冯忠堂 江基尧 付登礼 曹毅 唐一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在选择性深低温(<20℃)条件下,阻断猴脑双侧颈内动脉血流60min后实验动物复苏的可能性及对生命体征、重要内脏器官功能、脑干功能以及脑干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分离双侧颈内动、静脉,颈外静脉和腹股沟动、静脉。于右侧颈内动... 目的探讨在选择性深低温(<20℃)条件下,阻断猴脑双侧颈内动脉血流60min后实验动物复苏的可能性及对生命体征、重要内脏器官功能、脑干功能以及脑干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分离双侧颈内动、静脉,颈外静脉和腹股沟动、静脉。于右侧颈内动脉插管冷灌注和同侧颈内静脉插管回流静脉血,阻断双侧颈外静脉和左侧颈内动、静脉血流建立脑局部体外循环,通过腹股沟动、静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根据二者的变化调整冷灌注和静脉血回流的速度。观察脑温变化过程中生命体征的改变,降温前后分析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动物复苏后取脑干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7只猴均完成选择性深低温阻断脑血流60min实验,其中5只安全复苏。当脑温由37℃降至34.5℃时,出现血压和心率的短暂性增高,随后降低。在深低温期间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维持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稳定,脑温恢复后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在血流阻断前后脑干功能无明显变化。血常规(除外白细胞计数)、蛋白质、碱性磷酸酶和胆碱脂酶等项指标在深低温阻断血流前后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其余各项指标如白细胞计数、转氨酶类、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三酰甘油以及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降温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 阻断 脑干功能 双侧 生命体征 颈内动脉 脑温 脑血流 复苏 颈外静脉
下载PDF
局部低温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励宁 成惠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8-551,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其高致残率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除了传统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外,低温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干预手段。其中,全身低温由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其高致残率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除了传统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外,低温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干预手段。其中,全身低温由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局部低温作为另外一种低温方式,在克服各种全身并发症的同时,可有效提高脊髓对致伤因素的耐受能力,促进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故已广泛用于预防脊髓在胸、腹主动脉瘤术中的缺血损伤,并在外伤性SCI的临床治疗领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文中回顾局部低温技术的发展过程,总结该技术目前在临床SCI中的应用现况,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脊髓损伤 局部低温
下载PDF
机器人肾移植术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阳 王瀚锋 +6 位作者 祖强 沈东来 赵鉴明 陈欣 郝晓伟 董隽 张旭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150-15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机器人肾移植术操作者的学习曲线,并描述了相关手术技巧和供肾局部低温技术的优化。方法:研究共纳入自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机器人肾移植术(Robotassisted kidney transplantation,RAKT)的18例终...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机器人肾移植术操作者的学习曲线,并描述了相关手术技巧和供肾局部低温技术的优化。方法:研究共纳入自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机器人肾移植术(Robotassisted kidney transplantation,RAKT)的1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手术均由具有丰富开放性肾移植术和机器人手术经验的同一手术团队完成。绘制累积和图和休哈特控制图用以评估操作者的学习曲线和技术质量控制及患者安全性。结果:累积和分析显示,机器人手术时间、移植肾复温时间、动、静脉吻合时间均有一个显著的初始学习阶段,即在例数达到10例时进入平台期,提示该四项的学习阶段均需要至少10例,之后可获得相应稳定的能力。进一步的休哈特控制图表明,机器人手术时间和静脉吻合时间均未超过警戒线和警报线,提示上述两项技术结果稳定,未受到手术过程中个人或系统的影响。94.4%的移植肾复温时间低于警戒线,83.3%的动脉吻合时间低于警戒线,且此两项技术指标无一例超过警报线,提示虽然在最初的病例中,部分病例移植肾复温时间和动脉吻合时间在控制范围之外,但总体逐渐改善并稳定缩短。术前eGFR与术后6个月的eGFR的差值均值在67.69 ml/min,提示术后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在机器人手术时间、移植肾复温时间及动、静脉吻合方面,一个经验丰富的外科团队至少需要10例经验才能达到稳定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肾移植术 学习曲线 局部低温
下载PDF
肝素与枸橼酸抗凝在海水浸泡低体温症犬连续血液滤过复温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瑞 帅维正 张志成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4期4-6,10,共4页
目的研究连续血液滤过(CRRT)复温过程中,采用全身肝素抗凝或局部枸橼酸抗凝对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致意外低体温症犬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比格犬19只,制备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致低体温症犬模型,按复温方式随机分为三组:CRRT复... 目的研究连续血液滤过(CRRT)复温过程中,采用全身肝素抗凝或局部枸橼酸抗凝对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致意外低体温症犬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比格犬19只,制备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致低体温症犬模型,按复温方式随机分为三组:CRRT复温全身肝素抗凝组(A组,n=7);CRRT复温局部枸橼酸抗凝组(B组,n=7),温水浴复温组(C组,n=5)。分别于正常体温,降温至34℃,复温至30℃、34℃和38℃时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三组各时间点的纤维蛋白原(Fib)、血清钾(K+)、总胆红素(TBil)及平均动脉压(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至34℃和38℃时,C组的血尿素氮(BUN)较A、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复温中,采用全身肝素抗凝或局部枸橼酸抗凝,对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致意外低体温症犬Fib、K^+、TBil、BUN、MAP的影响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血液滤过复温 意外低体温症 全身肝素抗凝 局部枸橼酸抗凝 海水浸泡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条件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保护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慧霞 赵建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条件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保护机制。方法搜集2015-02—2017-02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条件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保护机制。方法搜集2015-02—2017-02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标准内科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2组神经功能变化;评估2组脑梗死体积变化。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第5天2组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2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第14天实验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3~14天2组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特征,能够有效保护机体神经细胞,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局部亚低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蛋白 保护机制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坤木 童绥君 马琪林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3期2046-2048,共3页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19例和甘露醇等常规治疗组17例。局部亚低温组在甘露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予病...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19例和甘露醇等常规治疗组17例。局部亚低温组在甘露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72h。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术(SPECT)显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高峰期(发病第4天)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患者入院时及第3、7、14、21天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SPECT血流灌注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局部亚低温与常规治疗组两组病灶区平均血流灌注对比,常规治疗组明显低于局部亚低温组(P〈0.05),NIHSS评分在常规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患者在入院时,第3天和第7天无明显差异(P〉0.05),第14天和第21天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急性期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损伤,保护和改善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局部亚低温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术 局部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损伤局部低温对肢体爆炸伤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甯交琳 赖西南 +2 位作者 莫立稳 梁杰 王丽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08-811,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密闭舱室环境下,肢体爆炸伤后肺损伤的特点以及肢体爆炸伤后给予损伤局部低温对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致伤组、单纯致伤组和损伤局部低温干预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肺组织细胞因子TNF-d和IL-... 目的观察密闭舱室环境下,肢体爆炸伤后肺损伤的特点以及肢体爆炸伤后给予损伤局部低温对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致伤组、单纯致伤组和损伤局部低温干预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肺组织细胞因子TNF-d和IL-6含量,比色法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湿/干质量比代表肺含水量;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密闭环境中,肢体爆炸伤后肺组织发生出血、水肿,肺间隔断裂,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TNF-d和IL-6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和MPO活性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在肢体爆炸伤后早期实施损伤局部低温可减轻肺组织出血、水肿和炎症细胞的浸润,降低肺组织TNF-α和IL-6含量、MDA含量和MPO活性、增加SOD活性。结论密闭环境中,肢体爆炸伤后发生明显的肺冲击伤,氧化应激和炎症细胞浸润可进一步加重肺组织损伤,采用损伤局部低温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肺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局部低温 密闭舱室 肢体爆炸伤 肺损伤
下载PDF
亚低温对SAH大鼠rCBF及死亡率的影响
16
作者 王宝忠 张丽君 杜树林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局部血流量(rCBF)及24 h内死亡率和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常温组通过大脑前动脉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室温处理;亚低温组于穿刺后将大鼠放于冰毯上降低体温至(32±0.5)℃...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局部血流量(rCBF)及24 h内死亡率和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常温组通过大脑前动脉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室温处理;亚低温组于穿刺后将大鼠放于冰毯上降低体温至(32±0.5)℃,3 h后室温下自动复温。测定大鼠SAH后2 h内rCBF,计算各组大鼠24 h内死亡率。结果常温组穿刺后2 h内rCBF显著降低,24 h内死亡率35.88%;亚低温组术后2小时内rCBF显著降低,但降低幅度较SAH显著减少,24 h内死亡率为5.17%。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提高SAH大鼠rCBF,减少24 h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局部脑血流量 死亡率 亚低温
下载PDF
基于ReHo法观察低温对麻醉大鼠脑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张益 许家平 +3 位作者 陈谦 姚骜 周洪素 段显容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0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低温对右美托咪定麻醉下大鼠静息态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组与低温组(n=15)。右美托咪定腹腔注射麻醉后,将低温组体温降至33. 0±0. 5℃,常温组保持体温于38. 0±0. 5℃,行脑功能磁共振扫... 目的探讨低温对右美托咪定麻醉下大鼠静息态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组与低温组(n=15)。右美托咪定腹腔注射麻醉后,将低温组体温降至33. 0±0. 5℃,常温组保持体温于38. 0±0. 5℃,行脑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法分析比较两组静息态脑功能活动。结果低温组与常温组比较,大鼠心率明显下降(P <0. 05),同时其双侧岛叶、中脑的Re Ho值显著降低,而在前额叶皮质其Re Ho值显著升高(P <0. 01,Alpha Sim校正)。结论麻醉状态下低温可改变多个脑区的神经元同步活动,这可能是其导致麻醉深度和意识状态改变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一致性 低体温 右美托咪定 大鼠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亚低温对沙土鼠海马CA1区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18
作者 汪长胜 齐跃 +1 位作者 霍正禄 杨瑞和 《北京军区医药》 2000年第6期387-388,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5分钟造成前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亚低温治疗组。用光镜观察海马CAl区的神经元死亡过程,采用原位末端标...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5分钟造成前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亚低温治疗组。用光镜观察海马CAl区的神经元死亡过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的神经元。结果 脑缺血后,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于再灌注后2~7天死亡,再灌注第3天神经元开始凋亡,第5天达高峰。亚低温治疗抑制了缺血后海马CAl区神经元的死亡及细胞凋亡。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沙土鼠 海马 CA1区 细胞凋亡 脑缺血
下载PDF
术中脑氧饱和度监测对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孙聪 皮晓丽 +2 位作者 陈莹 刘刚 王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1-636,共6页
目的探索心血管手术中脑氧饱和度值(rSO_2)的降低与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性,观察术中干预调节rSO_2能否降低POCD的发生率。方法将接受深低温停循环患者31例纳入实验组,并进一步随机分为干预组(n=11,体外循环期间维持rSO_2... 目的探索心血管手术中脑氧饱和度值(rSO_2)的降低与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性,观察术中干预调节rSO_2能否降低POCD的发生率。方法将接受深低温停循环患者31例纳入实验组,并进一步随机分为干预组(n=11,体外循环期间维持rSO_2不低于基础值的20%)和非干预组(n=20,对rSO_2不做任何调节)。同时将体外循环相同时长患者21例纳入对照组。2组患者术中均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持续监测rSO_2。术后1周评价每组患者POCD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左脑rSO_2降低基础值20%以下及POC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rSO_2的降低与POCD之间有相关性(P<0.05)。干预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手术中rSO_2降低可能诱发POCD,术中维持rSO_2可减少PO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氧饱和度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深低温停循环 体外循环 心血管手术
下载PDF
低温外科复温过程中的热应力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艳婷 刘静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考察三区域复温过程中的应力发展规律。方法实验观察水、土豆、猪肝等生物材料在不同冻结 -复温条件下的裂纹情况 ;采用隐式有限差分法计算三区域复温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结果获取三区域复温过程中的瞬态热应力分布并与单纯冻... 目的考察三区域复温过程中的应力发展规律。方法实验观察水、土豆、猪肝等生物材料在不同冻结 -复温条件下的裂纹情况 ;采用隐式有限差分法计算三区域复温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结果获取三区域复温过程中的瞬态热应力分布并与单纯冻结情况作了对比 ,初步认识复温时生物材料中的裂纹发展特征。结论复温过程与冻结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方向相反 ,因此紧随冻结后的骤然复温会比单一冻结过程对病变组织造成更大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外科复温 热应力 冷冻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