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age-structured Three-species Model with Intra-guild Predation and Disturbing Pulse
1
作者 SHI Xiang-yun CUI Xue-ying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CSCD 2010年第1期37-44,共8页
This paper considers a stage-structured three species model with intra-guild predation and disturbing pulse. Sufficient conditions which guarantee the global attractivity of boundary periodic solution and permanence o... This paper considers a stage-structured three species model with intra-guild predation and disturbing pulse. Sufficient conditions which guarantee the global attractivity of boundary periodic solution and permanence of the system are obtain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pulse and time delay bring great effect on the dynamical behaviors of th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ge-structured intra-guild predation IMPULSIVE global attractivity PERMANENCE
下载PDF
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4种小型食肉目动物的食性构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逦嘉 王安梦 +3 位作者 袁梨 鲍伟东 杨永昕 巴特尔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了解同域分布动物的食物竞争关系,采用样线法收集粪便样品,依据残遗物鉴别物种的方法,于2007年8~12月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赤狐、狗獾、香鼬和豹猫的食物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赤狐取食所有15类食物,并捕食小型鼬类;在赤... 为了解同域分布动物的食物竞争关系,采用样线法收集粪便样品,依据残遗物鉴别物种的方法,于2007年8~12月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赤狐、狗獾、香鼬和豹猫的食物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赤狐取食所有15类食物,并捕食小型鼬类;在赤狐粪样(n=70)中出现率较大的植物(32.6%)以重量比率计算时其贡献极大下降(0.02%),而出现率较低的草兔和鸟类重量比率较高(草兔65.4%,鸟类22.9%),相对重要值的计算表示,赤狐的食物构成均一。狗獾(n=64)以取食昆虫和植物果实为主(出现率29.3%和57.8%)。香鼬(n=14)集中取食鼠类(出现率73.7%,相对重量99.8%),豹猫(n=11)则以鸟类居多(出现率27.8%,相对重量69.0%)。食物生态位的宽度以赤狐最大(0.2),其次为豹猫(0.07)。根据食物生态位的重叠度分析,赤狐与狗獾(O=0.99)和豹猫(O=0.7)以及狗獾与豹猫(O=0.6)的种间竞争较强,但在主要食物上出现分离,实现捕食者之间的共存。赤狐对香鼬的捕食可能限制了其种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狗獾 香鼬 豹猫 食物生态位 同类相食
下载PDF
不同虫态及虫龄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的集团内互作 被引量:2
3
作者 阿力甫·那思尔 艾山·阿布都热依木 +1 位作者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97-1004,共8页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Aphis gossypii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和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Aphis gossypii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和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首先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之间各虫态及虫龄配对的19个处理在无蚜植株上共存24 h后的存活数,然后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配对处理下棉苗上棉蚜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无蚜棉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共存24 h后的存活结果表明:(1)在发育阶段相同的配对组合中,若是成虫则均存活,若是1龄幼虫则大草蛉存活较多,若是末龄幼虫则七星瓢虫存活较多;(2)在有卵的组配中,除七星瓢虫卵不被大草蛉成虫所捕食外,其他5个组配处理中卵均被捕食;(3)在有蛹的配对组合中,除七星瓢虫蛹被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外,其他处理下蛹均不被捕食;(4)在成虫与幼虫的配对组合中,七星瓢虫成虫捕食较多的大草蛉1龄幼虫,但不捕食大草蛉末龄幼虫,而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1龄或末龄幼虫之间不发生捕食;(5)在不同龄期幼虫的配对组合中,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七星瓢虫1龄幼虫,而七星瓢虫末龄幼虫捕食大草蛉1龄幼虫。在有蚜植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共存对棉蚜数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1)2种捕食昆虫的幼虫各自单独存在(对照)下,蚜虫密度随时间而降低;(2)大草蛉幼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增大;(3)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减小。【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但2种天敌共存对棉蚜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大草蛉虫态,若大草蛉为幼虫,可使蚜虫密度增大,若为成虫,则使蚜虫密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草蛉 七星瓢虫 棉蚜 捕食者-猎物互作 集团内捕食 食蚜天敌
下载PDF
种内捕食对杂食食物链中群落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荣 周帅 +2 位作者 朱文君 周晓梅 李小珍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14-120,共7页
为了研究在不同营养级中,成体对成体以及成体对幼体种内捕食的影响,分别建立两个微分方程模型,并通过MATLAB数值模拟分析了种内捕食对IGP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捕食者中发生种内捕食作用时,成体对成体种内捕食作用以及成体对幼体种内... 为了研究在不同营养级中,成体对成体以及成体对幼体种内捕食的影响,分别建立两个微分方程模型,并通过MATLAB数值模拟分析了种内捕食对IGP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捕食者中发生种内捕食作用时,成体对成体种内捕食作用以及成体对幼体种内捕食作用均有利于食饵的续存,且前者的作用要远强于后者;而在食饵中发生的种内捕食,成体对成体的捕食以及成体对幼体的捕食也有益于食饵,但前者的影响仅仅略强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内捕食 成体 幼体 集团内捕食系统
下载PDF
Holling-Ⅱ功能响应型食饵利用庇护所对集团内捕食系统物种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帅 李小珍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8-62,共5页
集团内捕食系统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然而关于其存在的机制研究尚不透彻。从食饵利用庇护所躲避捕食者追捕的角度出发,研究使用该策略对集团内捕食系统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食饵利用庇护所躲避捕食者的捕食存在一个阈值,庇护所中的... 集团内捕食系统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然而关于其存在的机制研究尚不透彻。从食饵利用庇护所躲避捕食者追捕的角度出发,研究使用该策略对集团内捕食系统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食饵利用庇护所躲避捕食者的捕食存在一个阈值,庇护所中的食饵密度低于这个阈值会由于Allee效应导致食饵建群困难而灭绝;而超过该阈值会弱化种间关系,为共存提供有利条件,而且在庇护所中的食饵越多越有利于自身密度的增长;同时,捕食者的密度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这主要是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资源竞争减弱导致;此外,该策略对食饵的影响较捕食者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内捕食系统 避难所 阈值 ALLEE效应
下载PDF
高阶作用对集团内捕食系统物种共存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荣 周帅 汪琼枝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15-19,共5页
建立了常微分方程组模型,在集团内捕食系统中,分别考察种内高阶相互作用、种间高阶相互作用、密度调节及三者融合作用对种群密度产生的影响.MATLAB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种内高阶相互作用、种间高阶相互作用均能够促进食饵和捕食者之间的共... 建立了常微分方程组模型,在集团内捕食系统中,分别考察种内高阶相互作用、种间高阶相互作用、密度调节及三者融合作用对种群密度产生的影响.MATLAB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种内高阶相互作用、种间高阶相互作用均能够促进食饵和捕食者之间的共存,影响强度与密度调节相似,但是作用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内捕食系统 高阶相互作用 密度调节 种群密度 共存
下载PDF
Demonising the dingo: How much wild dogma is enough? 被引量:2
7
作者 Mike LETNIC Mathew S. CROWTHER +1 位作者 Christopher R. DICKMAN Euan G. RITCHIE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8-670,共3页
The roles that top predators play in regulat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cosystems have long been controversial. This is particularly the case when predators pose adverse risks for human life and/or economic int... The roles that top predators play in regulat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cosystems have long been controversial. This is particularly the case when predators pose adverse risks for human life and/or economic interests. The critique of literature on dingoes and their ecological roles in Australia provided by Allen et al. (2011) shows that top predators remain a potentially polarising issue. In opposition to Allen et al. we argue that these widespread patterns of species' abundances, attributed to the ef- fects of dingoes and evident at scales ranging from the foraging behaviour of individuals through to continental scale patterns of species abundances, constitut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mesopredator release hypothesis and provide evidence that dingoes benefi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by inducing community wide trophic cascades. Harnessing the positive ecological effects of dingo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minimising their impacts on agriculture is a major socio-political challenge in Australia [Current Zoology 57 (5): 668-6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hic cascade Mesopredator release hypothesis DINGO FOX intra-guild pred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