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PCI联合IABP治疗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黄世亮 刘文探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166-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8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PCI联合IABP治疗,按接受手... 目的:探讨高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8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PCI联合IABP治疗,按接受手术的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和非高龄组(60~74岁),高龄组38例,非高龄组70例。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高龄组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STEMI患者行PPCI联合IABP治疗的结局并不理想,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非高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 结局
下载PDF
27例围手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傅平 孙宗全 +3 位作者 蒋雄刚 杜心灵 肖诗亮 张凯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 报道 2 7例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 ( IABP)治疗心脏术前、术中、术后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和心绞痛经验 ,评估 IABP的有效性、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11月在协和医院连续 2 7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 目的 报道 2 7例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 ( IABP)治疗心脏术前、术中、术后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和心绞痛经验 ,评估 IABP的有效性、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11月在协和医院连续 2 7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 IABP治疗 ,其中心脏瓣膜疾病 10例、冠心病 14例、扩张性心肌病 1例、左房粘液瘤 1例、肾肿瘤1例。结果  2 0例有效 ( 74.0 % ) ;7例死亡 ( 2 6.0 % )。IABP致命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下肢缺血表现 1例 ( 3 .7% ) ;局部血肿 4例 ( 14.8% ) ;神经系统症状 2例 ( 7.4% )。结论  IABP对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无效的因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和心绞痛有明显作用。穿刺操作熟练可降低并发症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博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时机选择 被引量:14
3
作者 苏丕雄 高杰 +2 位作者 刘岩 张希涛 王建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总结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经验,探讨预防性置入IABP和被动紧急置入IABP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为高危患者置入IABP的时机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1632例冠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 目的总结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经验,探讨预防性置入IABP和被动紧急置入IABP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为高危患者置入IABP的时机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1632例冠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其他心脏手术等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IABP资料,共128例,分预防性置入IABP组(A组)68例和被动紧急置入IABP组(B组)60例。A组为左主干病变(冠脉狭窄〉90%)且无右冠脉保护、心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35%)、顽固性心绞痛保守治疗无效、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其他心脏手术;B组为术中循环不稳定、心功能低下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功能降低等。分析A、B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A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8.8%和4.4%,B组为50.0%和14.9%;术后平均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57.63±33.66)h比(94.63±62.72)h,P=0.027;平均IABP使用时间:(54.75±37.68)h比(93.12±52.21)h,P=0.015;机械通气时间:(31.83±14.71)h比(89.34±35.17)h,P=0.001;平均住ICU时间:(76.35±47.27)h比(102.41±44.12)h,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能减少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缩短IABP辅助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术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低射血分数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凌云鹏 陈彧 +3 位作者 陈生龙 江龙 沈冬焱 万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对低射血分数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辅助的必要性. 方法 2001 年1 月~2004年10月对64例低射... 目的探讨对低射血分数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辅助的必要性. 方法 2001 年1 月~2004年10月对64例低射血分数(LVEF≤40%)施行OPCAB,将64例分为2组:术前或术中预防性应用IABP辅助者列为IABP组,共19例;未应用IABP者列为对照组,共45例. 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衰血滤、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方面无显著差异(χ2=0.000,P=1.000).IABP组术后需要延长呼吸机带机时间(超过24 h)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IABP组8例,对照组3例; χ2=9.429,P=0.002);IABP组术后监护时间延长(超过48 h)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IABP组14例,对照组19例; χ2=4.110,P=0.043). 结论在无IABP辅助的情况下,为低射血分数患者实施OPCAB手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射血分数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疗效 被引量:33
5
作者 陆东风 熊龙根 +4 位作者 刘世明 李国强 原萧 梁慧心 温利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在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患者早期死亡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发病 0 5~ 32h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对梗...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在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患者早期死亡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发病 0 5~ 32h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对梗死相关血管 (IRA)直接行PTCA及支架置入。 5周内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 除 4例在行IABP 1h内心衰及休克加重而死亡外 ,余 2 8例患者IRA全部再通 ,置入支架 2 4例 ,成功率 85 71% ,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平均 8 6h ,死亡率为 31 2 5 %。 2 2例存活患者 5周内检查射血分数 (EF)为 0 4 3~ 0 6 7。结论 应用IABP作为辅助手段对提高休克病人PCI再灌注非常重要 ;可降低死亡率 ,改善术后近期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合并症 心源性休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动脉球囊反搏 疗效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丛春 刘朝中 +1 位作者 罗惠兰 谈维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4期382-383,共2页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IABP)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手术耐受性、生命指征的影响。方法急诊PCI治疗中,对46例AMI和/或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进行常规冠脉造影的同时紧急植入IABP装置,...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IABP)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手术耐受性、生命指征的影响。方法急诊PCI治疗中,对46例AMI和/或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进行常规冠脉造影的同时紧急植入IABP装置,观察介入治疗过程中IABP装置植入前后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有创血压、心率、即刻死亡率等指标变化。结果45例患者植入IABP成功,1例失败;40例患者(86.96%)能够耐受急诊PCI治疗全过程,总死亡率10.87%;具有明显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的患者66.67%能够耐受治疗,死亡率33.33%;未出现明显的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的患者94.12%能够耐受治疗,死亡率2.94%;35例顺利完成PCI治疗,成功率85.36%。结论急诊PCI治疗中IABP的快速植入可预防大面积心梗患者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对已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减轻症状,提高手术耐受性和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的辅助治疗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伟民 卢明瑜 +1 位作者 吴淳 刘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87例合并严重泵衰竭甚或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将 2 1例 (2 4% )同时接受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设为IABP组... 目的 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87例合并严重泵衰竭甚或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将 2 1例 (2 4% )同时接受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设为IABP组 (A组 ) ,另 6 6例 (76 % )设为对照组 (B组 )。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住院期的临床疗效。结果 年龄、性别、发病初始至导管室时间、心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具体梗死相关动脉 (IRA)及血管重建术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分级等指标 ,A、B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心功能分级 (Killip分级 ) ,A组较B组严重 ;而住院期间 ,A组死亡率及血管再闭塞事件较B组明显降低。结论 对于高危AMI合并泵衰竭 ,尤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在行急诊介入时 ,IABP的辅助使用明显降低住院期死亡率 ,减少血管再闭塞率 ,提高手术成功率 ,其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泵衰竭 辅助治疗 介入疗法
下载PDF
IABP在术后危重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忠恒 钱永跃 郝家骅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93-294,共2页
目的 报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治疗术后危重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心脏手术后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其中双瓣置换术 2例 ,二尖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 1例 ,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 8例 ,冠状动脉... 目的 报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治疗术后危重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心脏手术后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其中双瓣置换术 2例 ,二尖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 1例 ,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 8例 ,冠状动脉搭桥术加左室室壁瘤切除重建术 1例。结果  8例顺利脱离IABP ,成功率为6 6 .7% (8/ 12 )。结论 IABP是抢救危重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措施 ,对危重心脏病有适应证者应及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手术 危重心脏病 疗效 手术适应证 手术时机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脉搭桥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时机与疗效的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周伟 辛军 +3 位作者 陆军 杜巍 周建平 李伟阳 《心脏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8月45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IABP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时机不同分为3组:术前组13例,术中组13例,术后组19例,对各组术后...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8月45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IABP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时机不同分为3组:术前组13例,术中组13例,术后组19例,对各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IABP支持时间,平均心脏指数及手术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45例患者均完成冠脉搭桥手术,总手术死亡率为31%,术前组在术后72 h心脏指数明显优于术中组和术后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IABP支持时间明显短于术中组和术后组,手术死亡率低于术后组(均P<0.05),术前组患者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较术中组和术后组缩短(P<0.05)。结论:IABP是救治重症高危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有效手段,对高危患者术前积极应用IABP辅助治疗,可改善心脏功能,增加手术安全性,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左心功能减低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金宏 杨峰 +8 位作者 江春景 郝星 刑智辰 徐博 江瑜 杨晓芳 杜中涛 邢家林 侯晓彤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预防性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低射血分数(LVEF≤35%...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预防性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低射血分数(LVEF≤35%)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预防性使用IABP分为预防应用组(P组,n=108)和对照组(C组,n=107),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P组患者术后30天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9%vs.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28.5(18.25,49.75)小时和8(6,11)天,均较C组53(26,99)小时和10(7,14)天有所缩短,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C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8.71±5.31)个月和(17.66±4.67)个月,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左心功能低下的高危患者在OPCABG术前预防应用IABP可以降低术后病死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心功能低下 预防性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及多巴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行介入治疗的辅助疗效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怀昌 梁健球 严俊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2期95-97,100,共4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多巴胺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辅助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57例,按先后顺序分成IABP组(26例)和多巴胺组(31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多巴胺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辅助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57例,按先后顺序分成IABP组(26例)和多巴胺组(31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常规行(PCI),超声观察3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IABP和多巴胺两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动脉收缩压(SBP)、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后在MPAP和PCWP下降幅度和SBP及CI上升幅度方面,IABP优于多巴胺,也有差异显著性;比较治疗后即刻成功率及3个月后LVEF,IABP明显高于多巴胺(分别为85%∶71%和55%±14%∶42%±18%,P<0.05),死亡率、住院时间和稳定血流动力学所需要时间IABP明显低于多巴胺分别为15%∶19%和(17±6.2)d:(23±8.9)d和(4.5±3.2)d:(6.5±3.8)d,所有P<0.05。两组共有10例死于泵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IABP和多巴胺皆可作为AMI合并泵功能衰竭行PCI术围手术期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IABP较多巴胺疗效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泵功能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多巴胺
下载PDF
预防性置入IABP对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行急诊介入无复流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露露 周延军 王小芳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12期32-34,80,共4页
探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CCU)... 探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CCU)收治的80例STEMI并发CS行PPCI者,根据术前是否置入IABP分为IABP组(n=48)和非IABP组(n=3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与非IABP组相比,IABP组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10.4%vs.28.1%)和术后院内MACE事件的发生率(37.5%vs.65.6%)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并发CS者行PPCI,预防性置入IABP可较少P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院内MACE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无复流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治平 王芳 +5 位作者 沈菲 刘波 杨遇春 吴明祥 徐承义 刘成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7-479,共3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广泛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患者。然而,目前还没有推荐IABP应用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我们报道1例重度AS患者...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广泛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患者。然而,目前还没有推荐IABP应用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我们报道1例重度AS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障碍,及时植入IABP,迅速逆转了血流动力学恶化,为进一步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提供了安全过渡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AS) 主动脉内球囊泵 心脏骤停
下载PDF
体外反搏的即时血流动力学效应:与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梅卫义 杜志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5期737-740,共4页
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即时血流动力学相似,体外反搏尤其是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应用可以使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多数患者收缩压下降,左心室后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改善外周循环血流,提高切应力。但体外反搏会使静脉回心... 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即时血流动力学相似,体外反搏尤其是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应用可以使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多数患者收缩压下降,左心室后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改善外周循环血流,提高切应力。但体外反搏会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相比,体外反搏无创、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在临床显示出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的治疗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明 白明 +4 位作者 李强 药素毓 王世杰 马春香 张钲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辅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发病在24 h以内的38例AMI患者,在IABP支持下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直接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辅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发病在24 h以内的38例AMI患者,在IABP支持下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直接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第5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 4例在IABP术1h内因心衰及休克加重而死亡,34例梗死相关血管全部再通,发病至血管再通的平均时间为9.1 h,其中31例置入支架,PCI后5周内5例死亡,总死亡率为23.68%。29例存活患者在术后第5周检查左心室射血分由41%±5%升高为48%±7%。结论对于高危AMI合并泵衰竭在进行急诊PCI时,IABP的辅助使用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术后近期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泵衰竭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2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光 蔡振杰 +2 位作者 张卫达 汪钢 徐鹏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614-616,共3页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ABG)进行临床研究 ,总结冠状动脉疾病术前评估、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经验 .方法  1998- 10 / 1999- 0 9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6 2例 ,其中包括 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行二尖瓣替换术和 2例夹层动...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ABG)进行临床研究 ,总结冠状动脉疾病术前评估、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经验 .方法  1998- 10 / 1999- 0 9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6 2例 ,其中包括 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行二尖瓣替换术和 2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同时行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替换术 .结果 随访 1~ 11mo,手术死亡 4例 ,术后消化道大出血 3例 ,其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术前心功能严重受损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经药物调整后可接受 CABG手术 ,正确和及时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IABP)治疗可辅助此类患者度过围术期 .对于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患者 ,轻度返流术中不需特殊处理 ,中度返流需行二尖瓣成形术 ( MVP)或二尖瓣替换术 ( MVR) ,对于重度返流的患者提倡行 MVR.风湿性心脏病和大血管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同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器械治疗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宗涛 靳立军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6期374-377,384,共5页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一种左心功能急剧恶化的表现,以其高死亡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近年来,治疗药物的更新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使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已经有了改善。除了积极的药物治疗外,还有赖于相关的一些辅助器械的应用。本文...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一种左心功能急剧恶化的表现,以其高死亡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近年来,治疗药物的更新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使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已经有了改善。除了积极的药物治疗外,还有赖于相关的一些辅助器械的应用。本文就近几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器械治疗概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辅助装置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MPELLA 2 5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对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南 韩静 +1 位作者 冯斯婷 周玉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及时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完成冠脉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及时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完成冠脉造影检查,并行血运重建术(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术,1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救治成功,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无胸部不适症状,可耐受正常活动。另1例死亡。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中发挥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下载PDF
康复指导联合桥式运动在IABP患者术后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琼意 邓育芬 张利萍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联合桥式运动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患者术后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IABP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 n =30)...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联合桥式运动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患者术后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IABP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 n =30)和观察组( n =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指导联合桥式运动,15 d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心理波动、护理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5 d 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护理后15 d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及环境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护理后护士操作技术、护理服务、基础护理及护理响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康复指导联合桥式运动用于IABP患者术后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波动,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指导 桥式运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护理效果 舒适度 心理波动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芳 卢静 +2 位作者 赖碁 左明鲜 光雪峰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80-82,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IABP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血管重建术,记录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38例均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冠脉多支病变等高危因素,33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3例行冠脉搭桥...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IABP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血管重建术,记录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38例均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冠脉多支病变等高危因素,33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3例行冠脉搭桥术,成功率为86.8%,死亡率为13.2%.结论 IABP与血运重建术联合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