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黎蕾 刘国保 +3 位作者 张中志 成官迅 张刚 刘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1期12-14,5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淋巴瘤MRI表现,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颅内原发淋巴瘤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 目的探讨颅内淋巴瘤MRI表现,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颅内原发淋巴瘤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多呈明显强化。病灶形态可为多发结节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形,侵及胼胝体时可呈"蝴蝶征"。14例中MRI正确诊断5例,误诊9例,误诊主要原因是颅内淋巴瘤发生部位的不确定性及MRI表现的多样性。结论MRI能较好地分析颅内淋巴瘤的形态学改变及信号特点,可跟踪分析病情变化过程,但误诊率高,需进一步提高此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结核性脑膜炎及多发脑结核瘤一例误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2
作者 牛莉娅 葛向华 +2 位作者 李小月 李保胜 孙殿兴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及多发性脑结核瘤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TBM及多发性脑结核瘤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2年,... 目的探讨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及多发性脑结核瘤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TBM及多发性脑结核瘤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2年,间断咳嗽、发热3个月,高热1 d入院。既往有慢性肾病综合征,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入院后行血常规、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胸部CT及头颅MRI等检查,确诊为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TBM及多发性脑结核瘤,予糖皮质激素、抗结核等治疗,后病情平稳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病情稳定,未见复发,目前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TBM及多发性脑结核瘤临床较少见,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结核性 结核瘤 颅内 误诊 肺结核
下载PDF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小强 庄雄杰 王小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内的PCNSL的MRI特征。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内的PCNSL的MRI特征。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0例为单发,5例多发。肿瘤多呈类圆形、浅分叶状或无固定的形态;MRI平扫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等或稍高信号;1例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病灶多明显均匀强化,呈团块状、结节状、片絮状或无固定的形状,边缘不规整;1例呈环形强化,内部囊变坏死区无强化。5例可见"缺口征"、"脐凹征",1例见"尖角征"。结论颅内PCNS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 原发性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再通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宋金玲 赵建华 +4 位作者 时雅辉 梁可可 陈晓阳 田伟贵 刘忠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经抗凝治疗后的再通情况及再通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3例首次诊断CVST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对患者进行MRI联合MRV复查,根据MRV和MRI结果 ,分为完全再通、部分再通...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经抗凝治疗后的再通情况及再通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3例首次诊断CVST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对患者进行MRI联合MRV复查,根据MRV和MRI结果 ,分为完全再通、部分再通和未通,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预后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完全恢复和不完全恢复组(mRS=0分为完全恢复,mRS 1~6分为不完全恢复);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mRS≤2为预后良好,mRS>2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出院时(18±4)d、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再通率分别是60%、73%、79%和81%。出院第12个月时,完全再通32例(51%),部分再通19例(30%);39例(62%)患者完全恢复,24例(38%)患者不完全恢复。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静脉窦未通是CVST不完全恢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年龄≥40岁(OR=5.995,95%CI:1.195~20.922;P=0.023)是CVST不完全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完全再通患者预后明显好于未通患者(HR=3.17,95%CI:1.8~10.43;P<0.001)。年龄≥40岁、男性、未通是CVST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6.675,95%CI:2.195~8.922;P=0.035)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未通不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43,95%CI:0.87~13.472;P=0.11)。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闭塞静脉窦的再通呈时间依赖性,完全再通患者预后好于未通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 再通 预后
下载PDF
48例颈动脉闭塞患者诊治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守财 杨倩 +4 位作者 储照虎 吴雪松 倪进军 薛莲 周志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的临床症状及DSA(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全脑血管造影特点以及代偿方式,观察根据其特点对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2008年8月~2013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的临床症状及DSA(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全脑血管造影特点以及代偿方式,观察根据其特点对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2008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症状性ICAO患者48例,均由头颅MRA确诊,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根据其血管特点决定不同的治疗手段,并进行随访。结果:ICAO的症状主要为偏瘫,语言功能障碍,晕厥,头晕,癫痫发作等;DSA血管造影术显示:颈总动脉起始部闭塞2例(4.2%);无名动脉闭塞1例(2.1%);颈内动脉全程闭塞45例(93.8%),其中有缓慢前向血流者9例(20.0%)。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34例(75.6%);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11例(24.4%)。合并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者8例(16.7%);合并椎动脉狭窄者5例(10.4%),合并对侧大脑中动脉狭窄者2例(4.2%)。闭塞侧颅内侧枝循环代偿情况:初级代偿:单独具有前交通动脉代偿者18例(37.5%);单独具有后交通动脉代偿者4例(8.3%);同时具有前交通动脉及后交通动脉代偿者5例(10.4%);同时具有前交通动脉及颈外动脉分支代偿者5例(10.4%)。次级代偿:仅软脑膜代偿11例(22.9%);颈外动脉及软脑膜动脉2例(5.2%);后交通动脉及软脑膜2例(5.2%)。药物治疗者1月内有5例仍发作对侧TIA或小中风;3例发生病灶对侧肢体偏瘫加重;随访6月发生同侧梗死2例;小中风或癫痫反复发作者5例。支架置入术者1月内有1例发生小中风;1例偏瘫加重;随访6月均未发作TIA或脑梗死。抗凝治疗2例,随访2月,复查造影时闭塞颈内动脉完全再通,仅C1段血管壁毛糙或串珠样改变,无明显狭窄。结论:通过全脑动脉造影评估ICAO患者的侧枝循环及全脑血管整体情况,从而决定不同的治疗策略,可使患者得到最大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脑血管造影 颅内侧枝循环 血管内成形术
下载PDF
立体定向三维放射治疗颅内疾病17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东石 陈苏 +2 位作者 傅志超 程惠华 王如密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三维放射(X刀)治疗颅内疾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放射损伤。方法:分析研究颅内疾病的CT、MRI以及周边结构的关系,根据疾病部位、大小的不同,拟定不等的治疗剂量,应用立体定向三维放射治疗。采用瓦里安...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三维放射(X刀)治疗颅内疾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放射损伤。方法:分析研究颅内疾病的CT、MRI以及周边结构的关系,根据疾病部位、大小的不同,拟定不等的治疗剂量,应用立体定向三维放射治疗。采用瓦里安2100C型加速器6MVX线,每个靶区4~9个非共面弧,等中心剂量范围为15~25Gy,单次照射平均为19Gy,同时应用脱水、抗感染药物治疗。结果:全组1750例经治疗后有1697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7%。根据CT或MRI复查肿瘤退缩情况,确定为CR者594例,占35%,PR者1069例,占63%,NC34例,占2%,PD为0,总有效率(CR+PR)达98%。结论:应用立体定向三维放射治疗颅内疾病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的新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把握适应症,使用合理的治疗剂量,保护好靶区以外的正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疾病 X-刀 定向放疗
下载PDF
经鼻内镜治疗侵犯眼眶及颅内的额窦黏液囊肿 被引量:2
7
作者 关兵 居富年 马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治疗侵犯眼眶及颅内的额窦黏液囊肿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侵犯眼眶及颅内的额窦黏液囊肿7例。7例病变均破坏眶上壁及内壁,3例同时破坏额窦后壁侵犯颅内。经鼻内镜行额窦口扩大术,切除部分窦口周围囊肿...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治疗侵犯眼眶及颅内的额窦黏液囊肿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侵犯眼眶及颅内的额窦黏液囊肿7例。7例病变均破坏眶上壁及内壁,3例同时破坏额窦后壁侵犯颅内。经鼻内镜行额窦口扩大术,切除部分窦口周围囊肿壁,保留与眶骨膜及硬脑膜紧密的部分囊肿壁。术后鼻腔清理半年,保证囊肿腔与鼻腔引流通畅。结果1例视力下降者术后视力无明显提高,其余患者眼球突出、复视、视力下降、头痛及眶痛等症状均在3个月内逐渐消失。无颅内出血、脑脊液漏及颅内、眶内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鼻内镜复查窦腔引流通畅,无鼻窦囊肿复发。结论应用鼻内镜额窦口扩大术治疗侵犯眼眶及颅内的额窦黏液囊肿手术安全、有效。保持额窦口黏膜光滑、引流通畅,是防止囊肿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囊肿 额窦 眼眶 颅内 鼻内镜外科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研究热点透视 被引量:1
8
作者 缪中荣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7期17-18,21,共3页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及诊治尚存在争议。本文简要介绍该病的发病机制、治疗选择,重点对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药物治疗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雪 李蔚 +6 位作者 丁会峰 王保芝 韩建民 徐雪 曹静 步雪静 康靖超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832-836,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50只,雌雄不限,3个月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对照组(C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50只,雌雄不限,3个月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对照组(C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2组)、高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3组)。C组不泵注药物,S组、D1组、D2组和D3组分别于枕大池中注入1 ml/kg自体血,制做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D1组、D2组和D3组造模完成即刻,分别经尾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DEX)2.5μg·kg-1·h-1、5μg·kg-1·h-1和10μg·kg-1·h-1,S组泵注0.9%氯化钠溶液1.5 ml/h,持续2 h。造模后48 h,将5组大鼠随机分为2个亚组(n=5),一亚组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记录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情况,然后处死取全脑,采用eliot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另一亚组直接处死,取脑组织,做石蜡切片,观察基底动脉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TNF、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行为学评分:与C组相比,S、D1、D2、D3组评分升高(P<0.05),D1组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D3组评分低于S组(P<0.05)。脑水含量:与C组相比,S、D1、D2、D3组脑水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D1、D2组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组脑水含量低于S组(P<0.05)。基底动脉:C组,基底动脉内膜平滑,未见明显增生、褶皱,S组基底动脉内膜褶皱,管壁增厚,内膜细胞出现明显增生,D1、D2、D3基底动脉痉挛减轻,内膜出现轻微褶皱,未见明显增生;各组比较显示S、D1、D2、D3组TNF表达升高,其中D1组与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D3组与S组相比,TNF表达减少(P<0.05);与S组相比D1、D2、D3组Bcl-2表达逐渐增高(P<0.05);与C组相比S、D1、D2组Bax表达升高,D1组与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D3组表达较S组减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大鼠神经功能改变,其中、中高剂量组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脑出血 脑水肿 血管痉挛 颅内 炎性反应 凋亡
下载PDF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护理
10
作者 方雪娟 汪定成 +2 位作者 王艳 黄静 王艳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6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在提高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患儿颅内出血救治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全程护理效果。结果18例患儿中治愈17例,死亡1例,随访1年,正常14例,有后遗症者3例(16.7%),其中2例出...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在提高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患儿颅内出血救治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全程护理效果。结果18例患儿中治愈17例,死亡1例,随访1年,正常14例,有后遗症者3例(16.7%),其中2例出现继发性癫,1例轻微智力障碍。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救治、有效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加强乳母的营养指导、人工喂养儿以配方奶为主的合理喂养知识宣教、婴儿抚触及音乐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可防止脑性瘫痪,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维生素K缺乏 颅内出血 护理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对颅内感染大鼠内脏机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杨胜烨 宗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建立颅内感染大鼠模型,给予甲状腺激素干预,研究其对大鼠肾脏、大肠等内脏器官机能的影响。方法:30只纯系清洁无菌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8只,感染组12只,药物组10只,采用颅骨打孔注射内毒素法建立颅内感染模型,药物组于... 目的:建立颅内感染大鼠模型,给予甲状腺激素干预,研究其对大鼠肾脏、大肠等内脏器官机能的影响。方法:30只纯系清洁无菌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8只,感染组12只,药物组10只,采用颅骨打孔注射内毒素法建立颅内感染模型,药物组于术后3h给予甲状腺激素干预。3组术后16h取血标本检测内毒素、尿素氮(BUN)、肌酐(Cr)及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并取回肠下段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内毒素、BUN、Cr水平明显升高,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比较,药物组内毒素、BUN、Cr水平明显降低,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下段肠黏膜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干预对颅内感染大鼠内脏器官具有保护功能,可以增强回肠下端黏膜防御机制,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颅内感染 大鼠 内脏机能
下载PDF
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邢传平 哈英娣 +1 位作者 钱震 苏勤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例外科手术病例进行观察。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组织病理学改变例1为精原细胞瘤、低分... 目的:探讨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例外科手术病例进行观察。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组织病理学改变例1为精原细胞瘤、低分化肉瘤与腺癌成分混合,瘤细胞Vimentin(+)、部分CD99(+)、LCA(-)、GFAP(-)、Syn(-),瘤组织富含网状纤维。例2为腺泡样生殖瘤细胞与软骨肉瘤、鳞状细胞癌成分混合。2例肿瘤细胞少部分表达ALPA、AFP,腺癌、鳞癌部分细胞表达EMA、CKl、CKh,软骨肉瘤细胞部分表达S-100、Vimentin。结论: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非常罕见,肿瘤组织表现双相和多相分化,病理诊断依据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判定,肿瘤伴有癌成分时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混合性 颅内 临床 病理学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付强 郭珊珊 银公敬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5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颅内不同部位和类型动脉瘤介入治疗疗效,总结个体化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不同部位和类型共51个动脉瘤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1个动脉瘤完全闭塞43个,闭塞95%以上5个,闭塞90%以上3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死亡1... 目的观察颅内不同部位和类型动脉瘤介入治疗疗效,总结个体化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不同部位和类型共51个动脉瘤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1个动脉瘤完全闭塞43个,闭塞95%以上5个,闭塞90%以上3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死亡1例,成功随访30例。3~12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不同部位和类型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弹簧圈 支架
下载PDF
初诊为脑梗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七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宏娟 柴家丽 +4 位作者 许芳 催玉凤 张海英 关标 玄昭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7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例初诊为脑梗死的CVS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入院均诊断为脑梗死,表现为一...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例初诊为脑梗死的CVS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入院均诊断为脑梗死,表现为一侧肢体轻度麻木或无力,伴眼胀、头晕、视力下降等,后经腰椎穿刺、颅脑CT、MRI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CVST,予普通肝素静脉滴注10~14 d均明显好转。随访1年,有2例症状反复发作,予肝素治疗后未再复发。结论 CV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易误漏诊,临床接诊疑诊患者应注意仔细鉴别,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误诊 脑梗死
下载PDF
颅内卵黄囊瘤的MRI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亚飞 程敬亮 +2 位作者 张勇 张春艳 汪卫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卵黄囊瘤的MRI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例卵黄囊瘤中实性病变1例,囊实性病变3例,实性病变部分T1WI呈低或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弥散轻度受限,ADC图呈... 目的探讨颅内卵黄囊瘤的MRI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例卵黄囊瘤中实性病变1例,囊实性病变3例,实性病变部分T1WI呈低或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弥散轻度受限,ADC图呈低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3例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卵黄囊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MRI有助于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 卵黄囊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影像表现(附2例讨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石双任 陈宏伟 陆志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瘤 颅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三维放射治疗颅内疾病1750例疗效分析
17
作者 李东石 陈苏 +2 位作者 傅志超 程惠华 王如密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三维(X-刀)治疗颅内疾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副反应及放射损伤。方法:分析研究颅内疾病的CT、MRI以及周边结构的关系,根据疾病部位、大小的不同,拟定不等的治疗剂量,应用立体定向三维放射治疗。采用瓦里安2100...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三维(X-刀)治疗颅内疾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副反应及放射损伤。方法:分析研究颅内疾病的CT、MRI以及周边结构的关系,根据疾病部位、大小的不同,拟定不等的治疗剂量,应用立体定向三维放射治疗。采用瓦里安2100C型加速器6MVx线,每个靶区4-9个非共面弧,等中心剂量范围为15-25Gy,单次照射,平均为19Gy,同时应用脱水、抗感染药物治疗。结果:本组1750例经治疗后有1697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7%。根据CT或MRI复查肿瘤退缩情况确定为CR者594例占35%,PR者1069例占63%,NC34例占2%,PD为0,总有效率为(CR+PR)达98%。结论:应用立体定向三维放射治疗颅内疾病是一种当今十分理想、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但只有严格把握适应症,使用合理的治疗剂量,保护好靶区以外的正常结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疾病 X刀 定向放疗
原文传递
术中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宏燕 杨秀华 +2 位作者 张羽 安婷婷 王秀云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评价术中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疑诊为脑肿瘤的患者去骨瓣后术中超声实时监测颅内实性肿瘤切除范围,显示颅内实性肿瘤部位、大小、深度、回声、内部血流信号及毗邻组织,引导术者确认脑动脉瘤位置... 目的评价术中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疑诊为脑肿瘤的患者去骨瓣后术中超声实时监测颅内实性肿瘤切除范围,显示颅内实性肿瘤部位、大小、深度、回声、内部血流信号及毗邻组织,引导术者确认脑动脉瘤位置、载瘤动脉及实性肿瘤的边界。手术结束前探查有无残余肿瘤及是否确切夹闭动脉瘤,对可疑残余颅内肿瘤取小块组织行病理检查。对实性病灶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与术前增强MR对比;夹闭动脉瘤后声像图与术后CT血管成像(CTA)对比分析。结果 (1)36例(39个病灶)术中超声清晰显示38个颅内病灶并准确定位,1例髓内病变未显示。(2)术中超声成功引导术者完全切除26例(26/28)胶质瘤,2例转移瘤(3个病灶),1例脑脓肿,1例脑缺血性梗死灶。2例脑胶质瘤不完全切除。完全夹闭2例动脉瘤及1例动脉瘤破裂机化灶的载瘤动脉。不完全切除的2例胶质瘤术后半年复发,术中超声不能区分复发肿瘤与首次手术填塞物。结论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并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实时监测肿瘤切除情况,评价手术效果,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手术中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