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腔内电图特异性Q波在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蒋开明 江玉莹 +3 位作者 张玉芳 罗利 郭亮 周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上臂输液港植入过程中,心腔内电图特异性Q波对导管尖端定位的指导作用。方法将应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辅助上臂输液港植入的患者124例,根据心腔内电图P波形态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非单纯高尖P波)63例和对照组(单纯高尖P波)61例... 目的探讨在上臂输液港植入过程中,心腔内电图特异性Q波对导管尖端定位的指导作用。方法将应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辅助上臂输液港植入的患者124例,根据心腔内电图P波形态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非单纯高尖P波)63例和对照组(单纯高尖P波)61例。观察组应用特异性Q波定位法确定导管置入长度,对照组按中华护理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确定导管置入长度。通过X线检查,比较两组导管尖端定位精准率,同时比较观察组自身分别应用体表测量法、P/R波振幅50%定位法、双峰P波定位法所对应的导管长度与实际置入长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及上腔静脉下1/3段的定位精准率分别为98.41%、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体表测量法、P/R波振幅50%定位法所对应的导管长度显著小于实际置入长度(均P<0.05),双峰P波定位法对应的导管长度与实际置入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腔内电图表现为非单纯高尖P波形态的患者,特异性Q波定位法具有较好的精准度和适用性,可作为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输液港 心腔内电图 单纯高尖P波 特异性Q波 定位 导管置入长度 导管尖端位置
下载PDF
《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团体标准解读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红 高伟 +9 位作者 郭彩霞 李旭英 孙文彦 陈利芬 赵改婷 杨巧芳 梅赣红 冯毕龙 颜美琼 王蕾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4期481-485,共5页
准确的导管尖端位置是PICC安全使用的前提,2021年中华护理学会发布《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团体标准,对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核心流程及要点进行规范。本文结合已发表的临床实践证据,对该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简要解读。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腔内电图定位 团体标准
下载PDF
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标准化流程在乳腺癌患者手臂输液港植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金花 陈婕君 +5 位作者 李星凤 李旭英 袁忠 雷静 肖羽乔 于娣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4期490-495,共6页
目的:对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标准化流程在乳腺癌患者手臂输液港植入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手臂输液港植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制定手臂输液港植入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标准化流程、病情变化应急... 目的:对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标准化流程在乳腺癌患者手臂输液港植入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手臂输液港植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制定手臂输液港植入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标准化流程、病情变化应急预案及无特征性P波改变处理流程,并将该流程运用于手臂输液港植入过程中。结果:320例手臂输液港植入患者全部一次置港成功,特征性P波引出率为98.8%,经拍摄X线片定位评价导管尖端位置准确率为96.6%,置港过程中有2例(0.6%)患者出现心悸、心慌等异常症状,经积极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标准化流程适用于手臂输液港导管尖端定位,可帮助医务人员实时识别并处理置港中的异常情况,提高置港工作效率,保障手臂输液港的安全留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腔内电图 标准化流程 手臂输液港 置港 团体标准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定位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玲 刘晓岭 +1 位作者 郝璐 胡慧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936-938,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接受超声引导下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经上臂植入式输液港的乳腺癌化疗病人80例,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明确心电图定位达标效果。结果所有病人均一次性置入成功,...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接受超声引导下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经上臂植入式输液港的乳腺癌化疗病人80例,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明确心电图定位达标效果。结果所有病人均一次性置入成功,除1例到达对侧头臂静脉,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导管尖端位置均到达上腔静脉。结论腔内心电图定位经上臂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操作简便,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定位 上臂植入式输液港 乳腺癌化疗
下载PDF
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lCC导管头端定位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水秀 胡茶花 袁海珍 《现代医院》 2015年第4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导管头端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5例置入P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统一的程序完成置管,并在置管过程中运用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对PICC导管头端定位,... 目的探讨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导管头端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5例置入P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统一的程序完成置管,并在置管过程中运用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对PICC导管头端定位,置管后再次行X线拍片定位。结果心内心电图对PICC头端进入上腔静脉的灵敏度为93.03%,108例患者出现特征性P波,7例无P波变化;X线片显示108例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内,2例在锁骨下静脉内(2例静脉走向打圈,导致导管在静脉内打圈长度不足,未到达上腔静脉),2例在颈静脉内,3例在肱静脉内。结论对PICC导管头端定位采取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PlCC导管头端定位 应用
下载PDF
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文静 琚慧 +3 位作者 张佳 王培 杨静 孙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4期485-489,共5页
目的:分析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Intracardic Electrocardiogram,IC-ECG)定位技术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施该项技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2月就诊于我院老年病房、年龄≥75岁、住院期间留置PICC的216例高龄... 目的:分析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Intracardic Electrocardiogram,IC-ECG)定位技术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施该项技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2月就诊于我院老年病房、年龄≥75岁、住院期间留置PICC的216例高龄老年患者,收集其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IC-ECG定位技术将其分为病例组(79例)与对照组(137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血栓发生率、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导管移位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6.2%、9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8.0%,导管移位发生率分别为10.1%、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患者中应用IC-ECG技术与未应用此技术置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使用IC-ECG定位技术有利于降低血栓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在高龄老年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年患者 心腔内电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团体标准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咏 肖颖彬 +3 位作者 陈林 钟前进 王学锋 王慧春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比较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2003-10~2004-04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35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从手术中至手术后2 d的心电图变化.其中心脏停跳组159例,心脏不停跳组199例.... 目的比较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2003-10~2004-04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35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从手术中至手术后2 d的心电图变化.其中心脏停跳组159例,心脏不停跳组199例.结果两组间比较,心脏停跳组房早、室早、交界性早搏、传导阻滞发生率及术后酸中毒、低心排综合征、高血钾发生率均高于心脏不停跳组.结论心脏不停跳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心脏停跳下施行手术,且手术中易于观察心电图改变,能够及时发现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便于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内直视手术 先心病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颖 程丽 +1 位作者 黄亚雪 龙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7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行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行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舒适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导管异位、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感染、导管堵塞、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可降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PICC置管 并发症
下载PDF
利用体表心电图校正QuickOpt^(TM)优化的房室间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常莹 戴敏 +4 位作者 高运来 郑杰 刘晓宇 李库林 王如兴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应用体表心电图观察QuickOptTM算法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房室间期的准确性。方法 11例CRT患者,术后定期应用QuickOptTM算法优化,优化后检查12导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通过观察QRS波的时限、形态、向量,判断房室间期的设置是... 目的应用体表心电图观察QuickOptTM算法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房室间期的准确性。方法 11例CRT患者,术后定期应用QuickOptTM算法优化,优化后检查12导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通过观察QRS波的时限、形态、向量,判断房室间期的设置是否准确以及左室起搏是否长期稳定、充分有效。结果 11例CRT患者中,8例经QuickOptTM算法优化后表现为长期稳定有效的双室起搏;2例经12导联心电图发现QuickOptTM算法推荐的房室间期偏长,因而左室起搏未能充分有效;1例经动态心电图发现自身PR间期间歇缩短至短于QuickOptTM算法推荐的房室间期、左室起搏不能长期稳定。结论 QuickOptTM算法简便、有效,但个别CRT患者QuickOptTM优化推荐的房室间期偏长,这时体表心电图是有效、便捷的检测、校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QuickOptTM 心腔内电图 心电图 房室间期
下载PDF
三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应用压力监测导管消融左心室乳头肌室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涛 任学军 +4 位作者 韩智红 赵华 汪烨 李学斌 王云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介绍在三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应用压力监测导管标测和消融左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s)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施行经CartoSound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乳头肌起源VAs的患者10例,均采用压... 目的介绍在三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应用压力监测导管标测和消融左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s)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施行经CartoSound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乳头肌起源VAs的患者10例,均采用压力监测导管进行激动标测,并行射频消融治疗,同时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群特征。结果 10例患者VAs的QRS波时限为(149.0±17.8)ms,其中6例VAs起源于左后乳头肌,4例VAs起源于左前乳头肌。左后乳头肌起源VAs表现为右束支阻滞,电轴左偏,Ⅲ导联主波向下,aVL导联主波向上;左前乳头肌起源VAs表现为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Ⅲ导联主波向上,aVL导联主波向下。除1例起源于左后乳头肌VAs患者消融失败外,其余9例患者均即刻消融成功,对10例患者随访6个月,1例起源于左后乳头肌的VAs复发。消融靶点至体表QRS波起始时限为(25.8±3.8)ms。所有患者双极电图靶点处窦性心律下无领先于QRS波的P电位,其中9例患者VAs时可记录到提前QRS波的高频电位。即刻消融成功患者的平均放电(2.4±1.3)次。结论左室前乳头肌和后乳头肌起源的VAs在心电图上有明显差别,CartoSound指导下应用压力导管进行左室乳头肌标测和消融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 导管消融 乳头肌 心腔内超声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11
作者 朱秀娥 梁碧青 黄于青 《当代医学》 2020年第4期120-123,共4页
目的研究腔内心电图技术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本院94例PICC置管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47例纳入参照组,剩余47例纳入研究组,参照组在常规穿刺成... 目的研究腔内心电图技术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本院94例PICC置管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47例纳入参照组,剩余47例纳入研究组,参照组在常规穿刺成功后采用X线摄片确定PICC导管尖端位置,研究组则采用腔内心电图技术确定PICC导管尖端位置,统计并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PICC置管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以床旁X线胸片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敏感性及特异度。结果研究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87.23%高于参照组的68.09%,置管时间(3.21±0.41)min短于参照组的(15.47±2.32)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8.51%低于参照组的2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床旁X线胸片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敏感性及特异度均为100.0%。结论腔内心电图技术对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定位效果显著,可以提高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率,避免新生儿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且相较于X线定位技术,其还具有可以缩短PICC置管时间、操作简单、经济实用以及无需放射影像学的辅助、减少辐射照射等优点,可作为X线定位的替代技术应用于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定位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腔内心电图定位 新生儿 置管一次性到位率 置管相关并发症
下载PDF
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麻盛淼 杨浩杰 +1 位作者 孙红 梁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1期1737-1742,共6页
综述了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置入过程中P波引出的方法、定位的基本原理、不同观测指标、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应用局限性,明确了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主要定位依据和注意事项,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推... 综述了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置入过程中P波引出的方法、定位的基本原理、不同观测指标、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应用局限性,明确了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主要定位依据和注意事项,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推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心腔内电图 尖端定位 综述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平蓝 潘关凤 +2 位作者 谭建平 徐翠杏 杨小娟 《天津护理》 2019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住院且具有PICC置管指征并经上肢或头部置管的新生儿108例,置管后先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通过观察特异性P波振幅变化,引导尖端置入在最佳位置,...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住院且具有PICC置管指征并经上肢或头部置管的新生儿108例,置管后先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通过观察特异性P波振幅变化,引导尖端置入在最佳位置,术后再行X线胸片定位,前后比较导管尖端是否达到理想的位置。结果:X光摄片定位显示,导管尖端处于第5~7胸椎之间的有97例,处于第3~4胸椎有3例,处于第8~10胸椎的有4例,有P波出现但幅度与导管深浅变化不明显的2例,无特异性P波显示的2例,但胸片显示其导管尖端在位(假阴性)。一次置管到达理想位置的成功率为89.8%,PICC置管耗时平均为(20.5±4.2)min。97例位于第5~7胸椎之间的患者,均能观察到不同程度特异性P波,其中P波增高的波幅≤R波波幅的50%有37例,P波为R波波幅的50%~80%有60例。经计算,心电监护仪定位技术对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特异度为77.8%,敏感度为97.9%。结论: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能准确判断导管尖端位置,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尖端定位 新生儿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下载PDF
主动脉根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或室速患者临床心电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振华 杜卫国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25-128,152,共5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根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或室速患者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确诊为主动脉根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早或室速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的特点。选取... 目的研究主动脉根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或室速患者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确诊为主动脉根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早或室速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的特点。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30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或室速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相关参数,使用ROC曲线分析心电图相关参数对主动脉根部起源的室早或室速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患者主要呈左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向下,胸前导联移行一般在V_(3)导联之前,Ⅰ导联主要为rsr~、rS波形,aVL导联以QS波形为主;研究组患者R波时限指数、R波振幅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心电图相关参数对主动脉根部起源的室早或室速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P均<0.05)。结论与常见部位的特发性室早或室速患者心电图结果相比,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特发性室早或室速具有独特的心电图表现,R波时限指数、R波振幅指数对于区分主动脉根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早或室速与右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早或室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起源 特发性室性早搏 室速 体表心电图 腔内心电图
下载PDF
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定位在老年肿瘤病人胸壁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菊青 方乐平 +3 位作者 沈龙芳 杨舒 王琳 樊卫飞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老年病人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省老年病医院接受TIAP植入的204例老年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老年病人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省老年病医院接受TIAP植入的204例老年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定位组(A组,n=133)和常规体表定位穿刺联合X线定位组(B组,n=71),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计划外取港情况。结果2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9.2%和91.5%,A组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7%(9例)和3.01%(4例),B组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8%(24例)和23.94%(17例),2组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计划外取港率分别为2.26%(3例)和11.27%(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有利于提高输液港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使用寿命,在老年肿瘤病人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超声 腔内心电定位
下载PDF
199家医院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16
作者 石静 王蕾 +4 位作者 吴晓琦 高伟 孙红 盛源 武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494-499,共6页
目的调查各医院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实施现状, 为推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2年12月—2023年1月由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其工作地区选择5~1... 目的调查各医院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实施现状, 为推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2年12月—2023年1月由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其工作地区选择5~10家医院中符合纳入标准的PICC/静脉治疗负责人为研究对象, 采用自制的《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放问卷205份, 回收有效问卷199份, 有效回收率为97.1%。结果 199家医院中, 63.3%(126/199)的医院已顺利开展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已开展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126家医院中, 仅20家医院将其纳入收费条目;50.3%(100/199)的医院制订了统一的心腔内电图定位引导PICC置管术流程;47.7%(95/199)的医院举办/参与举办过关于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培训项目;57.3%(114/199)的医院PICC/静脉治疗负责人参加过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相关的培训项目。199家调研医院的相关成果产出方面, 共产出56篇论文、7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奖励。结论 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应用、培训、成果产出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建议下沉优质资源, 制订实施流程和评价标准, 规范护理服务项目管理, 加大培训力度, 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科学研究思维, 以促进新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 团体标准 现况调查
原文传递
中国PICC技术的实践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晓琦 高伟 +1 位作者 盛源 石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5期566-572,共7页
近年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静脉输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危重症患者和肿瘤患者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线。本文针对国内新工具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PICC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管理、PICC专科护士的... 近年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静脉输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危重症患者和肿瘤患者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线。本文针对国内新工具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PICC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管理、PICC专科护士的培训现状及发展前景3个方面展开综述,探讨当前PICC技术在国内的实践现状和研究情况,以期为促进中国PICC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腔内电图 皮下隧道技术 并发症 专科护士
原文传递
新生儿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18
作者 周莲娟 吴小花 +1 位作者 万珊珊 沈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调查浙江省33家有新生儿床位的医院中的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使用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5—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浙江省33家医院52名新生儿病室的护士长或静脉治疗专科护... 目的调查浙江省33家有新生儿床位的医院中的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使用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5—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浙江省33家医院52名新生儿病室的护士长或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新生儿心电图定位技术使用与发展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52名调查对象中,使用新生儿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者占34.62%(18/52),49名(94.23%,49/52)护士首选椎体作为PICC尖端判断依据。影响新生儿PICC尖端心电图定位技术准确性的因素包括管路信号传导不通畅(83.33%,15/18)、患儿哭吵(66.67%,12/18)、医护人员心电图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66.67%,12/18)等。28名(53.85%,28/52)护士表示所在单位无新生儿心电图定位技术培训,13名(54.17%,13/24)护士选择面授教学。结论浙江省新生儿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使用、发展及培训等方面的实践有待进一步改善,建议制订统一标准和规范,加强新生儿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使用的相关培训,以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新生儿 PICC 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 现况调查
原文传递
心内心电图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9
作者 曹俊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8期25-27,共3页
心内心电图在多种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均有不错的价值,比如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各类需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疾病中的应用,证实效果令人满意。心内心电图的应用需心内心电信号的支撑,而采集心内心电信号时,属于有创性操作,而心... 心内心电图在多种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均有不错的价值,比如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各类需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疾病中的应用,证实效果令人满意。心内心电图的应用需心内心电信号的支撑,而采集心内心电信号时,属于有创性操作,而心内心电图最为突出的波形为P波,而非QRS波。P波对心房肌除极期间的电位变化能很好地反映,而心房收缩(P波前)时心房完全充血,心房壁影响血阻抗信号最小,同时右心房血流速度低,获取的血阻抗数值相对准确。研究证实,血阻抗和血粘度有关,而血粘度又和血液炎症状况相关,可预测血管有无血栓形成,同时血粘度也可反映心脏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此准确测量P波,找出对应时间血阻抗情况,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如何才能准确测量,这就有赖于心内心电图分析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本文展开了综述,旨在探究心内心电图分析关键技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心电图 关键技术 P波 预处理技术 基本检测算法 HRV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