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硬膜下血肿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李承俊 刘鹏辉 +3 位作者 王芳玉 方文华 梅文忠 林元相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2-235,240,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硬膜下血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合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 目的探讨合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硬膜下血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合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策略,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4例患者存在典型的体位性头痛,2例患者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患者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4例患者采取卧床休息、静脉及口服补液等保守治疗后头痛消失,1例患者行左侧钻孔外引流手术,术中颅内压(ICP)1 mmHg,血肿压力低,术后引流不佳,但术后严格按照低颅压综合征的保守治疗方案,最终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合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硬膜下血肿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体位性头痛,硬膜下血肿多为双侧,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个体化选择保守治疗、硬膜外血补片及钻孔外引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颅压综合征 硬膜下血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筠婷 范书英 王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2982-2985,共4页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与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存在重要相关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工作极为缺乏,国际上也缺乏统一的诊断、治疗指南来规范管理这类患者,且因其发病的隐匿...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与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存在重要相关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工作极为缺乏,国际上也缺乏统一的诊断、治疗指南来规范管理这类患者,且因其发病的隐匿性及低知晓率,极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和误诊。本文就近几年这二者的发病机制、分类、危害、影响因素及诊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并提出高血压并发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困惑以及二者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宏 汪平 +2 位作者 王安生 韩建林 常树林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04-1105,1123,共3页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潜在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首次CT检查距受伤时间短,伤后凝血机制障碍的减速性损伤患者...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潜在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首次CT检查距受伤时间短,伤后凝血机制障碍的减速性损伤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为头痛加剧伴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结论:老年男性,首次CT检查距受伤时间短,凝血机制障碍的减速性损伤是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潜在高危因素。临床动态观察,警惕潜在高危因素及早期临床征象,及时复查CT是诊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创伤性/诊断 颅内出血 创伤性/放射照像术 断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颅内出血 创伤性/治疗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 被引量:7
4
作者 宋锦宁 刘守勋 +6 位作者 王拓 鲍刚 隋龙 李琦 郗磊 徐高峰 谢昌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510-2513,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41例动脉瘤性SAH患者采用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DSA等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并结合临床进行DIND的早期诊断;对动脉瘤性SA...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41例动脉瘤性SAH患者采用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DSA等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并结合临床进行DIND的早期诊断;对动脉瘤性SAH患者早期进行病因治疗,并对已形成DIND者早期应用钙拮抗剂以及升高血压、高血容量、血液稀释的"3H"治疗。结果全组41例均被诊断为DIND。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1例,Ⅳ级3例,Ⅴ级5例;死亡率12.2%。结论动脉瘤性SAH后DIND是多因素造成的,尤其与脑血管痉挛有密切关系,只有当脑血流量下降到引起脑缺血的临界水平以下时才能形成DIND;采用CT、TCD及DSA等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DIND进行早期诊断;早期进行病因治疗、提高脑灌注压、降低血黏稠度、解除脑血管痉挛以及逆转脑缺血半暗区等早期治疗是提高动脉瘤性SAH后DIND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妍 张楷文 +1 位作者 刘敬业 李庆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 的发病规律、诊断及治疗。方法 经CT监测及临床观察确诊84例DEDH, 分析迟发性血肿与原发损伤的关系及治疗资料。结果 经2 次CT检查发现迟发性血肿70 例,经3 次CT检...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 的发病规律、诊断及治疗。方法 经CT监测及临床观察确诊84例DEDH, 分析迟发性血肿与原发损伤的关系及治疗资料。结果 经2 次CT检查发现迟发性血肿70 例,经3 次CT检查确诊14 例;迟发性血肿多发生于伤后24 小时内(64-3% ) ,多见于颞顶部(59-5 %) ,且多有颅骨骨折(76-2% ) 。下述情况的GOSⅣ~Ⅴ级者占比例最高,其中额颞部血肿(18/20) ,GCS13 ~15 分(53/53),血肿量50 mL以下(55/55) ,手术清除血肿(45/54) ,提示具有这些情况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CT和颅内压(ICP) 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DEDH 和确定正确治疗方案,对部分小血肿病人可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硬膜外血肿 CT监测 颅内压监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多发性脑结核瘤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淑艳 刘国利 +2 位作者 吴海良 战云飞 杨效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结核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诊治的13例多发性脑结核瘤。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头痛、发热和呕吐居多,头痛11例,发热10例,呕吐7例。脑脊液压力增高8例,细胞数异常11例。1...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结核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诊治的13例多发性脑结核瘤。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头痛、发热和呕吐居多,头痛11例,发热10例,呕吐7例。脑脊液压力增高8例,细胞数异常11例。10例合并颅外结核。颅脑MRI检查中8例报告为T1W1等信号,T2W1为低信号。3例开颅脑组织活检证实为结核性肉芽肿。采用强化抗结核、激素和鞘内注射等综合治疗,获很好的疗效。结论脑内多发性结核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颅内结核病变,综合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脑脊液检测等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采用强化抗结核、激素和鞘内注射等综合疗法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瘤 颅内/诊断 结核瘤 颅内/药物疗法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在床突旁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武琛 许百男 +1 位作者 孙正辉 姜金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床突旁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的22侧床突旁动脉瘤患者,术前均行CTA检查。根据DSA及CTA检查制定手术方案,术后复查CTA以判断动脉瘤夹闭情况。结...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床突旁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的22侧床突旁动脉瘤患者,术前均行CTA检查。根据DSA及CTA检查制定手术方案,术后复查CTA以判断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CTA显示24枚动脉瘤,漏诊1枚颈动脉窝和1枚颈内动脉后壁动脉瘤。其中22枚动脉瘤行动脉瘤夹闭术;1枚行包裹术;1枚眼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加颅内外血管架桥术;2枚对侧眼动脉段动脉瘤未处理。术后14例复查CTA,4例复查DSA,4例拒绝复查。复查CTA证实13例动脉瘤完全夹闭,1例架桥术后血管通畅。结论CTA对于判断前床突、视嵴、视神经管上壁等骨性结构是否需要磨除、动脉瘤是否可以夹闭及动脉瘤与周围血管结构的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CTA也是动脉瘤术后复查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颅内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洪刚 由俊宇 +3 位作者 张法学 李化伟 耿正顺 孙国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10年收治的8例颅内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无明显症状者仅行CT随访;6例有明显症状者行手术治疗,术后行颅脑CT或MRI随访。结果手术的6例中,术后除1例仍有癫痫外(药物可控... 目的探讨颅内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10年收治的8例颅内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无明显症状者仅行CT随访;6例有明显症状者行手术治疗,术后行颅脑CT或MRI随访。结果手术的6例中,术后除1例仍有癫痫外(药物可控制),余5例症状缓解或明显改善。8例病人随访1~8年,CT或MRI未发现脂肪瘤复发或残余肿瘤明显增大。结论颅内脂肪瘤多发于胼胝体区,常常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CT和MRI有助于确诊本病;对无症状的颅内脂肪瘤患者可密切随访观察,对症状明显者应酌情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脂肪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水顺 林瑞生 黄荣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提高对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肿瘤均位于幕上,单发6例,多发4例,手术前误诊7例。肿瘤多位于脑室旁的深部白质。影像学表现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 目的提高对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肿瘤均位于幕上,单发6例,多发4例,手术前误诊7例。肿瘤多位于脑室旁的深部白质。影像学表现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重叠之处。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手术及病理检查。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早期手术配合放疗、化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恶性淋巴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4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博平 袁民绍 王新高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发病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和青岛即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6~2010年两院共收治... 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发病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和青岛即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6~2010年两院共收治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48例,24例(50.0%)患者为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高颅压综合征,8例(16.7%)患者伴肢体活动障碍或肢体抽搐,8例(16.7%)患者有意识障碍。颅脑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静脉窦闭塞。治疗以病因治疗、抗凝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部分患者联合介入溶栓治疗。痊愈15例(占31.3%),好转30例(占62.5%),无效3例(占6.25%)。结论 CV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时行颅脑磁共振检查是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的关键,抗凝治疗是CVST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后该病预后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益民 杨应明 袁军 《河北医学》 CAS 2001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 :提高对颅内囊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能力和对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疗水平 ,减少复发率。方法 :通过本院 2例颅内肠源性囊肿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及近 2 0年系统文献复习 (共报道 17例 ) ,对颅内肠源性囊肿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 目的 :提高对颅内囊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能力和对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疗水平 ,减少复发率。方法 :通过本院 2例颅内肠源性囊肿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及近 2 0年系统文献复习 (共报道 17例 ) ,对颅内肠源性囊肿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归纳、总结果。结果 :文献统计资料中有详细资料的共有 11例 ,加上我院 2例典型病例 ,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 ,其中全切除共 7例 ,随访 2~ 5年均未见复发 ,效果好。结论 :颅内肠源性囊肿除具有压迫邻近结构的神经定位体征外 ,常具有以下特点 :①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 ;②常合并脊柱和 /或躯体其他部位畸形 ;③囊肿多位于中线结构。手术全切除囊肿是治愈本病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肠源性囊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梅文忠 林志雄 +1 位作者 何理盛 林震涛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6年第2期104-106,共3页
背景与目的:颅内孤立性粒细胞肉瘤较罕见,本文旨在探讨了解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左额叶肿瘤术前误诊为脑膜瘤。行手... 背景与目的:颅内孤立性粒细胞肉瘤较罕见,本文旨在探讨了解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左额叶肿瘤术前误诊为脑膜瘤。行手术全切除,肿瘤累及硬脑膜及临近额眶骨,术后免疫组化确诊粒细胞肉瘤。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术后配合局部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无复发,外周血象无异常。结论: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临床罕见,易误诊为脑膜瘤或恶性淋巴瘤。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对局部浸润可配合放疗,而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者不宜常规化疗,宜长期随访并监测血象,注意出现髓系白血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肉瘤 颅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125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珍贵 严红玲 +6 位作者 陈保国 胡志平 邓琳縚 周晓洪 赵永辉 刘怀新 王和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658-660,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125例,依据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病人中,肿瘤呈单发生长113例,多病灶12例,其中肿瘤起源于松果... 目的总结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125例,依据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病人中,肿瘤呈单发生长113例,多病灶12例,其中肿瘤起源于松果体区69例、鞍上区44例、基底节区12例。病人平均年龄14.4岁,男女之比为2.9∶1.0。年轻病人的5年生存率优于年龄较大者。局部放射治疗病人的5年生存率低于扩大范围放射治疗者。结论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瘤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全面综合分析病人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早期而适当的干预,部分病人有望取得理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生殖细胞瘤 诊断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治现状 被引量:4
14
作者 卫飞 卢丽 李光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2期40-44,共5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我国缺血性卒中最常见原因之一,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架治疗。在WASID、SPARCL、CHANCE、SAMMPRIS等研究的推动下,常规药物治疗过渡到强化药物治疗,包括双抗血小板药物、强化他汀治疗等。同时,SAMMPRIS、VI...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我国缺血性卒中最常见原因之一,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架治疗。在WASID、SPARCL、CHANCE、SAMMPRIS等研究的推动下,常规药物治疗过渡到强化药物治疗,包括双抗血小板药物、强化他汀治疗等。同时,SAMMPRIS、VISSIT研究证实颅内支架置入并不获益,而国内的颅内支架研究认为可以接受,东西方观点差异明显。传统影像学检查用以发现血管狭窄,而高分辨率MRI可用来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性质和稳定性,可用于卒中风险分层。本文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疗研究的重要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了解其最新临床诊疗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伴双侧硬膜下血肿二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凯平 张林净 +1 位作者 高小雪 王维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及其并发症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处理。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2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及其慢性硬膜下...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及其并发症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处理。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2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及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处理。结果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伴慢性硬膜下血肿,若有血肿进展或意识改变应及时外科治疗。结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伴慢性硬膜下血肿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随访CT/MRI,了解有无血肿的进展,以便及早给予相应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双侧硬膜下血肿 影像学特征 治疗
下载PDF
MR增强在自发性低颅压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恋恋 万卫平 +1 位作者 张志宏 张蓓 《上海医学影像》 2009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在自发性低颅压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腰穿测压证实的9例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本组9例自发性低颅压患者中7例具有特征性的体位性头痛。MRI平扫表现为脑下垂6例次;垂体增大...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在自发性低颅压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腰穿测压证实的9例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本组9例自发性低颅压患者中7例具有特征性的体位性头痛。MRI平扫表现为脑下垂6例次;垂体增大5例次;硬膜下积液4例次;硬膜下出血3例次,增强扫描9例均见弥漫性硬脑膜强化。结论自发性低颅压的MRI平扫表现较有特征,增强扫描显示硬脑膜弥漫强化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低颅压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两种脑室颅内压监测探头在临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喆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ICP)检测探头和单纯型ICP检测探头在临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探头监测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研究组使用脑室型ICP检测探头,对照组使用单纯型ICP检...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ICP)检测探头和单纯型ICP检测探头在临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探头监测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研究组使用脑室型ICP检测探头,对照组使用单纯型ICP检测探头。两组均进行降颅压、机械通气、控制体温、血糖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天数、甘露醇使用量、脱水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使用甘露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平均每位患者使用甘露醇总量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脱水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GOS预后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脑室型ICP检测探头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对控制颅内高压有积极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诊断 颅脑损伤/治疗 @颅内压检测
下载PDF
3D-RA与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杰 王娜 +2 位作者 付锋 吕惠生 吴顶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706-707,共2页
目的:评价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技术与常规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D-RA及与常规DSA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3D-RA成像与普通DSA的图像对比分析,共发现动脉瘤29粒。应... 目的:评价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技术与常规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D-RA及与常规DSA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3D-RA成像与普通DSA的图像对比分析,共发现动脉瘤29粒。应用3D-RA技术发现常规DSA检查假阳性2例,假阴性2例。结论:3D-RA技术较常规DSA可更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数量、部位、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解剖关系,对颅内动脉瘤的筛查与术前评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诊断 颅内动脉瘤/治疗 @3D-RA
下载PDF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42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立信 臧颖卓 +5 位作者 何斌 王清涛 孙夏青 张林燕 张文超 王传海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6期361-368,共8页
目的 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总结42例确诊为SIH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和诊治过程。结果 42例SIH患者中,出现体位相关性头痛的41例(97.62%)、水平侧卧位脑脊液(CSF)压力〈60mm H2O,26/27(... 目的 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总结42例确诊为SIH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和诊治过程。结果 42例SIH患者中,出现体位相关性头痛的41例(97.62%)、水平侧卧位脑脊液(CSF)压力〈60mm H2O,26/27(96.30%);MRI显示脑下垂16例(38.10%)、硬膜下积液11例(26.20%)、静脉窦充盈扩张18例(42.86%)、脑垂体增大4例(9.52%)、硬脑膜弥漫均匀强化39例(92.86%)。采用补液、抗脉络丛血管痉挛及止痛、镇静等治疗40例,血贴疗法治疗2例,随访1~2年无复发,均治愈。结论 SIH的诊断需满足3个方面:1.体位相关性头痛;2.符合以下至少1项:1侧卧位CSF:压力〈70mm H2O;2 MRI影像学具有SEEPS五联征之一或(和)硬脑膜弥漫、对称、连续、均匀强化,静脉窦弥漫或局限充盈扩张增强;3具有活动性CSF漏的证据及伴随神经症状;3.除外继发性低颅压的各种常见原因、诱因如颅脑损伤、脊髓麻醉、腹泻等病史。但有少数病例缺乏上述典型特征,应引起足够重识,避免漏诊、误诊。本病可内科综合疗法治疗,效果不佳者行CT脊髓造影(CTM)检查,有CSF漏者确定漏点后行血贴疗法、封堵CSF瘘口及外科手术治疗,经正规治疗本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体位相关性头痛 影像学特征 脑脊液漏 腰椎穿刺测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浅谈补中益气法运用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燕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25期93-94,共2页
本文研究补中益气法治疗低颅压综合征,月经后期,泌尿系结石,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只要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脾阳不升所致的病症,皆可用补中益气法治则治疗。
关键词 补中益气法 低颅压综合征 月经后期 泌尿系结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