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刘建民 许奕 +4 位作者 洪波 黄清海 赵文元 张珑 王永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及疗效 ,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0 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 (前循环 78例 ,后循环 2 7例 ) ,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及疗效 ,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0 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 (前循环 78例 ,后循环 2 7例 ) ,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上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 ,填塞GDC ,术后 3、6、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 ,6~ 12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10 4例手术成功 ,1例失败 ;80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 ,2 4例大部填塞 ,载瘤动脉通畅 ;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 ,1例发生颈动脉夹层动脉瘤 ,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 ,1例在GDC填塞过程中支架完全塌陷。 98例临床随访 3~ 3 2个月 ,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的症状。血管造影随访 62例 (随访期 6~ 12个月 ) ,60例动脉瘤不再显影 ,2例明显缩小 ,1例出现支架近端轻度狭窄。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和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支架使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 ,支架不但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 ,还可防止弹簧圈压缩 ,促进瘤内血栓形成 ,防止动脉瘤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弹簧圈 介入治疗 颅内宽颈动脉瘤 临床研究 适应证 并发症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及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椎动脉梭形动脉瘤 被引量:58
2
作者 刘建民 洪波 +4 位作者 许奕 秦永文 赵文元 周晓平 黄清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52-1054,F003,共4页
目的 :报告联合使用支架及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5 0岁男性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检查显示右椎动脉颅内段梭... 目的 :报告联合使用支架及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5 0岁男性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检查显示右椎动脉颅内段梭形动脉瘤 ,大小 8.9mm× 6 .8mm,瘤颈宽 8.9m m,瘤颈 /体比 >1。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后 35 d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首先将冠状动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输送入动脉瘤腔 ,填入 GDC。 结果 :支架定位准确 ,GDC致密填塞 ,载瘤动脉及小脑后下、前下动脉均通畅 ,患者术后 7d痊愈出院。 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及微弹簧圈可能成为治疗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颅内梭形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建民 周晓平 +5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王来兴 黄清海 王永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73-775,共3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 55例 62枚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及存在问题。方法 :5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 4 9例为破裂动脉瘤 ,按 Hunt-Hess分级 : 级 9例 , 级 1 5例 , 级 1 8例 , 级 7例。...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 55例 62枚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及存在问题。方法 :5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 4 9例为破裂动脉瘤 ,按 Hunt-Hess分级 : 级 9例 , 级 1 5例 , 级 1 8例 , 级 7例。采用双弯塑形、横向成篮、分部填塞及篮外填塞等方法治疗 51例 ,瘤颈重塑形技术 2例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DC)栓塞治疗 3例。结果 :栓塞程度 :致密栓塞 50个 ( 80 .6% ) ,90 %以上 8枚 ( 1 2 .9% ) ,90 %以下 4枚 ( 6.5% )。术中出血 2例 ( 3 .6% ) ,死亡 2例 ( 3 .6% )。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采用双弯塑形、横向成篮、分部填塞、篮外填塞及重塑形 ( remodelling)技术等方法 ,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血管内支架结合 GDC可能成为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支架 介入治疗 栓塞治疗 GDC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建民 洪波 +4 位作者 许奕 黄清海 赵文元 秦永文 周晓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 探索使用血管内支架及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可能性。方法  3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动脉瘤及 6例宽颈动脉瘤 ,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的网孔将... 目的 探索使用血管内支架及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可能性。方法  3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动脉瘤及 6例宽颈动脉瘤 ,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 ,填入GDC。结果  7例动脉瘤致密填塞 ,2例大部填塞 ,载瘤动脉通畅 ,临床效果优良。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及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可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4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周晓平 倪宝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76-778,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 GDC栓塞治疗 1 2 3例 1 57枚动脉瘤 ,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病情严重程度对栓塞效果及临床治疗的影响。结...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 GDC栓塞治疗 1 2 3例 1 57枚动脉瘤 ,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病情严重程度对栓塞效果及临床治疗的影响。结果 :Hunt-Hess分级 ~ 级患者中 ,预后良好者 ( GOS>3分 )为 1 0 0 % , 、 ~ 级患者中分别为 95.0 %、76.0 % ;窄颈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大部栓塞率及部分栓塞率分别为 92 .4 %、5.7%、1 .9% ,宽颈动脉瘤中分别为 80 .8%、1 3 .5%、5.8% ,大动脉瘤的疗效明显低于小动脉瘤。结论 :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不仅与瘤颈大小有关 ,还受瘤体大小的影响。而临床预后与 Hunt-Hess分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介入治疗 栓塞治疗 GDC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93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建民 许奕 +5 位作者 赵文元 洪波 黄清海 周晓平 王文仲 王永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 方法 :93例颅内动脉瘤 (共 118个 )患者中84例为破裂动脉瘤 ,按 Hunt- Hess分级 : 级 18例 , 级 2 9例 , 级 2 5例 , 级 10例 , 级 2例。80例行急诊栓塞 ,术后腰椎蛛...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 方法 :93例颅内动脉瘤 (共 118个 )患者中84例为破裂动脉瘤 ,按 Hunt- Hess分级 : 级 18例 , 级 2 9例 , 级 2 5例 , 级 10例 , 级 2例。80例行急诊栓塞 ,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 ,并予以 3H治疗。 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10 4个 (88.14% ) ,闭塞达 90 %以上 11个 (9.32 % ) ,闭塞在90 %以下 3个 (2 .5 4% )。全组手术死亡 3例 (3.2 3% )。随访 2~ 2 2个月 ,1例术后 2周死于中枢衰竭及肺部感染 ;1例术后 1.5个月复发出血 ,经手术夹闭痊愈 ;2例术后复查发现瘤颈扩大 ,经再次填塞后痊愈 ;1例 (1.0 7% )重残 ,7例 (7.5 3% )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其余恢复良好。 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 ,以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为佳 ;破裂动脉瘤应急诊栓塞治疗 ;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栓塞治疗
下载PDF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 被引量:7
7
作者 宋锦宁 刘守勋 +4 位作者 王茂德 谢昌厚 谢万福 张晓东 鲍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 讨论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42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 ,术后早期处理出血。结果  42个动脉瘤中 3 8个瘤腔完全闭塞 ,3个95 %闭塞 ,1个被 9... 目的 讨论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42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 ,术后早期处理出血。结果  42个动脉瘤中 3 8个瘤腔完全闭塞 ,3个95 %闭塞 ,1个被 90 %闭塞。术后 41例临床痊愈 ,1例死亡 ,死亡率 2 .4%。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 1例 ;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 1例。 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 2例。术后随访 3~ 5 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 对后交通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电解质 可脱性弹簧圈 SAH
下载PDF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建民 许奕 +5 位作者 洪波 赵文元 黄清海 张珑 王永春 任健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800-803,共4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 165例颅内复杂性动脉瘤患者的体会 ,探讨颅内复杂性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1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 13 9例为破裂动脉瘤 ,按Hunt -Hess分级 :Ⅰ级 49例 ,Ⅱ级 5 5...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 165例颅内复杂性动脉瘤患者的体会 ,探讨颅内复杂性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1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 13 9例为破裂动脉瘤 ,按Hunt -Hess分级 :Ⅰ级 49例 ,Ⅱ级 5 5例 ,Ⅲ级 48例 ,Ⅳ级 13例。采用双弯塑形、横向成篮、分部填塞及篮外填塞等方法治疗 10 1例 ,瘤颈重塑形技术 2例 ,血管内支架结合GDC 62例。结果 栓塞程度 :致密栓塞 13 9例 ( 84 2 % ) ,90 %以上 2 0例( 12 1% ) ,90 %以下 7例 ( 4 2 % )。术中出血 3例 ( 1 8% ) ,死亡 2例 ( 1 2 % )。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采用双弯塑形、横向成篮、分部填塞、篮外填塞及Remodelling技术等方法 ,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 ,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是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支架覆盖的主要分支血管血流不受支架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支架
下载PDF
支架辅助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文元 刘建民 +4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黄清海 张珑 周晓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 回顾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 ,以提高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夹层及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  10 5例难治性动脉瘤 ,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 目的 回顾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 ,以提高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夹层及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  10 5例难治性动脉瘤 ,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 ,填入GDC。结果  6例患者术中出现支架移位 ,1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 ,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穿支出血 ,1例发生支架塌陷 ,1例发生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 ,1例弹簧圈突入小脑后下动脉 (PICA)起始部 ,10例发生血管痉挛 ,经对症处理 ,预后良好。结论 在支架植入过程中 ,联合采用多种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支架和GDC联合应用治疗颅内夹层及宽颈动脉瘤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血管内支架 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 介入治疗 临床表现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技巧与并发症 被引量:6
10
作者 齐铁伟 陈晓雷 +2 位作者 黄正松 郭少雷 石忠松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操作技巧、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1998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科用GDC栓塞治疗破裂急性期颅内动脉瘤41例,动脉瘤大小3.6~25mm;位于Willis环前循环39例,后循环2例。结果...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操作技巧、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1998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科用GDC栓塞治疗破裂急性期颅内动脉瘤41例,动脉瘤大小3.6~25mm;位于Willis环前循环39例,后循环2例。结果术后造影100%栓塞33例,90%~99%栓塞5例,90%以下栓塞3例。产生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6例,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并发症5例。平均住院时间12 d;术后随访12~48个月,无再出血,恢复良好36例,中度致残,生活能自理4例,死亡1例。结论GDC栓塞治疗急性期的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提高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瘤体破裂 急性期 电解可脱式弹簧圈 栓塞疗法 并发症 手术时机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宋锦宁 刘守勋 +6 位作者 鲍刚 张明 王拓 陈景宇 张晓东 徐高峰 谢昌厚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总结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必要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 目的总结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必要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100%闭塞42个,95%闭塞3个,90%闭塞1个,全组无死亡。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填充GDC栓塞而治愈。术后随访12~72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20例有颅神经压迫症状者18例完全恢复正常,另2例为永久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全组术后均无破裂出血。结论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必要的,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的方法安全实用、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晓明 张志文 +3 位作者 李安民 闫润民 杜程钢 赵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病例,其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2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7例;椎动脉瘤6例;小脑后下动脉瘤3例。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动脉瘤...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病例,其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2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7例;椎动脉瘤6例;小脑后下动脉瘤3例。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动脉瘤囊内栓塞25例,对其中的宽颈、梭形动脉瘤等复杂动脉瘤辅以血管支架、球囊辅助的瘤颈成形技术完成治疗;另对3例大、巨型椎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术。结果25例行GDC动脉瘤囊内栓塞病例,达完全致密栓塞11例,90%以上填塞14例,其中1例置入支架的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病例,术后半年复查,发现支架发生移位。1例巨型椎动脉瘤于载瘤动脉闭塞术后2 d出现脑干缺血症状,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维持呼吸,术后4 w死于肺部感染。术后半年,GOS预后评分良好27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瘤,尤其是后循环各种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采用恰当的操作策略是提高治疗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支架
下载PDF
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少雷 齐铁伟 +1 位作者 黄正松 石忠松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3D-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GDC作为第1个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4~16.7mm;瘤颈宽度2.1~9.5mm,≤4mm18个,>4mm22个;栓塞后所有病人复查造影并随访2~33...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3D-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GDC作为第1个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4~16.7mm;瘤颈宽度2.1~9.5mm,≤4mm18个,>4mm22个;栓塞后所有病人复查造影并随访2~3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31个(77.5%),次全栓塞9个(22.5%);22个瘤颈>4mm者完全栓塞18个(81.8%)。5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轻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3D-GDC栓塞治疗动脉瘤,特别是较复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临床研究 血管内栓塞
下载PDF
颅内巨大动脉瘤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焦德让 只达石 +5 位作者 孙瑞发 尹龙 范一木 卫启明 黄楹 王实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颅内巨大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5%-7%,有人报告可达到20%以上。由于部位深,周围结构复杂,以及瘤颈难以处理等因素,治疗较困难。本文报告巨大动脉瘤36例,占我院同期收治的动脉瘤6.6%(36/547)。方法血管内栓塞21例,手术... 目的颅内巨大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5%-7%,有人报告可达到20%以上。由于部位深,周围结构复杂,以及瘤颈难以处理等因素,治疗较困难。本文报告巨大动脉瘤36例,占我院同期收治的动脉瘤6.6%(36/547)。方法血管内栓塞21例,手术夹闭或切除7例,载瘤动脉栓塞3例,保守治疗5例。结果血管内栓塞21例,其中完全栓塞3例,栓塞80%以上者(含完全栓塞)15例,余6例不足80%,死亡2例。手术夹闭或切除者7例,重残及死亡各1例。保守治疗组1例造影后破裂死亡.结论21例血管内治疗,尽管大多数病例(71.4%)仅栓塞80%,但近期效果较好。对深部位及危重的巨大动脉瘤病人,可考虑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法,但考虑血管内治疗历史短,危险性及尚未完全验证的功效,必须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诊断 治疗 CT MRI
下载PDF
颅内巨大或大型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三种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永东 李明华 +7 位作者 方淳 顾斌贤 程英升 王永利 赵俊功 高不郎 王珏 李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2期707-712,共6页
目的评价可脱卸球囊、可脱卸弹簧圈和颅内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巨大动脉瘤20例,其中球囊/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9例,可脱卸弹簧圈动脉瘤腔填塞8例,覆膜支架治疗3例,另有2例为经弹簧圈... 目的评价可脱卸球囊、可脱卸弹簧圈和颅内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巨大动脉瘤20例,其中球囊/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9例,可脱卸弹簧圈动脉瘤腔填塞8例,覆膜支架治疗3例,另有2例为经弹簧圈瘤腔栓塞治疗后复发,行覆膜支架治疗。随访9~83个月,平均(41.1±25.3)个月。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结果评价标准为:动脉瘤完全闭塞(100%),大部闭塞(95%~99%)和部分闭塞(<95%)。随访血管造影结果评价标准为:不变、血栓形成和再开放。结果所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1例,大部闭塞7例,部分闭塞2例,其中1例部分闭塞患者术后7 d再出血死亡。19例健在患者最终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5例,大部闭塞3例,部分闭塞1例。19例中,10例载瘤动脉保持通畅。长期临床随访结果显示1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8例改善。结论动脉瘤腔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低且再通率高;可脱卸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治疗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但牺牲载瘤动脉,有潜在或短暂的脑缺血事件发生;覆膜支架治疗操作简单、安全,且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巨大动脉瘤 载瘤动脉闭塞 可脱卸弹簧圈 覆膜支架
下载PDF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5 位作者 许奕 周晓平 洪波 赵文元 王来兴 王永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60例67个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54例为破裂动脉瘤。采用双弯塑形、横向成篮、分部填塞及篮外填塞...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60例67个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54例为破裂动脉瘤。采用双弯塑形、横向成篮、分部填塞及篮外填塞等方法治疗55例,瘤颈重塑形技术2例,血管内支架结合GDC 3例。结果 栓塞程度: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54个(54/67),栓塞90%以上9个(9/67),栓塞90%以下4个(4/67)。术中出血2例(2/60),死亡2例(2/60)。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改进栓塞技巧及瘤颈塑形技术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血管内支架结合GDC可能成为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弹簧圈 支架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建民 许 奕 田建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73-77,共5页
介入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但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低,复发率高,如何提高颅内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是该技术的要点和难点。动脉瘤微导管的双弯... 介入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但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低,复发率高,如何提高颅内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是该技术的要点和难点。动脉瘤微导管的双弯塑型、横向成篮、篮外填塞、分部填塞及瘤颈重塑型技术可明显提高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常见的并发症有术中出血、血栓栓塞、血管痉挛等,迅速继续填塞动脉瘤是处理术中出血最有效的措施;实施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辅以抗凝及“3H”治疗是防治脑血管痉挛和血栓栓塞的的关键。对于特别宽颈及梭形动脉瘤,无法单纯采用GDC治疗,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是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支架选择,防止支架移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确切疗效需进一步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8例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铆钉”技术的运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永祥 吉翔 +2 位作者 程远 陈维福 马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0-365,共6页
目的探讨支架结合弹簧圈的"铆钉"技术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例采用"铆钉"技术进行血管内治疗的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支架结合弹簧圈的"铆钉"技术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例采用"铆钉"技术进行血管内治疗的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术后脑血管造影和随访结果。结果 8例患者均在术中安全栓塞动脉瘤,未发生术中破裂出血。1例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复查DSA均可见动脉瘤颈少量残留,但是瘤颈弹簧圈形态稳定,故予以继续随访;而其余7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复查DSA示动脉瘤颈血管内膜修复良好,动脉瘤治愈。结论通过"铆钉"技术主动增强动脉瘤颈处弹簧圈的抗冲击能力,再结合支架的血流导向作用,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此类极易破裂的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前壁 血管内治疗 假性动脉瘤 弹簧圈 Lvis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附59例报告)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玉 唐玉彬 +3 位作者 李文杰 马民权 张国瑞 王红玲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对59例不同部位和类型颅内动脉瘤分别行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及载瘤动脉可脱性球囊闭塞治疗。结果动脉瘤腔完全致密栓塞48例,非致密栓塞8例,动脉瘤颈部有残留...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对59例不同部位和类型颅内动脉瘤分别行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及载瘤动脉可脱性球囊闭塞治疗。结果动脉瘤腔完全致密栓塞48例,非致密栓塞8例,动脉瘤颈部有残留3例。55例破裂动脉瘤中死亡1例,患者系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因额叶脑内血肿脑疝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遗留明显偏瘫,其余恢复良好。4例未破裂动脉瘤均临床治愈。结论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采取合理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 可脱性弹簧圈
下载PDF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4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周晓平 倪宝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应用GDC栓塞治疗123例,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病情严重程度对栓塞效果及临床治疗的影响。 结果 Hunt&Hess分级I~II级病人中,预后良好者(...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应用GDC栓塞治疗123例,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病情严重程度对栓塞效果及临床治疗的影响。 结果 Hunt&Hess分级I~II级病人中,预后良好者(GOS评分4~5分)为100%,III~V级病人中分别为95%、78%、50%,窄颈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大部栓塞率及部分栓塞率分别为92%、6%、2%,宽颈动脉瘤中分别为81%、13%、6%,大动脉瘤的疗效明显低于小动脉瘤。 结论 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不仅与瘤颈有关,还受瘤体大小的影响。载瘤动脉的形态影响GDC栓塞的操作,采用双弯塑形,有利于动脉瘤的超选与致密填塞。而临床预后与Hunt&Hess分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弹簧圈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