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初步应用——与DS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陆菁菁 潘杰 +5 位作者 李明利 金征宇 王云 梁继祥 陶蔚 连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对比研究 ,初步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 (3D CTA)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4例临床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 3D CTA和DSA。 3D 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 (MPR)、最大信号强...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对比研究 ,初步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 (3D CTA)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4例临床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 3D CTA和DSA。 3D 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 (MPR)、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以及容积重建 (VRT)。 3D CTA和DSA分别由相互独立的放射科医师实施和诊断 ,分别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动脉分支等的关系。同时调查神经外科医师及患者对两种影像手段的认可度。结果  3D CTA发现 13例 15个动脉瘤 ,遗漏 1个直径 1.2mm的动脉瘤 ,发现的最小动脉瘤长径为 1.8mm。DSA发现 14例 16个动脉瘤。CTA在显示瘤颈以及相邻骨质结构上明显优于DSA ,而DSA空间分辨率较高。神经外科医师多认为CTA可以用作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和术前评估 ,而DSA仍是金标准。患者对CTA的接受度较高。结论  3D CTA是检查颅内动脉瘤高度敏感的无创影像手段 ,它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颅内动脉瘤 CTA 血管成像 医师 患者 术前评估 三维 直径 空间分辨率
下载PDF
三维DSA与二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翟水亭 李天晓 +4 位作者 曹会存 宗登伟 王子亮 白卫星 刘建文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16期33-35,37,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三维DSA(3D DSA)与二维DSA(2D 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作用,说明3DDSA优于2D DSA。方法42例资料完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2D和3D DSA检查,常规2D DSA检查后即行旋转DSA检查。由3D工作站生成容积再现图像(VR)。从以下5方... 目的通过对比三维DSA(3D DSA)与二维DSA(2D 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作用,说明3DDSA优于2D DSA。方法42例资料完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2D和3D DSA检查,常规2D DSA检查后即行旋转DSA检查。由3D工作站生成容积再现图像(VR)。从以下5方面随即评价2D DSA、旋转DSA和3D DSA:①图像整体质量,②动脉瘤的显示,③动脉瘤形状的显示,④动脉瘤瘤颈的显示,⑤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显示。对50个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动脉瘤的显示:2D DSA未能发现3个动脉瘤,这些动脉瘤在旋转DSA上为不确定。VR可以发现所有的动脉瘤。②图像的整体质量:2D DSA可以清楚显示细小动脉,图像整体质量优于旋转DSA和3D DSA。③动脉瘤形状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 DSA和旋转DSA。④动脉瘤瘤颈和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 DSA和旋转DSA。结论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方面优于2D DSA和旋转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二维dsa 三维dsa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应用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沈建康 胡锦清 +3 位作者 赵卫国 凌华威 张仲伟 孙青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 评估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7年9月至2000年4月间手术的32例脑动脉瘤病人在术前进行3D-CTA检查,并将其图像应用于手术。除4例危重患者仅行3D-CTA外,其余患者均同期行DSA检查。结果 除1例... 目的 评估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7年9月至2000年4月间手术的32例脑动脉瘤病人在术前进行3D-CTA检查,并将其图像应用于手术。除4例危重患者仅行3D-CTA外,其余患者均同期行DSA检查。结果 除1例多发性动脉瘤因3D-CTA扫描平面确定有误而漏检1个动脉瘤外,其余的动脉瘤均被3D-CTA发现,并被手术所证实。3D-CTA均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指向、瘤颈部位以及动脉瘤的破口,并显示了动脉瘤与载瘤动脉以及颅底骨结构的三维影像。其在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方向、部位与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有助于手术入路的设计以及术中寻找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论 3D-CTA有助于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的设计以及术中寻找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尤其适合于床突旁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大型或巨型动脉瘤的手术以及急诊夹闭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神经外科 三维CT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与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华 刘健 +4 位作者 孙业忠 刘窗溪 韩国强 陈益民 高方友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10期875-877,F00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 76例可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的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3D DSA) ,共检出 66例动脉瘤 (共 72个动脉瘤 ) ...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 76例可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的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3D DSA) ,共检出 66例动脉瘤 (共 72个动脉瘤 ) ,根据影像结果拟定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治疗方案。结果 76例可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普通脑血管造影和DSA检查 49例 ,显示脑动脉瘤的阳性率为 81 6 % ;行 3D DSA检查 2 7例 ,清楚显示动脉瘤的阳性率为 96 3 % ,共检出66例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组 36例 ,完全夹闭 31例 (86 1 % ) ,死亡 2例 (5 6 % ) ,并发症 5例(1 39% )。血管内治疗组 2 3例 ,完全栓塞者 1 9例 (82 6 % ) ,90 %以上栓塞 2例 ,载瘤动脉闭塞 2例 ,并发症 2例 (0 87% ) ,无死亡病例。 66例动脉瘤中有 7例未治疗。结论 3D DSA能够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脑动脉瘤的检出率 ,清楚显示脑动脉瘤的立体形态、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外科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广礼 王东林 +1 位作者 刘金朝 刘朝晖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2期17-19,23,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外科手术的对比研究,探讨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MSCTA和DSA检查,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外科手术的对比研究,探讨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MSCTA和DSA检查,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T)等。CTA和DSA分别由相互独立的放射科医师实施和诊断分别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动脉的关系。结果DSA和(或)外科手术在53例患者中共发现61个动脉瘤(真阳性和假阴性)。CTA发现55例63个动脉瘤,被DSA和(或)外科手术证实的动脉瘤57个(真阳性),漏诊4个动脉瘤,未被DSA和(或)外科手术证实的动脉瘤6个(假阳性)。CTA诊断直径〈3mm、3~10mm和〉10mm的动脉瘤敏感度分别为84%、95%和100%,在疑似患者中发现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62%和87%。结论MSCTA是检查颅内动脉瘤高度敏感的无创影像手段,它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层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敏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