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NLR、TGF-β1、Cav-1水平与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后出血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可静 王琳 杨宁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陷窝蛋白1(Cav-1)与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后出血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的...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陷窝蛋白1(Cav-1)与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后出血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的老年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120例。根据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NLR、TGF-β1、Cav-1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TGF-β1、Cav-1预测术后出血的价值。结果出血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9.91±2.28)分,NLR和Cav-1分别为(7.20±1.12)和(19.29±5.53)ng·mL^(-1),均高于非出血组(P<0.05);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评分为(5.40±0.77)分,TGF-β1为(20.20±8.28)pg·mL^(-1),均低于非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NLR是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ASPECTS评分是患者术后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ASPECTS评分、NIHSS评分、NLR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术后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00%和84.00%。结论NLR、Cav-1、TGF-β1均与老年患者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后出血有关。基于ASPECTS评分、NIHSS评分、NLR建立的预测模型在预测患者术后出血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转化生长因子-β1 陷窝蛋白1 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 机械取栓 术后出血 老年人群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陈娜 杨海华 +1 位作者 周晓梅 贾白雪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研究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至2022年行机械取栓术的102例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取栓后即刻靶血管是否发生残余狭窄,将其分为残余... 目的研究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至2022年行机械取栓术的102例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取栓后即刻靶血管是否发生残余狭窄,将其分为残余狭窄组(n=49)和无残余狭窄组(n=53)。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残余狭窄组患者中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的占比多于无残余狭窄组,术前同型半胱氨酸(Hcy)、术前纤维蛋白原(FIB)高于无残余狭窄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无残余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Hcy、FIB是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的危险因素(OR>1,P<0.05),PT是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术前Hcy、术前FIB及PT是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闭塞 脑梗死 机械取栓 残余狭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超时间窗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卢鸿 代津津 韩桃 《当代医学》 2024年第6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需行超时间窗溶栓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动脉...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需行超时间窗溶栓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动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T长于对照组,TT短于对照组,Fg、hs-CRP、Ox-LDL、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30%残余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时间窗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凝血指标,降低炎症反应及脂蛋白水平,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时间窗机械取栓 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率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靳建华 吕寻民 《中外医疗》 2024年第9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 目的探究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血液指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5.83%)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0,P=0.020)。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治疗48 h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36)。结论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动脉内取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血液指标 预后
下载PDF
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 with multimodality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2
5
作者 Amorn Jongsathapongpan Anuchit Raumthanthong Sombat Muengtaweepongs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4年第3期78-85,共8页
Stroke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adults. However,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re limited.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v rtPA) within 4... Stroke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adults. However,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re limited.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v rtPA) within 4.5 h after onset has been approved as a standar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However, due to time constraints, less than one perc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in Thailand are able to obtain iv rtPA. Although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not yet been approved as standard treatmen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it is the one of the potentially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s. There are several reliable methods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rarely been done in Thailand. We report seven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 acute large vessel stroke from a single stroke center in Thailand. Patient screening and selection with multimodal imaging protocol and multimodality methods of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re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ENDOVASCULAR therapy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下载PDF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早期预后影响因素及与颅内血供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影 李凤 +1 位作者 陈慧娟 陈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699-703,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与颅内血供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01—2022-10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108例,根据术后90 d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41例)和不良... 目的 探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与颅内血供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01—2022-10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108例,根据术后90 d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41例)和不良组(6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机械取栓术后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评价其用于早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线NIHSS评分、机械取栓操作时间、合并房颤情况、末端闭塞类型及Willis环变异均与机械取栓术后早期预后不良有关(P<0.05);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类型和Willis环变异情况均是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 χ^(2)=1.069,P>0.05)。利用Logistic预测概率、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类型、Willis环变异情况对机械取栓术后患者的早期预后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33.56%、25.09%、29.23%。结论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早期预后与颅内血供情况关系密切,其中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型闭塞和Willis环变异者预后更差,同时上述两种因素联合可准确预测患者早期预后的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 机械取栓 预后 Willis环变异 颅内血供
下载PDF
远端通过导管推越技术机械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
7
作者 程天祥 程祖珏 +3 位作者 卢巍 阮良缵 刘裕 赖贤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观察将治疗时间窗延长至16 h并以远端通过导管推越(ADVANCE)技术机械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因大脑中动脉M1段或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发病至介入治疗动脉穿刺时间≤16 h)而接受数字... 目的观察将治疗时间窗延长至16 h并以远端通过导管推越(ADVANCE)技术机械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因大脑中动脉M1段或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发病至介入治疗动脉穿刺时间≤16 h)而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28例以ADVANCE技术首次取栓(观察组)、32例以血栓抽吸术取栓(对照组),对比组间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血管再通成功率[89.29%(25/28)]与对照组[93.75%(3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观察组首过效应(FPE)率高于对照组,首次血管再通取栓次数及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90天预后良好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颅内出血、远端栓塞、新发梗死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治疗时间窗延长至16 h,以ADVANCE技术机械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栓塞和血栓形成 机械取栓
下载PDF
尤瑞克林在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昊 高立功 +2 位作者 谭文刚 冯文献 于广周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在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病人机械取栓术后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入院就诊的ALVOS病人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机械...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在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病人机械取栓术后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入院就诊的ALVOS病人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机械取栓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14 d,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及90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WBV)、全血高切黏度(HWBV)、纤维蛋白原(FIB)]、Hcy、Cys-C、MMP-9、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V(1.37±0.41,1.74±0.52)mPs/s、LWBV(3.68±1.05,4.33±1.17)mPs/s、HWBV(6.35±1.38,8.75±1.59)mPs/s、FIB(249.55±21.69,289.62±26.48)g/L、Hcy(11.36±2.68,17.59±3.24)μmol/L、Cys-C(0.81±0.21,1.26±0.29)mg/L、MMP-9(246.33±22.98,282.57±25.54)μg/L、hs-CRP(10.21±2.25,14.47±2.68)mmol/L、IL-6(8.45±2.78,13.61±3.37)ng/L、TNF-α(7.54±2.30,11.73±3.18)ng/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NHI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治疗后7 d、治疗后90 d,两组NHISS评分24 h(10.41±2.26,11.35±2.51)分、7 d(5.29±1.34,7.92±1.58)分和90 d(1.62±0.52,1.95±0.58)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7 d、治疗后90 d 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后90 d,两组Barthel指数(73.55±15.24,59.64±12.67)分和90 d(78.63±14.47,62.30±13.15)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内两组均未有死亡病例。结论ALVOS病人机械取栓术后应用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可能与尤瑞克林改善缺血脑组织血流量、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血栓切除术 颈内动脉 尤瑞克林 机械取栓 预后
下载PDF
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价值与预后 被引量:2
9
作者 钟仁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 目的:分析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机械取栓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效果、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114,P<0.05)。治疗后3 d、2周、4周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颅内出血率低于对照组,血管残余狭窄≤30%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机械取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可改善其预后效果,并促进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早期 急性脑梗死 预后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载PDF
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小锋 逯青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加早期机械取栓,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施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血流速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高于对照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69.39%(P<0.05)。结论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可有效改善AIS患者脑部血流状态及神经因子水平,提高血管再通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 早期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动脉 血流速度 神经因子
下载PDF
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11
作者 张洪淞 刘擎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0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血管介入溶栓治疗,... 目的:观察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血管介入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即刻mTICI血流分级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与椎动脉内径与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TIC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脑血管血流状态,扩大血流灌注区域,其效果优于单纯血管介入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脑梗死 脑动脉内径 血流速度
下载PDF
机械取栓与动脉内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2
作者 王黎明 杨丹丹 +2 位作者 陈静 蔡丹丹 张雪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MT)及动脉内溶栓(IAT)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取栓组及溶栓组,各60例。取栓组接受MT治疗,溶...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MT)及动脉内溶栓(IAT)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取栓组及溶栓组,各60例。取栓组接受MT治疗,溶栓组接受IAT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检测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记录比较两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取栓组临床疗效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组血管情况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NIHSS评分、NSE、S100β水平较术前降低,BDNF水平较术前升高,且取栓组NIHSS评分、NSE、S100β水平低于溶栓组,BDNF水平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IAT,能够有效帮助血管复通,同时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动脉内溶栓 血管再通率 预后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探讨
13
作者 刘圣山 金小庆 +1 位作者 李清元 王骞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5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2月—2022年6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静脉溶栓... 目的探讨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2月—2022年6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42例,给予机械取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61.90%,高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1,P<0.05)。研究组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指标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更确切,有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闭塞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14
作者 刘楠 赵津璋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5期16-19,共4页
目的:探究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71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纳入静脉组,49例行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阿替... 目的:探究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71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纳入静脉组,49例行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纳入动脉组。统计动脉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动脉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静脉组8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治疗后各时段NIHSS评分均低于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治疗3、6个月后的mRS评分均低于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出血发生率为6.12%,静脉组为12.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动脉溶栓 阿替普酶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桂林 杜世伟 +3 位作者 李静伟 孙力泳 张鸿祺 陈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5 h,血管内治疗开始时间(股动脉穿刺)在发病≤6 h。根据取栓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41例)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闭塞部位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评价血管开通效果,分析静脉桥接下两种动脉内治疗方式的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入院时、术后72 h和90 d的NIHS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单纯支架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37例(90.2%),后循环闭塞4例(9.8%);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20例(90.9%),后循环闭塞2例(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大血管均获得良好开通(m TICI分级:Ⅱb~Ⅲ级)。(2)单纯支架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6±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8±0.9)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症状性出血5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1.2%(21/41)。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3±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2±0.8)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症状性出血2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9.1%(13/22)。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单纯支架取栓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均能快速使颅内闭塞大血管获得再通,并且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具有更好的再通率。但两种技术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动脉内取栓 支架取栓 支架联合抽吸技术取栓
下载PDF
动脉溶栓与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齐立 李慎茂 +2 位作者 俸军林 唐永刚 焦力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进行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后观察患者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种动脉溶栓方法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23例,成功再通率为92%(23/25),尿激酶组患者则为18例,再通成功率仅为60%(18/30)。术后平均NIHSS(脑卒中量表)及ADL(日常活动量表)评分联合治疗组(1 h分别为8.6±2.5和20.0±4.6;24 h分别为9.0±1.8和17.0±2.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尿激酶组(1 h分别为7.5±2.0和28.0±3.5;24 h分别为8.1±2.0和24.O±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联合治疗组分别为(36.8±8.4)万u和(35.3±11.6)min,尿激酶组分别为(50.4±15.3)万u和(55.7±13.3)min,前者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应用动脉内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动脉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机械碎栓 尿激酶
下载PDF
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单中心回顾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马朝晖 李贵福 +13 位作者 尤劲松 朱吉祥 罗望池 张迎光 郭建文 陈发军 石尧 薛道金 张佛明 文龙龙 朱文燕 古振云 黄燕 李铁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6-411,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方法对于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比较分析2005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行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患者,比较其发病到入院时间、入院到穿刺时间以及穿刺到获得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 目的对比分析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方法对于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比较分析2005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行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患者,比较其发病到入院时间、入院到穿刺时间以及穿刺到获得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TICI评分、患者术前及出院时NIHSS评分变化、90d时MRS评分、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机械取栓组102例,动脉溶栓组50例,两组在发病入院时间(300 min vs.120 min,Z=-5.704,P=0.000),穿刺到再通时间(30 min vs.65 min,Z=-5.011,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机械取栓组明显优于动脉溶栓组。两组在血管再通率(91.2%vs.60.0%,P=0.01)、总出血率(21.7%vs.36.0%,P=0.046)、死亡率(16.6%vs.26.0%,P=0.043)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机械取栓组明显优于动脉溶栓组。两组90d时症状性出血率(12%vs.16%,P=0.055)、NIHSS评分变化(3 vs.4,Z=-0.236,P=0.823)、90d时良好预后率(48.2%vs.46.0%,P=0.82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机械取栓组的支架放置率高于动脉溶栓组(22.5%vs.8.0%,P=0.018)。两组责任血管分层比较:机械取栓组颈内动脉(81.8%vs.55.6%,P=0.048)、基底动脉(93.1%vs.55.6%,P=0.032)、大脑中动脉(97.5%vs.60%,P=0.026)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颈内动脉(13.8%vs.33.3%,P=0.001)、基底动脉(13.8%vs.22.2%,P=0.011)的症状性出血率明显低于动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大脑中动脉死亡率显著低于动脉溶栓组(2.5%vs.20.0%,P=0.000)。机械取栓组基底动脉良好预后率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41.3%vs.22.2%,P﹤0.01)。结论对于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相比动脉溶栓有更宽的时间窗,更高的再通率和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溶栓 机械取栓 脑动脉闭塞
下载PDF
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立恒 江桂华 +2 位作者 肖承江 陈延 方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451,共7页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8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其中58例病人在发病后3~5 h行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24例病人行S...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8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其中58例病人在发病后3~5 h行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24例病人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两组病人均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其血流动力学评估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分级。当前向血流达TICIⅡ-Ⅲ级时表示血管再通成功,TICI 0-Ⅰ级表示血管再通失败。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我们分别统计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天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47例,再通失败11例,血管再通率81.0%,继发性脑出血2例(3.45%),再通后血栓脱落导致继发性脑栓塞2例(3.45%),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取栓组血管再通成功20例,再通失败4例,血管再通率83.3%,继发性脑栓塞1例,无颅内出血并发症,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肯定,而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率不低于取栓组,相比之下,碎栓技术更容易推广应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碎栓 支架取栓 动脉内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脑动脉闭塞
下载PDF
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被引量:28
19
作者 田宇 王佳君 +1 位作者 李宝云 宛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对照组)35例,机械取栓组(观察组)3...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对照组)35例,机械取栓组(观察组)35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有效性、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观察。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7.14%vs.80.0%,x^2=5.081,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及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5.667,5.850,P<0.05)。对照组治疗后3 d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3,P>0.05),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326,P<0.05);2组治疗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2级明显多于对照组,血管急性再闭塞率明显少于对照组(x^2=17.481、10.403,P<0.01)。治疗后2组病变残余狭窄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88、0.159、0.348,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且其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脑梗死 急性 临床疗效 预后
下载PDF
腔内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强 程英升 王永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7-800,共4页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导致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是目前主流治疗方法。腔内血栓清除术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溶栓(CDT)、超声加速溶栓(UAT)、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PMT)、机械...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导致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是目前主流治疗方法。腔内血栓清除术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溶栓(CDT)、超声加速溶栓(UAT)、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PMT)、机械清除血栓(MT)等。本文就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LEDVT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血栓清除 导管接触溶栓 超声加速溶栓 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 机械清除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