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nostic value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ollowing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被引量:46
1
作者 Xiao-ru Che Yong-jie Wang Hai-yan Zheng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69-173,共5页
BACKGROUND: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has been increasing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With high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rates,it brings huge burden to th... BACKGROUND: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has been increasing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With high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rates,it brings huge burden to the families.It lacks evidence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monitoring in HICH.In the current study,the authors aimed to evaluate whether ICP monitoring could make any difference on the prognosis of HICH patients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ETHODS: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16 HICH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between 2014 and 2016,was performed.The effects of ICP monitoring on 6-month mortality and favorable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by univariate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ICP monitors were inserted into 50 patients.Patients with ICP monitoring ha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outcome(P<0.05).The average in-hospital duration in patients with ICP monitoring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ICP monitoring(16.68 days vs.20.47 days,P<0.05).Mortality rates between ICP monitoring and no ICP monitoring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16.0%vs.15.1%,P=0.901).On univariate analysis,age,Glasgow Coma Scale(GCS)on admission and presence of ICP monitor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6-month favorable outcomes.CONCLUSION:ICP monitoring is associated with a better 6-month functional outcome compared with no ICP monitoring.Future study is still needed to confirm our results and elucidate which subgroup of HICH patients will benefit most from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ICP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下载PDF
经额定位联合颅内压监测下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覃成箭 张坤源 +6 位作者 郑传华 邓显东 罗中彬 燕鹏 梁洪岖 吕浩 罗起胜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额简易定位软通道联合颅内压监测下微创手术治疗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简易定位后经额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的70例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经额简易定位软通道联合颅内压监测下微创手术治疗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简易定位后经额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的70例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颅内压(ICP)监测传感器置入术将其分为监测组26例和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肿清除率、术后甘露醇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预后良好率、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量、是否中线移位、是否破入脑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为(58.72±13.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58±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的术后甘露醇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00±2.06)d、(11.31±3.8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23±4.29)d、(14.73±6.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GOS评分为(3.96±0.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9±1.08)分,预后良好率为6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mRS评分为(0.88±1.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9±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额简易定位软通道联合颅内压监测下进行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血肿清除率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额简易定位软通道 有创颅内压监测 微创 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 疗效
下载PDF
CT定位下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张海坡 何建军 佘晓春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9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CT定位下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3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后将其... 目的:分析CT定位下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3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后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T定位下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管内皮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CT定位下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预后及生活质量水平,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定位 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 尿激酶灌注 老年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魏峰 李修龙 +2 位作者 张雷 董国平 崔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方式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 目的分析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方式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77.50%相比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13.64±2.12)分比对照组的(19.74±5.26)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注意评分(5.71±0.43)分、命名评分(2.76±0.24)分、语言流畅评分(1.99±0.37)分、定向力评分(5.97±0.45)分、延迟记忆评分(2.96±0.33)分、抽象思维评分(1.65±0.33)分、视空间的执行能力评分(4.79±0.53)分、总分(23.85±5.47)分与对照组的(4.12±0.49)、(2.04±0.03)、(1.52±0.08)、(4.06±0.32)、(1.76±0.14)、(1.14±0.21)、(4.02±0.46)、(17.28±2.35)分相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与对照组25.00%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效果较好,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其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提升认知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能有效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认知功能 基底核区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于康复路径的功能锻炼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5
作者 蔡玲 罗岚 陈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165-168,17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康复路径的功能锻炼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康复路... 目的探讨基于康复路径的功能锻炼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康复路径的功能锻炼结合积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坚韧、自强及乐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举动、康复护理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放弃举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康复路径的功能锻炼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患者的心理弹性和康复锻炼积极性,促进疼痛减轻和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路径 功能锻炼 积极心理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下载PDF
改良数字化定位定深导板在完全骨埋伏牙拔除中的应用
6
作者 郑峰 吴清柱 +6 位作者 徐伟峰 柳敏 肖亦赫 董一磊 王科明 陈良武 冯剑颖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521-152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数字化定位定深导板在完全骨埋伏牙拔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完全骨埋伏牙患者15例,根据CBCT数据和口扫模型,设计软组织切口线和完全骨埋伏牙定位定深环以及定位冠根分割线,3D打印牙支持式数字化定位定深导板,应用于完全... 目的探讨改良数字化定位定深导板在完全骨埋伏牙拔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完全骨埋伏牙患者15例,根据CBCT数据和口扫模型,设计软组织切口线和完全骨埋伏牙定位定深环以及定位冠根分割线,3D打印牙支持式数字化定位定深导板,应用于完全骨埋伏牙拔除术,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改良数字化定位定深导板在术中贴附良好,可快速定位并协助暴露完全骨埋伏牙,避免损伤邻近重要解剖结构,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改良数字化定位定深导板拔除完全骨埋伏牙有助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创伤,符合牙槽外科微创、精准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定位定深导板 完全骨埋伏牙 微创
下载PDF
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李铁男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4期117-121,共5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微创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手术组、开颅手术组两组,每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血肿清除效果、颅内压、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微创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手术组、开颅手术组两组,每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血肿清除效果、颅内压、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手术组和开颅手术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6.00%(48/50)和98.00%(49/50),差异不显著(χ^(2)=0.000,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NDS评分、M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ND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P<0.05),M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颅内压、NDS评分均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M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48/50)高于开颅手术组82.00%(41/50)(χ^(2)=5.005,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开颅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颅手术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00%(7/50)低于开颅手术组38.00%(19/50)(χ^(2)=7.484,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微创手术的效果较开颅手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8
作者 黎文汉 罗斌 王玉波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过程中行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在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术中通过普通技术完成血肿穿刺操作,观察... 目的探讨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过程中行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在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术中通过普通技术完成血肿穿刺操作,观察组术中行ICP监测,观察患者血肿抽吸量、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血肿抽吸量与初始量对比的体积比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20、12.703,P<0.05);观察组平均血肿清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7、13.229,P<0.05);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15%,对照组为36.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期间行ICP监测,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术后更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颅内压 血肿量 并发症 术后住院时间
下载PDF
经内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国磊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0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接受经内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2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实施经内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接受经内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2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实施经内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为(93.56±6.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31±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60,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5.75±4.56)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4.01±5.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41,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6%(29/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1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1)。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为(10.06±2.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7±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06,P<0.01)。结论:HICH患者实施经内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能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住院时间短,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快,患者预后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经内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血肿清除率 治疗效果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后液压耦合监测颅内压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虞凯迪 宋黄成 +5 位作者 龚辉 顾旭辉 袁斌斌 刘婷婷 王耀娟 虞聪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7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后采用液压耦合技术监测颅内压的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1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海门医院收治的6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术中清除血肿分为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室内血肿+...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后采用液压耦合技术监测颅内压的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1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海门医院收治的6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术中清除血肿分为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室内血肿+外引流(内镜组30例)和单纯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单纯组30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后采用液压耦合监测颅内压数据、术后脑室外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脑积水和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评分,观察内镜组和单纯外引流组短期和长期预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镜组颅内压均值明显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3、14.95、40.00、26.20、22.07、20.50、45.40,P<0.05);术后30 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术前明显降低,且与单纯组相比,内镜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0,P<0.05)。术后内镜组患者血肿量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预后结果显示,内镜组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单纯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引流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脑积水)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预后结果显示,内镜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单纯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4,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室内血肿+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具有微创、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和改善患者预后的优点,同时采用液压耦合技术监测颅内压具有准确、方便、价廉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脑室内出血 微创手术 液压耦合 颅内压 疗效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杨子伟 周海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6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HCH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HCH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死亡率、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术后6个月,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CH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外科手术固定装置用于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丁喆如 邵加华 +3 位作者 曹嘉 陈宜 符培亮 王波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9-445,共7页
目的了解将外科手术固定装置应用于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常规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之间的区别。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拟行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 目的了解将外科手术固定装置应用于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常规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之间的区别。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拟行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月1日至3月31日行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月1日至6月30日行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外科手术支架固定患肢,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第一助手度过消毒铺巾学习曲线所需病例数、手术所需助手数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6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评分。结果共入组患者110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消毒铺巾占用时间更短[(15.3±2.1)min vs(21.4±4.3)min,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第一助手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病例数分别为(4.7±0.6)例和(7.3±1.2)例,观察组第一助手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病例数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所需助手更少(2位助手vs 3位助手)。观察组髋臼假体前倾角小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4°±3.4°vs 21.3°±2.2°,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周VAS评分、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VAS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外科手术固定装置用于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可以缩短术前消毒铺巾时间,减少手术室的占用时间,对助手数量及培训时间要求较少,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更容易掌握髋臼假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置换术 微创外科手术 假体位置 手术后并发症 手术时间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3
作者 韦拳堂 钟志伟 +2 位作者 张子衡 黄杰浩 许益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索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中及术后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优势。方法:抽取73例HICH的病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ICP监测组)。对照组34例,术中使用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对血肿进行穿刺,抽吸术前计算血肿量的1/... 目的:探索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中及术后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优势。方法:抽取73例HICH的病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ICP监测组)。对照组34例,术中使用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对血肿进行穿刺,抽吸术前计算血肿量的1/3~1/2后停止,术后常规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组39例,血肿穿刺前放置ICP监测,然后对血肿进行控制性抽吸,设定目标ICP为15 mm Hg,达到目标ICP则停止抽吸,术后根据ICP监测数值控制性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2~5万单位等治疗方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血肿排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评判ICP控制在HICH的价值。结果:通过治疗组观察发现,要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ICP,术中抽吸初始血肿量的1/5左右即可;术后再出血:治疗组0例,对照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肿排空用时:治疗组(7.36±2.06)d,对照组(10.00±2.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19.45±5.942)d,对照组(25.52±9.8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ICP监测联合定向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HICH,改变既往术中经验性抽吸血肿和术后推注药物的观念,提出控制性引流和注药的理念,抽吸初始血肿量的1/5左右(约4~10 m L),即可降低ICP至目标值,还可明显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为临床上提供灵敏、客观的指标和依据,提高疗效,减少继发性损伤,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控制性抽吸 高血压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对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高添喜 黄波 +1 位作者 伍爱平 林飞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优越性及其对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微创组42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CT片定位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B组:开颅组36例,在内科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优越性及其对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微创组42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CT片定位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B组:开颅组36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开骨瓣或骨窗行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死亡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开颅组有效率为55.6%,死亡率为11.1%;微创组有效率90.5%,死亡率为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 早期康复 适应证
下载PDF
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文桢 任海军 +12 位作者 侯博儒 赵志勇 王登峰 王刚 刘吉星 严贵忠 郑峰伟 王栋 李瑞豪 白若冰 康军林 薛鑫 李强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7期20-25,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联合对侧脑室穿刺颅内压监测组(A组,20例);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组(B组,2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组(C组,23...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联合对侧脑室穿刺颅内压监测组(A组,20例);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组(B组,2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组(C组,23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甘露醇使用次数、术后监护时间、气管切开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1)甘露醇使用次数:A组使用甘露醇次数(17.25±2.55)明显少于B组(20.32±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监护时间:A组(63.60±11.74)h明显少于B组(104.64±16.80)h和C组(138.78±23.9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气管切开率:A组患者的气管切开率(5.0%)明显低于B组(36.0%)和C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预后:A组患者的预后(100.0%)优于B组(72.0%)和C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是一种明确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微创外科 颅内压监测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以相对偏离度评估穿刺准确度对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奇明 许峰 +5 位作者 连立飞 王刚 张逸驰 王芙蓉 唐洲平 朱遂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评估微创术穿刺准确度的方法——相对偏离度,并评估穿刺准确度对血肿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1月应用徒手穿刺法实施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 目的介绍一种评估微创术穿刺准确度的方法——相对偏离度,并评估穿刺准确度对血肿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1月应用徒手穿刺法实施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相对偏离度评估穿刺准确度,并分析穿刺准确度与抽吸、液化引流及血肿清除效果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3例患者,平均年龄(53.0±12.2)岁,术前血肿量为(38.3±12.1)mL。相对偏离度平均为(0.54±0.27),相关分析显示相对偏离度与血肿清除率呈负相关(r=-0.591,P〈0.01)。相对偏离度≤0.6可能是较理想的准确度,53例中达到该准确度的比例为58.4%。结论相对偏离度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评估穿刺准确度的方法。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徒手穿刺法的穿刺准确度,以增强血肿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术 穿刺准确度 相对偏离度
下载PDF
翼点微骨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硕 赵继宗 +2 位作者 隋大立 王嵘 齐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骨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1月~2001年12月采用翼点微骨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病人83例,共86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40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例,前交通... 目的探讨应用微骨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1月~2001年12月采用翼点微骨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病人83例,共86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40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例,前交通动脉瘤19例,前动脉水平段动脉瘤2例,中动脉水平段5例,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3例。结果成功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病人83例,共夹闭86个动脉瘤。术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4例,占4.8%;无手术死亡。术后80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无与开颅入路相关的并发症。本组均未输异体血液,术中采用自体血回收后输血26例。结论翼点微骨孔入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可以降低手术中的医源性损伤并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微骨孔入路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手术 颅内肿瘤 手术方式 手术入路
下载PDF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学聪 刘宝玲 宋丹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AD... 目的探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ADL评分情况、治疗前后血肿量、治疗前后GCS评分及CSS评分。结果 (1)经治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4.38%)(P<0.05);(2)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I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血肿量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肿量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两组治疗后GCS及C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显著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CT定位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57
19
作者 肖涛 万娟 蒋文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56-46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及开颅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3~36 h,平均(14±7) h;均为幕... 目的对比分析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及开颅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3~36 h,平均(14±7) h;均为幕上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42例,丘脑出血28例,皮质出血15例;出血位于左侧44例,右侧41例;破入脑室38例;出血量32~82 ml,平均(52±11) 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12分,平均(8. 2±1. 5)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5例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51例)和内镜治疗组(34例)。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及其相关并发症情况(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进行评价,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以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1)两组患者男性、高血压病史、年龄、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内镜治疗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开颅手术组[(86. 7±2. 2)%比(70. 4±7. 2)%,t=9. 135],手术时间少于开颅手术组[(72±6) min比(149±21) min,t=-20. 3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内镜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 4%(28/34)比60. 8%(31/51),χ2=4. 470,P=0. 034]。结论对于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安全和疗效,与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下血肿清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镜手术 颅骨切开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颅内血肿的简易精确体表定位及微创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宝林 方耀春 +2 位作者 房正华 宋湖平 林吴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62-263,265,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精确定位及手术方法。方法在头颅CT引导下,以医用齿科砂轮做定位标记,应用颅内血肿粉碎引流器对2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24例,均痊愈...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精确定位及手术方法。方法在头颅CT引导下,以医用齿科砂轮做定位标记,应用颅内血肿粉碎引流器对2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24例,均痊愈。高血压性脑出血31例,29例有效(93.5%),死亡2例(6.5%)。结论应用简易精确体表定位法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易行、实用有效、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适应征宽、并发症少、保全神经功能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定位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