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value analysi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surgery 被引量:12
1
作者 Lan Gu Xiao-Liang Yang +2 位作者 Hui-Kang Yin Ze-Hua Lu Cheng-Jun G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23期5894-5901,共8页
BACKGROUN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Computed tomography(CT)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have certain sensitivity and have good diagnostic efficacy.AIM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BACKGROUN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Computed tomography(CT)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have certain sensitivity and have good diagnostic efficacy.AIM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RI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surgery.METHODS We selected 8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raniocerebral surgery(including 40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42 patients without infection)during the period from April 2016 to June 2019 in our hospital.All 82 patients received CT and MRI examinations,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viewe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positive diagnosis and the overall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of different pathogenic infection types were measured with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s well a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S For all types of pathogenic infections(Staphylococcus aureus,Staphylococcus hemolyticus,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and others),MRI scans had higher positiv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s than CT scans;the overall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with MRI examinations than with CT examination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MRI examination can accurately diagnos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linical craniocerebral surgery.Compared with CT,MRI had higher diagnostic efficiency.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with MRI than with conventional CT,which can be actively promo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raniocerebral surgery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Diagnostic efficacy comparative study
下载PDF
Isotropic volumetric MRI for displaying cranial perineural spread of cranial nerve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2
作者 ZHENG Dechun XU Shugui +4 位作者 LAI Guojing HU Chunmiao CAO Xisheng FENG Meimei PENG Li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4-1169,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value of isotropic volumetric MRI for displaying perineural spread(PNS)of cranial nerve(CN)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Methods Eighty-seven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proven nasopharyngeal c...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value of isotropic volumetric MRI for displaying perineural spread(PNS)of cranial nerve(CN)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Methods Eighty-seven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prove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ere prospectively enrolled.MR scanning,including three-dimensional 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flexible(3D LAVA_Flex)image,T2WI with fat suppression(T2WI-FS),T1WI,contrast enhancement(CE)T1WI-FS of nasopharynx and neck region were performed.The displaying rates of CN PN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3D LAVA_Flex and T2WI-FS,T1WI,CE-T1WI-FS at patient level,CN group level and neural level,respectively.Results The displaying rate of CN PNS in all 87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by 3D LAVA_Flex sequence was 49.43%(43/87),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MRI(30/87,34.48%,P=0.001).Among 59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diagnosed with conventional sequences,the displaying rate of CN PNS was 71.19%(42/59)by 3D LAVA-Flex sequence,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MRI(30/59,50.85%,P=0.001).At both patient level and posterior CN level,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displaying rate of CN PNS were found between 3D LAVA-Flex sequence and T2WI-FS,T1WI,CE-T1WI-FS,while at CN level,the displaying rates of mandibular nerve PNS,CNⅨ—ⅪPNS in jugular foramen(P<0.05)and CNⅨ—ⅫPNS in carotid space of 3D LAVA_Flex sequence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2WI-FS,T1WI and CE-T1WI-FS(all P<0.05),of PNS of CNⅢ—Ⅴin cavernous sinu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2WI-FS(P<0.05),while of PNS of hypoglossal nerv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2WI-FS and T1WI(both P<0.05).Conclusion 3D LAVA_Flex sequence could be used to effectively display CN PN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opharyngeal neoplasm cranial ner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oplasm metastasis prospective studies
下载PDF
5.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脑小静脉及检测脑微出血
3
作者 缪熙音 史张 +5 位作者 韩世鸿 王睿 陈财忠 饶圣祥 林江 曾蒙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观察5.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脑小静脉及检测脑微出血(CMB)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0例疑因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患者行3.0T及5.0T头颅MR检查,对比不同场强下SWI图像质量、显示脑小静脉及检出CMB效果。结果5.0T SWI图像质量评分... 目的观察5.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脑小静脉及检测脑微出血(CMB)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0例疑因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患者行3.0T及5.0T头颅MR检查,对比不同场强下SWI图像质量、显示脑小静脉及检出CMB效果。结果5.0T SWI图像质量评分、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显示脑深部静脉及皮层下静脉评分、检测CMB数量及脑皮质表面铁沉积检出率均高于3.0T SWI(P均<0.05)。3.0T及5.0T SWI评估CMB位置一致性极好(Kappa=1.0)。结论5.0T SWI显示脑小静脉及检测CMB效果均优于3.0T SWI,可用于评估脑小血管病所致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卒中 大脑静脉 颅内出血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MR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飚 梁长虹 +2 位作者 刘红军 刘辉 周正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6-769,共4页
目的分析MR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确诊恶性肿瘤可疑有脑转移患者159例。MR检查除常规平扫和增强外,在增强后加扫FLAIR序列,图像由3名有经验的放射科... 目的分析MR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确诊恶性肿瘤可疑有脑转移患者159例。MR检查除常规平扫和增强外,在增强后加扫FLAIR序列,图像由3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评估。结果58例有脑内转移,6例增强后FLAIR脑实质病灶数目显示较增强T1WI多,11例病灶强化较T1WI明显;在11例柔脑膜转移者中,7例病灶强化程度优于增强后T1WI。结论增强后FLAIR是增强后T1WI的有效补充,对脑内小病灶和脑膜病灶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MRI瘤周水肿、VEGF 表达程度、MVD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长青 廖伟华 +4 位作者 陈常勇 王小宜 刘凡 姜新雅 王润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程度、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术前分别行常规横断T1WI、T2WI平扫和Gd-DTPA增强后三维T1WI,术后...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程度、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术前分别行常规横断T1WI、T2WI平扫和Gd-DTPA增强后三维T1WI,术后取肿瘤组织行VEGF表达程度和MVD的免疫组化测定,计算每一例肿瘤标本的VEGF表达程度和MVD,将VEGF表达程度分别与瘤周水肿、MVD及病理分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越高,VEGF表达越强(P<0.01);肿瘤周围水肿程度、MVD与VEGF表达强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结论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与VEGF表达强度、MVD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根据MRI所显示的瘤周水肿程度对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和预后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星形细胞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酶技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MR增强后FLAIR序列对脑膜病变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6
作者 黄飚 梁长虹 +1 位作者 刘红军 刘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1-673,共3页
目的分析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对脑膜病变的显示。方法脑膜病变26例,除MR检查常规平扫和增强外,在增强后加扫FLAIR,图像由3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评估。结果增强后FLAIR对邻近脑实质、神经和脑脊液的强化较敏感,而且可克服... 目的分析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对脑膜病变的显示。方法脑膜病变26例,除MR检查常规平扫和增强外,在增强后加扫FLAIR,图像由3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评估。结果增强后FLAIR对邻近脑实质、神经和脑脊液的强化较敏感,而且可克服常规T1WI增强血管强化易与病变混淆的缺点。结论增强后FLAIR是增强后T1WI的有效补充,联合使用能提高脑膜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病变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下载PDF
MRCP与True FISP序列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15
7
作者 吕粟 周翔平 +2 位作者 陈卫霞 刘荣波 陈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 比较MRCP与TrueFISP序列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有梗阻性黄疸的 3 0例病人的MRCP与TrueFISP序列分别进行阅片诊断 ,再结合其他序列进行诊断 ;最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CP与TrueFISP序列判断有无... 目的 比较MRCP与TrueFISP序列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有梗阻性黄疸的 3 0例病人的MRCP与TrueFISP序列分别进行阅片诊断 ,再结合其他序列进行诊断 ;最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CP与TrueFISP序列判断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 ,但TrueFISP序列的正确定性率 (61.9% )高于MRCP(5 4.5 % )。而结合T1WI、T2WI序列后正确定性率达 86.7%。结论 MRCP与TrueFISP序列均能很好的判断有无胆管梗阻及梗阻部位 ,MRCP对胰胆管整体显示较好 ,不易漏诊小病变。但在定性方面 ,TrueFISP序列优于MRCP。单凭MRCP或TrueFISP不能区别炎症和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胆道疾病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垂体转移瘤的临床与MR表现 被引量:10
8
作者 樊树峰 李政 +3 位作者 曾家平 张回 丁建荣 李欣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转移瘤的临床和MR表现。方法:收集垂体转移瘤20例,对其MR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原发肿瘤包括乳腺癌5例,肺癌14例,结肠癌1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尿崩症(10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2例)、头痛(4例)和视力下降(5例)... 目的:探讨垂体转移瘤的临床和MR表现。方法:收集垂体转移瘤20例,对其MR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原发肿瘤包括乳腺癌5例,肺癌14例,结肠癌1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尿崩症(10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2例)、头痛(4例)和视力下降(5例)等鞍区占位症状。转移灶位于垂体柄和(或)垂体后叶,呈浸润性生长,T1WI呈等、略低或等低不均匀信号,T2WI呈等、略高或等高混杂信号。结论:垂体转移瘤的临床和MR表现有一定特征,正确认识这些特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诊断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多排探测器C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蒋媛嫄 王霄英 +1 位作者 郭雪梅 蒋学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7-772,共6页
目的:比较综合磁共振成像(MRI,1.5T或3T)多种序列与多排探测器CT(multidetector CT,MDCT,16或64层)动态增强扫描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1个月内接受腹部MDCT与MRI检查且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的21例乙型... 目的:比较综合磁共振成像(MRI,1.5T或3T)多种序列与多排探测器CT(multidetector CT,MDCT,16或64层)动态增强扫描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1个月内接受腹部MDCT与MRI检查且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的2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男18例、女3例,年龄44~74岁,共计29个病灶),病灶最终确诊方式包括组织病理学诊断,结合介入治疗中肿瘤染色及其他临床、影像学检查,或通过综合临床资料、典型影像学表现及至少一年的随访获得良恶性最终诊断。影像学结果由2名以上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共同进行评价,对所发现病灶进行5分法计分,通过ROC曲线及卡方检验比较分析MRI与MDCT的诊断结果。结果: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的SHCC,这两种检查方法的Az值分别为0.795(MDCT)及0.974(MRI),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5)。MDCT诊断SHCC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50%;MRI诊断的敏感度为86.36%,特异度为100%,但两者敏感度及特异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敏感度χ2=0.835,P=0.360;特异度χ2=1.379,P=0.240)。结论: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SHCC的诊断能力优于MD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对比研究
下载PDF
MSCT、MRI、DSA评价HCC TACE术后复发的价值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裴贻刚 胡道予 +3 位作者 王南 徐安徽 黄艳荣 彭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6期748-75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MSCT、MRI、DSA评价肝癌(HCC)TACE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HCCTACE术后1月排除HCC病灶残留后,共收集108例HCCTACE术后复发的病例。对其进行临床随访,评价MSCT、MRI和DSA显示HCCTACE术后复发的符合情况。结果:对于①小于0.5c... 目的:对比分析MSCT、MRI、DSA评价肝癌(HCC)TACE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HCCTACE术后1月排除HCC病灶残留后,共收集108例HCCTACE术后复发的病例。对其进行临床随访,评价MSCT、MRI和DSA显示HCCTACE术后复发的符合情况。结果:对于①小于0.5cm的复发灶,MSCT与DSA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43.5%(40/92)、86.9%(80/92);MSCT与MRI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50%(11/22)、90.9%(20/22);MRI与DSA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93.1%(27/29)、89.7%(26/29);②对于大于0.5cm小于1cm的复发灶,MSCT与DSA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86.5%(45/52)、94.2%(49/52);MSCT与MRI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85.0%(17/20)、95.0%(19/20);MRI与DSA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100%(24/24)、95.8%(23/24);③对于大于1cm的复发灶,MSCT、MRI和DSA检出率均为100%。结论:①MRI对于显示小于0.5cm的乏血供复发灶比MSCT和DSA敏感,MRI应为首选检查;②DSA显示复发灶的肿瘤染色、血管形态及血管受侵袭情况较MSCT、MRI好;③MSCT显示碘化油聚集的形态较MRI和DSA好;④MRI和DSA显示小于0.5cm的复发灶较MSCT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癌复发 对比研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卫 王化敏 +2 位作者 高强 邵丹 程若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分析14例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特征性体位性头痛;特征性MRI表现为7(7/8)例显示硬脑膜增厚,8(8/8)例显示窦汇扩张(后下缘后凸呈弧形),7(7/8... 目的:分析14例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特征性体位性头痛;特征性MRI表现为7(7/8)例显示硬脑膜增厚,8(8/8)例显示窦汇扩张(后下缘后凸呈弧形),7(7/8)例显示双侧硬脑膜弥漫性对称性均匀性强化,10(10/14)例MRM示脊膜憩室、囊肿、脑脊液漏。结论: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多样,体位性头痛是其特征性症状;头颅MRI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MRM可较为明确的显示脑脊液漏的部位;MRI检查在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颅压综合征 临床特点 腰椎穿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与同位素骨扫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建华 谭理连 +3 位作者 何伟红 黄勇 李敏红 邬恒夫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比较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同位素骨扫描(radionuclide bone scan)技术在乳腺癌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作WB-DWI及同位素骨扫描检查。WB-DWI检查使用反转恢复平面回波弥散序列行全身扫描,... 目的:比较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同位素骨扫描(radionuclide bone scan)技术在乳腺癌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作WB-DWI及同位素骨扫描检查。WB-DWI检查使用反转恢复平面回波弥散序列行全身扫描,将骨骼系统分为3个区域,分别记录每个患者各区域WB-DWI阳性病例数。对所有WB-DWI及同位素骨扫描影像表现的乳腺癌转移例数及发生部位行统计学比较。结果:WB-DWI阳性病例为35例,共检出病灶数为146个;同位素骨扫描阳性病例为30例,共检出病灶数为141个,WB-DWI的病灶检出率高于同位素骨扫描;WB-DWI与同位素骨扫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例数及发生部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WB-DWI检查无辐射,覆盖范围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乳腺癌骨转移早期筛查、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基于前列腺逐层切片病理PI-RADS v2.1与PI-RADS v2的评分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慧慧 高歌 +3 位作者 何群 沈棋 王鹤 王霄英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PI-RADS v2.1与v2对前列腺癌的评分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7月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患者资料53例。以前列腺逐层切片病理为金标准,入组癌灶数量89例。由两名影像科医师按照PI-RADS v2.1和v2标准进行... 目的分析PI-RADS v2.1与v2对前列腺癌的评分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7月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患者资料53例。以前列腺逐层切片病理为金标准,入组癌灶数量89例。由两名影像科医师按照PI-RADS v2.1和v2标准进行分别评分。结果总体上PI-RADS评分发生变化的癌灶11.2%,移行带占比20.5%、外周带占比4%。PI-RADS≥3病灶比例分别为73.0%、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 v2.1与v2对所有、移行带及外周带临床显著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67、0.841与0.895、0.878、0.884,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98,P=0.272;Z=0.301,P=0.763;Z=1.231,P=0.218)。结论PI-RADS v2.1与v2最终评分变化主要发生在移行带。PI-RADS≥3分的病例数量无明显变化,对临床决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病理切片
下载PDF
面肌痉挛的静息态脑功能和结构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海锋 张绮婷 +7 位作者 张记磊 王梦星 徐帅 秦朝霞 史妍慧 何欣威 杜小霞 刘建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侧面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是否存在脑功能和结构上的改变。材料与方法结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 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侧面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是否存在脑功能和结构上的改变。材料与方法结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观测33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与33例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之间的自发性脑活动和脑结构上的差异。磁共振数据采用Matlab和SPM12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统计阈值为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经过FWE检验矫正,P<0.05,大于30个体素的团块将被报道。结果静息态脑功能结果显示,HFS患者在小脑Ⅵ小叶区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VBM结果显示,HFS患者在小脑Ⅵ小叶区灰质体积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结论 HFS患者的小脑Ⅵ区存在脑功能和脑结构的改变,提示小脑异常可能和HFS患者持续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的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小脑 磁共振成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筛查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麦玲 马艳 +5 位作者 王桂荣 侯代伦 冯君兰 张立群 高孟秋 李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筛查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搜集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的415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进行了头颅MR增强扫描及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的患者235... 目的探讨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筛查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搜集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的415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进行了头颅MR增强扫描及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的患者235例,男∶女=1.12∶1(124/111),年龄15~87岁,平均年龄(36±18)岁,15~35岁年龄组患者占62.1%(146/235)。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总数>40,且1<理论频数<5时采用校正卡方检验。配对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35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89.8%,211/235)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63.0%,148/2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0)。按照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标准,“确诊”及“很可能”结核性脑膜炎219例中,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6.3%,211/219)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67.6%,148/219)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0)。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143例患者中,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5.8%,137/143)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发现的异常率(88.1%,126/1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35)。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76例患者中,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7.4%,74/76)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高(28.9%,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0)。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5.8%(137/143)与97.4%(7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 2检验,P=0.834);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发现的异常率[88.1%(126/143)与28.9%(22/7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86,P=0.000)。结论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对颅内病变的发现率高;特别是对于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发现的异常率偏低,而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仍>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诊断技术和方法 多相筛查 对比研究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下载PDF
MR标准化肝脏表观弥散系数值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兴荣 胡启托 +4 位作者 崔显念 陈军 张峻 邱妮妮 张丽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肝脏ADC值定量分析肝纤维化的能力,同时分析其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MRDWI检查回顾性分析54例肝纤维化患者资料,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PCⅢ和Ⅳ-C,测量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下肝脏ADC值、脾脏ADC值,... 目的探讨标准化肝脏ADC值定量分析肝纤维化的能力,同时分析其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MRDWI检查回顾性分析54例肝纤维化患者资料,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PCⅢ和Ⅳ-C,测量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下肝脏ADC值、脾脏ADC值,并计算标准化肝脏ADC值。分析肝纤维化分期与标准化肝脏ADC值之间的相关性,比较肝纤维化各期标准化肝脏ADC值间的差异,并对血清学指标和标准化肝脏ADC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学指标HA、LN、PCⅢ和Ⅳ-C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依次升高,标准化肝脏ADC值(b=700s/mm2)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生化指标与标准化肝脏ADC值相关性分析,标准化肝脏ADC值与LN、PCⅢ、HA、Ⅳ-C呈负相关。结论 MRDWI是有效检测和定量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影像学方法。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标准化肝脏ADC值在肝纤维化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两种方法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对比研究
下载PDF
DESS、MEDIC、TrueFISP磁共振扫描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成像的比较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杨琼 郑卓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5-537,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MR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成像质量及软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膝关节MR扫描,所用序列包括:稳态双回波(DESS)、多回波数据联合序列(MEDIC)以及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扫描之后进行关节软骨的信噪比... 目的评价不同MR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成像质量及软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膝关节MR扫描,所用序列包括:稳态双回波(DESS)、多回波数据联合序列(MEDIC)以及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扫描之后进行关节软骨的信噪比(SNR)及与周围结构的对比噪声比(CNR)的测量及比较。结果各序列SNR值间比较,MEDIC序列显著高于DESS和TrueFISP序列,DESS序列的软骨SNR虽然不如MEDIC序列高,但软骨-关节滑液CNR较高。结论DESS序列是相对较为优化的软骨MR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磁共振成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多层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化 王霄英 +3 位作者 黄勇 吴冰 李新民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246,共5页
目的比较综合MRI(1.5T或3T)多种序列与MSCT(16或64层)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MSCT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且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的41例患者(75个病灶)的诊断结果。结果MSCT鉴别... 目的比较综合MRI(1.5T或3T)多种序列与MSCT(16或64层)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MSCT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且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的41例患者(75个病灶)的诊断结果。结果MSCT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80.77%(21/26),特异度为68.42%(26/38)。MRI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93.33%(28/30),特异度为97.56%(40/41)。两者敏感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MRI的特异度高于MSCT(P<0.001)。对于具体的各类病灶,MRI的总体诊断准确率(86.36%,57/66)高于(P=0.004)MSCT(64.41%,38/59)。结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能力优于M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DCE-MRI Extended tofts模型和Reference Region模型在肺部结节/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杜永浩 梁挺 +3 位作者 杨健 张硕 郭银霞 牛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7-420,45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药代动力学Extended tofts模型与Reference Region模型应用于肺结节/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肺部结节/肿块(良性22例,恶性43例)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肺穿... 目的对比分析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药代动力学Extended tofts模型与Reference Region模型应用于肺结节/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肺部结节/肿块(良性22例,恶性43例)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或手术前行DCE-MRI检查。分别应用Extended tofts和Reference Region模型测量良恶性肺结节/肿块的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min^(-1))、组织间隙-血浆速率常数K_(ep)(min^(-1))、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mL)。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各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估定量DCE-MRI鉴别肺结节/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Extended tofts模型中K^(trans)、K_(ep)对肺部结节/肿块良恶性有鉴别意义(P<0.05)。Reference Region模型参数K^(trans)、K_(ep)在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时间分辨率较高的前提下,Extended tofts模型比Reference Region模型更适合应用于肺结节/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其定量参数K^(trans)较K_(ep)的诊断效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肺结节/肿块 药代动力学模型 对比研究
下载PDF
MRI和CUS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斌 王翠艳 +2 位作者 杨贞振 郭文斌 梁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1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 评价MRI和心脏超声 (CUS)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进行CUS和MRI检查 ,其中 12 1例经手术证实。结果  140例患者分为两组 :心脏疾病组共 76例 ,手术证实的病变 86处 ,CUS确诊 80处 ,符合率为 93.0... 目的 评价MRI和心脏超声 (CUS)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进行CUS和MRI检查 ,其中 12 1例经手术证实。结果  140例患者分为两组 :心脏疾病组共 76例 ,手术证实的病变 86处 ,CUS确诊 80处 ,符合率为 93.0 2 % ;MRI确诊 77处 ,符合率 89.5 3 % ,经 χ2 检验得 χ2 =0 .6 5 ,P >0 .0 5 ,无显著差异。大血管疾病组共 6 4例 ,CUS诊断符合率 5 5 .70 % (44 / 79) ;MRI诊断符合率 98.73 % (78/ 79)。经 χ2 检验得 χ2 =40 .6 1,P <0 .0 5 ,有显著差异。结论 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病或心肌梗塞应首选CUS检查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病变以及黏液瘤等占位性病变 ,先行CUS检查初步诊断 ,也可进一步行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脏超声检查 心血管疾病 对比研究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