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沈云龙 刘加令 +4 位作者 漆松涛 李伟光 霍伟康 杨勇 王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05-709,共5页
目的研究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脑室出血后行脑室外引流术的3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67例患者中,发生颅内... 目的研究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脑室出血后行脑室外引流术的3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67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29例。脑室外引流管留置1周、2周、3周的感染率分别是8.19%、8.04%、7.32%,无统计学差异。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OR=2.569,95%CI(1.792-3.378),P<0.05]、尿激酶灌注[OR=2.897,95%CI(1.297-5.061),P<0.05]、脑脊液抽样[OR=3.399,95%CI(2.705-4.175),P<0.01]及合并其他基础病[OR=3.751,95%CI(2.032-5.371),P<0.01]是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室外引流管留置3周内是安全的,在满足治疗需要的基础上,减少使用尿激酶灌注和脑脊液抽样,积极治疗合并基础疾病可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脑室外引流 脑室内出血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徐茂法 张立新 +8 位作者 杨子健 王树新 宋清安 许旭亮 王智恒 顾燕忠 兰吴春 钱玲华 董晓巧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664-666,670,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对脑室内出血(IVH)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IVH患者,比较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组(简称颅内压监测组)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组(简称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再出...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对脑室内出血(IVH)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IVH患者,比较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组(简称颅内压监测组)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组(简称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甘露醇使用量、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颅内压监测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甘露醇使用量、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 or 0.01);术后3个月颅内压监测组患者GOS分值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IVH,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内出血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炜 崔明 +1 位作者 陈节 江永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严格控制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小于7 d,同时采用经皮下隧道式放置脑室引流管。对照组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大于7 d,并采用经切...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严格控制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小于7 d,同时采用经皮下隧道式放置脑室引流管。对照组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大于7 d,并采用经切口处直接放置脑室引流管。结果治疗组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制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小于7 d,同时采用经皮下隧道式放置脑室引流管是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 颅内感染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春茂 沈国良 牟朝晖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的疗效。方法以本院就诊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颅内压监测下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对照组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CT扫描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的疗效。方法以本院就诊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颅内压监测下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对照组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CT扫描结果进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预后、并发症(颅内感染、脑积水、脑疝、再出血)、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①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1,P<0.05);②试验组颅内感染、脑积水和脑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脑室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疗效好,可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岀血 颅内压监测 脑室外引流 腰大池引流
下载PDF
超早期显微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鹏 刘福增 +1 位作者 殷尚炯 刘丽娜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无牵拉脉冲式冲水技术超早期显微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63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无牵拉脉冲式冲水技术超早期显微手术清... 目的探讨应用无牵拉脉冲式冲水技术超早期显微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63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无牵拉脉冲式冲水技术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并联合脑室外引流及颅内压监测为治疗方案,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O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手术时间(178±20)min,术中出血量(85±20)mL,血肿清除率(90±5)%,再出血2例(3.2%),术后1个月内死亡4例(6.3%)。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30例(47.6%),中度残疾18例(28.6%),重度残疾5例(7.9%),植物生存4例(6.5%),死亡6例(9.5%),脑积水发生7例(11.1%)。结论应用无牵拉脉冲式冲水技术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可迅速解除梗阻性脑积水及脑干受压,且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同时行颅内压监测,可改善预后,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小脑出血 显微手术 超早期 脑室外引流术 颅内压监测
下载PDF
脑脊液压力监测在早期腰大池外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董广宇 王新军 +1 位作者 廖一凡 兰周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4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脊液(CSF)压力监测在早期腰大池外引流(LD)治疗重型脑室出血(IVH)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重型IVH患者,其中37例(对照组)采用侧脑室外引流(EVD)并脑室内纤溶治疗(IVF),28...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脊液(CSF)压力监测在早期腰大池外引流(LD)治疗重型脑室出血(IVH)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重型IVH患者,其中37例(对照组)采用侧脑室外引流(EVD)并脑室内纤溶治疗(IVF),28例(观察组)在侧脑室CSF压力监测下早期联合应用LD。比较两组尿激酶使用总量、CSF持续外引流时间、引流相关并发症(脑疝、颅内再出血、颅内积气、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穿刺点CSF漏、脑积水)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尿激酶使用总量、CSF持续外引流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3个月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CSF压力监测下早期联合应用LD治疗重型IVH安全、可行,可显著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CSF持续外引流时间、降低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 腰大池外引流 脑脊液压力监测 预后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克 蔡少明 +2 位作者 邱平华 谢乐辉 李汉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探索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收治的7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 目的探索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收治的7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脑室穿刺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量、甘露醇使用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血肿排空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残留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7天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残留量、甘露醇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血肿排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7天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室内出血患者实施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内出血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并发症 血肿排空率
下载PDF
脑室引流管夹闭时间对颅内压监测数值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娜 王军 +1 位作者 纪媛媛 俞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观察脑室引流管不同夹闭时长对颅内压监测数值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55例留置脑室外引流(EVD)并监测颅内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持续引流状态得到的颅内压数值为基线,读取基线数值及夹闭后1、2、3、4、... 目的观察脑室引流管不同夹闭时长对颅内压监测数值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55例留置脑室外引流(EVD)并监测颅内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持续引流状态得到的颅内压数值为基线,读取基线数值及夹闭后1、2、3、4、5、10、15和30 min时的颅内压数值,分析不同时间点测得颅内压数值的变化。结果颅内压初次达到峰值时间多在夹闭后10 min以上,其中10~15 min 48例次(17.08%),>15~30 min 147例次(52.31%)。ICP基线数值与夹闭3、4、5、10、15、30 min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3 min以上不同时间点ICP值两两比较,夹闭3~5 min ICP数值无显著改变(P>0.05),而夹闭10 min与夹闭3 min、4 min ICP数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夹闭15 min与夹闭3~5 min间ICP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夹闭30 min ICP数值与之前夹闭时间点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ICP基线数值与EVD夹闭后5、10、15、30 min时SBP、DBP、CPP、HR、RR、SPO2数值,夹闭后30 min时测得SBP值与ICP基线及EVD夹闭后5 min、10 min时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后30 min时测得DBP值与ICP基线、EVD夹闭后15 min时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基线CPP数值与EVD夹闭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测得的HR、RR、SPO2数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需要一个标准用于指导医务人员为留置EVD持续引流脑脊液的患者监测ICP,通过规范操作同时规范夹闭EVD时间读取患者ICP数值指导临床操作。EVD夹闭测压的安全时段为5~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颅内压监测 神经重症监护 引流管夹闭时间 脑脊液
下载PDF
颅内压监护下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治疗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效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金涛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4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颅内压监护下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抽签方式分组,抽取到单号... 目的探讨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颅内压监护下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抽签方式分组,抽取到单号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抽取到双号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颅内压监护下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脑脊液转清时间及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更短,每日引流量更多(P<0.05);观察组5例(16.67%)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3例(43.33%)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颅内压监护下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治疗可缩短脑脊液转清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增加每日引流量,减少并发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护下脑室外引流 腰穿治疗 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静脉及鞘内联合应用万古霉素对脑室出血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燕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4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静滴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对脑室出血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自2007-07—2013-06选取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病人5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采用静滴广谱抗菌药物并腰穿... 目的探讨静滴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对脑室出血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自2007-07—2013-06选取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病人5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采用静滴广谱抗菌药物并腰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静滴万古霉素并腰穿,同时应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7d后,对照组23例,治愈14例,未愈9例;治疗组29例,治愈26例,未愈3例,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滴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能显著提高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病人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 颅内感染 万古霉素 鞘内注射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文勇 秦德广 +1 位作者 杨灵 黄志鹏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2例小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1例予以小脑血肿清除术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研究组31例在...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2例小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1例予以小脑血肿清除术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研究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脑室外引流,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术后感染情况、甘露醇使用次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后1、3、5d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甘露醇使用次数(2.15±1.04次)显著少于对照组(2.91±0.61次)(P<0.05);研究组有效率(74.19%)显著高于对照组(41.93%)。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降低病死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颅内压监测 小脑出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指导下脑室-腰大池序贯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智勇 邱炳辉 +4 位作者 艾昌淼 李彩钱 罗兴武 朱颂国 曾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度脑室出血脑室-腰大池序贯引流的指导作用及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88例重度脑室出血病人均行脑室-腰大池序贯引流治疗,根据是否实施ICP监测分为ICP监侧组(48例)和常规引流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度脑室出血脑室-腰大池序贯引流的指导作用及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88例重度脑室出血病人均行脑室-腰大池序贯引流治疗,根据是否实施ICP监测分为ICP监侧组(48例)和常规引流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ICP监测组人均甘露醇使用总量及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引流组(P<0.05),而术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引流组(P<0.05)。两组脑室积血清除情况、病死率及颅内再出血、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监测指导下脑室-腰大池序贯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避免引流过度或引流不足,减少使用脱水剂,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颅内压监测 引流术 脑室外 引流术 腰大池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闭管试验中颅内压相关参数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星兆 顾嘉程 +3 位作者 龚如 章素芳 曹轲 毛青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EVD)闭管试验中的颅内压(ICP)相关参数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行EVD并脑室型ICP探头置入术治疗的急性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是否死亡、是否...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EVD)闭管试验中的颅内压(ICP)相关参数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行EVD并脑室型ICP探头置入术治疗的急性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是否死亡、是否合并脑积水行分流手术、是否持续植物状态,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1例)与预后良好组(47例)。在EVD闭管试验期间每隔1 h记录1次ICP值,持续24 h,计算平均ICP变化率(ΔICP)及ICP累积负荷值。比较两组患者的ICP相关参数,并分别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闭管前,两组患者平均IC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管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平均ICP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平均ICP变化率和ICP累积负荷值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平均ICP变化率和ICP累积负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6(95%CI:0.554~0.819,P=0.0146)和0.727(95%CI:0.580~0.874,P=0.0029);两条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195和25.185。结论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并置入脑室型ICP探头的患者进行EVD拔管前闭管试验时的ICP相关参数(平均ICP变化率与ICP累积负荷值),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相关参数 颅脑损伤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勇 陈伟强 +4 位作者 李玻 陈达建 黄云 韦兴泽 唐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小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 目的分析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小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对照组患者除未接受脑外室引流外,其他治疗同观察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颅内压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统计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3、7天,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无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小脑出血,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控制性脑室外引流,能够调控患者的颅内压,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颅内压监测 小脑出血
下载PDF
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溦 王东 《东南国防医药》 202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究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某医院脑室出血后行脑室外引流术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继发颅内感染的危... 目的探究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某医院脑室出血后行脑室外引流术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共感染21例,感染率为26%。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8分、双侧脑室外引流、直接切口处固定引流管、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灌注、脑脊液取样是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术前GCS评分≤8分、尿激酶灌注和脑脊液取样是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GCS评分较低的患者需急诊手术,严格无菌操作以及准确把握尿激酶灌注和脑脊液取样指征有助于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0例脑室导管法颅内压监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年第3期102-103,共2页
脑室导管法是颅内压监测的常用方法,护理工作重点包括生命体征监护、引流管护理、引流液的观察、拔管、颅内压监测等。本研究20例行脑室导管法颅内压监测的患者,14例出现颅内压骤然升高,采用降颅压治疗后12例病情好转,2例及时行去骨瓣... 脑室导管法是颅内压监测的常用方法,护理工作重点包括生命体征监护、引流管护理、引流液的观察、拔管、颅内压监测等。本研究20例行脑室导管法颅内压监测的患者,14例出现颅内压骤然升高,采用降颅压治疗后12例病情好转,2例及时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下降,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护理 颅内压监测 脑室导管法 引流管
下载PDF
重度脑室出血患者实施颅内压监测和头腰侧交替引流的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彩钱 蓝秀梅 +2 位作者 卢雨婷 金爱娟 李沙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5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脑室出血患者实施颅内压监测和头腰侧交替引流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颅内压监测和头腰侧交替引流治疗后再行综合护理。调查干预后受试者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重度脑室出血患者实施颅内压监测和头腰侧交替引流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颅内压监测和头腰侧交替引流治疗后再行综合护理。调查干预后受试者住院时间、脑脊液达标时间、病死率等病情转归情况。采用脑损伤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估干预后受试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记录干预后受试者脑疝、颅内再出血、颅内感染、颅内积气、中枢性高热、穿刺孔脑脊液漏、低颅压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受试者脑脊液达标时间为(10.37±1.56)d,住院时间为(23.57±2.85)d,受试者病死率为2.86%。干预后,受试者NDS评分为(10.34±1.97)分。干预后受试者中有16例发生脑疝,10例发生低颅压,8例发生颅内积气,12例发生颅内感染,24例发生颅内再出血,4例发生穿刺孔脑脊液漏,没有患者发生中枢性高热。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重度脑室出血患者实施颅内压监测和头腰侧交替引流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脑室出血 颅内压监测 引流 护理策略
下载PDF
脑室穿刺结合颅内压监测导向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君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早期行脑室穿刺外引流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治疗的28例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均行脑室型颅内压探头植入术,成功治愈18例;监测过程中因持续颅内压>25 mm ...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早期行脑室穿刺外引流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治疗的28例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均行脑室型颅内压探头植入术,成功治愈18例;监测过程中因持续颅内压>25 mm Hg,最终行开颅手术10例。伤后6个月GOS评分判断预后,恢复良好25例,轻残2例,重残1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早期实施脑室穿刺外引流结合颅内压监测有利于观察病情,预防脑中心疝发生,可以更准确的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术 颅内压监测 双额叶脑挫裂伤 护理体会
下载PDF
ICP监测下微创血肿外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炎 孟捷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颅内压(ICP)监测下微创血肿外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0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54例)和对照组(154例),对照... 目的:观察颅内压(ICP)监测下微创血肿外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0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54例)和对照组(154例),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ICP监测下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监测下微创血肿外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显著缩短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降低再出血率,且提高近远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微创血肿外引流术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分析
20
作者 苏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年第11期20-21,65,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压检测下脑室外引流术在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所收治的5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且所有患者均经过CT影像学检查证实。患者入院之后就进行ICP... 目的:分析颅内压检测下脑室外引流术在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所收治的5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且所有患者均经过CT影像学检查证实。患者入院之后就进行ICP探头脑内植入,手术采取全麻方式,颅内压监测仪进行实时测压,对于降压效果不佳者选择经额角穿刺外引流治疗。然后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的Hunt-Hess评分改善情况,判断该手术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患者发病时(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的Hunt-Hess评分差异显著,不同等级患者的评分都有所改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而言,颅内压监测下进行脑室外引流术可以起到稳定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脑室外引流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