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entive effects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 implantation on intrahepatic ischemic-type biliary lesion in rabbits 被引量:4
1
作者 Qu, Zhao-Wei Chen, Da-Zhi +3 位作者 Sheng, Qin-Song Lang, Ren He, Qiang Wang, Ming-Feng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10年第6期593-599,共7页
BACKGROUND: The ischemic-type biliary lesion (ITBL)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biliary complication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 (BM... BACKGROUND: The ischemic-type biliary lesion (ITBL)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biliary complication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 (BM-MNC) implantation on neovasculariza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intrahepatic ITBL in a rabbit model. METHODS: The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experimental model, and cell implantation groups, with 10 in each group. The model of intrahepatic ITBL was established by clamping the hepatic artery and common bile duct. Autologous BM-MNC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tibial plateau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and were implanted through the common hepatic artery. Changes in such biochemical markers as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 total bilirubin and direct bilirubin were measured. Four weeks after operation, cholangiography, histo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differentiation of BM-MNCs, microvessel dens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were assess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model group, the BM-MNC implantation group showed superiority in the time to recover normal biochemistry. The microvessel density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of the implant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model groups. The ITBL in the experimental model group was more severe than that in the implantation group and fewer new capillary blood vessels occurred around it. CONCLUSIONS: Implanted autologous BM-MNCs can differentiate into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romote neovascularization and improve the blood supply to the ischemic bile duct, and this provides a new way to diminish or prevent intrahepatic ITBL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10; 9:593-5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 intrahepatic ischemic-type biliary les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 bile duct ANGIOGENESIS
下载PDF
Cystic De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An Atypical Presentation
2
作者 Leandro Trstã o Abi-Ramia de Moraes +3 位作者 José Vitor Rassi Garcia Anderson da costa Lino Costa Marcos Duarte Guimarã es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19年第3期43-48,共6页
Cholangiocarcinomas ar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liver that arises from the epithelium lining the small intra and extrahepatic bile ducts, and has numerous histologic types and growth patterns. At computed tomo... Cholangiocarcinomas ar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liver that arises from the epithelium lining the small intra and extrahepatic bile ducts, and has numerous histologic types and growth patterns. At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sonance (MR), it has various appearences which motivated the present study;we present a case within an atypical presentation. The objective is to show the variety of differential diagnoses before an atypical aspect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maging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Cholangiocarcinoma is still an uncommon neoplasm, and CT and MR are crucial for accurate diagnosis and for differentiation from other hepatic tumorous and nontumorous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ANGIOCARCINOMA PERIPHERAL CHOLANGIOCARCINOMA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inoma Liver NEOPLASMS bile ducts NEOPLASMS CYSTIC lesion
下载PDF
超声造影检查在胆管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效能
3
作者 张煜 徐红 李玲玲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在胆管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84例胆管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超声造影、增强CT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在胆管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84例胆管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超声造影、增强CT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在胆管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效能,比较不同性质胆管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成像特征和参数。结果:84例胆管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病理学检查诊断恶性52例,均为胆管癌;良性32例,其中胆管结石19例,胆管囊腺瘤13例。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恶性49例,良性35例;增强CT检查诊断恶性39例,良性45例。超声造影检查在胆管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增强CT检查,漏诊率低于增强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胆管占位性病变的动态增强模式为非快进快退、动脉期增强方式为整体不均匀增强占比均高于良性胆管占位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胆管占位性病变的达峰时间、等增强时间、开始消退时间均长于良性胆管占位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在胆管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效能高于增强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占位性病变 超声造影 增强CT 定性 诊断 效能
下载PDF
乳管镜在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顺芳 杨志芳 +4 位作者 易继林 马小鹏 李兴睿 沈文状 刘谨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乳管镜对病理性乳头溢液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乳管镜检查并手术治疗病理性乳头溢液746例。结果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断461例,其中乳头状瘤304例,乳头状瘤病124例,乳腺导管癌33例;乳管内非占... 目的探讨乳管镜对病理性乳头溢液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乳管镜检查并手术治疗病理性乳头溢液746例。结果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断461例,其中乳头状瘤304例,乳头状瘤病124例,乳腺导管癌33例;乳管内非占位性病变285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乳管占位性病变共470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285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48例,乳腺导管癌37例。乳管镜诊断的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89.9%。结论乳管镜对乳腺病理性乳头溢液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可以明确病变性质、确定病变部位,解决了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不易诊断的难题,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管镜 乳管内占位性病变 乳头溢液 乳腺区段切除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MRCP和ERCP在肝内胆管占位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玉成 单叔煤 徐敏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3期2074-2075,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RCP和ERCP在肝内胆管占位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52例均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内胆管占位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后,对原始数据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胆管三维容积重建(SCTC)处理,对胆管占位原因进行...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RCP和ERCP在肝内胆管占位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52例均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内胆管占位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后,对原始数据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胆管三维容积重建(SCTC)处理,对胆管占位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其中有12例患者还进行了MRCP和ERCP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和随访观察。结果64层螺旋CT对肝内胆管占位病变定位及定性的准确率分别为100%及94%,MRCP和ERCP对肝内胆管占位病变定位及定性的准确率分别为100%、100%及78%、80%。结论64层螺旋CT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无创、清晰、立体显示胆管结构,提高术前对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率,对肝内胆管占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ERCP和MRCP对64层螺旋CT很难作出定性诊断的病例起到一个辅助诊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占位 诊断 多层螺旋CT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纤维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占位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顾懿帆 周鸣 刘溦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2期1836-1838,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检在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纤维乳管镜检查的158例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8例占位性病变纤维乳管镜检发现良性占位85例,...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检在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纤维乳管镜检查的158例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8例占位性病变纤维乳管镜检发现良性占位85例,癌前病变及恶性占位73例:乳腺导管癌29例,乳头状瘤病44例,乳头状瘤36例,炎性病变49例;纤维乳管镜组织学检查发现良性占位80例,恶性及癌前病变患者78例;纤维乳管镜检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59%、94.12%。结论对于乳头溢液合并乳管占位的患者,纤维乳管镜可以明确病变原因及部位,并可对病变性质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有利于患者的及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溢液 乳管占位病变 纤维乳管镜检
下载PDF
乳管镜定位下切除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超有 谢惠华 +1 位作者 韩铮 李卓成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7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乳管镜在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乳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3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发现70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经乳管镜定位后手术切除。结果:乳管镜检查发现乳腺导管癌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3例,乳头状瘤病32... 目的:研究乳管镜在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乳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3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发现70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经乳管镜定位后手术切除。结果:乳管镜检查发现乳腺导管癌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3例,乳头状瘤病3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乳腺导管癌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头状瘤病30例。结论:乳管镜检查能够精确定位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率高,手术范围小,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溢液 乳管镜检查 乳管内占位性病变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胆管可疑占位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白敏 杜联芳 +2 位作者 刑晋放 李凡 伍瑛 《上海医学影像》 2006年第3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管可疑占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例胆管可疑占位性疾病患者接受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造影剂为SonoVue。结果1例胆总管下段癌注射造影剂后约23秒时见造影剂充填,持续50秒,而且病灶显...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管可疑占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例胆管可疑占位性疾病患者接受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造影剂为SonoVue。结果1例胆总管下段癌注射造影剂后约23秒时见造影剂充填,持续50秒,而且病灶显示更清晰。1例胆泥和3例胆管结石始终未见造影剂进入。结论超声造影看来可鉴别胆管结石或胆泥和肿瘤,并有助于胆管微小病变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胆管可疑占位性疾病
下载PDF
乳管镜检查在乳头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旦平 陈颖 +2 位作者 苏文捷 张红丹 汪波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6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乳管镜检查 (fiberoptic ductoscopy, FDS)在乳头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12年4月-2016年6月间接受FDS检查的乳头溢液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乳管镜检查 (fiberoptic ductoscopy, FDS)在乳头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12年4月-2016年6月间接受FDS检查的乳头溢液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85例乳头溢液患者中,FDS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70例(82.4%),其中乳腺导管癌10例,乳管内乳头状瘤51例,乳头状瘤病9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多表现为血性溢液(83.0%);FDS检查的灵敏度90.0%,特异度为95.0%,诊断符合率为94.3%;乳腺导管癌导管分级多为Ⅱ-Ⅲ级(80%)。结论FDS对未扪及肿块的乳头溢液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明确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有利于患者及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溢液 乳管内占位性病变 乳管镜检查
下载PDF
高频彩超对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征华 黄婕 +2 位作者 叶琼 孟丹艳 曾红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0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术前行乳腺彩超检查,临床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45例女性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声像...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术前行乳腺彩超检查,临床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45例女性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声像图特点和术后病理资料。肿块型病变参照BI-RADS分类标准,分析结节大小、形态、方位、边缘、后方回声、内部回声类型、内部钙化及血流。结果:乳腺导管占位病变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三种类型:实性结节型、囊性结节型、囊实混合结节型;结节的方位、边缘、内部血流、后方回声分布在良性病灶、不典型病灶及恶性病灶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节的形态、回声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直观显示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方位、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血供状态,可以作为其常规而重要的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占位病变 高频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施少华 陈庆东 +1 位作者 陈哲 王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8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及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WI技术对胆管癌患者及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鉴别和诊断,探讨DWI对胆管癌定性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肝其他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比较研...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及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WI技术对胆管癌患者及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鉴别和诊断,探讨DWI对胆管癌定性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肝其他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比较研究过程中的特点。结果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的ADC值与胆管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肝血管瘤组、肝囊肿组及正常肝组织的ADC值则明显高于胆管癌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胆管癌组的ADC值与与肝恶性病变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胆管癌组的ADC值明显低于肝良性病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WI序列速度快,通过DWI图像特点及量化分析ADC值,对胆管癌及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可提供定量的诊断信息,可作为上腹部平扫的补充检查序列,应列为MRI常规序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胆管癌 肝占位性病变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利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2期285-287,共3页
目的: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治疗中超声造影(CEUS)诊断法的应用效果及意义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将患有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45例患者的相关诊断资料以及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性分析,对不同的诊断方法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目的: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治疗中超声造影(CEUS)诊断法的应用效果及意义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将患有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45例患者的相关诊断资料以及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性分析,对不同的诊断方法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病人中症状表现为良性的有6个,其余的都表现为恶性。通过超声(US)、CEUS及增强CT三种方式进行检查后,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分别为71.11%(32/45)、88.89%(40/45)及91.11%(41/45),第一种诊断方法所得结果的准确性与后两种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第二种诊断方法所得的结果在准确性上明显高于第一种方法。结论:CEUS在诊断结果上的精准性明显优于第一种方法,与第三种方法相近,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外胆管 占位性病变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肝内占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夏帆 李慧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5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EUS)在肝内占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检查的84例肝内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CEUS和术后病理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EUS)在肝内占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检查的84例肝内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CEUS和术后病理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EUS鉴别诊断价值,计算并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EUS鉴别诊断肝内占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内占位病变的灵敏度为86.89%(53/61),特异度为82.61%(19/23),准确度为85.71%(72/84),阳性预测值为92.98%(53/57),阴性预测值为90.37%(19/27),Kappa值为0.659;CEUS诊断肝内占位病变灵敏度为98.36%(60/61),特异度为91.30%(21/23),准确度为96.43%(81/84),阳性预测值为96.77%(60/62),阴性预测值为95.45%(21/22),Kappa值为0.909;CEUS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鉴别诊断肝内占位病变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内占位病变 鉴别诊断 准确度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和CT引导下肝内占位穿刺活检准确性对比分析
14
作者 许楚丽 李旭丹 +1 位作者 王浩伟 郑凯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2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和CT引导下肝内占位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2021年3月-2024年3月本院诊断为肝占位性病变者的病历资料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者44例,病理检查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者44例,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和CT引导下肝内占位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2021年3月-2024年3月本院诊断为肝占位性病变者的病历资料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者44例,病理检查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者44例,对照组选择经CT引导下肝内占位穿刺活检,观察组选择经超声引导下肝内占位穿刺活检,分析两组对不同大小肝占位性病变检出情况,比较两组诊断价值,统计两组穿刺成功率、术后疼痛VAS评分超过3分比例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针对1cm以内和1-5cm肝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VAS评分超过3分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肝内占位穿刺活检,具有精确度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理想,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CT引导 肝内占位病变 穿刺活检
原文传递
胎儿肝脏占位的产前诊断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伟卫 罗琼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5期3603-3606,共4页
目的探究胎儿肝脏占位的诊断及预后,为产前诊断咨询提供临床依据,避免不必要引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9年1月就诊于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23例胎儿肝脏占位的临床信息、产前B超及磁共振图像特征,追踪其妊娠结局,并对活产... 目的探究胎儿肝脏占位的诊断及预后,为产前诊断咨询提供临床依据,避免不必要引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9年1月就诊于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23例胎儿肝脏占位的临床信息、产前B超及磁共振图像特征,追踪其妊娠结局,并对活产儿进行随访。结果23例病例,2例失访,有效例数为21例。孕早期筛查(NT)、孕中期(唐氏或无创染色体筛查)均为低风险。21例孕妇单纯行B超检查8例,B超联合磁共振检查13例。胎儿肝内肿瘤大小约为0.9~12.5 cm不等。所有病例均通过B超筛查,筛查率为100.00%。结合引产病检及活产儿产后诊断发现,B超确诊率为33.33%,B超联合磁共振检查确诊率为76.92%。21例孕妇中引产11例,其中2例尸检为肝母细胞瘤,染色体检查未见明显异常。6例尸检为肝内血管瘤,3例拒绝尸检,该9例均拒绝行染色体及相关检查。活产10例,出生后均专科就诊,查染色体未见异常,诊断肝内血管瘤,产后每3个月随诊1次,随访中肿瘤消退4例,体积变小2例,未改变4例。结合产前磁共振定位,体积小,且病灶累及单个肝段的4例病例出生后半年内消退。出生后体积变小或未改变的6例病例,产前检查肿瘤体积较大且累及2个及以上肝段。结论胎儿肝脏占位其多发生于孕晚期,产前可通过B超筛查,磁共振联合B超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及定位准确性。占位以肝内血管瘤为主。胎儿肝内血管瘤预后与肿瘤大小、部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肝脏占位 产前诊断 肝内血管瘤 预后
原文传递
冷保存对肝内胆管GATA因子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刘巍 田峰 +1 位作者 江鹏 王曙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讨冷保存对大鼠肝内胆管GATA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辅助机械分离方法获得15只SD大鼠肝内胆管组织,将所得胆管片断培养于鼠尾胶原溶液中48h后进行实验。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保存1h组、冷保存12h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冷保存对大鼠肝内胆管GATA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辅助机械分离方法获得15只SD大鼠肝内胆管组织,将所得胆管片断培养于鼠尾胶原溶液中48h后进行实验。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保存1h组、冷保存12h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采用Real-n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GATA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3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对照组胆管表达GATA3、GATA4、GATA6mRNA,不表达GATAl、GATA2、GATA5mRNA。冷保存1h组、冷保存12h组和对照组GATA4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2±0.08、0.56±0.07和0.96±0.0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981,P〈0.05)。冷保存12h组GATA4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冷保存1h组和对照组(P〈0.05),冷保存1h组GATA4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冷保存1h组、冷保存12h组和对照组GATA6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3±0.07、0.68±0.12和0.98±0.1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75,P〈0.05)。冷保存12h组GATA6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冷保存1h组和对照组(P〈0.05),冷保存1h组GATA6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冷保存1h组、冷保存12h组和对照组GATA3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分别为0.92±0.06、0.89±0.05和0.98±0.11,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74,P〉0.05)。冷保存1h组、冷保存12h组和对照组GATA4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8±0.07、0.64±0.06和0.99±0.1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11,P〈0.05)。冷保存12h组GATA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冷保存1h组和对照组(P〈0.05),冷保存lh组GATA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冷保存1h组、冷保存12h组和对照组GATA6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0±0.04、0.75±0.06和0.98±0.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51,P〈0.05)。冷保存12h组GATA6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冷保存1h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长时间冷保存后大鼠肝内胆管GATA4和GATA6的表达显著降低,提示GATA4和GATA6参与了冷保存后胆管的病理生理改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胆道病变 冷保存 GATA因子 肝内胆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