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的产时以及产后评估进行探讨。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接收的剖宫产后进行阴道分娩的患者38例,作为VBAC(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再选取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阴道分娩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分娩组...目的对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的产时以及产后评估进行探讨。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接收的剖宫产后进行阴道分娩的患者38例,作为VBAC(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再选取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阴道分娩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分娩组、在该院就诊的瘢痕子宫急诊剖宫产患者45例作为CS(瘢痕子宫急诊剖宫产)组,临床上对3组患者产时、产后的母婴的具体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后予以比较。结果对3组患者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妊娠合并情况、年龄以及孕周等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显示,VNAC组患者胎儿的双顶径(BPD)(9.24±0.41)cm均小于常规分娩组(9.38±0.42)cm、CS组(9.37±0.24)cm,且宫颈Bishop评分(8.59±1.26)分则高于其他两组(7.29±1.06)分、(7.59±0.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VBAC组和常规分娩组比较结果显示,VBAC组患者在产后2 h内的出血量(263.21±139.59)mL明显多于常规分娩组(200.39±87.04)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9.63±0.73)分、(9.81±0.38)分,产后24 h内出血量(38.18±24.38)mL、(31.23±21.56)mL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同CS组比较结果显示,VBAC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78±0.83)d更短、24 h内出血量(301.29±140.28)mL更少,组间比较统计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9.63±0.73)分、(9.47±0.8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若产妇在自然林临产后出现胎儿的宫颈成熟度相对较高、BPD相对较小的瘢痕子宫情况,可对患者进行临床阴道试产,并同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相比较,发现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血量,但需在试产的过程中进行密切的监护和观察,避免意外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临床特点及分娩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经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孕妇3313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2867)和中转剖宫产组(n=446),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目的回顾性分析新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临床特点及分娩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经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孕妇3313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2867)和中转剖宫产组(n=446),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313例单胎足月孕妇中,中转剖宫产率为13.46%(446/3313)。单因素分析显示,身高、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分娩孕周、初产妇、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分娩前2周内超声预测胎儿体重、分娩前1周内白细胞、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接受引产与产程中转剖宫产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初产妇、需接受引产、2周内超声预测胎儿体重、分娩前一周内白细胞是产程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单胎足月孕妇,需要综合评估孕妇的产次、孕前BMI,是否需接受引产,孕前预测胎儿体重及分娩前白细胞等“亚剖宫产指征”,预测产程中转剖宫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的产时以及产后评估进行探讨。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接收的剖宫产后进行阴道分娩的患者38例,作为VBAC(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再选取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阴道分娩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分娩组、在该院就诊的瘢痕子宫急诊剖宫产患者45例作为CS(瘢痕子宫急诊剖宫产)组,临床上对3组患者产时、产后的母婴的具体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后予以比较。结果对3组患者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妊娠合并情况、年龄以及孕周等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显示,VNAC组患者胎儿的双顶径(BPD)(9.24±0.41)cm均小于常规分娩组(9.38±0.42)cm、CS组(9.37±0.24)cm,且宫颈Bishop评分(8.59±1.26)分则高于其他两组(7.29±1.06)分、(7.59±0.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VBAC组和常规分娩组比较结果显示,VBAC组患者在产后2 h内的出血量(263.21±139.59)mL明显多于常规分娩组(200.39±87.04)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9.63±0.73)分、(9.81±0.38)分,产后24 h内出血量(38.18±24.38)mL、(31.23±21.56)mL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同CS组比较结果显示,VBAC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78±0.83)d更短、24 h内出血量(301.29±140.28)mL更少,组间比较统计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9.63±0.73)分、(9.47±0.8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若产妇在自然林临产后出现胎儿的宫颈成熟度相对较高、BPD相对较小的瘢痕子宫情况,可对患者进行临床阴道试产,并同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相比较,发现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血量,但需在试产的过程中进行密切的监护和观察,避免意外的发生。
文摘目的回顾性分析新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临床特点及分娩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经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孕妇3313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2867)和中转剖宫产组(n=446),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313例单胎足月孕妇中,中转剖宫产率为13.46%(446/3313)。单因素分析显示,身高、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分娩孕周、初产妇、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分娩前2周内超声预测胎儿体重、分娩前1周内白细胞、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接受引产与产程中转剖宫产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初产妇、需接受引产、2周内超声预测胎儿体重、分娩前一周内白细胞是产程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单胎足月孕妇,需要综合评估孕妇的产次、孕前BMI,是否需接受引产,孕前预测胎儿体重及分娩前白细胞等“亚剖宫产指征”,预测产程中转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