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时发热程度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丽恒 邹丽颖 +2 位作者 米雪 侯磊 王欣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9-703,共5页
背景产时发热是产科常见临床表现,可使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影响产时发热的因素包括孕产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引产时间、分娩镇痛、试产时间、产房温度、内诊次数,这些因素可独立存在,也可互为因果。在产时发热的孕产... 背景产时发热是产科常见临床表现,可使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影响产时发热的因素包括孕产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引产时间、分娩镇痛、试产时间、产房温度、内诊次数,这些因素可独立存在,也可互为因果。在产时发热的孕产妇,是否最高体温越高,母婴预后越差?对此进行研究有利于指导产时发热孕产妇的临床预后及管理策略。目的探讨足月单胎初产妇试产过程中产时发热及其程度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于首都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且在产程中诊断为产时发热的足月单胎初产妇994例作为发热组,同期按照1∶1比例入组符合标准的未发热单胎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发热组与对照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催引产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进一步根据产时发热体温程度将发热组分成4个亚组:第1亚组体温37.3~<37.5℃,共142例;第2亚组体温37.5~<38.0℃,共600例;第3亚组38.0~<38.5℃,共213例;第4亚组体温≥38.5℃,共39例。对各亚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催引产情况、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热组入组994例,对照组入组987例。发热组孕产妇催引产率、催引产时间≥3 d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组孕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组剖宫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发生率及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催引产率、催引产≥3 d的比例及孕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剖宫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转NICU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发热孕产妇并发症及催引产率、剖宫产率、产褥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升高,体温升高程度与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之间未体现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 发热 发热程度 剖宫产术 新生儿窒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子痫前期孕妇产时中转剖宫产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2
作者 李静文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00例实施阴道试产的P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阴道试产结局分为阴道试产成功组(n=177)、中转剖宫产组(n=123),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00例实施阴道试产的P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阴道试产结局分为阴道试产成功组(n=177)、中转剖宫产组(n=123),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阴道试产成功组体质量指数(BMI)为(26.25±0.99)kg/m^(2),低于中转剖宫产组的(29.13±1.12)kg/m^(2),瘢痕子宫、胎位为枕横位、未接受分娩镇痛占比均低于中转剖宫产组,子宫下段肌壁厚度大于中转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患者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胎位、瘢痕子宫、分娩镇痛、子宫下段肌壁厚度、BMI等,医师应准确掌握该类患者的临床特征,针对存在中转剖宫产危险因素者进行积极干预,以确保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阴道试产 中转剖宫产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产时超声监测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朱学英 陆方英 张秋鸿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究阴道触诊与产时超声监测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南浔区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200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B组进行阴道触诊,A组进行经腹部联合经会阴... 目的探究阴道触诊与产时超声监测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南浔区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200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B组进行阴道触诊,A组进行经腹部联合经会阴超声。比较两组的检查次数、破膜总时间、平均产程时间、钳产率、顺产率、剖宫产率、宫腔操作率、宫颈前后唇距离、胎方位符合率,比较两组的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检查次数、剖宫产率显著低于B组,A组胎方位符合率显著高于B组,A组NRS评分显著低于B组,A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采取经腹部联合经会阴超声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质量,减少孕妇检查次数及疼痛评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超声 阴道触诊 分娩结局 数字疼痛评分法 中转剖宫产 阴道分娩
下载PDF
子痫前期孕妇产时中转剖宫产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姜海利 李金皎 +3 位作者 贾音 王慧丽 刘凯波 阴赪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5-88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痫前期孕妇经阴道试产的临床特征和分娩结局,探讨产时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子痫前期孕妇1264例,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n=1016)和中转剖宫产组(n=248),分析产时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分娩结局...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痫前期孕妇经阴道试产的临床特征和分娩结局,探讨产时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子痫前期孕妇1264例,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n=1016)和中转剖宫产组(n=248),分析产时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1264例孕妇中,产时中转剖宫产率为1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转剖宫产组的年龄、分娩孕周以及宫内感染、剖宫产史、臀位先露、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辅助生殖技术、分娩镇痛、人工破膜和催产素加强宫缩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辅助生殖技术(OR=1.077,95%CI:1.034~1.112,P<0.01;OR=1.777,95%CI:1.025~3.079,P<0.01)是产时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中转剖宫产组新生儿体质量和新生儿身长均明显大于阴道分娩组(P<0.05),产后出血≥500 m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而产后出血≥1000 m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年龄和辅助生殖技术是子痫前期孕妇产时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转剖宫产时产后出血≥500 mL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但不增加产后出血≥1000 mL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中转剖宫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产时及产后评估 被引量:18
5
作者 单丹 胡雅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患者自然临产时及产后的评估及监测。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就诊的成功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患者42例(VBAC组),及同期就诊的瘢痕子宫急诊剖宫产患者50例(CS组)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50...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患者自然临产时及产后的评估及监测。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就诊的成功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患者42例(VBAC组),及同期就诊的瘢痕子宫急诊剖宫产患者50例(CS组)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50例(正常分娩组)为研究对象,对3组患者的母儿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妊娠合并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胎儿双顶径(BPD)小于其他两组(P〈0.05),宫颈Bishop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与正常分娩组比较,VBAC组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多(P〈0.05),但产后2-24小时内出血量和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S组比较,VBAC组患者24小时出血量少且住院天数短(P〈0.05),而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临产后,胎儿双顶径较小且宫颈成熟度较高的瘢痕子宫患者可以进行阴道试产,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在TOLAC过程中需要动态观察,严密监护,尤其要注意预防产时和产后2小时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 再次剖宫产 产时监护
下载PDF
产时发热与宫内感染病例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佳宁 王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715-1718,共4页
目的探讨产时发热与宫内感染的临床特点,以鉴别非宫内感染性产时发热,降低产时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因产程中发热(持续体温升高≥37.5℃),可疑宫内感染行急诊剖宫产终止妊... 目的探讨产时发热与宫内感染的临床特点,以鉴别非宫内感染性产时发热,降低产时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因产程中发热(持续体温升高≥37.5℃),可疑宫内感染行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产妇病例140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非宫内感染性产时发热与宫内感染产时发热的特点。寻找影响非宫内感染性产时发热的因素以及判断非宫内感染性产时发热的指标。结果 140例产时发热产妇中,77例(55.00%)确诊宫内感染产时发热,63例(45.00%)为非宫内感染性产时发热。产时发热非宫内感染者体质指数(BMI)、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宫内感染者,潜伏期破水发生率、胎心监护基线平直或频发中重度变异减速及晚期减速发生率、白细胞计数(WBC)低于宫内感染者,胎膜破水时间短于宫内感染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低WBC、低C反应蛋白(CRP)是非宫内感染性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P<0.05)。BMI、WBC、CRP判断非宫内感染性产时发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8、0.648、0.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为30.6 kg/m^2时,灵敏度为88.3%,特异度为28.6%;WBC为16.1×10~9/L时,灵敏度为68.8%,特异度为58.7%;CRP为22.6 mg/L时,灵敏度为58.4%,特异度为63.5%。结论高BMI、低WBC、低CRP与非宫内感染性产时发热相关,尚没有理想的高灵敏度及高特异度实验室指标与宫内感染鉴别,需要临床医生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发热 宫内感染 剖宫产术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产科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戴芳 《哈尔滨医药》 2015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产科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198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产前护理、产时护理及产后护...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产科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198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产前护理、产时护理及产后护理等。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总产程时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统计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7 d及42 d抑郁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9%,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总产程时间,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改善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模式 产时护理 剖宫产 抑郁 满意度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间发热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汪琳 王欣 +1 位作者 范裕如 邢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75-79,共5页
目的分析硬膜外镇痛分娩产妇发生产间发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科行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发生产间发热(发热组),106例产时体温正常(正常组)。对两组产... 目的分析硬膜外镇痛分娩产妇发生产间发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科行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发生产间发热(发热组),106例产时体温正常(正常组)。对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等因素进行比较,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间发热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热组的初产妇、产前抑郁、产前焦虑占比及体重指数(BMI)高于正常组(P<0.05),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产程、分娩镇痛时间长于正常组(P<0.05),阴道检查次数多于正常组(P<0.05),羊水污染发生率和缩宫素使用率高于正常组(P<0.05),硬膜外镇痛间断给药占比低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OR=1.014(95%CI:0.924,1.556)]、产程[OR=1.114(95%CI:0.984,1.526)、阴道检查次数[OR=1.547(95%CI:1.140,3.246)]、分娩镇痛时间[OR=1.122(95%CI:1.036,1.769)]、缩宫素使用率[OR=2.160(95%CI:1.774,2.965)]、BMI[OR=2.324(95%CI:1.057,2.965)]、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OR=1.322(95%CI:1.247,3.668)]均是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出现产间发热的危险因素。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产妇发生产间发热的影响因素众多,如BMI、产程、阴道检查次数、分娩镇痛时间、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等,临床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及时予以干预或调整镇痛给药方案,以减少产间发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产间发热 影响因素 剖宫产
下载PDF
足月单胎初产妇因产时发热行中转剖宫产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芳 侯磊 王欣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6期1432-1436,共5页
目的:探讨足月单胎初产妇阴道试产过程中因产时发热行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本院产程中转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073例临床资料,主要剖宫产指征为产时发热或可疑宫... 目的:探讨足月单胎初产妇阴道试产过程中因产时发热行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本院产程中转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073例临床资料,主要剖宫产指征为产时发热或可疑宫内感染的172例作为观察组,主要剖宫产指征为非产时发热的90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使用率91.9%(158/1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737/901),修正后OR=2.410(95%CI 1.339-4.337)。观察组新生儿体重[M(P25,P75)]为[3647.50(3343.75,3850.00)]g显著大于对照组的[3495.00(3250.00,3782.50)]g,修正后OR=1.001(95%CI 1.000-1.001)。观察组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率为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修正后OR=0.451(95%CI 0.212-0.959)。结论:产时行分娩镇痛发生产时发热中转剖宫产风险是未行分娩镇痛产妇的2.4倍,胎儿偏大的产妇生产时发热中转剖宫产风险升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时发热中转剖宫产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发热 剖宫产术 分娩镇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椎管内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的麻醉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珮瑜 贾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975-1979,共5页
椎管内分娩镇痛是分娩镇痛的首选方法,其优点之一是由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时可以直接从硬膜外管给药诱导麻醉,但临床上可能面对诸多问题,如:硬膜外管脱落、麻醉效果欠佳、产科急症因素无法实施硬膜外麻醉等,在如何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 椎管内分娩镇痛是分娩镇痛的首选方法,其优点之一是由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时可以直接从硬膜外管给药诱导麻醉,但临床上可能面对诸多问题,如:硬膜外管脱落、麻醉效果欠佳、产科急症因素无法实施硬膜外麻醉等,在如何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产科医生、麻醉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椎管内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手术时的麻醉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中转 剖宫产麻醉
下载PDF
产时胎心监护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俊 韩杰 申素芳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4期53-54,共2页
目的主要探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对新生儿预后,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影响。以及对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的影响。还有旨在了解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将1580例孕妇分为监护组和对照组各790例。两组在新生儿阿氏评分,新... 目的主要探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对新生儿预后,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影响。以及对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的影响。还有旨在了解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将1580例孕妇分为监护组和对照组各790例。两组在新生儿阿氏评分,新生儿预后,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还分析监护异常图形和阿氏评分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和阴道正常产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1),阴道手术产率增加(P>0.01),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疾病率有显著差异。结论监护组不增加剖宫产率,而且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可提高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胎心电子监护 新生儿阿氏评分 剖宫产率 异常图形
下载PDF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程特点及产时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麻艳艳 钱益宇 +2 位作者 黄文乐 应辛欣 华莹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5期64-68,共5页
目的研究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孕产妇的产程特点及干预措施,规范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产妇的产程管理。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产妇的病例资料114例为观察组,以同期阴道分娩初产妇病例资料355例和无剖宫产... 目的研究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孕产妇的产程特点及干预措施,规范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产妇的产程管理。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产妇的病例资料114例为观察组,以同期阴道分娩初产妇病例资料355例和无剖宫产史阴道分娩经产妇244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产程时间、产时的干预措施及围生结局。结果观察组各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初产妇对照组(P<0.05),但第二产程及总产程较经产妇对照组时间延长(P<0.05)。观察组产程中干预措施(如人工破膜、缩宫素使用、分娩镇痛、间苯三酚使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初产妇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人工破膜及会阴侧切发生率高于经产妇对照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 1min及5mi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出血量较两对照组增多,产后出血量较初产妇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观察组产时发热发生率高于经产妇对照组,但低于初产妇对照组,且初产妇对照组会阴裂伤情况与观察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第一产程时长与经产妇对照组相似,在出现宫口停止扩张后应首先考虑人工破膜促进子宫收缩。第二产程中可以适当放宽会阴侧切指征,进而缩短第二产程。但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时出血及产后出血风险有所增加,应被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 产程特点 产时干预
下载PDF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产时及产后评估
13
作者 马敬敬 《中外医疗》 2018年第9期17-20,共4页
目的对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的产时以及产后评估进行探讨。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接收的剖宫产后进行阴道分娩的患者38例,作为VBAC(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再选取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阴道分娩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分娩组... 目的对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的产时以及产后评估进行探讨。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接收的剖宫产后进行阴道分娩的患者38例,作为VBAC(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再选取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阴道分娩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分娩组、在该院就诊的瘢痕子宫急诊剖宫产患者45例作为CS(瘢痕子宫急诊剖宫产)组,临床上对3组患者产时、产后的母婴的具体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后予以比较。结果对3组患者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妊娠合并情况、年龄以及孕周等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显示,VNAC组患者胎儿的双顶径(BPD)(9.24±0.41)cm均小于常规分娩组(9.38±0.42)cm、CS组(9.37±0.24)cm,且宫颈Bishop评分(8.59±1.26)分则高于其他两组(7.29±1.06)分、(7.59±0.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VBAC组和常规分娩组比较结果显示,VBAC组患者在产后2 h内的出血量(263.21±139.59)mL明显多于常规分娩组(200.39±87.04)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9.63±0.73)分、(9.81±0.38)分,产后24 h内出血量(38.18±24.38)mL、(31.23±21.56)mL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同CS组比较结果显示,VBAC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78±0.83)d更短、24 h内出血量(301.29±140.28)mL更少,组间比较统计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9.63±0.73)分、(9.47±0.8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若产妇在自然林临产后出现胎儿的宫颈成熟度相对较高、BPD相对较小的瘢痕子宫情况,可对患者进行临床阴道试产,并同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相比较,发现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血量,但需在试产的过程中进行密切的监护和观察,避免意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阴道试产 产时 产后 效果评估
下载PDF
单胎妊娠产程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研究
14
作者 周警双 李佳钋 +1 位作者 张立阳 乔宠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4年第2期77-82,共6页
目的探究单胎妊娠产程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及时识别中转剖宫产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并提供支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单胎妊娠产程中转剖宫产的376例产妇作为研究组,随机匹配同孕周或相... 目的探究单胎妊娠产程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及时识别中转剖宫产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并提供支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单胎妊娠产程中转剖宫产的376例产妇作为研究组,随机匹配同孕周或相近孕周成功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一般特征及产前3日内胎儿超声测量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身高、产前体重、产前BMI值、入院空腹血糖值、产次、既往阴道分娩史、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进入产程方式、产程中是否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产前3日内超声测量最大羊水深度、胎儿腹围值与产程中转剖宫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OR=1.138,P<0.001)、产前BMI值(OR=1.130,P<0.001)、妊娠期糖尿病(OR=1.637,P=0.049)、胎膜早破(OR=1.448,P=0.034)、产程中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OR=1.664,P=0.007)、产前3日内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值(OR=1.133,P=0.005)是产程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妇年龄、产前BMI值、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产程中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产前3日内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值是产程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及时识别中转剖宫产相关危险因素并及时干预可降低产程中转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程中转剖宫产 危险因素 预测
原文传递
新产程标准下孕妇产程中转剖宫产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源瀛 赵扬玉 王永清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临床特点及分娩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经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孕妇3313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2867)和中转剖宫产组(n=446),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临床特点及分娩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经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孕妇3313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2867)和中转剖宫产组(n=446),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313例单胎足月孕妇中,中转剖宫产率为13.46%(446/3313)。单因素分析显示,身高、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分娩孕周、初产妇、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分娩前2周内超声预测胎儿体重、分娩前1周内白细胞、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接受引产与产程中转剖宫产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初产妇、需接受引产、2周内超声预测胎儿体重、分娩前一周内白细胞是产程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单胎足月孕妇,需要综合评估孕妇的产次、孕前BMI,是否需接受引产,孕前预测胎儿体重及分娩前白细胞等“亚剖宫产指征”,预测产程中转剖宫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程 试分娩 中转剖宫产 危险因素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不同种类的剖宫产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锦文 李生慧 张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8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分析无指征剖宫产、有指征产前和产时剖宫产的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降低剖宫产率提供线索。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上海市两家三级医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间的1 217例分娩,回顾性收集相关孕期与分娩信息。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 目的分析无指征剖宫产、有指征产前和产时剖宫产的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降低剖宫产率提供线索。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上海市两家三级医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间的1 217例分娩,回顾性收集相关孕期与分娩信息。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无指征剖宫产、有指征产前剖宫产和有指征产前剖宫产。针对3种不同的剖宫产类型,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别找出各自的危险因素并调整混杂因素。结果对于无指征剖宫产,初产妇的危险性是经产妇的1.85倍(OR=1.85,95%CI:1.21~2.83)。有指征产前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有:孕前超重及肥胖者(OR=3.06,95%CI:1.62~5.77;OR=5.15,95%CI:1.99~13.32),孕期被动吸烟者(OR=1.78,95%CI:1.08~2.93),初产妇(OR=14.82,95%CI:8.08~27.19),婴儿出生体重〈2.5 kg或〉4 kg者(OR=5.62,95%CI:1.19~26.56;OR=13.44,95%CI:3.37~53.64),患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产妇(OR=2.47,95%CI:1.17~5.22)。对于有指征产时剖宫产,母亲年龄偏大(OR=2.48,95%CI:1.07~5.72)及婴儿出生体重〉4 kg(OR=13.32,95%CI:3.37~52.63)者的危险性增加,初产妇(OR=0.14,95%CI:0.08~0.26)的危险性减小。结论降低无指征剖宫产率,需要加强对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应重视对孕产妇孕前孕期体重的干预与孕期血糖的控制,并且强调避免孕期被动吸烟的重要性,以降低有指征的产前与产时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无指征 产前 产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认知疗法在改善妊娠期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向琴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4-675,共2页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妊娠期女性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该院产科门诊建卡进行围产期产检的有抑郁症状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妊娠期女性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该院产科门诊建卡进行围产期产检的有抑郁症状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认知疗法,比较两组孕妇经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及后续分娩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级别、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综合评价认知疗法对妊娠期并发抑郁症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孕妇经过治疗后,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孕妇的抑郁评分指数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对照组患者分娩期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级别、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疗法对围产期妇女抑郁症状改善及提高分娩过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疗法 妊娠期抑郁症 SDS评分 剖宫产率 产时疼痛
原文传递
剖宫产同时行新生儿先天性腹裂修复1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留莉 陈荞薇 +1 位作者 周颖 林卫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2-734,共3页
患者,女性,21岁,因"停经35+4周,胎动消失1 d"入院。孕30周在院外胎儿系统彩超提示:胎儿腹裂畸形。孕32+1周在我院腹部针对彩超示:胎儿腹壁回声连续性中断4.5 cm,肠管及部分内脏漂浮于羊膜腔内,考虑胎儿发育异常(腹裂畸形)。... 患者,女性,21岁,因"停经35+4周,胎动消失1 d"入院。孕30周在院外胎儿系统彩超提示:胎儿腹裂畸形。孕32+1周在我院腹部针对彩超示:胎儿腹壁回声连续性中断4.5 cm,肠管及部分内脏漂浮于羊膜腔内,考虑胎儿发育异常(腹裂畸形)。此次来我院行胎儿监护示无应激试验(NST)无反应型,以"胎儿宫内窘迫"收入院。入院后孕妇及家属选择行剖宫产及产时即行新生儿先天性腹裂修复手术,术前请麻醉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等相关科室会诊,于全麻下行剖宫产术,娩出一活女婴。胎儿娩出后,由小儿外科同时行产时手术,术后患儿腹壁张力稍高,但未明显影响通气,术后转新生儿科,予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治疗,患儿腹胀逐渐减轻,予肠内营养无不适后出院。随访至今,患儿生长发育尚可,无切口感染、裂开、肠坏死、腹壁疝等并发症。对于先天性腹裂,应完善孕期检查,早期诊断,及时将腹裂胎儿的孕母转诊至有条件的医院,以便对有Ⅰ期修复条件的腹裂患儿施行产时手术或早期行Ⅰ期修复手术,改善患儿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腹裂 产时手术 Ⅰ期修复手术
原文传递
产时不同胎心监护方式对低危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俊娥 张向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10期1055-1056,共2页
目的探讨产程中间断及连续胎心电子监护对低危妊娠剖宫产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分娩的低危妊娠病例共3296例,按产时胎心监护方法不同分为3组。其中监护Ⅰ组1126例,采用间断性胎心电子监护;监护Ⅱ组842例,实行全产程连续胎心电... 目的探讨产程中间断及连续胎心电子监护对低危妊娠剖宫产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分娩的低危妊娠病例共3296例,按产时胎心监护方法不同分为3组。其中监护Ⅰ组1126例,采用间断性胎心电子监护;监护Ⅱ组842例,实行全产程连续胎心电子监护;对照组1328例,采用单纯间断胎心听诊。对三组病例的胎儿窘迫诊断率、剖宫产率、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的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三组胎儿窘迫诊断率:监护Ⅰ组、监护Ⅱ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1.54%、12.11%、2.86%。两监护组与对照组相比,胎儿窘迫诊断率升高,P<0.05。②三组剖宫产率及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监护Ⅰ组、监护Ⅱ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6.73%、25.42%、12.56%和9.41%、9.98%、2.25%。两监护组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及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围生儿不良结局:监护Ⅰ组、监护Ⅱ组及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67%、2.49%、3.46%;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分别为4.35%、4.51%、5.12%;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78‰、1.19‰、1.51‰。各组间比较,各项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监护Ⅰ组与监护Ⅱ组比较:胎儿窘迫诊断率、剖宫产率及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围生儿不良结局等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危妊娠产时应用间断及连续胎心电子监护,与单纯间断胎心听诊相比,剖宫产率明显升高,但并未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产时连续性胎心电子监护应用于低危妊娠与间断电子监护相比未发现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 胎心电子监护 胎儿窘迫 剖宫产率 围生儿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