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番 杜云峰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LDH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龄(51.67±4.89)岁,L_(3~4)10例,L_(4~5)48例,L_(5)~S_... 目的探讨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LDH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龄(51.67±4.89)岁,L_(3~4)10例,L_(4~5)48例,L_(5)~S_(1)22例,均采用髓核摘除联合Intraspine治疗,随访(34.12±6.35)个月。结果8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出血量(41.82±8.71)mL,手术时间(58.71±9.29)min,住院时间(4.88±0.68)d;术中无硬脊膜、神经损伤,随访期无残留腰腿痛;2例患者复发。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患病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和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末次随访时的ISH、ROM与术后3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raspine治疗LDH操作简便,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确切,能够提升并维持椎间隙高度,降低术后LDH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 盘突出症 隙高度
下载PDF
观察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及适应证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河军 杨永栋 +3 位作者 曲弋 邹芳 赵学千 俞兴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37-40,44,共5页
目的 观察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分析2017年2月~2018年3月28例采用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疗效及近期随访结果(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 目的 观察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分析2017年2月~2018年3月28例采用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疗效及近期随访结果(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ODI)、Odom’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价近期手术疗效,测量分析术前、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及活动度,对比术前与术后腰椎整体活动度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15~2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Odom’s评分优2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6.4%。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6.6°±2.4°、6.3°±2.4°、6.9°±2.1°、7.1°±1.8°、7.0°±1.6°,术前与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2个月腰椎整体活动度分别为31.5°±4.7°、32.7°±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比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椎间隙高度比逐渐减小至平稳水平,但仍然大于术前。本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总体满意度为96.4%。结论 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无棘突骨折等植入物相关并发症,近期疗效确切,中长期临床疗效还需大样本、多中心观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内固定 棘突内固定 动态稳定 适应证
下载PDF
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蒋亚男 韩文龙 +2 位作者 李腾 史君 李志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12期1629-1630,共2页
目的探讨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120例LDH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和观察组(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120例LDH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和观察组(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JOA评分、邻近节段活动度低于对照组,ODI评分、腰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DH患者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 开窗盘切除术 盘突出症
下载PDF
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侯煜 卜宏建 +2 位作者 田少辉 冯建刚 武士科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0期3097-3099,共3页
目的介绍经后路双侧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所致椎间失稳引发顽固性腰背痛的临床方法。方法 3例患者均以双侧椎弓根外侧缘体表投影点间3 cm切口沿内侧的多裂肌与外侧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间... 目的介绍经后路双侧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所致椎间失稳引发顽固性腰背痛的临床方法。方法 3例患者均以双侧椎弓根外侧缘体表投影点间3 cm切口沿内侧的多裂肌与外侧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间隙完成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结果患者术后3 d即可带腰围下地活动,切口区疼痛均可耐受,无症状出院。3例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均明确改善,术后3例随访相邻节段退变引发症状均消失。结论由于该手术方式采用更微创的办法明确改善了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椎弓根钉的置入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了因椎间融合造成的纤维化椎旁肌的再次损伤,为临床解决大切口坚强固定引起的邻近节段退变提供了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稳定重建系统 微创技术 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靖圆 周凤金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4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优势,观察其延缓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作用。方法收治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固定...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优势,观察其延缓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作用。方法收治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固定,对照组30例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VAS和JOA评分方面,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3年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和椎管面积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无显著差异,术后3年观察组未见明显变化,对照组则有显著退化(P<0.05)。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手术破坏性较小,术中出血量少,对邻近椎体退行性变可起到明显的延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LIS棘突动态稳定系统 后路融合术 盘突出症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Dynesys腰椎动态稳定系统与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对手术相邻节段退变影响的Meta分析
6
作者 杨晓锋 宋先东 +3 位作者 张兆伟 刘春 伍超 岳博宇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9期19-2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Dynesys腰椎动态稳定系统与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对手术相邻节段退变的不同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集比较Dynesys与PLIF两种术式对手术相邻节段腰椎退变影响的文献,检... 目的系统评价Dynesys腰椎动态稳定系统与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对手术相邻节段退变的不同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集比较Dynesys与PLIF两种术式对手术相邻节段腰椎退变影响的文献,检索文献为近6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章,具体时间为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9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中文研究14个及英文研究3个,共计17个。描述两种术式对手术节段上位椎间隙高度H影响的研究共9项,描述两种术式对手术节段上位椎间活动度ROM影响的研究共15项,描述两种术式对手术节段下位椎间隙高度H影响的研究共4项,描述两种术式对手术节段下位椎间活动度ROM影响的研究共7项。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术式对手术相近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影响及对手术下节段椎间活动度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ynesys术相比,PLIF术可以更好地保留手术上节段椎间活动度,而Dynesys术并不能延缓手术相邻节段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稳定系统 后路腰融合术 退行性变 META分析 相邻节段
下载PDF
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子晏 刘洋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行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视椎间盘退变程度而定)联合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l~62岁,平均57.4... 目的探讨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行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视椎间盘退变程度而定)联合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l~62岁,平均57.4岁。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U、节段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7~20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ODI评分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及邻近节段ROM略有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能为病变节段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还能保留部分活动度,预防邻近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 退行性疾病 融合 动态稳定
下载PDF
Dynesys系统结合PLIF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胡炯 陈哲 +1 位作者 曹延广 魏家森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1期982-987,共6页
目的 :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LIF治疗的4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9... 目的 :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LIF治疗的4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9例;年龄38-68岁,平均(56.38±11.63)岁。手术节段:L2-L516例(6例融合L4,5,10例融合L3,4、L4,5);L3-S130例(11例融合L5S1,19例融合L4,5、L5S1)。术后分别指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分析内容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和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观察节段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DHI)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23.23±7.34)个月,术后3次随访腰痛、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邻近非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融合手术节段术后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非融合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邻近非融合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前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时活动度增加(P〈0.05)。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ILF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可在融合、非融合中个体化选择。能够部分保留椎间活动度,预防邻近节段早期退变的发生,但长期临床疗效还需长时间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后路融合
下载PDF
聚醚醚酮树脂棒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退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庞伟峰 张邵军 +1 位作者 李开 李会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4期1833-1835,共3页
经后路切开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钛棒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腰椎退变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由于坚强的内固定,椎体间活动度几乎丧失,远期出现邻椎病的发生概率增大。基于该问题,有学者证明椎弓根动态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保留椎间... 经后路切开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钛棒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腰椎退变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由于坚强的内固定,椎体间活动度几乎丧失,远期出现邻椎病的发生概率增大。基于该问题,有学者证明椎弓根动态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保留椎间活动度,聚醚醚酮树脂(polyetheretherkteome,PEEK)动态稳定系统是基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动态稳定系统之一,最先在国外应用于临床,并且在国内已广泛使用。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骨科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加PEEK棒系统治疗腰椎疾病患者30例,现将该手术方法的短期效果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效果 减压 疾病 动态稳定系统 退变 植骨融合 弓根 棒内固定
下载PDF
Coflex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明长 陈志达 +3 位作者 肖莉莉 宋超 刘晖 林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7期691-695,共5页
目的比较Coflex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6—2012-02诊治的9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45例采用Coflex腰... 目的比较Coflex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6—2012-02诊治的9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45例采用Coflex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手术治疗(Coflex组),45例采用PLIF治疗(P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3年、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椎间后方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活动度、上位椎间活动度、下位椎间活动度。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5年的随访。Coflex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较PLIF少,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发生率较PLIF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年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flex组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较PLIF组大,上位椎间活动度较PLIF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后方高度、椎间孔高度、下位椎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LIF组椎间后方高度、下位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增加,两组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减小,上位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flex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以获得满意的长期临床疗效。与PLIF相比,Coflex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手术能更好地维持手术节段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Coflex腰棘突动态稳定系统 后路融合内固定 减压
原文传递
Intraspine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国强 杨雍 +2 位作者 李锦军 谢学虎 刘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135-2138,共4页
[目的]探讨Intraspine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8月~2019年3月采用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椎板间Intraspine置入治疗的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年龄(47.32±5.13岁)。采用... [目的]探讨Intraspine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8月~2019年3月采用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椎板间Intraspine置入治疗的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年龄(47.32±5.13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影像测量椎间盘后缘高度度和椎间孔高度评价临床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单节段Intraspine的平均手术时间(55.09±12.45)min,平均出血量(49.82±19.93) ml。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2±5.04)个月。除1例伤口迟发感染,另1例1年复发行翻修术,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恢复。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Intraspine置入节段术后各时间点椎间盘后缘高度和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相比椎间盘后缘高度和椎间孔高度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Intraspine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疾病 盘突出症 动态稳定系统 intraspine系统
原文传递
后路有限减压联合Coflex动态稳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海涌 周立金 +7 位作者 苏庆军 鲁世保 杨晋才 关立 康南 藏磊 孟祥龙 王庆一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应用后路Coflex动态稳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28例连续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有限减压、椎板间Coflex动态稳定术。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38~72岁,平均54.8... 目的应用后路Coflex动态稳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28例连续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有限减压、椎板间Coflex动态稳定术。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38~72岁,平均54.8岁。本组患者术前均有下腰痛以及下肢神经症状或间歇性跛行症状,并经过X线平片以及动力片、CT和MRI检查确认病变节段和诊断。本组患者接受单节段手术27例,双节段手术1例。手术方式均为全身麻醉下有限开窗减压、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术。手术前后对患者的VAS视觉疼痛评分和改良Oswestry残障指数评分进行评价,通过动力平片评价手术节段腰椎活动情况。随访时调查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78min,出血量180~310ml.平均210ml。无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d佩戴软腰围下地活动,术后7d出院。术后1、3、6、12、24和36个月门诊随访,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评价。本组发生并发症3例(93%)。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5.2个月。平均VAS视觉疼痛评分由术前的8.1到术后的2.8,最后随访为2.6;Oswestry评分由术前的54.3到术后的21.8,最后随访为23.2。上述评价指标手术前后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别。随访中手术节段屈伸活动良好,活动度2°~6°,平均3.6°。未发现假体移位脱出现象。随访时本组患者对本次手术治疗满意度为89.3%(25/28)。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应用Coflex动态稳定术,可以通过微小创伤手术,直接彻底解除神经压迫,改善患者神经症状,同时良好保留了手术节段腰椎的运动功能,随访结果表明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 动态稳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