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内胸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樊妮妮 马步云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55-660,共6页
甲状腺内胸腺癌是发生在甲状腺内的胸腺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临床以进行性增大的颈部肿块为特点,常与甲状腺肿瘤相混淆。影像学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免疫组化检测CD5和CD117呈高表达,基因检测不存在BRAF基因突变,少数存在TERT启动子... 甲状腺内胸腺癌是发生在甲状腺内的胸腺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临床以进行性增大的颈部肿块为特点,常与甲状腺肿瘤相混淆。影像学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免疫组化检测CD5和CD117呈高表达,基因检测不存在BRAF基因突变,少数存在TERT启动子突变。确诊需要依靠术后病理学,辅以免疫组化检测,治疗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可以有效延长生存期和降低复发率。本文通过对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以及目前的治疗方式等作一综述,旨在帮助提高临床医生对甲状腺内胸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内胸腺癌 影像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免疫表型
下载PDF
5例甲状腺内胸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赵玲 高润霖 +1 位作者 刘强 沈艳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B病毒(EBV)编码小RNA(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B病毒(EBV)编码小RNA(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感染情况,采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方法检测BRAF基因V600E突变。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51~69岁,平均年龄60.8岁。肿瘤均位于甲状腺内,最大直径2.0~3.5 cm。肿瘤在蛋白水平表达广谱型细胞角蛋白(CK)、细胞角蛋白19(CK19)、抑癌基因P40蛋白(P40)、白细胞分化抗原5(CD5)、白细胞分化抗原117(CD117)、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其他相关肿瘤鉴别诊断标志物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12)、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突触素(SYN)、EBV、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蛋白(BRAF)均呈阴性。EBER原位杂交结果为阴性,且无BRAF基因V600E突变。结论·甲状腺内胸腺癌是一种惰性肿瘤,非常少见;肿瘤细胞表达CD5、CD117,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内胸腺癌 免疫表型 临床病理
下载PDF
甲状腺内胸腺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古婉仪 郅程 刘春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80-1585,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观察1例ITTC患者的临床表现。肉眼观察肿瘤大体形态表现,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表现,光镜下观察肿...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观察1例ITTC患者的临床表现。肉眼观察肿瘤大体形态表现,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表现,光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形态表现,对肿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检测,术后3和1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ITTC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内质稍硬肿物。细胞学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呈三维立体结构,部分细胞可见核仁。组织学检查显示癌细胞呈巢状或岛状分布,并向鳞状细胞分化;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浸润;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免疫表型检测,癌细胞表达CD117、CD5和P63等,不表达TdT和TTF-1,EBER-ISH (-)。病理诊断为IT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在术后3和11个月复查CT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ITTC恶性程度低,可复发及转移,联合手术及放疗,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甲状腺内胸腺肿瘤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 甲状腺内上皮性胸腺瘤 免疫表型
下载PDF
甲状腺内胸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颖 郭海龙 景洪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ITT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大体检查、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EB病毒编码的小m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情况。结果纳入的9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ITT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大体检查、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EB病毒编码的小m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情况。结果纳入的9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性病变,呈结节状。镜下可见肿瘤内大小不等的实性巢状、梁状结构,被间质致密的纤维组织分割成小叶状结构。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短梭形,细胞界限不清。细胞质淡红染,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核仁明显。9例患者肿瘤均弥漫高表达CKAE1/AE3和CK5/6,不同程度表达CD5(弥漫表达或片状表达),8例患者表达CD117。5例患者肿瘤标本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随访期间,1例患者失访;其余患者随访9~91个月,仅2例发生复发或转移。结论IT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预后较好。CD5和CD117可作为ITT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胸腺 肿瘤 甲状腺内胸腺癌
下载PDF
4例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谢闵 袁娜 +1 位作者 孙燃 许增祥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2850-2856,共7页
通过回顾性分析4例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ITT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免疫表型特征、EB病毒感染及随访情况,探讨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情况、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4例患... 通过回顾性分析4例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ITT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免疫表型特征、EB病毒感染及随访情况,探讨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情况、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36~63岁,肿瘤最大直径为0.7~3.0 cm。镜下肿瘤具有推挤式边缘,细胞排列呈条索状、巢团状或岛屿状,并可见胸腺肿瘤分叶状结构或胸腺小体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CD5、CD117、CK/pan、CK5/6、p63、p40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0%~30%。原位杂交检测EBER结果均为阴性。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4例均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10~34个月,均未复发或转移。ITTC为罕见的甲状腺肿瘤,预后尚好,术中冰冻及细针穿刺中诊断难度较大,特别是合并甲状腺其他肿瘤时,易误诊。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内胸腺癌 临床病理学 免疫表型 原位杂交EBER
下载PDF
甲状腺内胸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增光 孙文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收集7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B病毒(EBV)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中位年龄54...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收集7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B病毒(EBV)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中位年龄54岁(40~71岁)。肿瘤均位于甲状腺内,平均最大径(4.0±1.2)cm(2.2~6.0 cm)。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辅助放疗,其中5例接受化疗。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163个月,随访病例均存活,其中2例多次局部复发,1例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余病例未发现复发或转移。所有病例均阳性表达CK-pan、P63、CD5、CD117,不表达TTF-1、TG、CT和PAX8,其中1例弥漫表达SYN和CgA,Ki-67增殖指数在10%~90%。7例EBV原位杂交均为阴性。结论甲状腺内胸腺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惰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CD5、CD117及单克隆PAX8组合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EBV可能不参与甲状腺内胸腺癌的发生。手术腺叶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治疗甲状腺内胸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对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明显周围组织侵犯的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和/或联合化疗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内胸腺癌 免疫表型 临床病理 EB病毒
下载PDF
甲状腺内胸腺癌21例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冯贵铖 柳桢 +4 位作者 李红强 左道宏 孙汉麟 乔立雪 殷德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内胸腺癌(ITTC)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21例ITT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疗效。其中男9例,女12例,中位年龄52岁(40~60岁)。结果肿瘤最大径(≥40 mm)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 目的分析甲状腺内胸腺癌(ITTC)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21例ITT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疗效。其中男9例,女12例,中位年龄52岁(40~60岁)。结果肿瘤最大径(≥40 mm)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44)。1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4例仅行化疗。随访期间,共有4例患者出现死亡或进展,2年无死亡或进展生存率为74.8%。结论ITTC的预后良好,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显著相关。ITTC的放化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内胸腺癌 放疗 化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双重癌:左肺腺癌合并甲状腺内胸腺癌1例
8
作者 张胜波 范作兰 +1 位作者 张健 张言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161-163,共3页
多原发癌(MPC)又名重复癌,是指同一机体内同时或先后发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关的原发性恶性肿瘤。随着现代医学进步,多原发癌并不罕见,所有肿瘤患者的多原发恶性肿瘤(MPM)发病率约为0.73%~5.20%,这种广泛的差异与不同医院的医生和诊... 多原发癌(MPC)又名重复癌,是指同一机体内同时或先后发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关的原发性恶性肿瘤。随着现代医学进步,多原发癌并不罕见,所有肿瘤患者的多原发恶性肿瘤(MPM)发病率约为0.73%~5.20%,这种广泛的差异与不同医院的医生和诊断工具不同有关。肺癌死亡率最高,由于低剂量肺癌筛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量早期肺癌被筛查出来,随着治疗方式的改进,如分子靶向治疗,使肺癌预后取得了大量进步,因此患者存活的时间足够长,可以发展为随后的原发肿瘤,但肺癌合并甲状腺内胸腺癌(ITTC)实属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甲状腺内胸腺癌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甲状腺内胸腺癌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
9
作者 刘九洋 陈浩 吴高松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ITTC,WHO 2017版)是一种发生于甲状腺的罕见低度恶性肿瘤(约0.08%~0.15%),也称为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CASTLE),即甲状腺癌伴类似胸腺上皮... 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ITTC,WHO 2017版)是一种发生于甲状腺的罕见低度恶性肿瘤(约0.08%~0.15%),也称为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CASTLE),即甲状腺癌伴类似胸腺上皮肿瘤结构(WHO 2004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内胸腺癌 淋巴结转移 罕见肿瘤
原文传递
甲状腺内胸腺癌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2例MDT讨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立英 雷建勇 +1 位作者 王艺超 李志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64-368,共5页
目的总结2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9年7月收治的2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共同商议2例甲状腺内胸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式,通过多学科合作,改善了患者预... 目的总结2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9年7月收治的2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共同商议2例甲状腺内胸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式,通过多学科合作,改善了患者预后。结论在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应采取MDT协作治疗模式,以求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内胸腺癌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癌 多学科团队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甲状腺内胸腺癌声像图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冯一星 张晟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ITTC)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ITTC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记录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囊变、病灶血流及颈部淋巴...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ITTC)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ITTC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记录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囊变、病灶血流及颈部淋巴结情况,对病灶进行TI-RADS分类,同时记录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及治疗过程。结果11例ITTC患者病灶均为实性,位于甲状腺下极或中下部分,8例位于甲状腺右叶(8/11,72.7%),3例位于甲状腺左叶(3/8,27.3%),病灶最大径线为(3.55±0.51)cm,回声均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边界不清晰。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10例肿物内部可见线样高回声。TI-RADS分类为4a类2例,4b类3例,4c类2例,5类4例。所有病灶中未出现钙化及囊性区,纵横比均<1。11例中3例同时伴有桥本甲状腺炎。手术后病理显示5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5例侵犯周围软组织,其中3例侵犯喉返神经,2例侵犯食管壁,3例侵犯颈部横纹肌。免疫组化显示所有病灶CD5及CD117均为阳性。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后进行了放疗与化疗。结论ITTC有共同的声像图特征,位于甲状腺下极或者中下,呈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边界不清,其内可见线样高回声,这些声像图特征有助于ITT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内胸腺癌 病理学
原文传递
甲状腺内胸腺癌误诊1例
12
作者 王娜娜 冯春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0期1068-1070,共3页
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 ITTC),既往也称为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癌,是一种罕见疾病,患者多以颈部无痛性包块就诊,因该病少见且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检查易与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未分... 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 ITTC),既往也称为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癌,是一种罕见疾病,患者多以颈部无痛性包块就诊,因该病少见且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检查易与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等预后较差的肿瘤相混淆。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IT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ITTC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内胸腺癌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癌 误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