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贾晶晶 王晓蕊 +2 位作者 宋思育 胡庆薇 张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2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年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脏病、糖尿病、营养状况。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NIHSS评分、心脏病、糖尿病、营养状况、治疗方法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阿替普酶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确切,患者预后与年龄、基础疾病、营养状况等相关,临床应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伴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血管不同再通方案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明慧 张文彬 +1 位作者 金肇权 王大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伴意识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血管不同再通方案的疗效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112例进行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伴意识障碍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直接介入组和桥接治疗组,分析... 目的研究伴意识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血管不同再通方案的疗效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112例进行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伴意识障碍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直接介入组和桥接治疗组,分析相关病理因素,观察90 d mRS评分和不良事件。结果伴意识障碍的AIS患者约80%存在颅脑大血管闭塞。静脉溶栓组和桥接治疗组总体预后良好率(20.8%,15/72)低于直接介入组(32.5%,13/40)(P<0.05)。三组患者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IS合并意识障碍的主要病理因素是颅脑大血管闭塞,早期血管再通方案适宜选择直接血管内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意识障碍 静脉溶栓 血管内介入 桥接治疗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3
作者 董秋艳 樊丽娟 +1 位作者 苏慧 白智华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时间窗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别采用单纯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的患者112例,入院治疗后连续3 d行神经功能检查,根据有无EN...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时间窗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别采用单纯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的患者112例,入院治疗后连续3 d行神经功能检查,根据有无END分为END组及非END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将P<0.2的观察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Forward法)以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12例中,34例(30.4%)有END,为END组,其余78例为非END组。P<0.2的指标包括性别、来院到开始治疗的时间、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血糖、总胆固醇、合并糖尿病、不同治疗方式(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方式(OR=6.67,95%CI1.24~34.93,P=0.025)、血脂水平(总胆固醇、HDL及LDL)(OR=1.03,95%CI 1.01~1.06,P=0.034)及糖尿病控制情况(既往糖尿病及空腹血糖水平)(OR=1.16,95%CI 1.03~1.31,P=0.017)是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不同治疗方式、血糖水平及血脂代谢异常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桥接治疗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跨越静脉途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直接动脉取栓是否可行?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建民 张磊 杨鹏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4-948,共5页
脑卒中是我国国民的第一死因,新发病例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7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水平与我国国民的健康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已经证实了桥接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而单纯静脉溶栓和桥接治... 脑卒中是我国国民的第一死因,新发病例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7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水平与我国国民的健康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已经证实了桥接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而单纯静脉溶栓和桥接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这是否提示发生这类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静脉溶栓而非动脉取栓?因此,能否跨越静脉途径而直接进行动脉取栓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疗法 动脉取栓术 桥接疗法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12
5
作者 韩玉庆 董力庆 赵理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4例,按照患者经济能力与自愿原则分为联合治疗组9例和对照组1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对照组单用静脉溶栓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4例,按照患者经济能力与自愿原则分为联合治疗组9例和对照组1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对照组单用静脉溶栓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以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量表(mRS)评分,术后3个月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Ⅱ~Ⅲ级者为6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3%(P〈0.0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6.1%,9.28%)及病死率(6.5%,3.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3个月mRS评分恢复良好率(61.3%)明显高于对照组(37.3%)(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明显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不增加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静 杨宝霞 周阴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2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组...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两组经护理干预1个月后,对干预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记录评分。结果:在干预后评分比较中,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是确保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梁转合 陈华发 +4 位作者 朱可云 陶卫国 谭华荣 陈影霞 黄惠玲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静脉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对照分析。方法114例AMI患者,其中PCI组42例,溶栓组38例,药物组34例,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h、4h、8h、24h、72h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和肌...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静脉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对照分析。方法114例AMI患者,其中PCI组42例,溶栓组38例,药物组34例,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h、4h、8h、24h、72h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变化以及心电图ST段回降情况。结果①PCI组在手术后8h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提前达到高峰,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72h后PCI组绝大多数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已恢复正常,而其他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仍维持较高水平;②PCI组在治疗后8hST段已有较大回落,其余组ST段回落不明显,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72hPCI组ST段已恢复正常,而其余组仍然较高,3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诊PCI能使AMI患者心肌酶峰迅速提前,且短时间恢复正常,此外,使肌钙蛋白、心肌酶、心电图ST段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常规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对急性左室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忠玉 黄进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0期17-19,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对急性左心室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心功能的近期及远期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左心室AMI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非随机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组)29例,早期药物溶栓联合择期PCI组32例,普通药物... 目的评价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对急性左心室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心功能的近期及远期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左心室AMI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非随机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组)29例,早期药物溶栓联合择期PCI组32例,普通药物治疗组17例。分别监测AMI后30天、90天、180天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diameter 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急诊PCI组及早期药物溶栓联合择期PCI组在30天、90天和180天LVDED、LVDSD与普通药物治疗组(P<0.0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VEF明显高于普通药物治疗组(P<0.05);急诊PCI与早期药物溶栓联合择期PCI组在各个时点比较LVDED、LVDSD、LVEF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急诊PCI、早期药物溶栓联合择期PCI均可以抑制中晚期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预后且明显优于普通药物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溶栓 左心室重构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昌梁 叶端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标准药物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标准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MBI指数、m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常(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MBI指数、mR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 丁苯酞
下载PDF
不同再灌注方法对STEMI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伟杰 丛洪良 +6 位作者 李春洁 李婷婷 张文艳 贾秀丽 吴伟 刘彩霞 张梦阳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成功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直接PCI(P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入选符合入组标准的218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及治疗的实际情况分组:... 目的:比较不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成功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直接PCI(P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入选符合入组标准的218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及治疗的实际情况分组:A组即PPCI治疗(90例);B组即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78例),将发病3 h内溶栓的患者分为B1组(30例),超过3 h分为B2组(48例);C组即溶栓成功后延迟PCI治疗组(50例)。支架及用药方法:A组、C组患者罪犯血管是PCI治疗的唯一目标,不限制支架的应用与选择。3组患者治疗方案均遵循STEMI治疗指南。随访指标:218例患者均在术后30 d接受门诊随访。比较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MACE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和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变化。结果:2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1)各组患者间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具有可比性;(2)随访期间MACE事件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A组低于B2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期间A组LVEF高于B2组、C组,C组LVEF高于B2组;A组LVEDD低于B2组、C组,C组LVEDD低于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是STEMI患者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发病3 h内的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效果及30 d预后不劣于直接PCI。溶栓治疗并不是STEMI患者的治疗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子龙 周凤坤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6期32-35,共4页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替罗非班是一种高效、可逆的新型非肽类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半衰期短、起效快、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撤药后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复的特点,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已广泛应用,但...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替罗非班是一种高效、可逆的新型非肽类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半衰期短、起效快、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撤药后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复的特点,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已广泛应用,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本文将从替罗非班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的现有研究结果做一综述,总结该药物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朴 罗韶辉 +1 位作者 冯华海 王玉凯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其依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一静脉溶栓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其依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一静脉溶栓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方式,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而颅内出血发生率2.5%(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5/40),差异明显(P<0.05);另外,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状况、健康状况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其病情,临床治疗成效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充分体现其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推广和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与溶栓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联合观察
13
作者 欧阳清彦 邹月娥 +2 位作者 李晓芳 涂爱兰 颜艳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10-11,共2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两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2月的103例患者中,其中介入组58例,溶栓组45例,两组病人均于病情稳定后3~6月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观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两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2月的103例患者中,其中介入组58例,溶栓组45例,两组病人均于病情稳定后3~6月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观察两组病人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平板运动试验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介入组动态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总负荷较溶栓组明显降低(P<0.01);平板运动试验各项参数均明显改善(P<0.05),即阳性率降低,运动负荷增加,最大运动幅度下降,运动时间延长。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动态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下载PDF
溶栓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艳红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4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与探讨溶栓后介入治疗(PCI)和直接PCI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94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直接PCI进... 目的研究与探讨溶栓后介入治疗(PCI)和直接PCI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94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直接PCI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后介入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RA再通率、ST段下移率、支架植入成功率以及胸痛胸闷症状缓解率;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死亡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射血分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RA再通率、ST段下移率、支架植入成功率以及胸痛胸闷症状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介入PCI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新功能情况,并且较少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可以在医学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奕斌 朱海清 +5 位作者 冯书珍 黄永华 伍志德 唐剑锋 梁佳雄 袁东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4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接受静脉溶...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接受静脉溶栓及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_(min))、最小血流量(Q_(min))、动态阻抗(DR)、脑血管外周阻力(R)、临界压力(CP)、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NSE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V_(min)、Q_(min)、DR明显较高,R、CP明显较低,且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NO、ET-1、NSE水平,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被引量:6
16
作者 孔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7期40-42,共3页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共计102例,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6月-2019年12月,按照盲选方式予以随机分组,分为甲组(n=51)和乙组(n=51)。采用药物静脉...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共计102例,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6月-2019年12月,按照盲选方式予以随机分组,分为甲组(n=51)和乙组(n=51)。采用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甲组,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乙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为96.1%,明显高于甲组的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疗法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NIHSS评分 疗效 总有效率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巧如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9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掷骰子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掷骰子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5.36±1.45)分,低于对照组的(8.79±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脑部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中重症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的急诊介入治疗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荐 曹光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急诊介入治疗,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指...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急诊介入治疗,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收缩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诊介入治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其心功能明显恢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心脏骤停 急诊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凌世光 邱敬锦 邓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8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60例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起病时间6小时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及药物保守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60例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起病时间6小时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及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接受急诊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RS和NIHSS评分更好(P<0.05)。结论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从而有效提升患者自身的日常生活能力,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治疗效果 溶栓治疗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与血管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多 高岩 冯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11期830-833,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因大脑内动脉突然闭塞,阻断了供应大脑的血液,临床上多出现一侧面部麻木或嘴角歪斜、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笨拙或语言理解障碍等症状。如果治疗上出现延迟,脑组织缺血时间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因大脑内动脉突然闭塞,阻断了供应大脑的血液,临床上多出现一侧面部麻木或嘴角歪斜、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笨拙或语言理解障碍等症状。如果治疗上出现延迟,脑组织缺血时间将会延长并出现不可逆的坏死,神经系统功能可能会永久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