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室双出口心室内隧道修补术的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顺民 徐志伟 +1 位作者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78,190,共4页
目的对心室内隧道修补术的适应证和方法提出优化意见。方法 12 0例右室双出口 (DORV)患者接受心室内隧道修补手术 ,采用纵行切开右室流出道 ,用一补片作右心室内隧道 ,连接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口 ,引导左心室血在补片下进入主动脉 ,根据... 目的对心室内隧道修补术的适应证和方法提出优化意见。方法 12 0例右室双出口 (DORV)患者接受心室内隧道修补手术 ,采用纵行切开右室流出道 ,用一补片作右心室内隧道 ,连接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口 ,引导左心室血在补片下进入主动脉 ,根据解剖情况扩大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另有 2例内隧道通过右房切口建立 ;对限制性室间隔缺损 ,同时扩大室间隔缺损直径。结果术后发生低心排 37例 ,总住院死亡为 2 0例 (16 .7% ) ,近 5年死亡 3例 (6 .0 % ) ,其中室间隔缺损远离大动脉开口的DORV病例行心室内隧道修补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室间隔缺损在主动脉下。结论心室内隧道修补术选择受室间隔缺损解剖位置的影响 ,但术前心内探查三尖瓣与肺动脉瓣间距离至关重要 ;通过右房切口建立心内隧道并采用连续缝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修补术 室间隔缺损 右室双出口 主动脉 右室流出道 修补手术 结论 引导 优化
下载PDF
经空心加压螺钉隧道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植入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胡思科 罗任 +1 位作者 劳世高 黄耀晴 《现代医院》 2018年第5期747-749,752,共4页
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应用rh BMP-2(骨优导)经钉道内植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收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空心加压钉内固定术+经空心加压螺钉隧道rh BMP-2(重组... 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应用rh BMP-2(骨优导)经钉道内植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收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空心加压钉内固定术+经空心加压螺钉隧道rh BMP-2(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植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闭合复位空心加压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骨合愈合率、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应用rh BMP-2经钉道内植入治疗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钉内隧道 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心室内隧道的补片形状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李晓 王俊杰 +5 位作者 柳思聪 刘宁 杨印龙 杨尧 范祥明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探究心室内隧道(intraventricular tunnel,IVT)构建术的补片形状对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术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理想化IVT模型,设计二维IVT补片。根据转弯部分菱形补片长短轴不同,建立长短轴比分别为1∶0.625、1∶0.3、1∶0.2、1∶0... 目的探究心室内隧道(intraventricular tunnel,IVT)构建术的补片形状对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术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理想化IVT模型,设计二维IVT补片。根据转弯部分菱形补片长短轴不同,建立长短轴比分别为1∶0.625、1∶0.3、1∶0.2、1∶0.15、1∶0.125、1∶0.1共计6组补片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补片缝合、保持、撑起为三维IVT模型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6组补片模型的缝合缘最大应力主要集中在转弯部分菱形锐角边缝合处;随着补片长短轴比增大,IVT缝合缘最大应力先减少后增大,体积呈现增大的趋势,隧道两端压差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菱形长短轴比为1∶0.15补片的表面应力分布均匀,且缝合缘上最大应力最小,同时对右心室体积侵占较小,隧道两端的压差较小。结论IVT补片形状对IVT缝合缘应力、右心室体积及隧道压差有影响,而且不是单调变化。菱形长短轴比为1∶0.15的补片缝合效果在所建模型中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双出口 心室内隧道 补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类型右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与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锁春 黄庆恒 +1 位作者 李兆志 耿希刚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96-398,共3页
报告1996年4月至7月在上海新华医院学习期间,以及后来作者所完成不同类型右室双出口矫治本共9例,其中心内隧进修补使左室连接主动脉6例(包括右室流出适加宽4例,切口直接缝合1例,应用同种带辩动脉重建右室流出道1例);右房内板障... 报告1996年4月至7月在上海新华医院学习期间,以及后来作者所完成不同类型右室双出口矫治本共9例,其中心内隧进修补使左室连接主动脉6例(包括右室流出适加宽4例,切口直接缝合1例,应用同种带辩动脉重建右室流出道1例);右房内板障分隔或折流3例(其中上腔静脉横断后两端分别与右肺和肺总动脉即全腔肺动脉吻合2例,同种带瓣动脉连接右房与肺总动脉即改良Fontan术1例)。手术中无1例死亡。作者认为分型与畸形不同决定术式有利,保证左、右室流出道通畅是手术成功之关键,对伴发畸形的合理兼治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的又一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双出口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