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gital Intubation without Stylet: Myth or Reality? Case Report
1
作者 Maya Christiam Mauricio Jesús Alberto Melendez Ordoñez +8 位作者 Ismael Bernardo Viveros Peralta Villanueva Verónica Juan José Dosta Herrera Andrea Carolina Jimenez Palacios Jimmy Andersson Delgado Criollo Monserrat Escalante Rodríguez Dalia Fernanda Farrera Rámirez Maribel Méndez Suarez Pedro Sánchez Mata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21年第5期156-163,共8页
Digital intubation was discovered as one of the first methods to face a difficult airway without direct laryngoscopy.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surrounded by much controversy, mainly because it ... Digital intubation was discovered as one of the first methods to face a difficult airway without direct laryngoscopy.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surrounded by much controversy, mainly because it required to be performed by an expert. Nowadays, it remains a useful technique whe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difficult airways, so it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all personnel involved with airway management must know and perfect this technique when scenarios where conventional laryngoscopy or rescue devices for difficult airway are not available or contraindicated. The present work’s main objective is to suggest digital intubation as a safe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difficult airways when there are no other devices available. The authors present a successful case of digital intubation on a patient with a difficult airway, demonstrating this technique is useful when performed by expert practitioners and when there is no other equipment avail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ubation intratracheal OXYGENATION anesthesia Airway Management
下载PDF
Effect of esmolol on bispectral index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rotracheal intubation during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2
作者 CAO De-quan CHEN Yan-ping ZHANG Yan-ling CHANG Ye-tian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2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 艾司洛尔 诱导 麻醉 双频 脑电 患者 反应机制
原文传递
Effect of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compared with direct laryngoscope on 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orotracheal intubation 被引量:16
3
作者 ZHANG Guo-hua XUE Fu-shan LI Ping SUN Hai-yan LIU Kun-peng XU Ya-chao LIU Yi SUN Hai-t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36-338,共3页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FOB) is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for respiratory, disorder examination and difficult airway can avoid management. The fiberoptic intubation the mechanical stimulus to oropharyngolaryngeal str...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FOB) is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for respiratory, disorder examination and difficult airway can avoid management. The fiberoptic intubation the mechanical stimulus to oropharyngolaryngeal structures thereby it is likely to attenuate hemodynamic responses during orotracheal intubation. However, the relevant studies showed conflicting results. In this study, we observed the 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orotracheal intubation using an FOB and a direct laryngoscope (DLS) in healthy adult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the FOB in attenuating the 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orotracheal intub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general anesthesia orotracheal intubation hemodynamic responses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study of 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orotra- cheal intubation with intubating laryngeal mask airway and direct laryngoscope 被引量:7
4
作者 ZHANG Guo-hua XUE Fu-shan SUN Hai-yan LI Cheng-wen SUN Hai-tao LI Ping LIU Kun-p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99-904,共6页
Background Intubating laryngeal mask airway (ILMA) offers a new approach for or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is expected to produce less cardiovascular stress responses. However, the available studies provide inconsisten... Background Intubating laryngeal mask airway (ILMA) offers a new approach for or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is expected to produce less cardiovascular stress responses. However, the available studies provide inconsistent resul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whether there is a clinically relevant difference in 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orotracheal intubation by using ILMA and direct laryngoscope (DLS). Methods A total of 53 adult patients, ASA physical status I-II, scheduled for elective plastic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requiring the oro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either DLS or ILMA groups. After a standard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duction, orotracheal intubation was performed.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recorded before (baseline values) and after anesthesia induction (post-induction values), at intubation and every minute for the first 5 minutes after intubation.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Chisquare test, paired and unpaired Student's t test, and repeated-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as appropriate. Results The mean intubation time in the ILMA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DLS group (P〈0.05). Th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intubation in the two groups compared to the postinduction values (P〈0.05), but the maximum value of blood pressure during the observation did not exceed the baseline value, while the maximum value of heart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baseline (P〈0.05). During the observa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among each time point and in the maximum valu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Orotracheal intubations by using ILMA and DLS produce similar hemodynamic response. ILMA has no advantage in attenuating the 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orotracheal intubation compared with D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ubating laryngeal mask airway general anesthesia orotracheal intubation hemodynamic responses
原文传递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蒲玉碧 杨帆 +1 位作者 卢海 刘虹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4期1054-1059,共6页
目的探究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应用效果,进一步明确老年高血压其麻醉方案优化的必要性,以期为患者临床麻醉提供新的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遂宁市中心医... 目的探究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应用效果,进一步明确老年高血压其麻醉方案优化的必要性,以期为患者临床麻醉提供新的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诱导插管,观察组采用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比较2组插管情况(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呛咳发生率),对比2组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T1、T2、T3)的血流动力学[心率(HR)、血压(SBP、DBP)及血氧饱和度(SpO_(2))]指标值的变化,T1、T3时2组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记录2组插管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苏醒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97.67%)高于对照组(89.53%),平均插管时间[(34.52±5.19)s]低于对照组[(40.76±5.49)s](均P<0.05),而2组总插管成功率、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HR、SBP、DBP值低于对照组,SpO_(2)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T3时观察组E、NE水平[(35.58±6.26)kg/m^(2)、(158.76±14.36)g/L]低于对照组[(47.30±9.22)kg/m^(2)、(167.74±14.46)g/L](均P<0.05)。观察组肌肉松弛恢复时间、PAED评分、拔管时间[(8.16±2.35)min、(8.67±1.32)分、(10.56±3.30)min]均少/低于对照组[(9.79±3.05)min、(10.40±1.38)分、(12.67±3.20)min](均P<0.05)。结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喉上神经阻滞 气管内表面麻醉 插管成功率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面罩吸氧治疗对高原地区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期间低氧血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娟 汤丽丽 张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与面罩吸氧治疗对高原地区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期间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5月至9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高原地区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与面罩吸氧治疗对高原地区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期间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5月至9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高原地区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麻醉诱导前,对照组采取面罩吸氧,观察组采取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拔管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水平,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率、呼吸频率、乳酸清除率情况。结果拔管后,观察组患者MAP、心率水平分别为(76.82±5.08)mmHg、(83.82±5.08)次/min,均低于对照组[(87.35±7.12)mmHg、(112.35±7.1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GCQ评分为(83.65±10.24)分,高于对照组[(70.26±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PaO_(2)、PaCO_(2)水平分别为(84.65±3.14)、(45.34±4.67)mmHg,均高于对照组[(71.32±7.16)、(40.62±5.2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损伤、口咽部干燥、腹胀、鼻周皮肤破裂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率分别为(9.57±1.46)h、3.08%,低于对照组[(15.79±2.64)h、12.31%],乳酸清除率为(14.64±3.57)%,高于对照组[(11.25±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对高原地区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期间低氧血症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一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升PaCO_(2)及PaO_(2)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降低患者再次插管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提升乳酸清除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气管内插管法 经鼻高流量氧疗 面罩吸氧 高原地区 低氧血症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患儿气管插管成功率的影响
7
作者 王利平 王姬 《西藏医药》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患儿气管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气管插管的患儿108例。随机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两组各54例。高浓度组插管前使用8%浓度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低浓度组使...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患儿气管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气管插管的患儿108例。随机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两组各54例。高浓度组插管前使用8%浓度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低浓度组使用3%浓度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记录两组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满意度和吸入诱导时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和完成气管插管后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观察两组不良反应(体动、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高浓度组气管插管成功率和满意度高于低浓度组,吸入诱导时间短于低浓度组(P<0.05);完成气管插管后高浓度组MAP、HR水平低于低浓度组(P<0.05),SpO_(2)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高浓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6%,低浓度组为9.26%(P>0.05)。结论 使用高浓度的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对患儿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高,能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参数且不良反应较小,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不同剂量米库氯胺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8
作者 姚前进 李新春 王静静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米库氯胺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沁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小儿腺样体肥大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三组。三组均实施全麻下腺样体肥大切除术,A组麻醉诱导...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米库氯胺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沁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小儿腺样体肥大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三组。三组均实施全麻下腺样体肥大切除术,A组麻醉诱导中予以0.15 mg/kg米库氯胺,B组予以0.20 mg/kg米库氯胺,C组予以0.25 mg/kg米库氯胺。比较三组气管插管条件与优良率,入室时(T_(0))、插管即刻(T_(1))、插管后5 min(T_(2))、拔管时(T_(3))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三组气管插管条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C组优良率分别为97.30%和97.14%,均高于A组的78.95%(P<0.05)。A组T_(1)和T_(2)HR和MAP均高于T_(0)(P<0.05),T_(2)和T_(3)均低于T_(1)(P<0.05),T_(3)均低于T_(2)(P<0.05);B组和C组T_(1)HR和MAP均高于T_(0)(P<0.05),T_(2)和T_(3)均低于T_(1)(P<0.05);B组、C组T_(1)和T_(2)HR和MAP均低于A组(P<0.05);A组、B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C组(P<0.05),B组拔管时间短于A组、C组(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麻醉诱导中,与0.15 mg/kg米库氯胺比较,0.20、0.25 mg/kg米库氯胺可改善气管插管条件、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但0.20 mg/kg米库氯胺还可缩短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库氯胺 腺样体肥大 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患者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安全性比较
9
作者 赵飞飞 李军仕 +1 位作者 王卫萍 张亚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429-2433,共5页
目的对比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采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阿芬太尼经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阿芬太尼组;采集同期于医院... 目的对比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采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阿芬太尼经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阿芬太尼组;采集同期于医院使用舒芬太尼经非插管全麻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舒芬太尼组。患者病历资料、手术资料等资料均保存完整,完成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整理患者资料,记录并对比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前、切皮时、清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围手术期指标(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结果阿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组麻醉前、切皮时、清醒时的MAP、HR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麻醉前,切皮时的MAP、HR下降,相较于切皮时,清醒时的MAP、HR上升(P<0.05)。阿芬太尼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舒芬太尼组(P<0.05),阿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在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的效果相当,但是相较之下,阿芬太尼起效快,且患者术后能在短时间内苏醒并恢复自主呼吸,且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插管全麻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 阿芬太尼 舒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安全性
下载PDF
电针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时金华 高寅秋 +2 位作者 李雁 曹健荣 王兰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寻找降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方法。方法 :随机将 1 0 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 50例。电针组取双侧内关和曲池穴 ,对照组不做治疗 ,观察气管插管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电针组各项指标升高幅度均低于对照... 目的 :寻找降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方法。方法 :随机将 1 0 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 50例。电针组取双侧内关和曲池穴 ,对照组不做治疗 ,观察气管插管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电针组各项指标升高幅度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性意义 (P <0 0 1或P <0 0 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应激反应 取穴
下载PDF
全麻支气管插管与下呼吸道感染关系的调查 被引量:26
11
作者 吴励文 陈棉生 +2 位作者 郑良杰 柯永坚 谢惠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1-513,共3页
目的 探讨全麻支气管插管后与下呼吸道感染关系.方法 对541例全麻双腔导管支气管插管患者(1组)和406例单腔气管插管患者(2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对痰标本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1、2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 目的 探讨全麻支气管插管后与下呼吸道感染关系.方法 对541例全麻双腔导管支气管插管患者(1组)和406例单腔气管插管患者(2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对痰标本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1、2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分别是26、18例,占4.81%和4.43%;痰标本中检出的非发酵菌占致病菌的86.36%,耐药率与下呼吸道感染率呈正比;感染率60~70岁组为9.56%、≤49岁组为2.04%;感染患者中麻醉时间≤3 h组占3.26%,≥3 h组占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与支气管插管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概率接近,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细菌耐药、年龄与麻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气管内插管法 呼吸道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喉管与双管喉罩和气管插管在全麻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胜红 李元海 +2 位作者 邓小强 徐四七 陈珂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3-606,共4页
目的比较喉管与双管喉罩和气管插管在全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全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喉管组(L组)、双管喉罩组(P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诱导待肌松完全后插入适宜型号的喉管或双管喉罩或气管导管... 目的比较喉管与双管喉罩和气管插管在全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全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喉管组(L组)、双管喉罩组(P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诱导待肌松完全后插入适宜型号的喉管或双管喉罩或气管导管。记录插入时间、一次插入成功率和气道峰压;监测麻醉诱导前(Ta)、手术进行30min(Tb)和60 min(Tc)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记录基础(T0)、插入前即刻(T1)、插入后1min(T2)、3 min(T3)、5 min(T4)及拔除前即刻(T5)、拔除后1 min(T6)、3 min(T7)、5 min(T8)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持续观察手术期间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术后24 h内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结果L组的插入时间与P组和T组相比稍长,而一次插入成功率则较低;三组患者的气道峰压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各时点的PO2、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在插管(罩)期或拔管(罩)期,T组明显升高(P<0.05),L组和P组无明显变化(P>0.05),且L组或P组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有2例患者出现咽痛,而L组和P组无任何术后并发症。结论喉管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全麻中,且通气效果与双管喉罩和气管插管比较无差异;在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喉管则要优于气管插管;但插入所需的时间较长,一次插入成功率却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麻醉 全身
下载PDF
地佐辛与芬太尼对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国利 王暐 +2 位作者 刘薇 滕金亮 李福龙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796-1798,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对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为芬太尼组(F组,n=20)、地佐辛组(D组,n=20)。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随后地佐辛组静脉... 目的对比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对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为芬太尼组(F组,n=20)、地佐辛组(D组,n=20)。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随后地佐辛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mg/kg,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给药5min后环甲膜穿刺注入1%丁卡因注射液2mL行喉部表面麻醉,喉麻3min时在直视下行气管内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静脉注药前(T0),静脉注药后3min(T1),5min(T2),环甲膜穿刺时(T3),穿刺后3min(T4),气管插管即刻(T5),插管后5min(T6)各时刻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氧分压(SpO2)、BIS值;并记录各时刻的镇静程度。结果两种药物都能有效地抑制穿刺及插管时血压、心率等应激反应,但地佐辛组在慢诱导麻醉插管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明显优于芬太尼组。结论 0.2mg/kg地佐辛用于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优于2μg/kg芬太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和镇痛 插管法 气管内 地佐辛 芬太尼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小颖 王薇 +2 位作者 杨秀凤 关婷婷 吴新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5-717,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减轻拔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体重40~80kg,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复方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均采用明视经口气管... 目的观察国产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减轻拔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体重40~80kg,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复方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均采用明视经口气管插管。L组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1/3均匀涂布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气管导管表面不涂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拔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变化,应用降压药情况,有无呛咳与屏气反应及气管插管后合并的咽痛、咽部不适感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无显著差异。L组拔管时的血压、心率及应用降压药的比例均低于C组,呛咳、屏气反应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C组,但拔管后咽部异物感的发生率高于C组。两组咽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术后1d咽部异物感及咽痛均明显好转。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可减轻气管导管拔除时的呛咳与屏气,抑制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麻醉 气管内 插管法 气管内
下载PDF
布托啡诺在全麻后气管拔管期的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何玉莲 黎尚荣 +2 位作者 高婉菱 黑子清 苏晓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18-820,共3页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全麻后气管拔管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65岁,70kg以下,ASAⅠ~Ⅱ级的全麻病人4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n=20)和曲马多组(n=20)。全麻术毕即进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等待全麻苏醒拔管。布托啡诺、曲马多组分别...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全麻后气管拔管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65岁,70kg以下,ASAⅠ~Ⅱ级的全麻病人4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n=20)和曲马多组(n=20)。全麻术毕即进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等待全麻苏醒拔管。布托啡诺、曲马多组分别给予布托啡诺0.03mg/kg和曲马多1.5mg/kg静注镇痛。记录病人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吸痰和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拔管后10min的清醒评分(Ramsay)、舒适评分(BCS)、满意评分及不良反应,病人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所有病人达到Modified Aldrete Score9分及以上则可以离开PACU回病房。结果:布托啡诺组镇痛、镇静满意,镇痛效果与等效剂量曲马多镇痛效果相似;两组对强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不能完全抑制,但布托啡诺组优于曲马多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两组患者的躁动评分、BCS舒适评分、满意评分相似(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情况亦相似,但布托啡诺组嗜睡率较高,达40%,同时苏醒期痛苦记忆率较低。结论:布托啡诺(最大剂量不超过2mg)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围拔管期的镇痛和镇静,病人舒适、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麻醉 全身 插管法 气管内 镇痛 镇静
下载PDF
胸部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对双腔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唤醒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鲲鹏 王宝宁 +3 位作者 申琰琰 李卫霞 李昭 姚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2-747,共6页
目的:对比观察胸部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对双腔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唤醒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年龄19~66岁拟在经口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择期手术的... 目的:对比观察胸部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对双腔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唤醒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年龄19~66岁拟在经口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择期手术的胸外科患者,分别为常规全身麻醉诱导下直接喉镜双腔气管插管组(T组,20例)和常规全身麻醉诱导复合胸部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后实施双腔气管插管组(E组,2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Macintosh直接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及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 min内的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率(heart rate,HR)、二重指数(rate pressure product,RP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的变化,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BP和RPP均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与麻醉诱导后相比较,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的BP、HR和RPP明显升高。与麻醉诱导前相比较,气管插管后E组患者BP明显降低,T组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明显升高,且持续时间约1 min。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HR均明显升高,T组患者HR增快持续约4 min,E组患者HR增快持续约1 min。与E组相比较,观察期内气管插管后T组SBP、DBP、MAP、HR和RPP均明显升高。与基础值相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和气管插管后的BIS值均明显降低,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组比较,观察期T组SBP大于基础值30%和RPP大于22 000的发生率明显较高,且E组中未见SBP大于基础值30%和RPP大于22 000的患者。结论:在双腔气管插管期间,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可明显减轻插管导致的剧烈血流动力学变化,但对唤醒反应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利多卡因 血流动力学 麻醉 全身 麻醉恢复期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不同拔管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中华 叶凤青 +2 位作者 张学刚 李静 胡彦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方式对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患者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的胸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更换单腔气管导管组,B组为瑞芬太尼组,A组患者术毕时将双腔支气管导管更换为单腔气管...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方式对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患者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的胸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更换单腔气管导管组,B组为瑞芬太尼组,A组患者术毕时将双腔支气管导管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B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将双腔支气管导管退至总气管,同时静脉给予瑞芬太尼0.05μg/(kg.min),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改良OAA/S评分,拔管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改良OAA/S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病人数无显著性差异,拔管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患者拔管时静脉给予0.05μg/(kg.min)的瑞芬太尼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麻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GlideScope视频喉镜与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国华 薛富善 +4 位作者 李成文 孙海燕 李玄英 孙海涛 刘鲲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诱导后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SVL)和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57例,随机分为GSVL组(n=29)和FOB组(n=28)。在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后实施气管插管操作。监测麻...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诱导后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SVL)和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57例,随机分为GSVL组(n=29)和FOB组(n=28)。在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后实施气管插管操作。监测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2、3、4、5min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GSVL组与FOB组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比麻醉诱导后明显升高,但血压最大值未超过麻醉诱导前水平,而心率最大值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两组在观察期各对应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及血压和心率最大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GSVL经口气管插管可引起与FOB经口气管插管相同程度的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DESCOPE视频喉镜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 全身麻醉 经口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全麻诱导插管期间脑电双频指数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周少丽 刘德昭 +3 位作者 庞红宇 陈信芝 马武华 陈秉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探讨常用静脉复合全麻围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心血管反应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45例ASAⅠ~Ⅱ级非心脑外科全麻择期手术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o)、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_b)、气管插管时(T_i)、气管插管后1 min(T_1)、2min(T_2)... 目的 探讨常用静脉复合全麻围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心血管反应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45例ASAⅠ~Ⅱ级非心脑外科全麻择期手术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o)、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_b)、气管插管时(T_i)、气管插管后1 min(T_1)、2min(T_2)、3 min(T_3)、4min(T_4)及5 min(T_5),记录BIS、BP、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1)T_b BIS为57.6±9.8,诱导前基础T_o(86.0±9.4),T_i各项指标均较T_b增高,至T_5恢复;(2)围诱导期BP、HR和RPP的变化趋势与BIS一致;(3)术后随访未发现对插管操作有不良记忆的病例。结论 常用的静脉复合全麻,诱导方法和用药量尚不能消除气管插管心血管不良反应。BIS对判断全麻诱导期血液动力学变化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脑电双频指数 血液动力学 BIS 心血管反应
下载PDF
食道异物取出术麻醉方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蒲一平 骆文龙 +1 位作者 吴家廉 曹前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711-712,共2页
目的 探讨食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对 10 3例食道异物患者采用强化表面麻醉法和气管内插管麻醉法进行手术和对比观察。结果  10 3例异物均顺利取出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两种麻醉各具优越性 ,前者适用于... 目的 探讨食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对 10 3例食道异物患者采用强化表面麻醉法和气管内插管麻醉法进行手术和对比观察。结果  10 3例异物均顺利取出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两种麻醉各具优越性 ,前者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 ,后者适用于小儿 ,尖锐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异物取出术 麻醉方式 临床研究 食道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