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4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ng the components of fintech ecosystem for distributed energy investments with an integrated quantum spher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1
作者 Rui Ai Yuhang Zheng +1 位作者 Serhat Yüksel Hasan Dinçer 《Financial Innovation》 2023年第1期837-864,共28页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components of a fintech ecosystem for distributed energy investments.A new decision-making model was created using multiple stepwise weight assessment ratio analysis and elimination an...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components of a fintech ecosystem for distributed energy investments.A new decision-making model was created using multiple stepwise weight assessment ratio analysis and elimination and choice translating reality techniques based on quantum spherical fuzzy sets.First,in this model,the criteria for distributed energy investment necessities were weighted.Second,we ranked the components of the fintech ecosystem for distributed energy investments.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is that appropriate strategies can be presented to design effective fintech ecosystems to increase distributed energy investments,by considering an original fuzzy decision-making model.Capacity is the most critical issue with respect to distributed energy investment necessities because it has the greatest weight(0.261).Pricing is another significant factor for this condition,with a weight of 0.254.Results of the ranking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fintech ecosystem indicate that end users are of the greatest importanc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system.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new techniques for the energy storage process,especially with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to prevent disruptions in energy production capacity.In addition,customers’expecta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and user-friendly financial products that are preferred by a wider audience.This would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fintech ecosystem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tech ecosystems Innovative financial products Distributed energy investments Multi SWARA ELECTRE
下载PDF
秦岭北麓沣河流域矿区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霍艾迪 刘琪 +3 位作者 李心悦 赵志欣 赵悬涛 满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3-231,F0003,共10页
秦岭是中国的“中央水塔”,研究秦岭北麓矿山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评估小流域背景下人类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针对沣河流域内的重点工程祥峪铁矿区,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其1985、2002... 秦岭是中国的“中央水塔”,研究秦岭北麓矿山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评估小流域背景下人类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针对沣河流域内的重点工程祥峪铁矿区,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其1985、2002、2010年和2022年土地利用变化,结合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该矿区生境质量变化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祥峪铁矿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由旱地逐步转变为林地和工业用地,疏林地转入面积达到18245505.71 m^(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祥峪铁矿区生境质量指数由0.50下降为0.49,标准差由0.06增加为0.09,说明生境质量有所下降,空间差异不断扩大,区域整体平均生境退化度降低,但工业用地迅速扩张对周边林地产生持续影响;生境质量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对生境质量变化的解释力达到0.82。该研究可为分析其他类似矿区生态环境演变,推动景观格局的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生境退化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祥峪铁矿区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Local Agriculture Products in the Municipality of Aileu, Manufahi, and Ainaro That Have Potential for Export and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s in Agricultural Sector
3
作者 Vicente De Paulo Correia José Nelson Salsinha +4 位作者 Oscar Da Silva Carlos Da Conceição De Deus Mateus De Jesus Gomes Graciano Soares Gomes Decio R. Sarmento 《Agricultural Sciences》 CAS 2023年第2期145-153,共9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and collect information on local agriculture products and identify local potential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 that can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s. Used Stratified Random Samp...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and collect information on local agriculture products and identify local potential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 that can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s. Used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nd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data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The data analyzed use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supply chai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develop a description of the value chain to identify potential high-value market areas and current and potential products in the domestic and export marke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most farmers in the research location grow different types of crops and livestock. In particular for Aileu and Ainaro where most of the areas are up-land, therefore, horticulture crops (mustard, cabbage, carrots, and tomato) and coffee are dominated in these areas. For Manufahi, some parts are lowland areas, where most crops grown are maize, cassava, and paddy rice. The study reveals that local potential agriculture products and livestock in the municipalities of Aileu, Ainaro, and Manufahi are vegetable, coffee, maize, and paddy rice, banana, shallot, tangerine, cabbage, carrot, cattle, mung-bean, and banana. To accelerate economic growth, in these municipalities, there is a need to moderniz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quiring markets for both inputs supply and for the sale of output products. Opportunities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these products are feasible and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the use of high-variety seeds and better farm management, and th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sector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productivity as this will have a further implication in improving food sec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ential Product INVESTMENT Agriculture LIVESTOCK Market
下载PDF
顾及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均衡的宜昌市生境质量多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 胡封举 +3 位作者 包丹 于婧 张又天 陈朝霞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方向与生态保护目标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矛盾冲突,通过均衡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以宜昌市为研究对象,耦合PLUS—InVEST模型并结合标准差椭圆分析,以2020年土地利... 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方向与生态保护目标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矛盾冲突,通过均衡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以宜昌市为研究对象,耦合PLUS—InVEST模型并结合标准差椭圆分析,以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模拟自然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2040年宜昌市生境质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宜昌市主要发生变化的地类为耕地、林地以及建设用地,其中林地与耕地为主要的转出地类,建设用地为主要的转入地类;2)在不同模拟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方向均由西南向东北收缩,城市扩张强度减缓,建设用地扩张强度重心并开始由东向西进行迁徙;3)在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宜昌市生境质量在未来均呈现衰退的趋势,而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宜昌市生境质量有所恢复。通过模拟未来不同政策下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来反映宜昌市生境质量变化情况,为均衡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标准差椭圆分析 宜昌市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松花江流域吉林段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吕静 李明阳 《河南科学》 2024年第3期384-392,共9页
为准确识别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和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以松花江流域吉林段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源地-阻力面-生态网络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通过InVEST模型评价流域... 为准确识别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和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以松花江流域吉林段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源地-阻力面-生态网络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通过InVEST模型评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自然保护地斑块识别生态源地;选取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等数据作为阻力因子,采用熵值法构建综合阻力面;利用linkage mapper工具基于电路理论识别并判定生态廊道、生态节点,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识别生态源地37块,总面积36212.89 km^(2),呈现东南部集中、中西部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②生态廊道45条,总长度3291.89 km,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相对较好的地区;③生态节点24个,集中分布在盐碱地、低覆盖度草地等地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电路理论
下载PDF
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测算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庆雨 孙才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476-5493,共18页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对促进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碳密度样点数据,将其与生态地理分区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空间叠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黄河流域碳...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对促进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碳密度样点数据,将其与生态地理分区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空间叠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黄河流域碳密度空间分布数据集。应用InVEST模型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演变测度,提高了碳储量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对自然、社会经济和景观格局指数等因素对县级行政单元尺度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碳密度空间分布呈西部大于东部、东部地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2)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0.02%(7.011×10~9—7.012×10~9t),空间分布与碳密度相同,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北部和黄河下游大部分地区;(3)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与碳储量呈正相关的影响因素为Pr(降水)、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和Slope(坡度);呈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TEM(温度)、HAI(人类影响指数)、SHDI(香农多样性指数)、DN(夜间灯光数据像素值)和PPOD(人口密度)。(4)MGWR模型得出TEM、Pr、NDVI和SHDI空间异质性强,HAI在2010年后异质性强;Slope空间异质性中等;DN和PPOD为全局尺度变量,空间影响平稳;(5)MGWR模型得出NDVI对黄河流域县级单位面积碳储量作用强度最大。NDVI、Slope对县级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影响呈正效应,TEM、HAI、DN和PPOD呈负效应,Pr、SHDI呈正、负双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碳密度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 影响因素 InVEST模型
下载PDF
基于SD-PLUS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多情景预测
7
作者 李倩 王成军 +2 位作者 冯涛 杜传甲 张炳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6,215,共13页
[目的]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D-PLUS耦合模型,采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提出的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线和代表性浓度路线(SSP-RCP)情景,对2030年陕西省的土地... [目的]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D-PLUS耦合模型,采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提出的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线和代表性浓度路线(SSP-RCP)情景,对2030年陕西省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然后利用InVEST模型模拟未来不同情景下陕西省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1)对构建的SD模型进行历史检验,其误差<5%,PLUS模型模拟的2020年土地利用Kappa指数为0.86,模型精度和可靠性总体符合要求;(2)3种情景下,未来建设用地面积均增加,增长速率从低到高的情景分别为SSP126、SSP245、SSP585;在所有情景下,林地面积均增加,水域面积均保持稳定;草地面积在SSP126情景下有小幅度增加,其他情景下减少;耕地面积3种情景下均减少;(3)3种情景下,陕西省碳储量均减少,关中平原建设用地的扩张占用大量的耕地是造成陕西省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在SSP126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所占用的生态用地面积最小,碳储量损失最少,该情景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的需要,可为未来陕西省国土资源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SD-PLUS耦合模型 未来情景预测 碳储量 InVEST模型
下载PDF
生态型县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及其协同关系——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江西省武宁县为例
8
作者 刘尧兰 温智亮 +4 位作者 郑博福 黄云 朱锦奇 刘忠 万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0-415,共16页
[目的]分析生态型县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及协同关系,为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江西省武宁县为例,结合野外实测数据,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了该区2000—2020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 [目的]分析生态型县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及协同关系,为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江西省武宁县为例,结合野外实测数据,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了该区2000—2020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粮食供给4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协同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2000—2020年,武宁县单位栅格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从173.14 mm提升至283.92 mm,单位栅格年平均粮食供给量从3.52 kJ提升至5.34 kJ,两者均呈现增长趋势;土壤保持功能呈先减少,后增长,再减少的波动趋势;20 a间土壤保持功能下降了15.71%,而碳储存功能呈现微弱增长的趋势。②武宁县南部和北部的林地是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储存的高值区;水域、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分布区域是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储存的低值区;4种生态系统服务中,林地和耕地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展的关键用地。③武宁县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储存3者之间是协同关系,与粮食供给是权衡关系;“高—高”和“低—低”集聚的协同关系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林地及水域,“高—低”和“低—高”集聚的权衡关系主要分布在耕地。[结论]2000—2020年武宁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呈上升趋势,未来应重点关注生态调节服务功能向资源价值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InVEST模型 生态型县域 江西省武宁县
下载PDF
高潜水位矿区土地利用和碳储量时空变化规律与预测
9
作者 徐良骥 贺震东 +2 位作者 刘潇鹏 张坤 吴满毅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5-365,共11页
高潜水位矿区采矿活动及城镇化发展会导致土地利用类型明显变化,进而影响矿区的固碳能力。采用潘谢矿区2002-2021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选取了采矿、社会经济和气候环境等方面数据作为驱动因子,... 高潜水位矿区采矿活动及城镇化发展会导致土地利用类型明显变化,进而影响矿区的固碳能力。采用潘谢矿区2002-2021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选取了采矿、社会经济和气候环境等方面数据作为驱动因子,分别预测了自然发展和生态保护两种情景下2028年土地利用变化,再结合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计算了潘谢矿区2002-2021年的历史碳储量以及2028年不同情景下的未来碳储量,并对潘谢矿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21年潘谢矿区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不断减少,湿地和建筑用地持续增加,其中耕地减少了147.93 km^(2),湿地和建筑用地分别增加了71.01 km^(2)和75.76 km^(2)。在此期间,潘谢矿区碳储量减少了1.62×10^(5)t,减少幅度为3.83%,其中在2018-2021年碳储量下降最快。(2)预测结果显示,2028年2种情景下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均为湿地和建筑用地持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但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下矿区内耕地受到保护,面积有所增加,湿地和建筑用地的增长减缓。与2021年相比,自然发展情景下的碳储量减少了0.74×10^(5)t,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减少了0.53×10^(5)t。研究结果表明,受采煤沉陷和城镇发展影响,沉陷湿地和建筑用地扩张导致耕地减少是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采取生态保护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碳储量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矿区 土地利用变化 FLUS模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下载PDF
多情景下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分析
10
作者 罗义 刘伟强 +3 位作者 董一凡 王霞 刘文焕 宋锦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12,共13页
土地利用改变促进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PLUS模型和InVES... 土地利用改变促进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的关系并对未来不同情景下的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占该地区总面积约71%。20年间,耕地和草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长态势,其主要转换方向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2)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林地、水域均有所下降,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有所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相较自然发展有所增加,其余地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增加约1.11 km^(2)。(3)过去20年间,该区域碳储量先上升后下降,但总体碳储量依然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19×10^(6)t;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为766.43×10^(6)t;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767.28×10^(6)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768.5×10^(6)t。耕地保护碳储量介于自然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因此张家口市在未来发展中应实行耕地优先发展前提下采取一定生态保护措施,以减缓碳储量下降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张家口市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湖南长江岸线生境质量评价
11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1 位作者 黎蕾 唐洁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岸线是长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境质量时空响应对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 岸线是长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境质量时空响应对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研究了湖南长江岸线3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湖南长江岸线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持续增加,占比分别增加了3.69%、0.81%和0.56%,耕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减小,占比分别降低了2.46%和1.88%。(2)1990—2020年湖南长江岸线生境质量均值为0.8075,其中1990—2010年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生境质量明显提高。生境质量空间分布表现为长江干线到防洪大堤逐渐降低。(3)生境质量等级以“优”和“良好”为主。相较于1990年,2020年生境质量“优”等级和“良好”等级面积占比共减少了0.25%。(4)土地利用转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土地利用转化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和改善的土地利用变化贡献指数(land use change contribution index,CI)分别为-1.8151和0.9569,其中草地、水域转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是造成研究区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长江岸线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岸线 土地利用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时空响应
下载PDF
基于InVEST与CA-Markov模型的宝鸡市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12
作者 刘静 易文利 +2 位作者 刘佳薇 潘照 王珊珊 《河南科学》 2024年第9期1281-1289,共9页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分析区域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对碳储量的影响、对维持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宝鸡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和CA-Markov模型,对2000—2020年宝鸡市不同土地...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分析区域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对碳储量的影响、对维持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宝鸡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和CA-Markov模型,对2000—2020年宝鸡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2030年不同情景下宝鸡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①2000—2020年宝鸡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②2000—2020年,宝鸡市碳储量共损失0.42×10^(6)t,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是其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③2020—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宝鸡市碳储量损失最多,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宝鸡市碳储量相差不大,控制城市扩张情景下宝鸡市碳储量损失最少、固碳能力最强.因此,未来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时,可统筹考虑控制城市扩张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耕地保护情景,以确保在粮食供给和生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研究区的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CA-Markov模型 宝鸡市
下载PDF
基于衡水湖湿地景观格局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修水 王小坡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改变会对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分析基础上,探讨景观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具有一定必要性。为了分析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在景观格局演变分析基础上,利用InVEST模型提...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改变会对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分析基础上,探讨景观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具有一定必要性。为了分析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在景观格局演变分析基础上,利用InVEST模型提取3个景观类型为威胁因子,对衡水湖生境退化度以及质量2个指数进行模拟,研究衡水湖整体格局的景观演变特征与规律及生物生境质量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生境退化度以及生境质量均随着衡水湖的有效治理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但近年来生境质量逐渐下降;生境质量分析可知维持湖区的稳定有利于整体保护区的发展,但居民点及未利用地面积增加会对湖区生境质量产生影响。此外,中低值区面积增加,主要分布于干涸的西湖区,为保护鸟类的栖息生存,有关部门应注意西湖区及湖区周围的开发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类型 InVEST模型 生物资源 生境质量
下载PDF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陕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与碳储量评估
14
作者 张新生 韩永虎 韩轶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160,共8页
在PLUS模型中纳入POI驱动因子并利用LASSO回归进行驱动体系筛选与精度验证,设定自然发展、经济保护与生态保护3种情景,利用筛选后的驱动因子模拟2030年各情景下陕南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利用InVEST模型分析2000—2020年陕南地区碳储量的... 在PLUS模型中纳入POI驱动因子并利用LASSO回归进行驱动体系筛选与精度验证,设定自然发展、经济保护与生态保护3种情景,利用筛选后的驱动因子模拟2030年各情景下陕南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利用InVEST模型分析2000—2020年陕南地区碳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陕南地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陕南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由23648.49 hm^(2)增长到78000.21 hm^(2),侵占了耕地、林地和草地的生存空间,使其分别减少了39415.05 hm^(2),8787.51 hm^(2)与17476.56 hm^(2),2030年3种发展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均保持扩张的趋势。(2)在PLUS模型中加入POI驱动因子且利用LASSO算法筛选驱动因子有效提升了模型的精度与运行效率,模型的Kappa系数和OA系数分别提高了2.53%和0.20%,更精准地模拟了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3)2000—2020年陕南地区碳储量总量呈下降趋势,由2.1887×10^(9)t下降至2.1775×10^(9)t。2030年经济保护情景与自然发展情景的碳储量总量均小于202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总量最高,达到了2.1830×10^(9)t。(4)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利于陕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陕南地区平均碳密度分区分布为基础,可为陕南地区分区发展与区域碳收支平衡提供参考,对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和双碳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LASSO回归 碳储量 陕南地区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湘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15
作者 邓楚雄 龚雅菁 +2 位作者 张光杰 刘唱唱 王雨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8,共14页
[目的]进行湘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该地区的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从自然环境、人类社会以及景观格局三个层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湘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 [目的]进行湘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该地区的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从自然环境、人类社会以及景观格局三个层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湘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湘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构建综合生态阻力面。结合InVEST模型、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与景观连通性分析识别生态源地,采用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及障碍点区域,构建湘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1)人类社会对湘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影响最大。高景观生态风险在城市群及各地级市形成多个高值中心向外延伸,低景观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以及南部林地。(2)共提取出32个生态源地,面积20415.89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2%。识别出生态廊道64条,总长度共1888.25 km,确定筛选出50处生态夹点和41处生态障碍点,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0.8%和0.6%。(3)划分出生态保护区、生态改善区、生态修复区、生态关键区,并制定不同的生态保护与优化措施。[结论]合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湘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对生态源地、生态廊道以及关键节点部分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和方针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维护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风险 电路理论 主成分分析 InVEST模型 湘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宁夏地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
16
作者 方兴义 马蓉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0-57,96,共9页
选取宁夏地区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及ArcGIS软件,分析其土地利用类型和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年间宁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为:耕地、草地、裸地呈缩减态势,林地、水体、城镇用... 选取宁夏地区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及ArcGIS软件,分析其土地利用类型和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年间宁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为:耕地、草地、裸地呈缩减态势,林地、水体、城镇用地呈增长态势;宁夏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宁夏全域的生境质量水平在20年间维持在中等水平.生境质量水平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林地、草地及水体区域,生境质量水平低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各市主城区.城镇化快速、人口密集、道路硬质化高、绿化率低和交通可达性高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均对宁夏生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呈现出退化的演变趋势;宁夏土地利用类型同生境质量的演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时空演变 宁夏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碳储量时空变化及预测
17
作者 尹珂 廖思雨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9,共10页
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近10 a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碳储量的空间格局,并模拟未来10 a不同情景下土地变化趋势、预测碳储量变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合理生态政策的制定。利用InVEST模型,选取13个驱动因子,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 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近10 a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碳储量的空间格局,并模拟未来10 a不同情景下土地变化趋势、预测碳储量变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合理生态政策的制定。利用InVEST模型,选取13个驱动因子,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在2010—2020年及不同发展情景下203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并结合PLUS模型评估其碳储量状况。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地和湿地向林地、建设用地及水域的快速转移;2010年、2020年碳储量分别为426.89×10^(6)、425.51×10^(6) t,呈下降趋势,总量减少了1.38×10^(6) t;②碳储量分布具有空间分异性,总体表现为西低东高、南低北高、库首>库尾,碳储量空间变化与地类变化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的贡献度最高的驱动因素是社会经济因子,其中人口、GDP最为突出;③到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和城镇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分别减少了0.76×10^(6)、8.98×10^(6) t,生态保护情景下增加了3.72×10^(6) t。高碳密度的地类向低碳密度地类转移是导致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未来应形成平衡、协调、低碳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规划城市增长边界,重点保障巫山山系、大巴山系、武陵山系等林草高碳储量区,推行尾库区复林复草,保障库区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三峡库区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下载PDF
滇中城市群碳储量时空演变及其对LULC变化的响应
18
作者 彭双云 陈明潇 +2 位作者 张老伟 龚陆平 范嘉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6-256,266,共12页
[目的]通过分析滇中城市群碳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覆被(land use/land cover,LULC)变化的响应,以深化对该区域碳循环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指导碳管理和生态恢复策略的制定。[方法]利用InVEST和PLUS模型模拟并预测1990—2030... [目的]通过分析滇中城市群碳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覆被(land use/land cover,LULC)变化的响应,以深化对该区域碳循环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指导碳管理和生态恢复策略的制定。[方法]利用InVEST和PLUS模型模拟并预测1990—2030年滇中城市群碳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结合土地覆被变化数据,定量分析碳储量与LULC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1)1990—2020年滇中城市群的土地类型主要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呈增长趋势,其中建设用地增幅最大;(2)滇中城市群碳储量呈现出“先增后减,逐渐趋于平稳”的变化特征,2000年达到最高值,为1.46×10^(9)t,到2020年下降到1.45×10^(9)t,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3)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的碳储量预测显示,与2020年相比,4个情景到2030年碳储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生态发展情景下降最少,相比2020年下降0.43×10^(7)t,而耕地发展情景下降最为显著,相比2020年下降1.05×10^(7)t;(4)耕地和林地间的转变是影响碳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耕地向林地的转换对滇中城市群碳储量增加尤为关键,林地增加可显著提升区域碳储量,而草地减少则对碳储量产生负面影响。[结论]林地和耕地转换对增加或降低滇中城市群碳储量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城市群 碳储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下载PDF
2000—2020年青藏高原产水服务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戴尔阜 路荣荣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产水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平衡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是我国和亚洲的“江河源”,它提供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和产水服务.基于InVEST模型分析2000—2020年青藏高原产水服务时空分布... 产水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平衡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是我国和亚洲的“江河源”,它提供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和产水服务.基于InVEST模型分析2000—2020年青藏高原产水服务时空分布及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气候、植被、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等不同因素对青藏高原产水服务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20年来青藏高原产水量和降水量年际变化呈波动增加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产水量高值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和西部的阿里地区;青藏高原产水服务呈增加趋势、减少趋势和无明显变化的面积分别占79.08%,16.45%和4.47%,年降水量与实际蒸散量的交互作用对产水保持服务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强.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及合理配置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服务 InVEST模型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山地小流域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20
作者 刘睿 范天虎 +1 位作者 王科宇 肖禾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究澎溪河流域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InVEST模型评估澎溪河流域的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服务,基于地形起伏度与海拔高程划分地貌类型。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不同地貌类型下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影响... 【目的】探究澎溪河流域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InVEST模型评估澎溪河流域的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服务,基于地形起伏度与海拔高程划分地貌类型。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不同地貌类型下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结果】水源涵养量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低海拔高程台地的水源涵养量最小,为239.52mm/m^(2);土壤保持服务水平呈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随地貌梯度升高而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主导了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服务水平的变化,在林地及草地区域中尤为突出。【结论】在高地貌梯度地区,生态修复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提升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澎溪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