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ion drag on a pulsational mode of gravitational collapse
1
作者 Wei-Heng Yang Hui Chen San-Qiu Liu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7期99-103,共5页
The effect of ion drag on the pulsational mode of gravitational collapse(PMGC) is investigated within the partially charged dusty plasma model by fluid dynamics. It is found that the ion drag force significantly enhan... The effect of ion drag on the pulsational mode of gravitational collapse(PMGC) is investigated within the partially charged dusty plasma model by fluid dynamics. It is found that the ion drag force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instability of the PMGC. In addi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instability of the PMGC is influenced by the ratio of the abundances of charged to neutral grains.These results can be relevant for the planetesimal formation in dark interstellar clou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 drag Jeans instability PMGC dusty plasma
原文传递
Drag reduction and shear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ionomer and hydrogen bond systems based on lauryl methacrylate 被引量:3
2
作者 Yu Ping Li Changyu Zhang Changqiao Chen Shiwei Fang Shu Sun Hu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57-364,共8页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results, a lauryl methacrylate polymer with drag reduction and shear resistance properties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2-vinyl pyridine and met...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results, a lauryl methacrylate polymer with drag reduction and shear resistance properties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2-vinyl pyridine and methyl methacrylate as the polar polymerization monomer. After ionization of lauryl methacrylate polymer, an ion-dipole interaction based drag reduction agent (DRA) was obtained. The existence of ion-dipole interaction was proven through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rag-reducing agent from its infrared (IR) spectrum. The pilot-scale reaction yield of the DRA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drag reduction and shear resistance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l) The ion-dipole or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 can form ladder-shaped chains, therefore the synthesized DRA has shear resistance properties; 2) The larger the molecular weight (MW) and more concentr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MW, the better the drag re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onomer system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hydrogen bonding system; 3) With increasing shear frequency, the drag-reduction rates of both the DRAs decreased, and the drag reduction rate of the ionomer system decreased more slowly than of the corresponding hydrogen bonding syste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rag reduction rate and shear resistance property, the ionomer system is more promising than the hydrogen bond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esign ion-dipole interaction hydrogen bonding drag reduction rate shearresistance property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ust Void Evolution in Complex Plasmas with Ionization Effect
3
作者 刘悦 王正汹 王晓钢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3313-3315,共3页
We develop the nonlinear theory of dust voids [Phys. Rev. Lett. 90 (2003) 075001],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effects of the ionization, to investigate numerically the void evolution under cylindrical coordinates [Phy... We develop the nonlinear theory of dust voids [Phys. Rev. Lett. 90 (2003) 075001],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effects of the ionization, to investigate numerically the void evolution under cylindrical coordinates [Phys. Plasmas 13 (2006) 064502]. The ion velocity profile is solved by a more accurate ion motion equation with the ion convection and ionization terms. It is shown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evious result and the one obtained with ionizations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ion and dust velocities, the dust density, and etc., in the void formation process. Furthermore, the ionization can slow down the void formation process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 drag INSTABILITIES CRYSTAL
下载PDF
10 cm考夫曼型离子推力器放电室关键参数优化
4
作者 胡竟 耿海 +3 位作者 杨福全 郭德洲 王东升 李建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74-1981,共8页
放电室构型设计是离子推力器结构设计的基础与核心,直接影响到放电室工作能效及整机工作寿命。针对新型航天器在轨飞行任务对大推力、长寿命连续变推力离子推力器的应用需求,探究了影响10 cm离子推力器整机效能的放电室关键参数因子,揭... 放电室构型设计是离子推力器结构设计的基础与核心,直接影响到放电室工作能效及整机工作寿命。针对新型航天器在轨飞行任务对大推力、长寿命连续变推力离子推力器的应用需求,探究了影响10 cm离子推力器整机效能的放电室关键参数因子,揭示了发散场放电室的磁场发散度、电子通道面积及阴极位置等敏感参数对放电室性能的影响作用关系。开展了10 cm离子推力器放电室参数构型的优化与验证。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整机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放电室关键参数,10 cm离子推力器最大输出推力由20 mN提升至25 mN,提升近25%,推力调节范围由1~20 mN扩展至1~25 mN,全范围内推力分辨率均优于50μN,且推力器在20 mN最佳工作点的阳极电压由43.5 V降至38.4 V,放电损耗由345 W/A降至308 W/A,预估整机寿命将由15000 h提升至17500 h。研究为推动10 cm离子推力器的在轨扩展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拖曳飞行 连续变推力 离子推力器 宽范围 放电室
下载PDF
容性耦合硅烷等离子体尘埃颗粒空间分布的二维流体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段蒙悦 贾文柱 +2 位作者 张莹莹 张逸凡 宋远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81-189,共9页
基于自主研发的二维流体尘埃模型,研究了射频容性耦合硅烷等离子体放电中不同腔室结构对尘埃颗粒密度空间分布的影响.模拟发现,有别于一维模型,径向电场和作用在尘埃颗粒上的离子拖拽力径向分量是导致尘埃颗粒密度分布径向不均匀的主要... 基于自主研发的二维流体尘埃模型,研究了射频容性耦合硅烷等离子体放电中不同腔室结构对尘埃颗粒密度空间分布的影响.模拟发现,有别于一维模型,径向电场和作用在尘埃颗粒上的离子拖拽力径向分量是导致尘埃颗粒密度分布径向不均匀的主要因素,使其在极板边缘处呈现两个局部峰值,其中一个峰值表明尘埃颗粒有可能会克服电场力的支撑更接近极板.在极板半径较小或极板间距较小的情况下,径向离子拖拽力的作用增强,使尘埃颗粒更易于在极板边缘处和腔室侧壁附近聚集,出现环状尘埃颗粒分布带.在放电极板有介质材料包裹的情况下,尘埃颗粒密度径向分布的均匀性得到改善.最后,还模拟了单个尘埃颗粒在极板边缘处的涡旋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性耦合硅烷等离子体 尘埃颗粒 离子拖拽力 二维流体模型
下载PDF
考虑微推力器输出特性的引力波探测卫星分数阶PID控制
6
作者 周俊杰 庞爱平 +2 位作者 周鸿博 孟范伟 刘辉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2-302,共11页
针对微波离子推力器工作中出现的非预期电击穿及温漂带来的推力低频扰动,兼顾无拖曳系统超低带宽及强鲁棒需求,将其转换为频域约束指标,并以扰动抑制能力为目标函数设计了分数阶PID作为无拖曳控制器。仿真研究表明,相比较经典的PID控制... 针对微波离子推力器工作中出现的非预期电击穿及温漂带来的推力低频扰动,兼顾无拖曳系统超低带宽及强鲁棒需求,将其转换为频域约束指标,并以扰动抑制能力为目标函数设计了分数阶PID作为无拖曳控制器。仿真研究表明,相比较经典的PID控制器,该控制对系统的各种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够抑制推力器打火、温漂带来的控制影响,最终实现了更高的控制精度。研究为考虑微推进系统的引力波探测无拖曳卫星高精度控制方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波探测 无拖曳控制 离子推力器 非预期电击穿 分数阶PID
下载PDF
重力梯度测量卫星无拖曳控制技术 被引量:15
7
作者 邹奎 苟兴宇 薛大同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35,共8页
无拖曳控制是当前和未来若干空间任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以重力梯度测量卫星为对象,对无拖曳控制回路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对静电引力梯度仪、离子推力器和空间环境的模型与建模方法及无拖曳控制律设计方法的综述.借鉴GOCE卫星(gravity fiel... 无拖曳控制是当前和未来若干空间任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以重力梯度测量卫星为对象,对无拖曳控制回路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对静电引力梯度仪、离子推力器和空间环境的模型与建模方法及无拖曳控制律设计方法的综述.借鉴GOCE卫星(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culation explorer)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国内离子推力器和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的研制现状,对未来发展我国重力梯度测量卫星无拖曳控制进行难点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CE卫星 静电引力梯度仪 离子推力器 无拖曳控制
下载PDF
基于电液动力效应的离子拖曳微泵(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于翮 张强 +1 位作者 乔大勇 俞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38-1343,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电子冷却系统—离子拖曳电液动力微泵,运用MEMS技术在硅片上加工了离子拖曳微泵并进行了测试,微泵由一组平面电极组成,电极的宽度为40μm,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间距为50μm,共有90对电极对,每组电极对之间的距离为100μm... 介绍了一种新型电子冷却系统—离子拖曳电液动力微泵,运用MEMS技术在硅片上加工了离子拖曳微泵并进行了测试,微泵由一组平面电极组成,电极的宽度为40μm,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间距为50μm,共有90对电极对,每组电极对之间的距离为100μm。微泵静压力实验以HFE7100和无水乙醇作工作流体,通过施加直流电压来驱动工作流体,当输入电压为200 V时,微泵可以得到250 Pa的静压力。实验结果表明:微泵的静压力与施加的输入电压成二次方关系,同微流道的高度成反比。实验发现工作介质的物性参数也是决定泵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流体可以提高整个微泵冷却系统的性能。研究还表明,微泵的性能与工作寿命和实验环境的洁净度以及工作流体提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动力效应 离子拖曳 微机电系统 微泵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离聚体系减阻性能与抗剪切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长雨 募春玲 +3 位作者 陈世伟 方舒 陈祥俊 张长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4-79,共6页
在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讨论了相关的分子设计基础上,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高聚物,经后处理形成具有离子-偶极作用的离聚体系减阻剂。给出了构成离聚体系减阻剂单体的选择和合成方法,并对反应体积倍增与产物收... 在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讨论了相关的分子设计基础上,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高聚物,经后处理形成具有离子-偶极作用的离聚体系减阻剂。给出了构成离聚体系减阻剂单体的选择和合成方法,并对反应体积倍增与产物收率的工艺进行了实验分析;采用DAWN HELEOS 18角度激光光散射仪测试了离聚体系的流体力学半径;并通过减阻剂减阻效果环道测试评价系统装置和评价系统中的管泵传输子系统,进行减阻性能和抗剪切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离聚体系减阻剂有明显的减阻性能,随着合成分子量的增大减阻率逐渐增大,分子量的提高有利于减阻性能的提高;反应体积的倍增对乳液聚合反应收率基本没有影响;随着剪切次数增加,离聚体系减阻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偶极作用 离聚体系 减阻率 抗剪切
下载PDF
风应力拖曳系数选取对风暴潮数值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秀芹 钱成春 王伟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0-646,共7页
在风暴潮的形成中风应力起决定性作用 ,风应力拖曳系数决定了大气与海洋间的动量传输率。观测结果表明 ,风应力拖曳系数随风速而变化 ,与海面粗糙度有关。文中采用几种与风速有关的风应力拖曳系数表达式进行数值模拟 ,与将其视为常数情... 在风暴潮的形成中风应力起决定性作用 ,风应力拖曳系数决定了大气与海洋间的动量传输率。观测结果表明 ,风应力拖曳系数随风速而变化 ,与海面粗糙度有关。文中采用几种与风速有关的风应力拖曳系数表达式进行数值模拟 ,与将其视为常数情况相比较 ,计算结果的精度均有较明显提高。对比各表达式模拟结果 ,采用 Smith(19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风应力拖曳系数 数值模拟 渤海 黄海 大气 海洋 海面粗糙度
下载PDF
基于T5离子推力器无拖曳飞行技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永杰 杨福全 贾艳辉 《真空与低温》 2014年第5期272-277,共6页
GOCE是世界上首次应用无拖曳飞行技术的科学测量卫星,用于测量地球重力场和稳态海洋环流。大气阻尼补偿系统是实现无拖曳飞行的重要技术支撑,其核心单元是T5离子推力器。基于T5离子推力器无拖曳飞行,论述了从入轨测试到执行任务的技术... GOCE是世界上首次应用无拖曳飞行技术的科学测量卫星,用于测量地球重力场和稳态海洋环流。大气阻尼补偿系统是实现无拖曳飞行的重要技术支撑,其核心单元是T5离子推力器。基于T5离子推力器无拖曳飞行,论述了从入轨测试到执行任务的技术特点、运行及性能。并对T5离子推力器在大气阻尼补偿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总结,提出了离子推力器发展应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CE 大气阻尼补偿 T5离子推力器
下载PDF
中纬热层大气质量密度经向结构差异研究
12
作者 王慧 张科灯 万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73-3579,共7页
本文利用CHAMP卫星以及全球电离层-热层模型(GITM)来研究太阳活动低年(2007—2009年)中纬热层大气质量密度(ρ)的经度结构变化.结果如下:(1)ρ存在明显的经度单波结构(单峰和单谷),且南北半球反相,波峰和波谷随着地方时增加... 本文利用CHAMP卫星以及全球电离层-热层模型(GITM)来研究太阳活动低年(2007—2009年)中纬热层大气质量密度(ρ)的经度结构变化.结果如下:(1)ρ存在明显的经度单波结构(单峰和单谷),且南北半球反相,波峰和波谷随着地方时增加而向东移动;(2)模拟表明离子拖曳效应在ρ结构差异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亚地区电子密度经度差异性较弱,不足以影响ρ经度分布,导致该地区ρ经度差异不明显;(3)在磁中纬地区,太阳天顶角的经度差异可达20°~30°,太阳光加热的经度不均匀性是导致ρ经度差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层大气密度 离子拖曳 太阳天顶角 经度变化
下载PDF
PEMFC膜电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简弃非 刘小波 魏蕤 《山西化工》 2009年第2期20-26,共7页
膜电极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膜电极的研究对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成本以及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构成膜电极的各部件,分析了高性能部件在商业上普及的可行性。综述了构成膜电极的各关键部件的研究现状,对其发... 膜电极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膜电极的研究对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成本以及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构成膜电极的各部件,分析了高性能部件在商业上普及的可行性。综述了构成膜电极的各关键部件的研究现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膜电极 水合质子 水拖曳
下载PDF
超低轨道卫星应用离子电推进技术方案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福全 王成飞 +5 位作者 胡竟 张宏 吴辰宸 张兴民 耿海 傅丹膺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59,共8页
低地球轨道大气环境对诸如科学探测和对地观测卫星的阻尼作用十分明显,而且阻尼随太阳和地磁活动以及昼夜、季节交替变化范围宽。为了保证卫星轨道精度或飞行状态满足任务要求,需要利用推进系统对卫星受到的阻尼进行实时或间歇式补偿以... 低地球轨道大气环境对诸如科学探测和对地观测卫星的阻尼作用十分明显,而且阻尼随太阳和地磁活动以及昼夜、季节交替变化范围宽。为了保证卫星轨道精度或飞行状态满足任务要求,需要利用推进系统对卫星受到的阻尼进行实时或间歇式补偿以实现轨道或飞行状态的保持。针对轨道高度220~268 km的无拖曳飞行和轨道维持应用,基于卫星轨道阻尼变化和有效载荷指标要求分析,研究确定了离子电推进技术指标、推力调节方案、系统组成、推力控制方案和在轨应用策略,并对推力调节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无拖曳飞行卫星任务匹配的离子电推进指标为推力调节范围1~20 mN,推力分辨率优于12μN,与对地观测卫星轨道维持任务匹配的指标为推力调节范围1~25 mN,推力分辨率100μN。研究提出的针对超低轨道卫星应用需求的高精度推力连续调节离子电推进技术方案,具有工程任务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轨道卫星 无拖曳飞行 轨道维持 离子电推进 推力连续调节
下载PDF
非平衡等离子体及其军事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波 白希尧 +1 位作者 白敏冬 谷建龙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8,33,共5页
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是当今世界经济、军事强国竞相研究的焦点,涉及工业、军事的高能物质(活性粒子)加工及其辐射的等离子体源及反应器(室)。目前,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及其源的研究局限于弱(电场)电离放电范畴,存在等离子体浓度低、... 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是当今世界经济、军事强国竞相研究的焦点,涉及工业、军事的高能物质(活性粒子)加工及其辐射的等离子体源及反应器(室)。目前,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及其源的研究局限于弱(电场)电离放电范畴,存在等离子体浓度低、能耗甚高和体积庞大等问题。为此,研究外加非均匀强电场、空间电荷形成的本征电场对离子的作用力及其运动规律,以便解决形成高浓度等离子体的方法及离子从强电场束缚中引出去的问题,为研制强电离放电非平衡等离子体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加工方法,此源外输的等离子体束的浓度有望达到1014/cm3。等离子体源及反应器可以做到微型化,每立方厘米有效放电体积处理气量高达15m3/h。它的体积、能耗、一次造价、运行成本等也将成万倍地降低,解决了等离子体工程化的现存问题;也能解决困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飞行器等离子体隐身、减阻及天线的应用理论与方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离放电 离子运动规律 等离子体隐身 飞行器减阻
下载PDF
面向空间无拖曳飞行任务的连续变推力离子推力器研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竟 王东升 +5 位作者 杨福全 耿海 贾艳辉 张天平 郭德洲 谷增杰 《真空与低温》 2022年第1期72-78,共7页
推力的宽范围、高精度、连续可调和快速响应是实现航天器无拖曳飞行任务的技术基础,直接决定了整星工程任务的成败。针对重力梯度测量卫星及近地轨道观测卫星在轨任务期间对电推进系统高精度连续变推力能力的迫切需求,分析了离子推力器... 推力的宽范围、高精度、连续可调和快速响应是实现航天器无拖曳飞行任务的技术基础,直接决定了整星工程任务的成败。针对重力梯度测量卫星及近地轨道观测卫星在轨任务期间对电推进系统高精度连续变推力能力的迫切需求,分析了离子推力器连续变推力的工作原理,研究了推力器输出推力宽范围、高精度、快速连续调节的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力调节试验、空间环境适应性及寿命特性研究,揭示了10 cm口径连续变推力离子推力器的工程特性,获得了1~25 mN内的推力调节规律,实现了分辨率为50μN的推力调节响应。研究将为重力梯度测量卫星及近地轨道观测卫星开展无拖曳空间飞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拖曳飞行 连续变推力 离子推力器 宽范围 放电室
下载PDF
北极黄河站上空低热层中性风场对行星际激波的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瑶 张燕革 +3 位作者 艾勇 刘珏 熊波 张国华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32-139,共8页
行星际激波作为日地空间环境中传输能量的重要载体,与热层的相互作用可以对热层的空间环境产生剧烈影响,借助FPI设备观测的低热层中性风场行为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行星际激波和地球磁层相互作用时期,通过全天空法布里... 行星际激波作为日地空间环境中传输能量的重要载体,与热层的相互作用可以对热层的空间环境产生剧烈影响,借助FPI设备观测的低热层中性风场行为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行星际激波和地球磁层相互作用时期,通过全天空法布里-珀罗干涉仪(all-sky FPI)的观测数据对北极黄河站(78.92°N,11.93°E)上空低热层风场行为展开了研究,对2011年11月26、28日以及2011年12月1日OI557.7nm辐射高度(约为97km)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此外也将观测期间的中性大气水平风场与水平风模型2007(HWM07)进行了对比。行星际扰动数据和同时期水平风场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ACE卫星监测到行星际激波半小时内水平风场在幅值和方向上均可以产生剧烈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可能与焦耳加热有关。对2011年11月28日OI557.7nm辐射高度的视线风场(方向为FPI设备朝向热层大气被观测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行星际扰动期间,OI557.7nm辐射高度上的风场行为变化可能也同时来自于离子拖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激波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中性风场 焦耳加热 离子拖曳
下载PDF
行星际磁场扰动下极区热层中性风对夜侧离子拖曳的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国华 郧建平 +2 位作者 艾勇 张燕革 胡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4-9,共6页
离子拖曳可以对极区的高层大气中性风场产生强烈影响。行星际磁场(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MF)扰动期间,通过全天空法布里-帕罗干涉仪(all-sky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all-sky FPI)的观测数据,分析了2012年1月21日21:21UT^... 离子拖曳可以对极区的高层大气中性风场产生强烈影响。行星际磁场(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MF)扰动期间,通过全天空法布里-帕罗干涉仪(all-sky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all-sky FPI)的观测数据,分析了2012年1月21日21:21UT^2012年1月22日00:11 UT期间北极黄河站(78.92°N,11.93°E)上空630.0 nm氧原子辐射高度的中性风视线风场。行星际扰动数据与同时期离子风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行星际磁场扰动使得Super DARN监测到的F层夜侧离子运动加速,高速运动的离子与中性风发生耦合,离子以传送动力给中性大气并向其运动方向拖曳的方式改变中性风的风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大气 行星际磁场 法布里-帕罗干涉仪 中性风场 离子拖曳
下载PDF
针-环与针-网电极液体EHD泵静态驱动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斯盟 李清泉 +2 位作者 王宝华 梁园斌 赵信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08-2115,共8页
为验证离子拖拽效应与异电荷层传导效应在尖端电极EHD泵中能否共存,设计了单针-环与针-网EHD泵,该结构避免尖端电极金属底座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测量了无座单级单针-环与针-网EHD泵的静态驱动力,并以更加精确的模型分析了电极间电场方向... 为验证离子拖拽效应与异电荷层传导效应在尖端电极EHD泵中能否共存,设计了单针-环与针-网EHD泵,该结构避免尖端电极金属底座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测量了无座单级单针-环与针-网EHD泵的静态驱动力,并以更加精确的模型分析了电极间电场方向、工作液体老化程度、电极间距等因素对针-环与针-网电极EHD泵驱动力的影响,并运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电极间电场分布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离子拖拽效应与异电荷层传导效应在尖端电极EHD泵中可以共存,但两种效应并不是线性叠加的,而是相互削弱的;针-环与针-网电极液体EHD泵存在阈值电压;减小电极间距与增加环电极宽度均可提高针-环与针-网EHD泵的驱动力,而工作液体相对介电常数对其影响不大;实验还证明,尖端电极EHD泵具有明显的极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拖拽效应 异电荷层 针-环电极 针-网电极 变压器油 液体EHD泵
下载PDF
介质颗粒在尘埃等离子体金属棘轮中的运动
20
作者 宋超 戴超星 +4 位作者 王瑞琦 孙文涛 郭志强 刘富成 贺亚峰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1,共5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环境中金属棘轮对介质尘埃颗粒的整流过程.单分散聚苯乙烯颗粒悬浮在处于等离子体环境中的金属棘轮通道内,通过调节气压和放电功率实现了对颗粒的整流,颗粒在锯齿通道内做可控性定向运动.实验中只观察到颗粒的逆... 通过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环境中金属棘轮对介质尘埃颗粒的整流过程.单分散聚苯乙烯颗粒悬浮在处于等离子体环境中的金属棘轮通道内,通过调节气压和放电功率实现了对颗粒的整流,颗粒在锯齿通道内做可控性定向运动.实验中只观察到颗粒的逆向运动.由于金属棘轮电势低,其表面较厚的鞘层对颗粒形成较强的约束,颗粒受到的非平衡切向离子拖曳合力更大,这将引起颗粒更快的定向运动.实验结果为建立尘埃等离子体棘轮模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等离子体 金属棘轮 离子拖曳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