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facial built-in electric field and crosslinking pathways enabling WS_(2)/Ti_(3)C_(2)T_(x) heterojunction with robust sodium storage at low temperature
1
作者 Jiabao Li Shaocong Tang +6 位作者 Jingjing Hao Quan Yuan Tianyi Wang Likun Pan Jinliang Li Shenbo Yang Chengyin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35-645,I0014,共12页
Developing efficient energy storag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by creating high-performance heterojunctions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at the atomic/molecular level holds promise but is also ch... Developing efficient energy storag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by creating high-performance heterojunctions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at the atomic/molecular level holds promise but is also challenging.Besides,sluggish reaction kinetics at low temperatures restrict the operation of SIBs in cold climates.Herein,cross-linking nanoarchitectonics of WS_(2)/Ti_(3)C_(2)T_(x) heterojunction,featuring built-in electric field(BIEF),have been developed,employing as a model to reveal the positive effect of heterojunction design and BIEF for modifying the reaction kinetics and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Particularly,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manifests the discrepancy in work functions leads to the electronic flow from the electron-rich Ti_(3)C_(2)T_(x) to layered WS_(2),spontaneously forming the BIEF and“ion reservoir”at the heterogeneous interface.Besides,the generation of cross-linking pathways further promotes the transportation of electrons/ions,which guarantees rapid diffusion kinetics and excellent structure coupling.Consequently,superior sodium storage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for the WS_(2)/Ti_(3)C_(2)T_(x) heterojunction,with only 0.2%decay per cycle at 5.0 A g^(-1)(25℃)up to 1000 cycles and a high capacity of 293.5 mA h g^(-1)(0.1A g^(-1)after 100 cycles)even at-20℃.Importantly,the spontaneously formed BIEF,accompanied by“ion reservoir”,in heterojunction provides deep understanding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ructure fabricated and performanc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_(2)/Ti_(3)C_(2)T_(x)heterojunction Built-in electric field ion reservoir Reaction kinetics Sodium storage performance at low temperature
下载PDF
Mechanisms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ion-matched waterflooding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A case of Cretaceous limestone reservoirs in Halfaya Oilfield, Middle East
2
作者 PENG Yingfeng LI Yiqiang +3 位作者 ZHU Guangya PAN Deng XU Shanzhi WANG Xiuy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6期1231-1241,共11页
Based on systematically summariz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revious ion-matched waterflooding researches,the diversity and synergy of oil recovery enhancement mechanism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chanisms are examine... Based on systematically summariz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revious ion-matched waterflooding researches,the diversity and synergy of oil recovery enhancement mechanism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chanisms are examined according to two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and the influence of behaviors of different ions on different mechanisms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are investigated.Ionic strength is proposed to characterize the behavior differences of univalent and divalent ion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onic strength,effective concentration,and mechanisms are established to characterize the ion behavior behind various mechanisms,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ion-matched injection water.The mechanisms of enhancing oil recovery by ion-matched waterflooding include:(1)The ion-matched water can reduce the ion strength and match the ion composition of formation water,thereby reduc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of univalent ions and divalent ions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ate rocks,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of potential determining ions(especially SO42-).(2)It can improve wettability,oil-water interface properties,pore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and finally enabl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ionic equilibrium conducive to waterflooding while breaking the original equilibrium.In this study,experiments such as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interfacial tension,and core-flooding were carried out on carbonate core samples from the Cretaceous Mishrif Formation reservoirs in Halfaya Oilfield,Middle East,a method for injection water evalua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injection water suitable for these reservoirs was selected:6 times diluted seawater.Compared with ordinary seawater,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can be increased by more than 4.60%and compared with the optimum dilution of formation water,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can be increased by 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reservoir ion-matched WATERFLOODING effective ion concentration ionic strength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enhancing OIL recovery Halfaya OILFIELD
下载PDF
新型两性离子粘土稳定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孟祖超 李正辉 +3 位作者 马海瑞 相杰 王天文 李莹莹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8-852,857,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反应单体,以过硫酸胺、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两性离子粘土稳定剂,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反应单体,以过硫酸胺、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两性离子粘土稳定剂,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40℃下,当引发剂加量为0.55%,AM∶AMPS∶DMDAAC∶NVP物质的量比为160∶20∶13∶2,反应时间为3 h时,所制备的四元共聚物AM/AMPS/DMDAAC/NVP防膨率可达90.74%,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及耐酸碱性能,可以有效防止粘土水化膨胀、分散运移,有利于降低采油成本,在油气田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稳定剂 储层保护 两性离子聚合物 性能
下载PDF
基于极大熵法的三峡水库洪水预报误差分布规律
4
作者 李博文 郭率 +1 位作者 任明磊 赵丽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40,共9页
深入研究洪水预报误差的分布规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可为水库调度决策的拟定提供辅助参考。通常的研究方法为正态分布法与对数正态分布法,但这类研究方法受人为主观性的影响较大。使用三峡水库2020-2022年入库洪水数据将洪水分为4个量... 深入研究洪水预报误差的分布规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可为水库调度决策的拟定提供辅助参考。通常的研究方法为正态分布法与对数正态分布法,但这类研究方法受人为主观性的影响较大。使用三峡水库2020-2022年入库洪水数据将洪水分为4个量级,建立三峡水库洪水洪量预报误差分布的极大熵模型,得出不同预见期下4个量级的洪水洪量预报相对误差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极大熵模型可以定量地获得三峡水库的洪水预报误差分布规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且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误差 极大熵原理 分布函数 概率密度 三峡水库
下载PDF
地下咸水作用下水库咸化特征研究
5
作者 伊丽娜 李海明 +2 位作者 苏思慧 李梦娣 张翠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137,共10页
水库水质咸化会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但关于地下咸水对水质咸化的影响少有研究。该文以天津滨海地区北大港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分析地下咸水对不同采样点库水TDS和Cl-的垂直动态变化和水文... 水库水质咸化会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但关于地下咸水对水质咸化的影响少有研究。该文以天津滨海地区北大港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分析地下咸水对不同采样点库水TDS和Cl-的垂直动态变化和水文地球化学变化的影响,揭示水库咸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通入地下咸水后,TDS和Cl-浓度变化均会经历3个阶段:静置期-上升期-动态平衡期。静置期(通入地下咸水后的7 d内),TDS和Cl-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7 d后会经历约30 d的快速上升阶段,并在后期达到动态平衡。垂直方向上呈现浓度梯度,存在扩散边界层,底层TDS和Cl-浓度最大,边界层内的浓度变化比边界层外的大,10 cm深度的TDS浓度为13.59ρ0和4.52ρ0,30 cm深度的TDS浓度为6.82ρ0和1.97ρ0。TDS和Cl-的释放通量经过波动期(1~14 d)-上升期(15~44 d)-下降期(45~106 d)。离子比例分析表明水化学组分来源主要有蒸发盐岩、碳酸盐岩和硫酸盐等矿物溶解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港水库 水库咸化 地下咸水 土柱试验 释放通量 离子来源
下载PDF
离子组成对中低分子量聚合物抗盐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丽莉 梁严 +2 位作者 李文宏 袁国伟 曹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4-184,共11页
针对长庆侏罗系低渗透高矿化度油藏在化学驱中需要优选与油藏匹配性良好且抗盐性好的中低分子量聚合物的现实问题,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离子浓度和类型对3种不同中低分子量抗盐聚合物抗盐行为的影响规律。通过黏度、松弛时间、荧光与环境扫... 针对长庆侏罗系低渗透高矿化度油藏在化学驱中需要优选与油藏匹配性良好且抗盐性好的中低分子量聚合物的现实问题,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离子浓度和类型对3种不同中低分子量抗盐聚合物抗盐行为的影响规律。通过黏度、松弛时间、荧光与环境扫描电镜等测试表明,与常规抗盐聚合物SAV55和分子量较低的缔合聚合物EY 131相比,分子量和缔合单体含量较高的缔合聚合物BHXF 850有更好的增黏性,但随着Na^(+)、Ca^(2+)和Mg^(2+)的加入,BHXF 850的黏度保留率、松弛时间、溶液结构数目却是最小的且结构强度也最弱,对溶液微观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一价和二价离子对聚合物的抗盐行为并未产生差异化影响。相关认识可为油藏现场化学驱用中低分子量抗盐聚合物的优选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油藏 离子组成 中低分子量 抗盐聚合物 松弛时间 溶液结构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神东矿区顶板垮落岩体在不同水化学条件下的离子迁移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苏琛 吴敏 +5 位作者 唐佳伟 包一翔 刘兆峰 薛蕊 张海琴 蒋斌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53-1364,共12页
采空区内含有大量的顶板垮落岩体,矿井水在地下水库内储存过程中,与采空区内顶板垮落岩体存在离子交换/吸附、溶滤等水岩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矿井水水质。采集了内蒙古哈拉沟矿区采空区顶板垮落岩体,对其阳离子交换容量(CEC)进行... 采空区内含有大量的顶板垮落岩体,矿井水在地下水库内储存过程中,与采空区内顶板垮落岩体存在离子交换/吸附、溶滤等水岩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矿井水水质。采集了内蒙古哈拉沟矿区采空区顶板垮落岩体,对其阳离子交换容量(CEC)进行测定,并开展了不同水化学条件下(Na^(+)、Mg^(2+)、K^(+)、Ca^(2+)质量浓度各250 mg/L)的水岩耦合静态吸附-溶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空区顶板垮落岩体的CEC与粒径大小成反比,当粒径小于120目(0.125 mm)时CEC达134 mmol^(+)/kg,采空区顶板垮落岩体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排序为交换性钙交换性镁>交换性钠>交换性钾;静态吸附-溶出实验48 h后各体系中离子质量浓度趋于平衡,Na^(+)体系溶液中阳离子质量浓度均有所升高,其他3种体系中,原有离子质量浓度均有所下降,且K^(+)质量浓度下降幅度最大。采空区顶板垮落岩体交换至水溶液中的离子质量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a^(2+)>Na^(+)>Mg^(2+)>K^(+),Ca^(2+)质量浓度在试验结束后依然有上升趋势。反应后采空区顶板垮落岩体的CEC均有所增加,Ca^(2+)体系下CEC最大达183.7 mmol^(+)/kg。基于XRD等表征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微斜长石、钠长石、硫铁矿等非黏土矿物的溶滤作用可以导致溶液中Ca^(2+)、Na^(+)的质量浓度增加,而伊利石、高岭石等黏土矿物则通过配位作用等对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吸附/交换。对于阳离子而言,若溶滤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初始质量浓度较低)则质量浓度有所上升;反之则有所下降。因此当矿井水Ca^(2+)、Mg^(2+)质量浓度较高时,煤矿地下水库可通过水岩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矿井水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下水库 水岩作用 离子交换容量 吸附 溶滤作用
下载PDF
川西侏罗系气藏产出水生化处理影响因素及技术优化
8
作者 邓超 邓强 +2 位作者 陈敏 李婷婷 肖健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12期82-88,共7页
川西侏罗系气藏产出水中含有泡排剂、破乳剂、缓蚀剂及阻垢剂等多种类型化学药剂,有机物含量高。研究表明,生化处理技术对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污水COD,但生化处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COD去除效果不稳定,出水水质指标波动较大。... 川西侏罗系气藏产出水中含有泡排剂、破乳剂、缓蚀剂及阻垢剂等多种类型化学药剂,有机物含量高。研究表明,生化处理技术对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污水COD,但生化处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COD去除效果不稳定,出水水质指标波动较大。影响生化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氯离子浓度、营养物质、填料结垢、温度、溶解氧、水力停留时间等。通过实验掌握了生化系统运行的相关工艺参数,建议生化处理运行指标为:进水氯离子浓度18000~22000mg/L、Ca^(2+)含量<100mg/L、溶解氧4~6mg/L、温度20~30℃、水力停留时间130~140h。通过优化生化系统进水水质指标及运行参数,使生化处理后出水COD较优化前平均去除率提高约40%,生化出水发泡力较优化前平均降低约80%,蒸发处理能力大幅提高,蒸馏量由优化前的120~150m^(3)/d提升至180~260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产出水 生化处理 有机物 氯离子浓度 出水水质 蒸馏量
下载PDF
渤海SZ36-1油田油藏条件下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老化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9
作者 薛新生 郭拥军 +1 位作者 冯茹森 马占恒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61,共4页
在注聚流程中,缔合聚合物溶液从配注设备注入井口到最终从生产井产出,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对缔合聚合物溶液的黏度老化提出了要求,即聚合物溶液在从生产井流至地面之前,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应保持在某个范围,否则将影响其提高采收... 在注聚流程中,缔合聚合物溶液从配注设备注入井口到最终从生产井产出,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对缔合聚合物溶液的黏度老化提出了要求,即聚合物溶液在从生产井流至地面之前,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应保持在某个范围,否则将影响其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为此,研究了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认为,在渤海SZ36-1油田油藏条件下,影响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老化的关键因素是地层水中钙镁离子浓度较高,地层水中其他离子和溶解氧不是影响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老化的关键因素。当水溶液中钙离子的含量低于400 mg/L、镁离子的含量低于250 mg/L时,缔合聚合物溶液稳定性较好,并且在老化初期(40 d内),其溶液出现高温增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缔合 聚合物 黏度 老化 钙离子 镁离子 油藏
下载PDF
变差函数的参数和井数对随机反演精度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伯刚 韩大匡 +2 位作者 刘文岭 任殿星 邓晓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4-763,共10页
高含水后期陆相油藏可寻找的剩余油多分布在较薄的储层中,高效挖潜剩余油的重点和难点是井间储层的预测,因为现有井网仍然无法有效控制砂体边界,因此随机反演技术成为预测井间砂体边界的有效手段。以XSG油田典型区块为试验区,分析改变... 高含水后期陆相油藏可寻找的剩余油多分布在较薄的储层中,高效挖潜剩余油的重点和难点是井间储层的预测,因为现有井网仍然无法有效控制砂体边界,因此随机反演技术成为预测井间砂体边界的有效手段。以XSG油田典型区块为试验区,分析改变变差函数的参数和参与反演的井数对随机反演预测井间储层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垂向变差函数对随机反演结果的影响比水平变差函数更敏感;随着反演井数的增加,预测的砂岩储层空间分布趋于更加客观真实。在正确选择变差函数和密井网的条件下,随机反演可以大幅度提高薄储层反演的精度。因此,具有良好薄层预测能力的随机反演将是高含水后期薄储层预测的一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震 随机反演 储层预测 变差函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志明 秦建中 +6 位作者 廖宗廷 施伟军 罗月明 范明 朱樱 刘伟新 尹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9-804,共6页
利用多种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度主要属特低孔-中孔,渗透率属超低渗-中渗。当孔隙度大于10%时,储层的含油性受渗透率控制。主要孔隙类型... 利用多种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度主要属特低孔-中孔,渗透率属超低渗-中渗。当孔隙度大于10%时,储层的含油性受渗透率控制。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溶蚀-改造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孔隙类别以特大孔为主,而喉道类别以微细喉为主。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和交代作用,成岩阶段处于晚成岩期A亚期,成岩演化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度减小约24.5%,同时因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大约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组 储层 岩石学特征 渗特征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莫西庄地区
下载PDF
储集层的两种精细对比方法讨论 被引量:37
12
作者 刘波 赵翰卿 于会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4-96,共3页
针对油田开发中基础而关键的储集层精细划分对比问题 ,研究并比较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在理论、原理、方法、应用及概念上的异同。这两种储集层精细划分方法的理论精髓皆为旋回 (自旋回或异旋回 )和层次、研究目标... 针对油田开发中基础而关键的储集层精细划分对比问题 ,研究并比较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在理论、原理、方法、应用及概念上的异同。这两种储集层精细划分方法的理论精髓皆为旋回 (自旋回或异旋回 )和层次、研究目标皆为地层格架及沉积地层单元的规模尺度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层划分对比的优势是动力成因、过程响应的时空演化的分析和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的识别 ,大庆油田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的优势是沉积现象、沉积特征的描述和砂体的模式预测。大庆油田今后开发油田储集层精细划分对比描述技术的研究方向是借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 ,结合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和成果 ,形成一套系统性强、理论水平高、实际应用效果好的储集层精细划分方法和技术 ,为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和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储集层 精细划分对比方法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对原油裂解成气和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66
13
作者 张水昌 朱光有 何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09-826,共18页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是发生在油气藏中复杂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它不仅会引起含H2S天然气的富集,其产生的酸性气体对碳酸盐岩储层还具有明显的溶蚀改造作用。本文基于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研究了TS...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是发生在油气藏中复杂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它不仅会引起含H2S天然气的富集,其产生的酸性气体对碳酸盐岩储层还具有明显的溶蚀改造作用。本文基于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研究了TSR反应对原油裂解气的生成的影响,发现这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存在能明显降低原油的稳定性,促进具高干燥系数的含H_2S天然气的生成。结合原位激光拉曼实验结果,证实了实际油藏中启动TSR反应的最可行的氧化剂应该是硫酸盐接触离子对(CIP)。全面探讨了影响TSR反应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因素,提出除了初始原油的组分特征、不稳定含硫化合物(LSC)的含量外,地层水的含盐类型及盐度同样是控制TSR反应的关键因素。同时,基于大量地质分析,发现TSR对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明显的溶蚀改造作用。结合溶蚀模拟实验,提出了酸性流体对碳酸盐储层溶蚀改造的机制,且深层碳酸盐岩层存在一个由TSR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带。研究认为,烃类与硫酸盐矿物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其产物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是TSR作用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相互依存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R 反应机制 接触离子对 碳酸盐岩储层溶蚀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平原型水库总磷的变动趋势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宇庭 曲明敏 +2 位作者 任志勇 曲晓 赵睿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2,共6页
通过连续 4年对黄河三角洲 6座水库水环境化学的观测发现 ,水层中总磷 (TP)丰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 ,并与氢离子 (H)或 (和 )氯化物 (Cl)丰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p<0 .0 1 ,p<0 .0 5) ,但没有发现其随着年度推移的变化规律。根据... 通过连续 4年对黄河三角洲 6座水库水环境化学的观测发现 ,水层中总磷 (TP)丰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 ,并与氢离子 (H)或 (和 )氯化物 (Cl)丰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p<0 .0 1 ,p<0 .0 5) ,但没有发现其随着年度推移的变化规律。根据对 7座 9~ 2 6年不同库龄水库的调查发现 ,随着库龄的增加 ,底泥中沉积的总磷 (DP)显著增加 (p<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氯度 PH 库龄 平原型水库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溴酸盐生成水平判断臭氧化工艺适用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红 董文艺 +3 位作者 李继 王丽 张金松 王宝贞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50,共4页
为利用溴酸盐生成水平判断臭氧化净水工艺在深圳地区的适用性,对该地区水库水中的溴离子浓度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预臭氧化和主臭氧化工艺的溴酸盐生成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水中的溴离子浓度为0~73μg/L(平均为22μg/L),在所... 为利用溴酸盐生成水平判断臭氧化净水工艺在深圳地区的适用性,对该地区水库水中的溴离子浓度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预臭氧化和主臭氧化工艺的溴酸盐生成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水中的溴离子浓度为0~73μg/L(平均为22μg/L),在所调查的55座水库中,90%水库水的溴离子浓度<50μg/L;预臭氧化及主臭氧化工艺均不会使饮用水中的溴酸盐超标(25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水 臭氧化 溴离子 溴酸盐
下载PDF
页岩储层压裂液渗吸-离子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杨柳 葛洪魁 +4 位作者 程远方 闫伟 赵凤坤 刘敦卿 李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99,共6页
研究页岩气井压裂液返排率及返排液矿化度变化规律是深入认识储层和评价人工缝网发育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对压裂液由人工裂缝渗吸进入基质和盐离子由基质扩散进入人工裂缝的机理及主控因素尚不清楚。针对中国典型页岩储层开展了... 研究页岩气井压裂液返排率及返排液矿化度变化规律是深入认识储层和评价人工缝网发育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对压裂液由人工裂缝渗吸进入基质和盐离子由基质扩散进入人工裂缝的机理及主控因素尚不清楚。针对中国典型页岩储层开展了室内自发渗吸实验,并采用电导率仪监测了溶液中的离子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盐离子扩散是伴随着毛细管力和粘土吸附力驱动下的压裂液渗吸进行的,压裂液渗吸进入页岩基质为盐离子的扩散创造了通道和条件;粘土矿物含量及类型对渗吸能力和离子扩散能力的影响较大,粘土含量越高,渗吸和离子扩散能力越强,伊蒙混层和伊利石的存在能够大大提高页岩储层的渗吸和离子扩散能力。此外,压裂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毛细管力,进而降低渗吸-离子扩散能力;KCl溶液可以抑制粘土吸附作用,进而降低压裂液渗吸-离子扩散能力。研究页岩储层的压裂液渗吸-离子扩散及主控因素对深化储层特认识、优化返排制度以及评估水锁伤害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压裂液 渗吸 离子扩散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渗吸与盐离子扩散相关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柳 冷润熙 +3 位作者 常天全 卢志远 刘伊凡 葛洪魁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19,共8页
综合考虑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差、表面张力、润湿角和单位壁面离子附着量等因素对页岩气储层渗吸和离子扩散能力的影响,基于气水两相渗流理论建立了压后闷井期间压裂液向储层渗吸和盐离子向压裂液扩散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 综合考虑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差、表面张力、润湿角和单位壁面离子附着量等因素对页岩气储层渗吸和离子扩散能力的影响,基于气水两相渗流理论建立了压后闷井期间压裂液向储层渗吸和盐离子向压裂液扩散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压裂液向页岩中的渗吸和盐离子向压裂液中的扩散同步,且渗吸能力和离子扩散能力都与时间平方根保持了较好的线性关系。随着孔隙度和表面张力增加,渗吸速率和离子扩散速率同步增加;随着页岩润湿角增加,渗吸速率和离子扩散速率同步减小;随着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差增加,渗吸速率增加而离子扩散速率减小;随着单位壁面离子附着量增加,离子扩散速率呈线性增加。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压裂液返排率及返排液盐度变化的微观机理与控制因素,进而开展返排制度优化及压后评估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压裂 渗吸 离子扩散 返排率
下载PDF
盐间页岩盐离子扩散对自发渗吸驱油的影响——以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柳 曹金栋 +2 位作者 赵逸清 鲁晓兵 周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6-1393,共8页
潜江凹陷盐间页岩富含石盐矿物,遇到水后迅速发生盐溶解、扩散,目前对于盐离子扩散对自发渗吸驱油的影响尚不清楚。以潜江凹陷的钙芒硝质盐间页岩、白云质盐间页岩和泥质盐间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页岩油储层逆向自发渗吸实验,采用低... 潜江凹陷盐间页岩富含石盐矿物,遇到水后迅速发生盐溶解、扩散,目前对于盐离子扩散对自发渗吸驱油的影响尚不清楚。以潜江凹陷的钙芒硝质盐间页岩、白云质盐间页岩和泥质盐间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页岩油储层逆向自发渗吸实验,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测试仪监测盐间页岩的渗吸过程中的油相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渗吸水进入盐间页岩后,将孔隙中的油以油滴的形式置换、排驱出来,具有小孔吸水、大孔排油的特征。初期小孔原油排出速率较高,大孔或微裂缝中的原油含量基本不变,但随着小孔原油排出速率的下降,新生的大孔或微裂缝中原油逐渐减少。此外,渗吸过程中,骨架结构中石盐矿物迅速溶解,产生大量的溶孔、裂缝。然而,量纲分析结果表明渗吸速率与石盐矿物含量具有负相关关系,石盐矿物含量越高,渗吸速率越低。石盐矿物的溶解引起颗粒崩落,堵塞基质孔隙,对储层产生了伤害作用,反而不利于孔隙中原油向新生溶孔、裂缝中迁移。研究了盐间页岩油储层中的盐的溶解、扩散机制及其对油动态迁移特征的影响,对盐间页岩的压裂液返排制度的建立和提高页岩油产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渗吸 离子扩散 石盐 储层伤害
下载PDF
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储层溶蚀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淑琼 卢祥国 +3 位作者 苏延昌 王磊 牛丽伟 刘敬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5-429,共5页
本文开展了碱液、"碱/表面活性剂"AS二元复合体系、"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对储层岩石矿物的静态溶蚀实验,考察了实验过程中液相内目标离子(Ca^(2+)、Mg^(2+)、Si^(4+)、OH^-、CO_3^(2-)、HCO_3^-和... 本文开展了碱液、"碱/表面活性剂"AS二元复合体系、"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对储层岩石矿物的静态溶蚀实验,考察了实验过程中液相内目标离子(Ca^(2+)、Mg^(2+)、Si^(4+)、OH^-、CO_3^(2-)、HCO_3^-和Cl^-等)浓度变化规律和岩样表面主要元素(Al和Si等)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碱对岩样的溶蚀作用主要针对黏土矿物,对长石骨架作用较小。三元复合体系处理岩样后的液相内硅铝离子浓度增加,钙、镁离子浓度降低,岩样表面硅、铝元素含量降低。随碱浓度增加、液固比增加或处理时间延长,溶蚀作用增强,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可以减轻碱对岩样的溶蚀作用。处理初期溶蚀作用较强,处理60d后,液相中硅酸分子发生聚合作用,并在碱性条件下脱水生成硅垢,聚合物又促进硅胶体聚集和成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体系 储层岩石 溶蚀作用 离子检测 结构分析 机理
下载PDF
旅大10-1油田注聚井堵塞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迎秋 《河南科学》 2014年第5期851-854,共4页
聚合物驱已成为旅大10-1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聚合物驱的进行,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聚驱效果和油田的正常生产.通过红外光谱、XRD、XRF、ICP分析方法对堵塞垢样进行了组分分析,并从聚合物地层吸附、高价金属... 聚合物驱已成为旅大10-1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聚合物驱的进行,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聚驱效果和油田的正常生产.通过红外光谱、XRD、XRF、ICP分析方法对堵塞垢样进行了组分分析,并从聚合物地层吸附、高价金属离子、储层渗透率等方面对旅大10-1油田注聚堵塞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井 堵塞 聚合物吸附 高价金属离子 储层渗透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