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of the Signal Processor for an Ionospheric Sounding System
1
作者 YANG Guobin ZHAO Zhengyu LI Shipeng SHI Shuzhu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9年第2期163-168,共6页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ystem sounding principle,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new type of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ing sound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pseudo- ran- dom noise phase modulated pulse co...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ystem sounding principle,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new type of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ing sound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pseudo- ran- dom noise phase modulated pulse comp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high requirements of real-time and a large amount of computation and echo characteristics, a high-speed real-time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design of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was focused on. The sound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ystem is equipped to handle the data fast and has a high degree of software featur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fast, real-time ionospheric sounding me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ing sounding pulse compression signal processing
原文传递
A P.hysical Numerical Ionospheric Model and Its Simulation Results 被引量:3
2
作者 ZHANGMan-Lian RadicellaSandroM., SHANGShe-Ping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95-800,共6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one-dimensional time-dependent theoretical ionospheric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numerical solution of continuity and momentum equations for , and NO<SUP>+</SUP>. ...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one-dimensional time-dependent theoretical ionospheric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numerical solution of continuity and momentum equations for , and NO<SUP>+</SUP>. The model is designed to have an option to incorporate the observational ionospher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to the numerical model to indirectly determine the upper boundary condition when solving the transport equations of O<SUP>+</SUP>. A preliminary simulation result of the model when used to simulate the ionosphere during April 18 ~ May 10, 1998, which includes both quiet and disturbed periods, showed that the model constructed is able to reproduce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reasonably well both for quiet and disturbed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E ionospheric physical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BDS GEO卫星的电离层VTEC反演性能评估
3
作者 朱屹 李剑锋 黄丁发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可以对固定穿刺点总电子含量(TEC)进行连续观测,可为电离层模型精化提供约束,但BDS GEO卫星探测范围包含了20000 km以上的稀薄等离子体,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对TEC反演造成的影响,提出一种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可以对固定穿刺点总电子含量(TEC)进行连续观测,可为电离层模型精化提供约束,但BDS GEO卫星探测范围包含了20000 km以上的稀薄等离子体,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对TEC反演造成的影响,提出一种性能评估方法:利用BDS GEO卫星双频观测数据提取电离层穿刺点处的垂向电子总含量(VTEC);然后分析穿刺点处VTEC变化特性,并与全球电离层图、相邻中圆轨道(MEO)卫星反演VTEC比较;最后以经验电子模型为参考,评估2种卫星探测的等离子体层总电子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GEO-VTEC与全球电离层图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不同的地磁条件下,GEO-VTEC与MEO-VTEC偏差的均方根值接近,最大不超过2.46个总电子含量单位;GEO与MEO卫星探测的等离子体层TEC值接近,20000 km以上的等离子体对于TEC的影响可以忽略。说明GEO-VTEC与常用电离层产品以及MEO-VTEC的性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 电离层探测 全球电离层图(GIM) 地磁风暴 性能评估
下载PDF
浅谈极区空间物理学的科学革命
4
作者 宋璞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极区空间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剖析南北两极的热层、电离层和磁层的耦合问题。本文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极区空间物理学的一场革命——即理论框架的革新。这场科学革命是用磁流体力学理论取代电机工程理论,目前进行得比较缓慢,但将在... 极区空间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剖析南北两极的热层、电离层和磁层的耦合问题。本文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极区空间物理学的一场革命——即理论框架的革新。这场科学革命是用磁流体力学理论取代电机工程理论,目前进行得比较缓慢,但将在今后的30~50年彻底改变人们对于热层-电离层-磁层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层-电离层-磁层耦合 磁流体力学理论 电机工程理论 磁层亚暴 场向电流 极区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in Chinese polar upper-atmospheric physics research: review of research advance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Arctic and Antarctic expeditions 被引量:6
5
作者 HE Fang HU Hongqiao +5 位作者 YANG Huigen ZHANG Beichen HUANG Dehong LIU Yonghua HU Zejun LIU Jianjun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2016年第4期219-232,共14页
It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the first Chinese Antarctic Expedition took place. Polar upper atmospheric observations started at this time. First began at Great Wall Station and then at Zhongshan Station in Ant... It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the first Chinese Antarctic Expedition took place. Polar upper atmospheric observations started at this time. First began at Great Wall Station and then at Zhongshan Station in Antarctica, and later in the Arctic at Yellow River Station, Kjell Henriksen Observatory on Svalbard, and at the China-Iceland Joint Aurora Observatory in Iceland.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advances in polar upper atmosphere physics (UAP) based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and Antarctic research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These included newly deployed observatories and research instruments in the Arctic and Antarctic; and new research findings, from grotmd-based observations, about polar ionosphere dynamics, aurora and particle precipitation, polar plasma convection, geomagnetic pulsations and space plasma waves, space weather in the polar regions, simulations of the polar ionosphere-magnetosphere. In conclusion,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future polar upper atmosphere physics research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atmospheric physics research advances polar ionosphere AURORA particle precipitation plasmaconvection plasma waves space weather
下载PDF
Progress in polar upper atmospheric physics research in China 被引量:4
6
作者 LIU Ruiyuan YANG Huigen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2012年第2期55-71,共17页
The Chinese Antarctic Great Wall, Zhongshan, Kunlun and Arctic Yellow River stations have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s, well suited to carry out polar upper atmospheric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remendous... The Chinese Antarctic Great Wall, Zhongshan, Kunlun and Arctic Yellow River stations have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s, well suited to carry out polar upper atmospheric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remendous history of nearly 30 years of Chinese polar expeditions and major progress in polar upper atmospheric physics research. This includes the polar upper atmospheric physics conjugate observation system at Zhongshan Station in the Antarctic and Yellow River Station in the Arctic, and original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polar ionospheric fields, aurora and particle precipitation, the polar current system, polar plasma convection, geomagnetic pulsations and space plasma waves, inter-hemispheric comparisons of the space environment, space weather in polar regions, power spectrum of the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 ionospheric heating experiments and polar meso- spheric summer echoes, polar ionosphere-magnetospher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others. Finally, prospects for Chinese polar upper atmospheric physics research are outl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atmospheric physics space physics geospace polar region IONOSPHERE AURORA
下载PDF
电离层探测及模化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甄卫民 欧明 +2 位作者 朱庆林 董翔 刘钝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5-645,共21页
电离层作为日地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穿越其中的无线电波产生折射、反射、散射和吸收等效应,从而影响卫星导航、通信、雷达等诸多无线电信息系统的性能.利用各类技术手段来探测电离层的特征参量,揭示其内含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 电离层作为日地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穿越其中的无线电波产生折射、反射、散射和吸收等效应,从而影响卫星导航、通信、雷达等诸多无线电信息系统的性能.利用各类技术手段来探测电离层的特征参量,揭示其内含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满足空间科学研究与系统应用的电离层模型,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现有常用的地基和天基电离层探测手段;其次,调研总结了国内外在经验电离层模型、理论电离层模型、数据驱动电离层模型及机器学习建模方面的发展现状;再次,给出了导航系统电离层单频延迟修正、雷达系统电离层折射误差修正和通信/导航系统信号闪烁中断预警等三个典型应用场景中的电离层模型开发情况;最后,对电离层探测和模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探测 电离层建模 机器学习 卫星导航 数据驱动 单频延迟修正 折射误差修正 信号中断预警
下载PD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ardware Architecture in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ing Sounding System 被引量:3
8
作者 SHI Shuzhu ZHAO Zhengyu YANG Guobin ZHANG Yuannong LIU Ruiyua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9年第1期53-59,共7页
The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ing sounding system can not only be used to detect the state of the ionosphere and the condition of high frequency channel in real time, but also be used for over-the-horizon soundin... The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ing sounding system can not only be used to detect the state of the ionosphere and the condition of high frequency channel in real time, but also be used for over-the-horizon sounding. Therefore, it has a very high military and civil valu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ing sounding, such as long sounding distance, wake echo, strong background noise, slow moving target, etc., a hardware platform of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ing sounding system is designed. This platform adopts the technology of software radio and is designed as a new kind of general purpose, modularized, software-based ionosonde that is based on the VXI (Versa module eurocard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 bus. This hardware platform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actual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ing sound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is system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ing sounding software radio VXI (Versa module eurocard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 bus
原文传递
基于伪f_(o)F_(2)的短波频率预报方法及精度分析
9
作者 陈训韬 《移动通信》 2023年第10期78-83,共6页
为了满足基于现有短波信道探测链路为外推短波通信链路提供短波频率优选服务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伪f_(o)F_(2)的短波通信链路MUF外推方法。根据探测链路实测F2电离层MUF值,采用ITU-R P.533推荐的长期预测模型进行拟合,反演出探测链路对... 为了满足基于现有短波信道探测链路为外推短波通信链路提供短波频率优选服务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伪f_(o)F_(2)的短波通信链路MUF外推方法。根据探测链路实测F2电离层MUF值,采用ITU-R P.533推荐的长期预测模型进行拟合,反演出探测链路对应控点的伪f_(o)F_(2)。根据伪f_(o)F_(2)与长期预测模型中的f_(o)F_(2)关系预测外推短波通信链路控点的f_(o)F_(2),据此进一步计算外推链路的F2电离层MUF预测值。采用按比例线性缩放的模型实现根据单条链路进行外推预测,并用历史试验数据对预测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探测链路与外推链路控点距离不超过300 km时,F_(2)层MUF预测误差均值小于1 MHz,标准差小于1.5 MHz。该方法具有需要数据少,计算方便,适于多种探测数据处理等特点,为移动用户短波通信链路频率保障服务提供了灵活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探测 短波通信 最高可用频率 电离层临界频率 短波频率预报
下载PDF
利用射线追踪研究电离层扰动 被引量:18
10
作者 柳文 焦培南 +1 位作者 王俊江 张杭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5-470,共6页
基于返回散射探测的电离层扰动电离图,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对称的准余弦电离层扰动数学模型.基于这种模型,利用HF射线追踪技术合成了HF电离层返回散射电离图,并利用迭代的技术拟合了高频返回散射设备探测的电离层扰动电离图的Pmin-f曲线(... 基于返回散射探测的电离层扰动电离图,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对称的准余弦电离层扰动数学模型.基于这种模型,利用HF射线追踪技术合成了HF电离层返回散射电离图,并利用迭代的技术拟合了高频返回散射设备探测的电离层扰动电离图的Pmin-f曲线(Pmin为最小时延,f为工作频率) ,从而推断了沿探测路径电离层扰动区域的位置及大小,扰动的临界频率波动的幅度.最后基于这种电离层扰动模型,利用射线追踪技术描述了不同电离层扰动参数下的电波传播情况,研究了其天波传播的跳距、覆盖区域的大小及射线“俘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扰动 高频返回散射探测 射线追踪 电离图
下载PDF
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中的DSP设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进华 赵正予 +1 位作者 陈雪涛 姚永刚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研制了一个应用于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的实时同步信号处理系统 该系统采用间隔收发体制 ,无探测盲区 ,比STUDIO系统探测精度更高、速度更快、距离更远 ,并且软件化程度更高 。
关键词 DSP 电离层探测 斜向返回探测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 直接存储器访问 间隔收发体制 IOBSS系统
下载PDF
基于探空火箭的朗缪尔探针方案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关燚炳 王世金 +3 位作者 梁金宝 刘超 徐颖 张爱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95-1803,共9页
为研究中国低纬电离层垂直高度的精细结构,研发了一种以探空火箭为平台朗缪尔探针,用于就位测量电离层空间等离子体的特性参数及其扰动情况.本文分析了朗缪尔探针的任务需求和目标,并在朗缪尔探针基本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对朗缪尔探针基... 为研究中国低纬电离层垂直高度的精细结构,研发了一种以探空火箭为平台朗缪尔探针,用于就位测量电离层空间等离子体的特性参数及其扰动情况.本文分析了朗缪尔探针的任务需求和目标,并在朗缪尔探针基本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对朗缪尔探针基本测量方案进行了论证分析和设计,包括传感器形状、大小和表面镀层的选取设计,双探针的设计,扫描电压和工作模式的设计,及电子学测量电路的设计.本朗缪尔探针采用两路完全相同的球形探针,两路探针同步工作,各自独立完成测量.朗缪尔探针研制完成后,分别进行了信号模拟源测试和等离子体源测试:信号模拟源测试结果显示两路探针电子学工作状态良好,对微弱电流信号的响应具有很高的线性度;在等离子体模拟装置内对电子探针整机测试的初步结果表明该载荷可以正确测量等离子体的特性参数,能够满足科学探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缪尔探针 空间等离子体 电离层 探空火箭
下载PDF
基于斜向探测最高可用频率反演电离层参数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健 姬生云 +2 位作者 王洪发 卢冬鸣 王先义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斜向探测F_2层最高可用频率及其对应时延反演传播路径中点临界频率f_0F_2和3000 km传输因子M(3000)F_2的新方法.该方法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利用射线传播理论直接反演得到临界频率和3000 km传输因子.通过对长春-径阳和新乡... 提出了一种利用斜向探测F_2层最高可用频率及其对应时延反演传播路径中点临界频率f_0F_2和3000 km传输因子M(3000)F_2的新方法.该方法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利用射线传播理论直接反演得到临界频率和3000 km传输因子.通过对长春-径阳和新乡-赤峰两条斜向探测链路中点电离层参数的反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稳定性;利用反演结果与北京垂直探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通过与Smith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统计分析显示,此方法具有与Smith方法可比的精度,明显优于参考电离层模型给出的结果,其均方误差为0.48 MHz,相对误差为10.5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不同距离的探测链路有较好的适应性,反演精度差异为0.03 MHz;具有可操作性强,易于实现的特点.本研究成果可用于短波通信频率实时预报、动态频率管理及其相关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斜向探测 临界频率 传输因子
下载PDF
电离层高频信道互易性研究:中纬度电离层斜向探测实验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晨 赵正予 +1 位作者 杨国斌 邓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145,共4页
该文首次利用武汉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WIOISS)对武汉-万宁和万宁-武汉两条电离层高频信道的互易性进行了分析。WIOISS是基于GPS时间频率同步手段开发的新型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通过比较由系统扫频工作模式和定频工作模式得到的两条路径... 该文首次利用武汉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WIOISS)对武汉-万宁和万宁-武汉两条电离层高频信道的互易性进行了分析。WIOISS是基于GPS时间频率同步手段开发的新型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通过比较由系统扫频工作模式和定频工作模式得到的两条路径下的斜向传播群时延和电离层高频信道散射函数,可以得出武汉-万宁和万宁-武汉的电离层高频链路有较好的互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斜向探测 高频信道 互易性
下载PDF
科学研究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融合的探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邓柏昌 屈晔 +1 位作者 刘伟峰 黄林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7-169,共3页
以"赤道地区电离层不规则体研究"科研课题为例,对科学研究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融合做了初步的探讨。主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考虑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融合的模式,并分析了两者融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 以"赤道地区电离层不规则体研究"科研课题为例,对科学研究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融合做了初步的探讨。主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考虑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融合的模式,并分析了两者融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 物理演示实验 融合 电离层不规则体
下载PDF
应用武汉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测量回波相位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罡 赵正予 王烽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1-275,共5页
电离层作为时空随机变化介质,除了规则变化外还存在着不规则结构和随机变化,即电离层不稳定性,其直接影响是经过电离层传播的电波产生相位随机起伏。利用垂测仪和信标接收机测量精确相位数据的各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而应用具有大范围电... 电离层作为时空随机变化介质,除了规则变化外还存在着不规则结构和随机变化,即电离层不稳定性,其直接影响是经过电离层传播的电波产生相位随机起伏。利用垂测仪和信标接收机测量精确相位数据的各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而应用具有大范围电离层探测能力的高频天波超视距雷达测量回波相位的方法还没有文献提出。文中提出了一种从相位编码脉冲压缩体制电离层探测雷达测量的电离层信道双时响应中提取相位数据的理论。此理论被成功地应用于自行研制的武汉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中,探测获得了有效的回波相位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 相位 电离层不稳定性 多普勒
下载PDF
电离层侧向散射探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蔚娜 柳文 +1 位作者 李强 张长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10-1714,共5页
随着高频通信、探测技术的发展,开展电离层侧向散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搭建了电离层侧向散射探测试验平台,基于该试验平台,进行了侧向散射探测试验,获得了群距离-频率-幅度的三维侧向散射电离图和地、海侧向散射来波谱图.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高频通信、探测技术的发展,开展电离层侧向散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搭建了电离层侧向散射探测试验平台,基于该试验平台,进行了侧向散射探测试验,获得了群距离-频率-幅度的三维侧向散射电离图和地、海侧向散射来波谱图.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该试验平台,能够获取电离层侧向散射探测结果,为后续电离层侧向散射信道特性、地海杂波特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散射 侧向散射 电离层探测 电离图 多普勒谱图
下载PDF
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的主控制器研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曦 赵正予 +1 位作者 时雨 石书祝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8-603,共6页
介绍伪随机码调相脉冲压缩体制的新型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的概况,重点讨论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探测系统核心部件-主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探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探测功率低、距离分辩率高的特点,能够同时获取电离层多普勒信息... 介绍伪随机码调相脉冲压缩体制的新型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的概况,重点讨论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探测系统核心部件-主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探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探测功率低、距离分辩率高的特点,能够同时获取电离层多普勒信息和“距离—频率—幅度”探测图。实测过程中,自主研制的由DSPs、FPGA器件构成的主控制器工作稳定,运行良好,满足探测要求,使系统具备开放、灵活、通用和易于升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 软件无线电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实验探测
下载PDF
三频信标高精度TEC测量新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海生 许正文 +4 位作者 吴健 王占阁 刘琨 李娜 陈金松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电子总含量(TEC)是电离层探测的主要参量之一,作为层析(CT)的输入参量,TEC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电离层CT成像的结果.过去主要采用双频信标测量TEC,由于相位积分常数的求解、系统硬件延迟等误差,使得TEC测量结果不能满足电离层CT高精度重建... 电子总含量(TEC)是电离层探测的主要参量之一,作为层析(CT)的输入参量,TEC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电离层CT成像的结果.过去主要采用双频信标测量TEC,由于相位积分常数的求解、系统硬件延迟等误差,使得TEC测量结果不能满足电离层CT高精度重建成像的要求.三频相干信标技术的出现,使得电离层天基测量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提出了基于三频信标的传播时延相位联合测量反演TEC的方法,融合三频信标在电子密度随机起伏探测和相位积分常数计算两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TEC的测量精度.模拟结果显示利用此方法的三频信标TEC测量结果提高了电离层CT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探测 三频信标 双频信标 TEC 电离层CT成像
下载PDF
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探测电离层行波扰动 被引量:3
20
作者 娄鹏 王世凯 +1 位作者 凡俊梅 焦培南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00-1903,共4页
电离层行波扰动(TIDs,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是电离层一种周期性的电子浓度波动结构,它与上层大气内的声重力波运动有关.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判别TIDs的方法,建立了TIDs特征参数的理论研究方法... 电离层行波扰动(TIDs,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是电离层一种周期性的电子浓度波动结构,它与上层大气内的声重力波运动有关.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判别TIDs的方法,建立了TIDs特征参数的理论研究方法.并通过分析多方位返回散射试验数据,研究定频返回散射回波信号群距离和跳距随时间、方位角的变化特征,提取了TIDs的运动周期、运动方向、波长等特征参数信息,从而实现对宽空间、大区域电离层波动特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扰动 返回散射探测 电离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