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藤Ipomoea Pes-Caprae(L.) Sweet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清吉 王友绍 +1 位作者 何磊 张偲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从厚藤(IpomoeaPes-Caprae(L.)Sweet)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方法采用柱层析技术、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它们分别是β-香树素(1)、12-ursen-3-ol(2)、β-谷甾醇(3)、豆甾醇(4)、α-菠甾醇(5)、异莨... 目的从厚藤(IpomoeaPes-Caprae(L.)Sweet)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方法采用柱层析技术、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它们分别是β-香树素(1)、12-ursen-3-ol(2)、β-谷甾醇(3)、豆甾醇(4)、α-菠甾醇(5)、异莨菪亭(6)和七叶内酯(7)。结论其中异莨菪亭和七叶内酯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藤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角度初探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的入侵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威鹏 方丹丹 +3 位作者 吴夏明 宁川川 何梁玉 蔡昆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93-1599,共7页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在我国华南地区已造成严重危害。前人从传粉、种子萌发特性、再生能力、光能利用能力、土壤肥力利用等方面,对五爪金龙成功入侵华南地区进行研究,文本旨在从生态化学计量学...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在我国华南地区已造成严重危害。前人从传粉、种子萌发特性、再生能力、光能利用能力、土壤肥力利用等方面,对五爪金龙成功入侵华南地区进行研究,文本旨在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角度,进一步揭示五爪金龙成功入侵华南地区的机制。本研究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内10个五爪金龙严重入侵样地进行调查,收集样方中(0.5 m2)的全部植物样品,及植物所在样地20 cm表层土,调查五爪金龙的常见伴生种,测定五爪金龙及伴生种的含水率、叶绿素 SPAD 值,生物量、以及植物、土壤样品的 C、N、P、K 含量,并计算得出植株及土壤的化学计量学指标。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常与本地种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形成共生群落,共生群落中五爪金龙和鸡矢藤的生物量比值稳定,在5?1~6?1间波动。共存群落中,五爪金龙植株的N、P、K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鸡矢藤,但C质量分数、w(C)/w(N)、w(C)/w(P)则显著低于鸡矢藤。更有趣的是,共存群落中五爪金龙与鸡矢藤的生物量比值与土壤全量w(N)/w(P)、速效(N)/w(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既在五爪金龙生物量在共生群落中的优势程度,随土壤 w(N)/w(P)在5?1~15?1这个范围内的提高而提高。此外,在五爪金龙严重入侵的样地中,五爪金龙植株w(C)/w(P)、w(C)/w(P)、w(N)/w(P)、w(N)/w(K)、w(P)/w(K)等化学计量学特征相比鸡矢藤,也与土壤对应化学计量学特征更为接近。以上4个结果暗示着,在五爪金龙可入侵新样地时,可能通过改变入侵地土壤矿质元素比例,使其更加适合自身吸收,从而促进其成功入侵。本研究将为解释五爪金龙入侵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鸡矢藤 生物量比值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甘薯(Ipomoea batatas L.)遗传转化几个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毕瑞明 高峰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5-58,共4页
目的:提高甘薯的遗传转化率,为建立快速高效的甘薯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薯多个优良栽培品种无菌苗茎切段为受体,利用农杆菌LBA4404/pSP10Z做介导,研究了影响甘薯转化的几个因素。结果:接种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影响很大,以2... 目的:提高甘薯的遗传转化率,为建立快速高效的甘薯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薯多个优良栽培品种无菌苗茎切段为受体,利用农杆菌LBA4404/pSP10Z做介导,研究了影响甘薯转化的几个因素。结果:接种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影响很大,以2-15min为宜,最高转化率可达32.14%;不同基因型的转化受体之间转化率差别较大;在培养过程中最后30min加入终浓度为50μmol/L AS的接种菌侵染的外植体,转化率较对照提高了2.02倍;共培养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0μmol/L的AS,转化率较对照组提高了6.11倍;AS终浓度为50μmol/L同时pH为4.8的共培养培养基有利于转化的发生,转化率较对照组提高了1.73倍;共培养培养基中脯氨酸的添加并不能提高转化率。结论:该研究为快速高效甘薯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 l.) 遗传转化 转化因素
下载PDF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不定根根尖细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大临 张启堂 +1 位作者 付玉凡 文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54-461,共8页
顶端分生组织细胞有高的核质比,胞质中可见前质体和其它细胞器.分化的组织原细胞中,皮层原细胞较中柱原和根冠表皮原细胞内前质体增多明显.组织原细胞内的前质体均匀散布高电子密度基质,并以溢痕方式分裂.淀粉颗粒最先出现在分化... 顶端分生组织细胞有高的核质比,胞质中可见前质体和其它细胞器.分化的组织原细胞中,皮层原细胞较中柱原和根冠表皮原细胞内前质体增多明显.组织原细胞内的前质体均匀散布高电子密度基质,并以溢痕方式分裂.淀粉颗粒最先出现在分化早期的皮层细胞和根冠表皮细胞中.较大液泡形成先见于根冠表皮细胞原和中柱内的分化早期细胞.外皮层细胞弦向壁纤维化增厚,径向壁薄,具凯氏带结构.提示甘薯不定根尖早期的外皮层细胞可以分化为既具支持保护作用也适应代谢转运功能的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不定根 根尖 细微结构
下载PDF
甘薯(Ipomoea batatas(L.) Lam.)试管苗种质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海燕 张立明 +2 位作者 王庆美 李爱贤 孙立荣 《杂粮作物》 CAS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甘薯种质资源的大田种植保存面临着严重的病毒感染以及病虫害、自然灾害的影响。由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无病毒苗并进行试管保存,是当前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 甘薯 试管苗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淳 刘国坤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8年第3期177-180,共4页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 Sweet]现已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是一种恶性的重要入侵杂草。本文从五爪金龙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化感作用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五爪金龙的研...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 Sweet]现已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是一种恶性的重要入侵杂草。本文从五爪金龙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化感作用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五爪金龙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化感作用 防治
下载PDF
福州市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的主要病虫害种类 被引量:4
7
作者 林淳 刘国坤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0年第2期98-101,共4页
首次对福州市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的病虫害种类进行了较为系统调查,结果发现昆虫有甘薯褐龟甲(Leccoptera quadrimaculata)、甘薯小绿龟甲(Cassida circumdata)2种;病害为炭疽病,鉴定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 首次对福州市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的病虫害种类进行了较为系统调查,结果发现昆虫有甘薯褐龟甲(Leccoptera quadrimaculata)、甘薯小绿龟甲(Cassida circumdata)2种;病害为炭疽病,鉴定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室内接种表明其致病力较弱。从根部土壤分离到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燕麦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sp.)、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sp.)、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sp.)等5种病原线虫。冻害在福州地区可发生,但不会造成植株死亡。以上表明五爪金龙的自然天敌种类很少,是造成福州地区五爪金龙为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五爪金龙 病虫害 线虫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SRAP Markers Linked to a Gene for Stem Nematode Resistance in Sweet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Lam. 被引量:4
8
作者 ZHAO Ning ZHAI Hong +5 位作者 YU Xiao-xia LIU Zhe-sheng HE Shao-zhen LI Qiang MA Dai-fu LIU Qing-c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14-419,共6页
Sequence-related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SRAP) markers closely linked to stem nematode resistance gene were developed in sweetpotato, lpomoea batatas (L.) Lam. Using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200 SRAP... Sequence-related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SRAP) markers closely linked to stem nematode resistance gene were developed in sweetpotato, lpomoea batatas (L.) Lam. Using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200 SRAP primer combinations were screened with the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bulked DNA from the 196 progenies of an F1 single-cross population of resistant parent Xu 781xsusceptible parent Xushu 18, 77 of them showed polymorphic bands betwee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DNA. Primer combinations detecting polymorphism between the two bulks were used to screen both parents and 10 individuals from each of the bul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imer combination A9B4 produced 3 specific bands in the resistant plants but not in the susceptible plants, suggesting that the markers, named Nspl, Nsp2 and Nsp3, respectively, linked to a gene for stem nematode resistance. Primer combination A3B6 also produced a SRAP marker named Nsp4 linking to the resistance gene. Amplified analysis of the 196 F1 individuals indicated that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se markers and the resistance gene was 4.7, 4.7, 6.3, and 9.6 cM,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moea batatas l.) lam. SRAP marker stem nematode
下载PDF
Analysis of drought tolerance and genetic and epigenetic variations in a somatic hybrid between Ipomoea batatas (L.) Lam. and I. triloba L. 被引量:3
9
作者 JIA Li-cong ZHAI Hong +2 位作者 HE Shao-zhen YANG Yu-feng LIU Qing-c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6-46,共11页
The somatic hybrid KT1 was previously obtained from protoplast fusion between sweet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Lam.) cv. Kokei No. 14 and its wild relative I. triloba L. However, its genetic and epigenetic variat... The somatic hybrid KT1 was previously obtained from protoplast fusion between sweet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Lam.) cv. Kokei No. 14 and its wild relative I. triloba L. However, its genetic and epigenetic variations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showed that KT1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drought tolerance compared to the cultivated parent Kokei No. 14. The content of proline and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photosynthesi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le malonaldehyde (MDA)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to Kokei No. 14 under drought stress. KT1 also showed higher expression level of well-known drought stress-responsive genes compared to Kokei No. 14 under drought stress.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and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MSAP)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KT1 had AFLP and MSAP band patterns consisting of both parent specific bands and changed bands. Fur- the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in KT1. the proportions of Kokei No. 14 specific genome components and methylation sites were much greater than those of I. triloba. KT1 had the same chloroplast and mitochondrial genomes as Kokei No. 14. These results will aid in developing the useful genes ofI. triloba and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and phylogeny of the cultivated sweetpota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ught tolerance epigenetic variation genetic variation ipomoea batatas l.) lain. I. triloba l. somatic hybrid
下载PDF
福州市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为害调查及其生长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淳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对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Sweet]在福州市的分布与为害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分布广泛,人为引种是导致五爪金龙扩散的重要原因;五爪金龙在局部地区发生为害严重,主要通过人为引种逸到野外造成为... 对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Sweet]在福州市的分布与为害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分布广泛,人为引种是导致五爪金龙扩散的重要原因;五爪金龙在局部地区发生为害严重,主要通过人为引种逸到野外造成为害。通过对3个不同自然生境的五爪金龙进行了生长调查,结果发现在具有灌木与乔木组成的梯式层次结构的生境、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五爪金龙生长迅速并可造成严重为害。对五爪金龙进行了为期1年半的生活史及生长特性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在福州冬季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在极端低温下叶片可发生严重冻害,但其茎仍具有生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福州市 分布 为害 生境 生长特性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llelochemicals from Selected Sweet Potato (<i>Ipomoea batatas</i>(L.) Lam.) Cultivars
11
作者 Bhawna Soni Te-Ming Paul Tseng Ziming Yue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9年第12期2354-2365,共12页
Allelopathic compounds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hibit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other organisms in a diverse manner ranging from shifting nutrients and enhancing their growth to inflicting diseases. In addition, th... Allelopathic compounds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hibit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other organisms in a diverse manner ranging from shifting nutrients and enhancing their growth to inflicting diseases. In addition, these compounds influence seedling growth and seed germination of various crop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different allelochemicals in various sweet potato cultivars throug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s. Selected sweet potato slips (weight: 2.0 - 2.5 grams/slip) were propagated in separate glass tubes filled with 10.0 mL distilled water. Water extract from each glass tube was collected after 2, 4, and 6 weeks after transplanting (WAP)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allelochemical compounds by comparing their peaks with the retention time of standard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allelochemicals in water extract was increased from 2 to 4 WAP but remained constant in the sixth week.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amount of chlorogenic acid was higher in all sweet potato cultivars compared to other allelochemicals. Some sweet potato cultivars, A5 and A39, exhibited higher allelopathy (18.28 - 19.37 ppm/slip) and reduced the height and biomass of Palmer amaranth the most due to the presence of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combined allelochemicals, while other cultivars produced lesser allelochemicals (10.90 ppm/slip) and did not reduce the growth of the weed species. Allelopathic sweet potato cultivars high in chlorogenic acid production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Palmer amaranth with minimal dependence on chemicals to manage weeds and harmful pests unde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lam.) AllElOCHEMICAl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eedling Growth Retention Time
下载PDF
甘薯(Ipomoea batatas L.Lam.)基因启动子在根癌农杆菌中的作用
12
作者 宋玉萍 KHEEDGUL 张义正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72-476,共5页
作者曾用自行构建的启动子探针型载体pSUPV4,从甘薯(IpomoeabatatasL.Lam.)总DNA中克隆到了65个在大肠杆菌中具有启动基因表达功能的DNA片段.现研究发现,甘薯基因启动子片段在根癌农杆菌中也具... 作者曾用自行构建的启动子探针型载体pSUPV4,从甘薯(IpomoeabatatasL.Lam.)总DNA中克隆到了65个在大肠杆菌中具有启动基因表达功能的DNA片段.现研究发现,甘薯基因启动子片段在根癌农杆菌中也具有启动基因转录的功能,其启动功能的大小与启动子片段在大肠杆菌中启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表达活性呈正相关,即原来卡那霉素抗性越高的,GUS基因的酶活性越高.利用重组子pIB2中插入片段所做的Southern杂交实验证实,该DNA片段来源于甘薯基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基因启动子 根癌农杆菌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甘薯淀粉含量的QTL定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爱贤 刘庆昌 +4 位作者 王庆美 翟红 阎文昭 张海燕 李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16-520,共5页
本研究以高淀粉甘薯品种漯徐薯8号(母本)和低淀粉甘薯品种郑薯20(父本)杂交得到的F1分离群体,选择其中240个单株为材料,以该群体所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以2008年和2009年所测定的淀粉含量为指标,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并利用QTLMapper... 本研究以高淀粉甘薯品种漯徐薯8号(母本)和低淀粉甘薯品种郑薯20(父本)杂交得到的F1分离群体,选择其中240个单株为材料,以该群体所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以2008年和2009年所测定的淀粉含量为指标,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并利用QTLMapper2.0软件分析了甘薯淀粉含量的QTL。实验结果表明,检测到了1个主效位点,位于父本郑薯20的Z31连锁群上a02b40.02ds**和a08b37.03fs*两个标记之间,QTL的加性效应为-0.73,解释表型变异的7.70%。定位甘薯淀粉含量相关的QTL,将为发掘与淀粉含量相关的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淀粉含量 QTl定位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药用甘薯西蒙Ⅰ号中咖啡酸的含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平声 戴智勇 谭桂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建立测定西蒙 号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比较不同年份的西蒙 号叶中咖啡酸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 HPL C对西蒙 号叶中咖啡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咖啡酸在 10 .33~ 16 5 .2 8μg/ m L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 目的 建立测定西蒙 号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比较不同年份的西蒙 号叶中咖啡酸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 HPL C对西蒙 号叶中咖啡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咖啡酸在 10 .33~ 16 5 .2 8μg/ m L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99.38% ,RSD=1.36 % (n=6 )。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 ,适用于西蒙 号药材中咖啡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法 药用甘薯 西蒙Ⅰ号 咖啡酸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甘薯叶绿体rbcL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玉华 吴忠义 +2 位作者 贾敬芬 张秀海 黄丛林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2-886,共5页
根据烟草、水稻和菠菜叶绿体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以甘薯的叶绿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包含甘薯叶绿体rbcL完整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942199)在内的一段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此片段的全长为1627bp,包括1443bp的编码区序列在内,推... 根据烟草、水稻和菠菜叶绿体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以甘薯的叶绿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包含甘薯叶绿体rbcL完整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942199)在内的一段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此片段的全长为1627bp,包括1443bp的编码区序列在内,推测编码480个氨基酸,同时构建了此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图谱。相似性比较显示,此基因编码区序列与烟草、菠菜、小麦、水稻、玉米、矮牵牛、紫花苜蓿、拟南芥、莨菪、葡萄以及甜菜的rbcL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5%~98%,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叶绿体基因 RBCl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氮素不同控释期对甘薯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16
作者 马存金 孔宪奎 +4 位作者 李广华 谷彦冰 王娟 张哲 王庆美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10,17,共5页
以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种济薯25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控释期为30 d(T30)、50 d(T50)、70 d(T70)、90 d(T90)4个氮素控释肥处理,以施用等量养分含量的普通复合肥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氮素控释期对甘薯光合特性及干物质... 以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种济薯25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控释期为30 d(T30)、50 d(T50)、70 d(T70)、90 d(T90)4个氮素控释肥处理,以施用等量养分含量的普通复合肥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氮素控释期对甘薯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适当控释(控释期30~70 d)提高了甘薯中后期(80~160 d)叶片光合性能,促进了干物质向地下部的快速积累和转运分配,甘薯中后期叶片光合指标、地下部干物质积累(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和分配(分配比例和根冠比)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以T50、T70较好,收获期(160 d)2个处理净光合速率、叶绿素SPAD、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01%、11.32%、21.75%、18.48%和15.62%、11.84%、20.65%、18.84%;当控释期达90 d时,后期(120~160 d)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指标均低于对照,说明氮素控释期过长不利于甘薯后期干物质向地下部的快速积累和转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氮素 控释期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分析31份甘薯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
17
作者 罗密 尹旺 +3 位作者 吴巧玉 付梅 邓仁菊 陈运良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0,共7页
为了解不同甘薯资源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以收集保存的31份甘薯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SSR标记分析不同材料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基于筛选获得的多态性较好的21对SSR标记,共检测到405个多态性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等位位点数为1... 为了解不同甘薯资源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以收集保存的31份甘薯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SSR标记分析不同材料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基于筛选获得的多态性较好的21对SSR标记,共检测到405个多态性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等位位点数为19.3个。31份甘薯材料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2829~0.9758之间,平均值为0.430419,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638时,可将31份甘薯品种(系)分为四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遗传相似系数
下载PDF
优质甘薯品种湛薯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8
作者 何霭如 李亚福 +2 位作者 陈胜勇 张昌文 陈宇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68-69,92,共3页
湛薯16是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五圃制法,从徐紫薯3号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优质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种。在2019—2020年南方薯区甘薯新品系多点鉴定试验中,湛薯16鲜薯平均产量33280.05 kg/hm^(2),薯干平均产量9748.9... 湛薯16是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五圃制法,从徐紫薯3号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优质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种。在2019—2020年南方薯区甘薯新品系多点鉴定试验中,湛薯16鲜薯平均产量33280.05 kg/hm^(2),薯干平均产量9748.95 kg/hm^(2),淀粉平均产量6364.35 kg/hm^(2),平均干物率29.14%。该品种鲜薯产量高、熟食口感佳,中抗蔓割病,适宜按照栽培技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湛薯16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基因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序列的甘薯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崇 焦春海 +5 位作者 杨新笋 张文英 雷剑 柴沙沙 王连军 田小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6-1544,共9页
【目的】利用叶绿体基因组(cpDNA)的间隔区序列(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对甘薯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其种质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从我国12个省份收集的52份甘薯种质为材料,从10个cpDNA间隔区序列的引... 【目的】利用叶绿体基因组(cpDNA)的间隔区序列(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对甘薯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其种质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从我国12个省份收集的52份甘薯种质为材料,从10个cpDNA间隔区序列的引物中筛选出能扩增单一、清晰明亮且稳定的序列引物,利用其PCR扩增筛选出间隔区序列,并进行测序及序列拼接。利用DnaSP 5.0进行序列特征分析,采用MEGA X计算52份甘薯种质材料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筛选获得7对扩增结果较理想的引物,其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分析,共获得3个有效标记(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三者的拼接序列长度为2239 bp,共有7个变异位点,2个单一突变位点,5个简约信息位点,11个插入/缺失位点。在52份甘薯种质材料中,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序列的变异位点数量(Vs)分别为1、1和5个,单倍型数目(H)分别为2、4和5个,拼接序列的单倍型数目为10个;核苷酸多样性(π)和单倍型多样性(Hd)最高的序列分别为trnT-trnL(π=0.00052)和trnH-psbA(Hd=0.535)。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序列的Tajima’s D、Fu and Li’s D*和Fu and Li’s F*均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中性进化模式。基于拼接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52份甘薯种质材料的遗传距离为0~1.1848,平均遗传距离0.1018,其分为五大类,其中第Ⅰ类~Ⅳ类仅含有少量种质,其余41份种质归为第Ⅴ类。【结论】52份甘薯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但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低,与cpDNA特性和甘薯遗传背景狭窄有关。基于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的拼接序列更能准确分析甘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且有效划分不同类群,为甘薯集团育种提供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叶绿体基因组(cpDNA) TRNl-TRNF TRNH-PSBA trnT-trnl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进化树
下载PDF
三裂叶薯SPL基因家族鉴定、表达及miR156的调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婷 唐锐敏 +5 位作者 王瑞晋 贺立恒 刘霞宇 刘世芳 李润植 贾小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6-749,共14页
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SPL)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转录因子,均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SBP结构域(SQUAMOSA-PROMOTER BINDING PROTEIN)。本研究通过SBP结构域的隐马尔可夫模型、Blastp、CDD和SMART等程序从栽培甘薯的... 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SPL)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转录因子,均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SBP结构域(SQUAMOSA-PROMOTER BINDING PROTEIN)。本研究通过SBP结构域的隐马尔可夫模型、Blastp、CDD和SMART等程序从栽培甘薯的二倍体近缘野生种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 L.)全基因组中鉴定出26个SPL基因家族成员。它们不均匀分布于三裂叶薯的12条染色体上。利用系统进化分析将新鉴定的26个三裂叶薯ItbSPL基因和来源于苔藓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116个SPL基因构建进化树,并根据拟南芥AtSPL基因家族的分类标准将26个ItbSPL基因家族分为7组。GSDS 2.0基因结构和MEME 4.12.0保守基序分析表明,不同进化分支中的ItbSPL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数目及其蛋白基序组成差异明显。利用拟南芥中已知功能的SPL对ItbSPL基因的功能进行预测,发现三裂叶薯ItbSPL家族基因成员可能与植物开花、逆境胁迫、次生代谢产物等生物学过程相关。通过预测microRNA156(miR156)的作用位点发现,在26个ItbSPL基因中14个含有miR156的作用位点,其中13个ItbSPL基因具有PCR扩增产物。利用qRT-PCR检测13个候选靶基因及miR156在三裂叶薯叶、茎、根中的表达量,发现13个ItbSPL均在茎中的表达量最低,显著低于叶与根中的表达,而miR156则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初步推测这13个ItbSPL是miR156的靶基因。以上研究结果为六倍体栽培甘薯SPL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进化分析及功能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薯 SPl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鉴定 miR156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