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盲逆断层震后变形耦合机制研究——以2017年伊朗M_(W)7.3地震为例
1
作者
王洵
王卫民
+1 位作者
何建坤
周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1-586,共16页
震后变形是地震周期中一个重要阶段,深入研究其产生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地震演化过程、断层性质及地震危险性评估的认识.2017年伊朗M_(W)7.3地震InSAR观测资料丰富,为研究扎格罗斯造山带山前褶皱带盲逆冲断层震后变形机制提供了切入点.合...
震后变形是地震周期中一个重要阶段,深入研究其产生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地震演化过程、断层性质及地震危险性评估的认识.2017年伊朗M_(W)7.3地震InSAR观测资料丰富,为研究扎格罗斯造山带山前褶皱带盲逆冲断层震后变形机制提供了切入点.合理详细的震源模型及高精度的形变观测是开展震后余滑或黏弹松弛研究的首要前提,本文采用多视角InSAR资料联合远场波形数据反演该地震的破裂滑动分布,并解算得到伪三维地表位移,利用InSAR时序分析提取震源区主震后一年半内变形特征,显示震源区震后形变特征与同震位移场类似,LOS向形变速率最大值约8 cm·a^(-1),震后变形预示震源区可能存在明显的震后应力调整现象.利用震后半年内形变资料约束的纯运动学余滑模型表明同时期释放能量为矩震级M_(W)6.7,进一步探讨应力驱动震后余滑及下地壳黏弹性松弛对震后变形的贡献,基于分层黏弹模型的模拟计算表明震后余滑和黏弹松弛效应的耦合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地表震后变形特征,其中震后余滑主要分布在同震破裂区的上方浅部,对主震后一年半内震后地表变形起主导作用,震源区壳下黏滞系数量级下限约为10^(19)Pa·s,震后变形对扎格罗斯褶皱带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长周期的震后变形机制研究还需长期高精度观测和顾及岩石圈流变结构的横向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M_(W)7.3地震
InSAR
联合反演
震后形变
震后余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频GPS测定的尼泊尔M_W7.8和M_W7.3地震震时地表动态变形过程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勇
杨少敏
+4 位作者
乔学军
林牧
赵斌
刘刚
谭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1-223,229,共4页
以陆态网络和尼泊尔境内高频(1Hz)GPS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动态双差相对定位方法,获取2015年尼泊尔M_W7.8和M_W7.3地震震时近场地表动态变形过程。结果表明,M_W7.8地震震中东侧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明显大于震中西侧;各高频GPS站动态位...
以陆态网络和尼泊尔境内高频(1Hz)GPS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动态双差相对定位方法,获取2015年尼泊尔M_W7.8和M_W7.3地震震时近场地表动态变形过程。结果表明,M_W7.8地震震中东侧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明显大于震中西侧;各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不仅与测站震中距有关,而且与地震破裂传播方向有关;M_W7.3地震引起的水平动态位移相对较小。将高频GPS与邻近强震仪动态位移时序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振幅和相位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GPS
尼泊尔M_W7.8、M_W7.3地震
震时地表动态变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视角InSAR数据解算2017两伊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
6
3
作者
韩鸣
张永志
+1 位作者
程冬
尹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78,129,共5页
2017两伊地震是自1900年以来发生在扎格罗斯山脉的最大地震,为了研究此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利用覆盖同一地区的3对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分别进行两通差分DInSAR处理,得到了研究区3个视线向的地表同震形变场,通过直接解算法重建了...
2017两伊地震是自1900年以来发生在扎格罗斯山脉的最大地震,为了研究此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利用覆盖同一地区的3对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分别进行两通差分DInSAR处理,得到了研究区3个视线向的地表同震形变场,通过直接解算法重建了研究区的三维同震形变场。试验表明:3种视角的升降轨视线向上升与沉降总体趋势基本一致;联合多个视角的观测结果可以实现三维形变场的重建;根据地表视线向和三维同震形变的特征以及地质构造背景推测了发震断层很有可能为扎格罗斯山前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7.3
两伊地震
DINSAR
三维同震形变
Sentinel-1A
扎格罗斯山前断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盲逆断层震后变形耦合机制研究——以2017年伊朗M_(W)7.3地震为例
1
作者
王洵
王卫民
何建坤
周云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1-586,共16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CEAIEF202203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4094,4217411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70302)共同资助.
文摘
震后变形是地震周期中一个重要阶段,深入研究其产生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地震演化过程、断层性质及地震危险性评估的认识.2017年伊朗M_(W)7.3地震InSAR观测资料丰富,为研究扎格罗斯造山带山前褶皱带盲逆冲断层震后变形机制提供了切入点.合理详细的震源模型及高精度的形变观测是开展震后余滑或黏弹松弛研究的首要前提,本文采用多视角InSAR资料联合远场波形数据反演该地震的破裂滑动分布,并解算得到伪三维地表位移,利用InSAR时序分析提取震源区主震后一年半内变形特征,显示震源区震后形变特征与同震位移场类似,LOS向形变速率最大值约8 cm·a^(-1),震后变形预示震源区可能存在明显的震后应力调整现象.利用震后半年内形变资料约束的纯运动学余滑模型表明同时期释放能量为矩震级M_(W)6.7,进一步探讨应力驱动震后余滑及下地壳黏弹性松弛对震后变形的贡献,基于分层黏弹模型的模拟计算表明震后余滑和黏弹松弛效应的耦合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地表震后变形特征,其中震后余滑主要分布在同震破裂区的上方浅部,对主震后一年半内震后地表变形起主导作用,震源区壳下黏滞系数量级下限约为10^(19)Pa·s,震后变形对扎格罗斯褶皱带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长周期的震后变形机制研究还需长期高精度观测和顾及岩石圈流变结构的横向不均一性.
关键词
伊朗M_(W)7.3地震
InSAR
联合反演
震后形变
震后余滑
Keywords
iran
M_(W)7.3
earthquake
InSAR
Joint inversion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Afterslip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P313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频GPS测定的尼泊尔M_W7.8和M_W7.3地震震时地表动态变形过程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勇
杨少敏
乔学军
林牧
赵斌
刘刚
谭凯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1-223,229,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41029
41574017
+2 种基金
41274027)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CFB642)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IS201426142)~~
文摘
以陆态网络和尼泊尔境内高频(1Hz)GPS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动态双差相对定位方法,获取2015年尼泊尔M_W7.8和M_W7.3地震震时近场地表动态变形过程。结果表明,M_W7.8地震震中东侧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明显大于震中西侧;各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不仅与测站震中距有关,而且与地震破裂传播方向有关;M_W7.3地震引起的水平动态位移相对较小。将高频GPS与邻近强震仪动态位移时序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振幅和相位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高频GPS
尼泊尔M_W7.8、M_W7.3地震
震时地表动态变形
Keywords
high-rate GPS
Nepal Mw 7.8, Mw 7.3
earthquake
s
dynamic ground deformations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视角InSAR数据解算2017两伊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
6
3
作者
韩鸣
张永志
程冬
尹鹏
机构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出处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78,12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028)
文摘
2017两伊地震是自1900年以来发生在扎格罗斯山脉的最大地震,为了研究此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利用覆盖同一地区的3对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分别进行两通差分DInSAR处理,得到了研究区3个视线向的地表同震形变场,通过直接解算法重建了研究区的三维同震形变场。试验表明:3种视角的升降轨视线向上升与沉降总体趋势基本一致;联合多个视角的观测结果可以实现三维形变场的重建;根据地表视线向和三维同震形变的特征以及地质构造背景推测了发震断层很有可能为扎格罗斯山前断层。
关键词
mw7.3
两伊地震
DINSAR
三维同震形变
Sentinel-1A
扎格罗斯山前断层
Keywords
Mw 7.3
iran
-Iraq
earthquake
DInSAR
three-dimensional coseismic deformation
Sentinel-1A
Zagros piedmont fault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盲逆断层震后变形耦合机制研究——以2017年伊朗M_(W)7.3地震为例
王洵
王卫民
何建坤
周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频GPS测定的尼泊尔M_W7.8和M_W7.3地震震时地表动态变形过程
黄勇
杨少敏
乔学军
林牧
赵斌
刘刚
谭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多视角InSAR数据解算2017两伊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
韩鸣
张永志
程冬
尹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