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siting the Myth of Irishness and Heroism An Analysis of W.B. Yeats' The Green Helmet
1
作者 Joanna Zadark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11期911-915,共5页
Using Sabina J. Mtiller's theory of myth,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econstruction and revision of myths in The Green Helmet. Irish mythology, as described by M^iller, has in its inheritance a myth of Ireland being... Using Sabina J. Mtiller's theory of myth,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econstruction and revision of myths in The Green Helmet. Irish mythology, as described by M^iller, has in its inheritance a myth of Ireland being personified in an image of a woman, a goddess of the land. This Ireland-as-woman image, as well as Irish heroism and their fighting spirit will be investigated in Yeats' drama to show its simplification and to mock its nature. The analysis will also give an insight into the diversified and complex image of the Irish 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THS irish drama postcolonial drama Yeats
下载PDF
在浪漫与写实之间:沈雁冰对爱尔兰戏剧的译介
2
作者 周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3,共8页
20世纪20年代前后,爱尔兰戏剧文学作为西方现代文学的一个典型“样本”,经由沈雁冰的译介而首次进入国人的期待视野。但由于当时时代的认知局限和社会启蒙过程中知识分子所承载的历史使命,译介者对新浪漫主义的“前沿性”的认同或偏好... 20世纪20年代前后,爱尔兰戏剧文学作为西方现代文学的一个典型“样本”,经由沈雁冰的译介而首次进入国人的期待视野。但由于当时时代的认知局限和社会启蒙过程中知识分子所承载的历史使命,译介者对新浪漫主义的“前沿性”的认同或偏好往往受制于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族群的文化集体意识。由此,虽然沈雁冰在介绍爱尔兰戏剧时强调其新浪漫主义特质,但其文学观始终在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之间摇摆。这并非完全是对西方文学认知不足之表征,而更多地暴露出当时中国社会对西方文学的现代性的期待视野与新浪漫主义文学本身的反思现代性的视界之间的错位,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在中国本土化语境中模仿和借鉴西方民族文学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戏剧 沈雁冰 浪漫主义 写实主义
下载PDF
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爱尔兰情结 被引量:2
3
作者 康建兵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208-215,共8页
尤金·奥尼尔不仅对他的爱尔兰血统极为重视,更在戏剧中将爱尔兰民族独特的忧郁与叛逆气质、迷恋与诅咒的天主教信仰和漂泊爱尔兰人寻求精神家园的艰辛历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奥尼尔戏剧蕴含的浓厚而独特的爱尔兰情结,展现了一位真正... 尤金·奥尼尔不仅对他的爱尔兰血统极为重视,更在戏剧中将爱尔兰民族独特的忧郁与叛逆气质、迷恋与诅咒的天主教信仰和漂泊爱尔兰人寻求精神家园的艰辛历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奥尼尔戏剧蕴含的浓厚而独特的爱尔兰情结,展现了一位真正爱尔兰之子的心路历程和艺术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美国现代戏剧 爱尔兰戏剧 爱尔兰情结
下载PDF
叶芝的戏剧理念:去殖民化的诗学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62-166,共5页
本文通过对《爱尔兰戏剧运动》的文本细读来分析叶芝的戏剧理念及其历史内涵。叶芝希望通过剧场艺术来呼唤和建构爱尔兰民族精神,并以此对抗英国帝国主义的戏剧文化;他把当时风行的现实主义客厅剧视为欧洲中产阶级堕落的文化表现,提倡... 本文通过对《爱尔兰戏剧运动》的文本细读来分析叶芝的戏剧理念及其历史内涵。叶芝希望通过剧场艺术来呼唤和建构爱尔兰民族精神,并以此对抗英国帝国主义的戏剧文化;他把当时风行的现实主义客厅剧视为欧洲中产阶级堕落的文化表现,提倡回到民族主义的浪漫主义艺术。在语言上,他也坚持爱尔兰西部乡村农民所说英语具有的音乐性,而否定现代社会受教育阶层的新闻语体。这样一系列的对峙,使叶芝的戏剧理念呈现为“去殖民化的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去殖民化 诗学 戏剧理念 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
下载PDF
爱尔兰文艺复兴戏剧在现代中国的译介与影响
5
作者 欧光安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30-134,共5页
在现代中国的早期,爱尔兰文艺复兴戏剧被较多地翻译和介绍给国人,对当时中国戏剧的发生和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相关研究尚未展开。文章通过梳理爱尔兰文艺复兴戏剧在现代中国的译介概况,展开其影响的个案研究,力图呈现这一译介与影响... 在现代中国的早期,爱尔兰文艺复兴戏剧被较多地翻译和介绍给国人,对当时中国戏剧的发生和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相关研究尚未展开。文章通过梳理爱尔兰文艺复兴戏剧在现代中国的译介概况,展开其影响的个案研究,力图呈现这一译介与影响的大致图景,探究其发生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文艺复兴戏剧 现代中国 译介 影响
下载PDF
爱尔兰文艺复兴时期的话剧与我国“国剧运动” 被引量:2
6
作者 韩黎丽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爱尔兰文艺复兴时期的话剧运动对余上沅和他发起的“国剧运动”具有根本影响 ,促使余上沅试图仿效爱尔兰话剧运动对传统的执著追求 。
关键词 国剧运动 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 民族特色 话剧
下载PDF
爱尔兰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转变
7
作者 步凡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7-82,共6页
王尔德在《莎乐美》中,塑造了奔放热情,具备浓厚唯美主义色彩的莎乐美形象。以田汉为代表的中国剧作家,将莎乐美改造为艺术的代言人,与传统和因袭决裂。中文话剧《莎乐美》成为新罗曼主义精神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标志,开启了中国唯美主义... 王尔德在《莎乐美》中,塑造了奔放热情,具备浓厚唯美主义色彩的莎乐美形象。以田汉为代表的中国剧作家,将莎乐美改造为艺术的代言人,与传统和因袭决裂。中文话剧《莎乐美》成为新罗曼主义精神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标志,开启了中国唯美主义的先锋。与此同时,作为"文学研究会"一员的李建吾的作品,更多受到辛格等人的影响,描写下层妇女的苦难生活,突出"母亲们"面对艰辛命运的抗争,集中刻画民众的生活状况。从莎乐美到流泪的母亲的转变,反映出中国文学在借镜爱尔兰文学形象的同时,注重自身的民族性,与时代氛围、话语主体相契合,把女性声音逐渐纳入民族国家的话语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戏剧 女性形象 映射
下载PDF
民族性的“遮蔽”及其背后——论沈雁冰对格雷戈里夫人剧本的译介
8
作者 周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8,共10页
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场域中,作为西方最前沿的“新浪漫主义”文学潮流的爱尔兰戏剧经由沈雁冰、郭沫若等文人的译介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并因其所内蕴的反帝反殖语境与民族主义诉求而与中国社会的“救亡”主题产生了一定的共鸣。其中,... 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场域中,作为西方最前沿的“新浪漫主义”文学潮流的爱尔兰戏剧经由沈雁冰、郭沫若等文人的译介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并因其所内蕴的反帝反殖语境与民族主义诉求而与中国社会的“救亡”主题产生了一定的共鸣。其中,爱尔兰戏剧家格雷戈里夫人的剧本得到沈雁冰更多的译介。但是,在“五四”时期“反抗与解放”的文学主题语境中,格雷戈里夫人剧本的民族性暗示乃至爱尔兰戏剧运动整体的民族独立诉求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其价值意蕴最终也只能落脚于“讽刺剧”“道德剧”等文体层面。这一方面表明,译介本身或许就是一场从原文到译文的歧义丛生的理论旅行;另一方面也表明,文学的审美价值与政治意义总是具有张力地在译介的过程中与社会需求相互映照、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戏剧 格雷戈里夫人 沈雁冰 “新浪费主义”文学潮流
下载PDF
民族身份的重述——凯尔特之虎时期的爱尔兰戏剧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元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6,共9页
民族身份一直是爱尔兰戏剧的重要主题。20世纪初,爱尔兰戏剧挑战和颠覆英国殖民者强加爱尔兰的文化形象,发明了本民族的身份认同——爱尔兰特性。此后,戏剧不断成为想象和叙述民族身份的媒介。进入90年代后,爱尔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民族身份一直是爱尔兰戏剧的重要主题。20世纪初,爱尔兰戏剧挑战和颠覆英国殖民者强加爱尔兰的文化形象,发明了本民族的身份认同——爱尔兰特性。此后,戏剧不断成为想象和叙述民族身份的媒介。进入90年代后,爱尔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在经济上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最具全球化特征的国家之一,被誉为"凯尔特之虎"。与此同时,作为其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也活力无限,人才辈出。本文拟廓清这一时期爱尔兰戏剧的走向,分析其在运作模式和创作主题尤其是叙述民族身份方面的变化。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爱尔兰戏剧的运作更加国际化,对民族身份的讨论更加多元,展示出身份的多维度。与叶芝、辛格等爱尔兰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剧作家对民族身份问题不再负有宏大叙事的责任和压力,而是可以更为成熟、理性地去探讨、剖析,甚至去解构和把玩。面对凯尔特之虎时期全球化的影响以及重大的社会变化,他们作品中所叙述的爱尔兰特性不再是固定、清晰的,而是具有多重维度,处于不断变化,不断被叙述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戏剧 凯尔特之虎 民族身份 全球化
原文传递
论马丁·麦克多纳《利南的美人》中的后现代刻板印象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元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英爱作家马丁·麦克多纳在其作品中将俗套的意象、符号重新排列拼贴,对各种材料进行再循环,这是典型的后现代作家的处理方式。他对刻板印象的展演旨在创造一种寓言式的读解,特意强调其虚假的特性,将其呈现为一种风格化的模式。这种... 英爱作家马丁·麦克多纳在其作品中将俗套的意象、符号重新排列拼贴,对各种材料进行再循环,这是典型的后现代作家的处理方式。他对刻板印象的展演旨在创造一种寓言式的读解,特意强调其虚假的特性,将其呈现为一种风格化的模式。这种高度风格化、程序化的桥段说明作家是在刻意把玩爱尔兰戏剧的典型意象,把那些看起来已完全被用滥的通俗形式重新注入活力,蓄意戏谑地把陈词滥调和其他过分熟悉的母题搭配使用,创造出新奇的组合。此外,这些早已被类型化的符号与刻板印象为整个故事提供了背景,因此,麦克多纳描写爱尔兰的作品不应该看作是某一地方或单一民族的,而是依照全球化的模式在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戏剧 后现代 刻板印象
原文传递
《我不喜欢你,费尔医生》:一种拉康式的解读(英文)
11
作者 努尔腾·伯利克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43,共9页
在伯纳德.法瑞尔的剧作《我不喜欢你,费尔医生》中,六个人将自己锁在一间隔音室进行为期一个晚上的集体治疗。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建立起一种在象征域中的想象性联系,而他们每一段通过自由联想进行的谈话都演变为一个歇斯底里式主体间... 在伯纳德.法瑞尔的剧作《我不喜欢你,费尔医生》中,六个人将自己锁在一间隔音室进行为期一个晚上的集体治疗。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建立起一种在象征域中的想象性联系,而他们每一段通过自由联想进行的谈话都演变为一个歇斯底里式主体间性的过程。故事开始时说话结巴的乔充当了舞台监理的角色,见证了他们的反应,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分析者的角色,逐一揭开其他人的面具。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这一歇斯底里式主体间性的过程又成为乔的治愈过程,尽管他从来没有以常规的方式讲述自己的过去并且被其他人视为十足难懂的怪人。本文借助拉康的理论探讨了乔在治愈过程中构建整体性结构的三种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纳德·法瑞尔 爱尔兰戏剧 拉康式解读 心理分析批评 歇斯底里式的主体间性
原文传递
爱尔兰戏剧现代化进程中的贝克特与辛格
12
作者 陈惠 《思想与文化》 2020年第2期209-223,共15页
贝克特戏剧一向被纳入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坐标加以考察,而忽略了其对爱尔兰本土戏剧艺术的传承.本论文从爱尔兰戏剧现代化的进程出发考察贝克特戏剧对辛格戏剧的融汇创造.论文具体分析贝克特早期戏剧如何在戏剧人物塑造、场景设计、视觉... 贝克特戏剧一向被纳入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坐标加以考察,而忽略了其对爱尔兰本土戏剧艺术的传承.本论文从爱尔兰戏剧现代化的进程出发考察贝克特戏剧对辛格戏剧的融汇创造.论文具体分析贝克特早期戏剧如何在戏剧人物塑造、场景设计、视觉呈现和戏剧风格类型等方面从辛格戏剧中吸取营养,又如何在总体美学倾向上承继并发扬辛格的诗意戏剧的特色,将爱尔兰戏剧艺术带向欧洲,影响全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戏剧 现代化 贝克特 辛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