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烤烟中Cu Zn Mn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照丽 吴玉萍 +1 位作者 杨宇虹 邓建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62-1166,共5页
为探讨不同元素在土壤-烤烟系统内吸收分配的相互关系,采用网室盆栽的方法,研究烤烟中Cu、Zn、Mn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元素对烤烟生物量的影响不同。Mn在烤烟体内的迁移能力较强,按能力大小排序为Mn>Zn>Cu。Cu、Zn、Mn 3... 为探讨不同元素在土壤-烤烟系统内吸收分配的相互关系,采用网室盆栽的方法,研究烤烟中Cu、Zn、Mn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元素对烤烟生物量的影响不同。Mn在烤烟体内的迁移能力较强,按能力大小排序为Mn>Zn>Cu。Cu、Zn、Mn 3种元素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吸收和转运两个方面:低浓度的Cu促进烤烟对Zn、Mn的吸收,但较高浓度的Cu抑制Zn、Mn的吸收;Zn促进Cu的吸收,对Mn的作用与Cu相似;Mn对Cu的吸收有促进作用,而Mn对Zn吸收的影响与Mn的浓度有关;土壤添加某一元素后,元素在根系中的含量增加,对其他两种元素向地上部的转运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zn mn 交互作用 烤烟
下载PDF
公顷产量12.75t~15.67t春玉米铁、锰、铜、锌吸收动态模型及分布运转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高炳德 葛海峰 +1 位作者 王文玲 张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S1期79-85,共7页
本文阐明了掖单 13春玉米公顷产量 12 .75 t~ 15 .6 7t条件下 ,Fe、Mn、Cu、Zn在体内浓度、分布 ,运转的动态变化规律 ;查明了其不同生育时期的吸收量、速率、比例以及最快吸收速率和出现时间 ;建立了 Fe、Mn、Cu、Zn吸收动态模型 ;查... 本文阐明了掖单 13春玉米公顷产量 12 .75 t~ 15 .6 7t条件下 ,Fe、Mn、Cu、Zn在体内浓度、分布 ,运转的动态变化规律 ;查明了其不同生育时期的吸收量、速率、比例以及最快吸收速率和出现时间 ;建立了 Fe、Mn、Cu、Zn吸收动态模型 ;查明了 Fe、Mn、Cu、Zn消耗系数 ,生产效率 ,百公斤籽粒吸收量 ;明确了不同高产春玉米 Fe、Mn、Cu、Zn吸收量 ,吸收速率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公顷产量12.75t^15.67t femncuzn吸收动态模型 分布与运转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氧自由基代谢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梅 董青 +1 位作者 邵文斌 洪顺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4-67,共4页
测定了不同病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内源性抗氧化酶—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血浆铜锌SOD(CuZn-SOD)、锰SOD(Mn-SOD)及总SOD(T-SOD)活性,血清铜、锌、锰、... 测定了不同病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内源性抗氧化酶—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血浆铜锌SOD(CuZn-SOD)、锰SOD(Mn-SOD)及总SOD(T-SOD)活性,血清铜、锌、锰、硒含量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表明非缓解期MM患者红细胞3种抗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血浆T-SOD、CuZn-SOD及Mn-SOD活性显著升高,血清锌、锰、硒含量降低,铜含量增高,血浆LPO含量明显增高。提示患者体内氧自由基含量增多,代谢增强,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弱,且与疾病的发展及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 抗氧化酶 铜(cu) 锌(zn) 锰(un) 硒(Se) 脂质过氧化物(LPO) 多发性骨髓瘤(MM)
全文增补中
糊化法制样EDXRF光谱快速检测酱卤猪肝中铜、锌、锰和铁
4
作者 王雨萱 何世慧 +3 位作者 王宗义 刘明博 廖学亮 严国富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7-252,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EDXRF)光谱快速检测酱卤猪肝中铜(Cu)、锌(Zn)、锰(Mn)和铁(Fe)元素的新方法。方法:样品以甘油水溶液辅助进行均质糊化,经EDXRF光谱扫描,通过对待测元素谱峰...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EDXRF)光谱快速检测酱卤猪肝中铜(Cu)、锌(Zn)、锰(Mn)和铁(Fe)元素的新方法。方法:样品以甘油水溶液辅助进行均质糊化,经EDXRF光谱扫描,通过对待测元素谱峰识别进行定性,采用加标曲线法进行定量。结果:各元素谱峰无干扰,方法的线性良好(R^(2)>0.995);Cu、Zn、Mn和Fe的检出限分别为1.28、5.81、0.88、13.7 mg/kg,定量限分别为4.27、19.3、2.92、45.7 mg/kg;总体回收率为91.83%~102.49%,相对标准偏差为1.24%~9.20%;对50份市售酱卤猪肝食品进行快检,6.0%的样品中Cu元素含量超过参考风险值。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无污染,能够实现酱卤猪肝制品中关注元素Cu,以及Zn、Mn和Fe含量的快速检测,为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监测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酱卤猪肝 快检
原文传递
微波消解-ICP-MS测定人血白蛋白中痕量元素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伟 周长明 +4 位作者 任连杰 吕雯 张彤 王娟 张士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3-557,共5页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人血白蛋白中痕量元素的方法。方法:人血白蛋白经过微波消解,并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标准模式和动能歧视模式同时对Cr、Mn、Fe、Co、Ni、Cu、Zn、Ag、Cd、Sb、C...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人血白蛋白中痕量元素的方法。方法:人血白蛋白经过微波消解,并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标准模式和动能歧视模式同时对Cr、Mn、Fe、Co、Ni、Cu、Zn、Ag、Cd、Sb、Cs、Ba、Tl、Pb 14种元素进行检测,RF功率1.4 k W,载气流速1.07 m L·min-1,辅助气流速1.20 m L·min-1,同心雾化器,蠕动泵转速40 r·min-1。采用混合内标(74Ge、103Rh、115In、175Lu、209Bi)进行校正。结果:痕量元素的检测限为0.01-0.21μg·L-1,方法精密度为0.1%-5.5%,准确度为81.9%-116.8%,回收率为96.0%-113.0%。用该方法对国家标准物质头发成分GBW07601(GSH-1)进行分析测定,各微量元素测定值在标准值的范围内。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人血白蛋白中痕量元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标准模式 动能歧视模式 人血白蛋白 铬(Cr) 锰(mn) 铁(fe) 钴(Co) 镍(Ni) 铜(cu) 锌(zn) 银(Ag) 镉(CD) 锑(Sb) 铯(Cs) 钡(Ba) 铊(Tl) 铅(Pb)
原文传递
水稻子粒铁、锌和铜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标金 聂根新 +3 位作者 魏益华 张祥喜 胡时银 罗林广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1,共4页
筛选子粒富铁(Iron,Fe)和锌(Zinc,Zn)及铜(Copper,Cu)含量较低的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富铁、锌和耐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资源基础,笔者于江西省德兴铜矿附近重金属污染较重农田中种植了153份基因型各异的水稻品种(品系,组合),分析... 筛选子粒富铁(Iron,Fe)和锌(Zinc,Zn)及铜(Copper,Cu)含量较低的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富铁、锌和耐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资源基础,笔者于江西省德兴铜矿附近重金属污染较重农田中种植了153份基因型各异的水稻品种(品系,组合),分析其子粒的铁、锌和铜含量,结果表明,收获的149份有效材料子粒铁、锌和铜含量的基因型差异都很大,变化范围分别为9.26-48.65mg/kg、13.08-36.08mg/kg和2.02-6.71mg/kg,平均值分别为16.46、22.67和3.53mg/kg,锌和铜含量都在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之下,各基因型糙米铁、锌和铜含量都呈正态分布规律;5类水稻材料间铁、锌和铜含量差异都非常明显,其铁含量大小顺序为常规粳稻〉籼型两系杂交稻〉常规籼稻〉籼型三系杂交稻〉常规糯稻;铜含量大小顺序为常规粳稻〉常规籼稻〉籼型两系杂交稻〉常规糯稻〉籼型三系杂交稻;常规稻的锌含量较接近,但显著高于杂交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原文传递
细菌金属蛋白组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易叔红 孙雪松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3-48,共6页
细菌金属蛋白组学是金属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在细菌学领域中的应用,其旨在研究细菌体内金属蛋白质的分布、组成、结构、特征、功能、金属结合环境及其在疾病诊断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为金属与细菌两者关系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从而为阐明细... 细菌金属蛋白组学是金属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在细菌学领域中的应用,其旨在研究细菌体内金属蛋白质的分布、组成、结构、特征、功能、金属结合环境及其在疾病诊断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为金属与细菌两者关系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从而为阐明细菌金属转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研发抗生素和疫苗提供新思路和线索。本文简要综述了细菌金属蛋白组学的研究技术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蛋白质组学 金属蛋白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