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st-benefit analysis on pre-collection screening for HBsAg and Hb during repeated blood donors
1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401-,共1页
关键词 HBSAG HB Cost-benefit analysis on pre-collection screening for HBsAg and Hb during repeated blood donors
下载PDF
Current testing strategies for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blood donors and the way forward 被引量:9
2
作者 Neelam Marwaha Suchet Sachdev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11期2948-2954,共7页
Screening tests for blood donations are based upon sensitivity, cost-effectiveness and their suitability for high-throughput testing. Enzyme immunoassay (EIAs) for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tibodies were the initial s... Screening tests for blood donations are based upon sensitivity, cost-effectiveness and their suitability for high-throughput testing. Enzyme immunoassay (EIAs) for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tibodies were the initial screening tests introduced. The &#x0201d;first generation&#x0201c; antibody EIAs detected seroconversion after unduly long infectious window period. Improved HCV antibody assays still had an infectious window period around 66 d. HCV core antigen EIAs shortened the window period considerably, but high costs did not lead to widespread acceptance. A fourth-generation HCV antigen and antibody assay (combination EIA) is more convenient as two infectious markers of HCV are detected in the same assay. Molecular testing for HCV-RNA utilizing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NAT) is the most sensitive assay and shortens the window period to only 4 d. Implementation of NAT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s resulted in dramatic reductions in transfusion transmissible HCV and relative risk is now &#x0003c; 1 per million donations. However, HCV serology still continues to be retained as some donations are serology positive but NAT negative. In resource constrained countries HCV screening is highly variable, depending upon infrastructure, trained manpower and financial resource. Rapid tests which do not require instrumentation and are simple to perform are used in many small and remotely located blood centres. The sensitivity as compared to EIAs is less and wherever feasible HCV antibody EIAs are most frequently used screening assay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mplement combined antigen-antibody assays and even NAT in some of these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virus screening tests blood donors Immunoassays Nucleic acid testing
下载PDF
Study on the screening result of anti-HCV in the blood donors
3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338-,共1页
关键词 HCV Study on the screening result of anti-HCV in the blood donors
下载PDF
Nat screening blood donors in Australia:a comparison of pooled and single donation screening
4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408-,共1页
关键词 Nat screening blood donors in Australia
下载PDF
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人群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静 王阳 王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34-41,共8页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人群分布特征,以排除献血的高风险人群,为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22年河北省血液中心采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感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人群分布特征,以排除献血的高风险人群,为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22年河北省血液中心采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感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液病毒核酸(NAT)]筛查,分析检测不合格标本的人群分布特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22年共检测献血者标本182950份,感染性指标总不合格率为1.21%。性别方面,女性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男性(P<0.05),但HBsAg、抗-HCV、抗-TP、抗-HIV四项传染性指标不合格率均明显高于男性(P<0.05);年龄方面,ALT不合格率最高者为26~35岁献血者,HBsAg和NAT不合格率最高者为36~45岁献血者,抗-HCV和抗-TP不合格率最高者为46~60岁献血者,抗-HIV为18~25岁献血者;文化程度方面,ALT、抗-HCV、抗-TP、NAT不合格率最高者均为初中文化程度献血者;职业方面,ALT、HBsAg不合格率最高者为农民,抗-TP、抗-HIV不合格率最高者为自由职业者,NAT不合格率最高者为学生和商贸职员;初次献血者的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5)。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年龄、季节、采血队、献血次数、血型是影响血液筛查阳性率的主要因素。结论献血人群感染指标阳性率分布具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献血频次的分布特征,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将高风险人群排除在献血队伍之外,提高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液筛查 分布特征 回归分析 阳性率
下载PDF
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评估
6
作者 张巧琳 韩凤娇 +2 位作者 刘静怡 刘东 谢成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初次、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评估血液常规筛查后仍存在的经血传播HIV的危险度,为现有血小板献血招募及血液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2020年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IV项...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初次、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评估血液常规筛查后仍存在的经血传播HIV的危险度,为现有血小板献血招募及血液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2020年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IV项目的初筛和确证试验结果,分别计算重复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的HIV阳性率,并用发病率-窗口期模型进行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HIV确认阳性14例,阳性率为0.155%,重复献血者确认阳性16例,阳性率为0.027%,二者间HIV确认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23,P<0.05)。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及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HIV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分组的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736、1.357,P>0.05);不同性别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52、4.986,P<0.05);不同学历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3、12.049,P<0.05)。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为1/275851。结论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HIV残余风险处于较高水平,主要来源于初次献血、低学历、男性人群;加强初次献血者的前端征询、筛查,以及定期对献血者进行健康知识科普,优化固定志愿献血者队伍,可进一步降低重庆地区经血小板输注传播HI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残余风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筛查 重复献血者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流行情况调查
7
作者 余琴 许婷婷 +1 位作者 张丽洁 赵磊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了解武汉城市圈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情况,为献血人群HEV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随机收集2021年1—12月武汉城市圈内实施集中化检测的4个地区(鄂州、天门、仙桃、潜江)的献血者血液标本3329份,其中ALT正常... 目的了解武汉城市圈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情况,为献血人群HEV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随机收集2021年1—12月武汉城市圈内实施集中化检测的4个地区(鄂州、天门、仙桃、潜江)的献血者血液标本3329份,其中ALT正常的无偿献血者合格血样2737份(ALT正常组),ALT升高的血样592份(ALT升高组)。采用ELISA检测抗-HEV IgG、抗-HEV IgM和HEV Ag;采用Real-time PCR对ALT升高的血样和抗-HEV IgM阳性的ALT正常血样进行HEV RNA单人份检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不同地区、不同ALT水平组抗-HEV IgG和抗-HEV IgM阳性率的差异。结果4个地区3329份血液标本的抗-HEV IgG、抗-HEV IgM和HEV Ag总阳性率分别为21.63%(720/3329)、1.29%(43/3329)和0%。不同地区献血者抗-HEV IgG阳性率有差异(P<0.05)。抗-HEV IgG阳性率最高的是天门29.44%(136/462),其次分别是潜江22.69%(236/1040)、仙桃22.66%(230/1015)、鄂州14.53%(118/812)。ALT升高组献血者抗-HEV IgG阳性率和抗-HEV IgM阳性率显著高于ALT正常组献血者(25.68%vs 20.75%,2.53%vs 1.02%,均为P<0.05)。ALT水平升高组的所有血样和抗-HEV IgM阳性的合格血样均未检测到HEV RNA。结论HEV在武汉城市圈献血人群中存在流行,但现症感染率极低,且不同地区抗-HEV抗体血清流行率存在差异。ALT升高献血者抗-HEV抗体流行率显著高于ALT正常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流行率 献血者 核酸检测
下载PDF
血浆制品中凝血因子Ⅷ含量及抽检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郝梦玲 汤龙海 +2 位作者 金一鸣 肖琦 方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630-637,共8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的血型、性别、年龄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含量及其质量抽检结果,以期为血液制品质量控制和临床输血策略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023年间本站对456袋冷沉淀和... 目的探讨献血者的血型、性别、年龄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含量及其质量抽检结果,以期为血液制品质量控制和临床输血策略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023年间本站对456袋冷沉淀和128袋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监测数据,并利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ANOVA、LSD检验以及多元线性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冷沉淀与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的不合格率显著高于其他质控项目。冷沉淀中AB型的FⅧ含量最高,O型最低;新鲜冰冻血浆中O型FⅧ含量同样最低。冷沉淀中青年组的FⅧ含量最低,中老年组最高;新鲜冰冻血浆中青年组的FⅧ含量显著低于中年组与中老年组。血型与年龄均独立影响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含量,血型、性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均未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冷沉淀中AB型及年龄的增长是FⅧ含量的正向影响因素,而O型为负向影响因素;新鲜血浆中O型同样表现为负向影响,中年及老年组为正影响因素。此外,O型血与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的不合格风险显著相关。结论FⅧ含量的不合格率在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项目中最高,血型和年龄是影响FⅧ含量的关键因素,其中O型血显著增加了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FⅧ不合格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Ⅷ 质量控制 献血者特征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核酸血液筛查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万文俊 周海卫 +1 位作者 李曼郁 张河战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10期1205-1212,共8页
戊型肝炎是一种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后以肝脏损伤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粪-口传播,好发于青壮年及中老年人,在孕妇及免疫抑制人群中危害较大。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 戊型肝炎是一种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后以肝脏损伤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粪-口传播,好发于青壮年及中老年人,在孕妇及免疫抑制人群中危害较大。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感染HEV,其中约330万患者出现戊型肝炎症状。近期,通过血源传播而感染HEV的病例受到了广泛关注。经研究发现在全世界的无症状献血者中仅有0.013%~0.281%存在HEV病毒血症,但HEV在非常低的病毒血液浓度下同样具有传染性,并且迄今无特异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所以对献血者进行HEV筛查是必要的。目前HEV筛查政策只在少数国家实施,包括普遍筛查和选择性筛查。而对献血者提供的血液,尚没有明确规定检测HEV感染的标志物。本综述主要通过对比国内外HEV的核酸血液筛查情况探讨其研究进展及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核酸血液筛查 血清阳性率 献血员
下载PDF
温州地区三套核酸筛查系统在献血者中的检测比较
10
作者 朱紫苗 蔡淑锋 +2 位作者 刘燕飞 林碧 张锋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02-105,121,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Cobas s201、Panther、ChiTaS BSS 1200/PreNAT II三套核酸筛查系统在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核酸检测(NAT)能力。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8年1月~2023年5月在浙江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586970份血液标本,应用了Cobas s201、Panther... 目的分析比较Cobas s201、Panther、ChiTaS BSS 1200/PreNAT II三套核酸筛查系统在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核酸检测(NAT)能力。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8年1月~2023年5月在浙江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586970份血液标本,应用了Cobas s201、Panther以及ChiTaS BSS 1200/PreNAT II三种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检测,Cobas s201系统采用6混样检测模式,Panther系统采用单检检测模式,ChiTaS BSS 1200/PreNAT II系统采用8混样/单检检测模式。结果Cobas s201、Panther、ChiTaS BSS 1200/PreNAT II三套系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90‰(344/381919)、3.54‰(440/124303)和2.59‰(209/80748),且Panther系统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另外两套系统(P<0.05);温州地区NAT阳性主要为HBV感染,感染率为1.22‰(717/586970);42例NAT检测HBV阳性标本中主要为隐匿性感染。结论Cobas s201、Panther和ChiTaS BSS 1200/PreNAT II三套核酸筛查系统在温州地区献血者的酶免无反应性血液标本中均能有效检测出核酸阳性标本,从而降低ELISA检测出现的漏检风险,其中Panther系统表现出较高的阳性检出率,NAT系统在发现隐匿性HBV感染方面有显著作用,对于防止输血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温州地区 核酸筛查系统 酶联免疫吸附法 窗口期 输血安全
下载PDF
初筛谷丙转氨酶结果偏高献血者的补救方法
11
作者 祝丽双 王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 通过初筛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对献血前ALT初筛结果偏高的献血者制定相应补救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生理因素引起的献血前ALT异常造成的献血者流失问题。方法 采用干式生化法,对2022年1—6月至河南省某血站的所有无偿献血者进... 目的 通过初筛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对献血前ALT初筛结果偏高的献血者制定相应补救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生理因素引起的献血前ALT异常造成的献血者流失问题。方法 采用干式生化法,对2022年1—6月至河南省某血站的所有无偿献血者进行ALT初筛,对于ALT>45 U·L^(-1)且乙肝和血红蛋白初筛合格的献血者重复初筛检测3次,取3次结果的平均值,如仍>45 U·L^(-1)则进行相应干预措施,献血后采用速率法复检ALT,比较干预前后献血合格率及血液ALT报废率情况。结果 对乙肝和血红蛋白初筛合格的献血员,ALT水平在45~50 U·L^(-1)者,嘱其安静休息30 min复测ALT。结果显示,在安静休息30 min后,ALT轻度偏高的献血者,初筛ALT检测值越低,复测ALT合格率越高,实施补救措施的献血员献血后追踪复检ALT合格率为99.9%。对于安静休息30 min后复测ALT仍不合格者,嘱其清淡饮食、避免饮酒和熬夜,5~7 d后1 250名该类人员参与献血健康检查,其中430名初筛ALT合格,献血后追踪复检ALT合格率为99.7%。结论 对于初筛ALT不合格献血员,通过实施相应干预措施,可使部分ALT异常的献血者降至正常,提升献血合格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用血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丙转氨酶 初筛 无偿献血者
下载PDF
宁夏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鉴定和分布特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建成 杨洁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2021年宁夏血液中心122 305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ABO血型检测,对O细胞凝集的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统计分析不规则抗体的...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2021年宁夏血液中心122 305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ABO血型检测,对O细胞凝集的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统计分析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分布情况。结果:122 305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58例,其中女性献血者检出比例大于男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7,P<0.05);汉族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大于回族献血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67,P>0.05);男性有输血或妊娠史13例(22.4%),女性有输血或妊娠史31例(53.4%);18~40岁和41~60岁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7,P<0.05)。结论: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分布存在性别差异,而汉族和回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规则抗体的有效检出能够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无偿献血 输血安全
下载PDF
衡水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13
作者 李欣 刘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19-22,共4页
目的对衡水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不规则抗体进行常规筛查,为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探讨对献血者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微板法对所有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BO和RhD血型检测,进而对O细胞有反应的样本、RhD阴性的样本及临床输血科因... 目的对衡水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不规则抗体进行常规筛查,为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探讨对献血者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微板法对所有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BO和RhD血型检测,进而对O细胞有反应的样本、RhD阴性的样本及临床输血科因配血不合怀疑献血者血样存在不规则抗体的血液样本,采用盐水介质法和/或抗球蛋白凝胶卡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结果88525例标本中筛查出不规则抗体初筛阳性116例(0.1310%),其中女性献血者检出率0.2164%,明显高于男性献血者检出率0.0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中IgM抗体阳性率(0.0791%)高于IgG抗体的阳性率(0.07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0.0429%。结论衡水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以及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样本,加强和重视对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对减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疗效、提高临床安全用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不规则抗体 盐水介质法 抗球蛋白凝胶卡法
下载PDF
长期冷冻对ELISA法检测血浆标本中HBsAg结果的影响
14
作者 连斯敏 陈晓华 +2 位作者 林树波 郭自约 肖泽斌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评价献血者HBsAg阳性血液标本在-20°C冻存8年后ELISA法HBsAg检测的结果,评估血站目前留样保存方式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本站2014年5月—2015年3月100份经HBsAg ELISA检测阳性的献血者血浆标本,冻存在-20°C冰箱,于2023年解... 目的评价献血者HBsAg阳性血液标本在-20°C冻存8年后ELISA法HBsAg检测的结果,评估血站目前留样保存方式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本站2014年5月—2015年3月100份经HBsAg ELISA检测阳性的献血者血浆标本,冻存在-20°C冰箱,于2023年解冻标本并通过同种方法再次检测。结果100份血浆标本的HBsAg再检定性结果均为阳性,再检符合率100%,冻存后S/CO值降低明显(27.52 vs 19.03,P<0.05)。结论长期冻存会使HBsAg ELISA检测S/CO值下降,但不影响阳性定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S/CO值 冻存血浆标本 献血者
下载PDF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急诊急救输血中应用价值
15
作者 陈椿慧 李智猛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急救输血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98例拟输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实施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和临床输血治疗情况。结果对不规... 目的分析急诊急救输血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98例拟输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实施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和临床输血治疗情况。结果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4898例拟输血患者中,共有72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呈阳性,所占比例为1.47%(72/4898)。7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患者中,65(90.28%)例患者有妊娠史,6例(8.33%)有输血史,28例(38.89%)患者合并肿瘤疾病,26例(36.11%)患者合并血液疾病,11例(15.28%)患者合并其他疾病。7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患者中,40例获得匹配的血液制品,顺利完成急诊急救输血治疗,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20例因交叉反应导致筛查结果呈现出假阳性;12例未找到合适配血者,未接受输血治疗。结论急诊急救输血治疗中,对拟输血患者实施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及时掌握患者情况,为临床血液的选择提供参考,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急救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
下载PDF
血型不规则抗体鉴定在临床备血中的应用
16
作者 黄德喜 肖遥 黄美淦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分析粤东地区人群血液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研究该地区人群具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分布频率,为粤东地区的血站和医院提供有价值的血液储备参考意见。方法以2012—2021年在汕头市中心医院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粤东地区人群血液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研究该地区人群具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分布频率,为粤东地区的血站和医院提供有价值的血液储备参考意见。方法以2012—2021年在汕头市中心医院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进行抗体鉴定。结果在61036例抗体筛查患者中鉴定出特异性抗体108例,其中抗-E有51例(占47.22%)、抗-D有19例(占17.59%)、抗-c有10例(占9.26%)、抗-e有9例(占8.33%)、抗-C有5例(占4.63%)、抗-Lea有4例(占3.70%)、抗-Jkb有4例(占3.70%)、抗-S有3例(占2.79%)、抗-M有2例(占1.85%)、抗-s有1例(占0.93%)。不同科室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新生儿科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88%;妇产科的阳性例数最多,检出82例。既往有妊娠史的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妊娠史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7%比0.43%,P<0.05);有输血史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的患者(0.60%比0.43%,P<0.05)。结论粤东地区人群抗-E抗体的检出率最高,不同科室抗筛阳性率不同,且妊娠史和输血史均与不规则抗体的产生有关,可针对常见抗体以及“特殊”患者提早储备相应抗原的血液,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筛查 影响因素 血液储备
下载PDF
泉州地区献血者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17
作者 张璇 王文杰 林奕丽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献血者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的用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4月泉州市中心血站采集到的5026份献血者的献血血样作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细小病毒B19的核酸试验筛检(nucleic acid ...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献血者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的用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4月泉州市中心血站采集到的5026份献血者的献血血样作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细小病毒B19的核酸试验筛检(nucleic acid testing,NAT),随后再随机抽取800份血样进行细小病毒B19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抗体检测,分析献血者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结果:5026份献血者血样的细小病毒B19的NAT结果均为阴性,阴性率为100.00%;800份血样的细小病毒B19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有134份的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6.75%),其中IgG阳性111份、IgM阳性有28份(IgG、IgM双阳的有5份);流行病学分析显示,女性、>35~45岁群体、山区人民和农民的抗体阳性率较高(P<0.05)。结论:此次泉州地区献血者的血样并未检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情况,但鉴于抗体检查中有部分样品呈阳性,血站仍有进行常态化检查的必要,以确保患者的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B19感染 献血者 流行病学特点 核酸试验筛检 泉州地区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情况的原因调查研究
18
作者 王爱辉 刘彬 邵漫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调查研究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将驻马店市中心血站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4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单采血小板献血前,所有献血者均采集肘静脉血4 m L并进行血样初筛,依据《血站技术规程2019版... 目的调查研究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将驻马店市中心血站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4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单采血小板献血前,所有献血者均采集肘静脉血4 m L并进行血样初筛,依据《血站技术规程2019版》确定血液筛查结果,统计4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结果与初筛不合格项目;另外对比男性、女性初筛不合格项目。结果共计筛查480例,其中共40例出现血液初筛不合格,初筛不合格率为8.33%;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项目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值>50 U/L占比为17.50%、血小板计数检测值<150×10^(9)/L占比为25.00%、血细胞比容(HCT)检测值<0.36占比为25.00%、血红蛋白(Hb)检测值不合格占比为2.50%、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值不合格占比为15.00%、乳糜血不合格占比为12.5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占比为2.50%;男性、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项目中ALT检测值>50 U/L、Hb检测值不合格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项目主要包括ALT检测值>50 U/L、血小板计数检测值<150×10^(9)/L、HCT检测值<0.36占比最高,男性初筛不合格项目主要以ALT检测值>50 U/L为主,女性则主要以Hb检测值不合格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血液初筛 不合格的原因
下载PDF
MicroRNAs as non-invasive diagnostic biomarkers for gastric cancer:Current insight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被引量:32
19
作者 Alexander Link Juozas Kupcinska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30期3313-3329,共17页
Non-invasive diagnostic biomarkers may contribute to an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gastric cancer(GC)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management.Unfortunately,no sensitive and specific screening biomarkers are available yet and... Non-invasive diagnostic biomarkers may contribute to an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gastric cancer(GC)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management.Unfortunately,no sensitive and specific screening biomarkers are available yet and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approaches are limited by the nature of the disease.GC is a heterogenic disease with various distinct genetic and epigenetic events that occur during the multifactorial cascade of carcinogenesis.Micro RNAs(mi RNAs) are commonly deregulated in gastric mucosa during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in stepwise manner from chronic gastritis,through preneoplastic conditions such as atrophic gastritis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to early dysplasia and invasive cancer.Identification of mi RNAs in blood in 2008 led to a great interest on mi RNA-based diagnostic,prognostic biomarkers in GC.In this review,we provide the most recent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xisting studies related to mi RNAs as diagnostic biomarkers for GC.Here,w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75 studies related to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circulating mi RNAs in GC patients and provide novel view on various heterogenic aspects of the existing data and summarize the methodological differences.Finally,we highlight several important aspects crucial to improve the future translation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biomarkers screening STOMACH GASTRIC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blood SERUM plasma
下载PDF
全血献血人群和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因素的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冬雁 沈有华 +23 位作者 田志彬 项征国 李涛 张微 张国权 李玲 徐今晶 薛双林 张丹 王晓颖 袁晓华 侯玲华 马立仙 段志倩 李丽 贾红志 赵兰青 王振兴 范丽莉 张珩 张秀琪 程念念 赵超 邱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3期388-395,共8页
目的对2019—2021年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和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2021年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延迟献血相关数据。采供血机构根据省级(血液中心)和地市级(中心血站)不... 目的对2019—2021年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和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2021年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延迟献血相关数据。采供血机构根据省级(血液中心)和地市级(中心血站)不同分为甲乙2组,献血人群分为全血献血人群、单采献血人群,主要研究饮酒、服用药物、月经生理期、既往病史、体重不达标、体温异常、脉搏异常、血压异常、乳糜血、血红蛋白(Hb)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抗-TP)阳性、艾滋病毒抗体(抗-HIV)阳性、其他等16个延迟献血原因。根据分组、献血人群和延迟献血原因排序不同,分别收集延迟献血率和延迟献血原因排在第1、第2、第3位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血献血人群延迟献血率(中位数8.57%)低于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率(中位数10.79%);甲组不同年度不同献血人群的延迟献血率中位数均高于乙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所报告的排在前3位的延迟献血原因数据中,全血献血人群涉及11个,较单采献血人群多了饮酒、服用药物、脉搏异常3个原因;ALT升高、乳糜血、Hb异常3个原因在全血献血人群累计被报告194(74.33%)次,在单采献血人群累计被报告187(71.65%)次,是最主要的延迟献血原因。结论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和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因素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献血 血液安全 献血者筛查 献血者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