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SD敷料负压引流在不规则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伍志海 黄昌钊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VSD敷料负压引流在不规则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48例不规则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VSD敷料覆盖创面、负压引流处理7~9 d,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处理创面。结果:治疗组10例痊愈,12例创面... 目的:探讨VSD敷料负压引流在不规则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48例不规则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VSD敷料覆盖创面、负压引流处理7~9 d,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处理创面。结果:治疗组10例痊愈,12例创面新鲜肉芽生长,好转,2例未愈。对照组5例痊愈,8例好转,11例未愈。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敷料与负压引流对不规则创面的修复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敷料 负压引流技术 不规则创面
下载PDF
以筋膜组织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足部不规则创面
2
作者 周福成 吕永源 +2 位作者 何智阔 樊雪鹏 赵胡瑞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67-469,474,共4页
目的 探讨设计利用筋膜组织蒂连续性拼接的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足部不规则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4月,根据四肢创面形状特点,探查穿支进入皮瓣并追踪穿支分支,设计、调整皮瓣原长度,旋转筋膜蒂组合皮瓣覆盖创面7例。创面... 目的 探讨设计利用筋膜组织蒂连续性拼接的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足部不规则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4月,根据四肢创面形状特点,探查穿支进入皮瓣并追踪穿支分支,设计、调整皮瓣原长度,旋转筋膜蒂组合皮瓣覆盖创面7例。创面大小:6 cm×11 cm~14 cm×16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出现旋转筋膜蒂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7例均获6~24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皮瓣颜色及外观良好,无瘢痕及臃肿,大腿供区线性瘢痕。皮瓣两点辨别觉4~10 mm。结论 通过设计、结合受区形状特点进行裁剪、切取、组合的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可以实现个体化的修复,利用筋膜组织的弹性牵张调整重建手足部不规则创面,提高了皮瓣成活率,避免组织浪费,同时有效减轻了供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 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不规则创面
下载PDF
局部不规则转移皮瓣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效果及对创伤应激反应、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严昌林 焦英伟 孙金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4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不规则转移皮瓣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效果及对创伤应激反应、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菱形转... 目的探讨局部不规则转移皮瓣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效果及对创伤应激反应、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菱形转移皮瓣术,观察组实施局部不规则转移皮瓣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创面肉芽生长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的创面肉芽生长评分、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不规则转移皮瓣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患者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机体创伤应激反应,调节生长因子水平,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不规则转移皮瓣术 骶尾部藏毛窦 创伤应激反应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第一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拇示指不规则创面 被引量:15
4
作者 魏在荣 王甜甜 +3 位作者 税兰 孙广峰 王达利 王玉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拇、示指不规则创面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3月,收治15例拇、示指不规则创面。男11例,女4例;年龄18~48岁,平均31岁。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挛缩切除术后6例,病程2~25年,平... 目的探讨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拇、示指不规则创面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3月,收治15例拇、示指不规则创面。男11例,女4例;年龄18~48岁,平均31岁。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挛缩切除术后6例,病程2~25年,平均7.5年;机器绞伤9例,病程14~30d,平均20d。拇指8例,创面均位于掌侧,呈菱形3例,C形1例,不规则4例;创面范围为4.5cm×3.0cm~5.5cm×4.5cm,采用顺行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皮瓣范围5cm×3cm~6cm×5cm。示指7例,创面均位于背侧,2个创面3例,不规则创面4例;创面范围为1.0cm×0.5cm~2.2cm×2.0cm,采用逆行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皮瓣范围1.2cm×0.5cm~3.0cm×2.2cm。供区采用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形良好。顺行皮瓣两点辨别觉5~7mm,逆行皮瓣9~10mm。拇指恢复对指、对掌功能,示指伸屈功能无障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拇、示指总主动活动度,获优14例,良1例。供区直接缝合者遗留一线状瘢痕,虎口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拇、示指不规则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 拇指 示指 不规则创面 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