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被引量:72
1
作者 Lekha Sah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22期6759-6773,共15页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is a chronic and debilitating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that affects 9%-23% of the population across the world.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seeking health care related to IBS 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is a chronic and debilitating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that affects 9%-23% of the population across the world.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seeking health care related to IBS approaches 12% in primary care practices and is by far the largest subgroup seen in 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It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that these patients exhibit a poorer quality of life and utilize the health care system to a greater degree than patients without this diagnosis. The pathophysiology of IBS is not clear. Many theori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but the exact cause of IBS is still uncertain. According to the updated ROME III criteria, IBS is a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resents as one of the three predominant subtypes: (1) IBS with constipation (IBS-C); (2) IBS with diarrhea (IBS-D); and (3) mixed IBS (IBS-M); former ROME definitions refer to IBS-M as alternating IBS (IBS-A). Across the IBS subtypes, the presentation of symptoms may vary among patients and change over time. Patients report the most distressing symptoms to be abdominal pain, straining, myalgias, urgency, bloating and feelings of serious illness.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IBS presentation makes treatment difficult. Although there are reviews and guidelines for treating IBS, they focus on the efficacy of medications for IBS symptoms using high-priority endpoints, leaving those of lower priority largely unreported.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evidence-based review of the diagnosi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to guide clinicians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thei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treatment Evidence-based medicine
下载PD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clinical review 被引量:16
2
作者 Rosa LS Soare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34期12144-12160,共17页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remains a clinical challenge in the 21<sup>st</sup> century. It&#x02019;s the most commonly diagnosed gastrointestinal condition and also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refe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remains a clinical challenge in the 21<sup>st</sup> century. It&#x02019;s the most commonly diagnosed gastrointestinal condition and also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referral to 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Its can affect up to one in five people at some point in their lives, and has a significantly impact of life quality and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The prevalence varies according to country and criteria used to define IBS. Various mechanisms and theories have been proposed about its etiology, but the biopsychosocial model is the most currently accepted for IBS. The complex of symptoms would be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behavioral, psycho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diagnosis of IBS is not confirmed by a specific test or structural abnormality. It is made using criteria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such as Rome criteria, unless the symptoms are thought to be atypical. Today the Rome Criteria III is the current gold-standard for the diagnoses of IBS. Secure positive evidence of IBS by means of specific disease marker is currently not possible and cannot be currently recommended for routine diagnosis. There is still no clinical evidence to recommend the use of biomarkers in blood to diagnose IBS. However, a number of different changes in IBS patients were demonstrated in recent years, some of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future as a diagnostic support. IBS has no definitive treatment but could be controlled by non-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eliminating of some exacerbating factors such certain drugs, stressor conditions and changes in dietary habits.The traditional 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of IBS has been symptom based and several drugs have been used. However, the cornerstone of its therapy is a solid patient physician relationship. 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a summary of pathophysiology,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current and emerging therapies for 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linical review pathogenesis DIAGNOSTIC treatment Biopsychosocial model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谢璐安 张扬雨 +2 位作者 陈小霞 杨贻铃 黄适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5-27,共3页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bowel syndrome,PI-IBS)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个亚型,发生于急性肠道感染恢复后。中医药治疗PI-IBS有明确疗效,具有依从性高、费用少的特点。文章通过梳理中医药治疗PIIBS的报道,从病因病机...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bowel syndrome,PI-IBS)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个亚型,发生于急性肠道感染恢复后。中医药治疗PI-IBS有明确疗效,具有依从性高、费用少的特点。文章通过梳理中医药治疗PIIBS的报道,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两方面对中医药治疗PI-IBS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谢小玲 黄适 +3 位作者 何锦轶 王凯 覃川峰 龚纯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149-153,共5页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位主要在大小肠,与五脏中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外感邪气、饮食失宜、情志因素、劳倦虚损皆可导致该病,临床可以中药复方、中医外治法、综合疗法及其他疗法进行治疗。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及脏腑论治 被引量:3
5
作者 幸雨 郭靓 +2 位作者 谢朝菊 孙章胤 纪昌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0-113,共4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故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尚有一定局限。且该病具有症状反复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故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尚有一定局限。且该病具有症状反复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对IBS-D有着独特的认识,以“辨证论治”等为理论指导具有显著的思维优势,而明其因、知其理是辨证论治的关键前提,故系统阐述其发病机制至关重要。因此从中医角度对IBS-D病因病机进行概括总结,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与体质禀赋易感、外感六淫时邪、饮食不节伤脾、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并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以脾虚为共性基础,强调五脏相关理论和整体观念,来科学、合理辨析该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势,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病机 脏腑论治 “五脏相关”理论
下载PDF
基于“木郁达之”论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古娟 李增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69-71,共3页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的消化道疾病,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腹胀、腹痛及排便困难等。随着社会的发展,IBS-C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损...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的消化道疾病,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腹胀、腹痛及排便困难等。随着社会的发展,IBS-C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由于该病缠绵反复,日久会对患者的精神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焦虑、忧愁等,不良情绪又加重病情,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对此,本研究从中医角度出发,通过辨证论治为治疗IBS-C探索新的思路。中医学认为“肝郁”是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后世医者依据理解以及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扩展该理论的治疗范围,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本研究依据IBS-C的特点以及木郁达之理论对木郁达之理论治疗IBS-C进行探讨,重点调节患者的情志。本研究依据“木郁达之”理论治疗IBS-C,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通过探讨认识到,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理念对治疗IBS-C有巨大优势,能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而“木郁达之”治法则更加关注情志治疗,注重调整患者的情绪及气机运行对IBS-C治疗的作用,不仅能解决患者的便秘难题,还能畅达情志,为治疗IBS-C增加一种新的理念,扩大“木郁达之”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木郁达之 病机 治法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模式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卞立群 陈婷 +4 位作者 唐旭东 李振华 李保双 张引强 王萍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性状或排便习惯异常为其临床特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根据症状分属于中医"腹痛"、"泄泻"或"便秘"等病症的范畴。中医药在该病的治...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性状或排便习惯异常为其临床特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根据症状分属于中医"腹痛"、"泄泻"或"便秘"等病症的范畴。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本文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IBS中医药治疗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研究表明,目前中医药在IBS的临床治疗上已经形成了中药汤药、中成药、针灸、中药灌肠、推拿、穴位敷贴、穴位埋线等多种措施并用的治疗方法体系,其中又以中药汤剂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主体。在中药汤药治疗中,以自拟方、传统方药化裁、以法论治及辨证论治为主。在对具体证型及治法的分析中,理脾类与调肝类在IBS的治疗中应用广泛,肝脾同治是IBS疾病治疗的重要特点,反映了肝脾不和为IBS的基本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下载PDF
熄风化湿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奚肇宏 田耀洲 +1 位作者 陈璇 闫瑞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观察熄风化湿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共入组病例165例,其中治疗组83例,对照组82例,分别给予熄风化湿方和马来酸曲美布汀口服,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血清5-羟色胺水平及治疗结束后3... 目的观察熄风化湿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共入组病例165例,其中治疗组83例,对照组82例,分别给予熄风化湿方和马来酸曲美布汀口服,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血清5-羟色胺水平及治疗结束后3月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患者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的改善程度2组无明显差异(P>0.05);急躁易怒,善叹息、两胁胀满、纳少、泛恶、舌淡胖有齿痕、脉弦细的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5-羟色胺下降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3月内的复发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熄风化湿方治疗腹泻型IBS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熄风化湿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状况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孙旭 蔡淦 王文健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了解患者肠道菌群调节状况。方法:选择60例患者,按照罗马Ⅱ诊断标准均为腹泻主导型IBS,中医辨证多属脾虚肝乘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中西医结合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了解患者肠道菌群调节状况。方法:选择60例患者,按照罗马Ⅱ诊断标准均为腹泻主导型IBS,中医辨证多属脾虚肝乘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中西医结合组采用痛泻要方加米雅BM;西药组服用米雅BM。连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l临床症状,大便培养检测治疗前后大肠杆菌群、肠球菌群、乳酸菌群、双歧杆菌群。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症状缓解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菌量上升,而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有一定的下降,其调节改善作用优于单用西药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较好改善症状,较好调节肠道菌群,恢复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药组 观察 西药 治疗前后 米雅BM 中西医结合治疗 单用 目的 结论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28
10
作者 诸凡凡 叶柏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不同角度简要概述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的发病机制,同时介绍了近年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浅析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谭晓慧 王滨 刘晓辉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S1期103-106,117,共5页
本文论述了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辨治特点,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外感时邪、情志失调、素体阴虚或者阳虚,致使脏腑气血失调,而出现气滞、血瘀、寒、湿、热等内生的一系列病理过程。其病位在肝、脾胃及大肠,与... 本文论述了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辨治特点,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外感时邪、情志失调、素体阴虚或者阳虚,致使脏腑气血失调,而出现气滞、血瘀、寒、湿、热等内生的一系列病理过程。其病位在肝、脾胃及大肠,与心、肾有关。临床以肝郁脾虚、寒湿泄泻、素体阴虚或阳虚等证型为主,多采用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等治疗,改善症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下载PDF
田耀洲教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建梅 田耀洲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田耀洲教授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微生物群的改变、内脏高敏感性和脑-肠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肝脾关系密切,主要为长期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耗血伤津,肠道失润,肝气乘脾,脾运受损,导... 田耀洲教授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微生物群的改变、内脏高敏感性和脑-肠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肝脾关系密切,主要为长期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耗血伤津,肠道失润,肝气乘脾,脾运受损,导致肠道传导无力而成便秘。临床主要以"腹痛"和"便秘"为特征,治疗以运脾柔肝为主,临床随证加减,辨证施治。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和平和的心态、定时排便、加强锻炼及提肛训练、练习腹部按揉法及多食富含纤维及油脂的食物,综合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 运脾柔肝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从情志论治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翌 赵长鹰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79-581,共3页
从气机失调、脏腑损伤。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情志论治 中医病机
下载PDF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浅探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祥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76-277,共2页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辨证论治重在肝脾;重病尤以补肾为要;治泄宜多法并用。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治疗 疏肝柔肝 调脾 补肾
下载PDF
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奕 余玮 《现代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09-113,共5页
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逐步增长态势。西医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全明确,且治疗效果欠佳;临床经验表明中医在其治疗上有独特优势。本文从中药复方加减、针灸、穴位贴敷、推... 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逐步增长态势。西医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全明确,且治疗效果欠佳;临床经验表明中医在其治疗上有独特优势。本文从中药复方加减、针灸、穴位贴敷、推拿、中药联合情志干预治疗、眼针等方面综述了近5年的相关文献及治疗研究治疗进展。以便更好查阅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中医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优化治疗方案治疗IBS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柳越冬 陶弘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544-547,共4页
目的:观察优化治疗方案治疗IBS肝郁脾虚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过程及方法:纳入试验的病例共12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单盲随机原则单盲随机分为匹维溴铵组(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组(治疗组)两组。各组疗程均为1个月,在观察期间停用其... 目的:观察优化治疗方案治疗IBS肝郁脾虚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过程及方法:纳入试验的病例共12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单盲随机原则单盲随机分为匹维溴铵组(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组(治疗组)两组。各组疗程均为1个月,在观察期间停用其它相关治疗药物。结论:①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组(治疗组)与匹维溴铵组(对照组)在IBS肝郁脾虚证的治疗中,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②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不同年龄、不同病情、不同病程和不同性别的IBS肝郁脾虚证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③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IBS肝郁脾虚证,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疗效显著提高,以治疗30天疗效最佳。④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IBS肝郁脾虚证的主要症状腹泻、腹痛、腹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亦可较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⑤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应用1个疗程是安全可靠的。⑥IBS肝郁脾虚证病人自认为多种因素与发病有关,如饮食、情绪、着凉及疲劳等,并以情绪和饮食为主。IBS肝郁脾虚证病人发病或病情加重多与辛辣食品、海鲜等因素有关;IBS肝郁脾虚证病人具有不同程度精神症状,以焦虑、紧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优化治疗方案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低度炎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池肇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24期1051-1065,共15页
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肠道疾病,患病率在10%-15%.在西方欧美国家的流行率约为10%-20%.但其病理生理学一直不完全清楚,长期以来认为是一种功能性疾病.近十几年来逐渐发现低度炎症在肠易激症中起致病作用,研究证实在微观和分子水平上存在... 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肠道疾病,患病率在10%-15%.在西方欧美国家的流行率约为10%-20%.但其病理生理学一直不完全清楚,长期以来认为是一种功能性疾病.近十几年来逐渐发现低度炎症在肠易激症中起致病作用,研究证实在微观和分子水平上存在持续的黏膜炎症.本综述旨在讨论与肠易激征中黏膜炎症存在的大量证据,其在肠易激症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相关性.除了黏膜炎症外,神经炎症可能通过“肠-脑”轴导致神经内分泌途径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的改变,通过促炎表型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功能失调而引起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应用抗炎治疗获益,反过来也证实肠易激综合征与炎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炎症 低度炎症 发病机制 抗炎治疗
下载PDF
健脾疏肝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95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谭海川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16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自拟中药治疗;对照组以盐酸洛哌丁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复发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81.0%,治疗...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自拟中药治疗;对照组以盐酸洛哌丁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复发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81.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治疗 健脾疏肝
下载PDF
中医药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学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31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实验组则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实验组则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两组有效率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肠道功能,减少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辨证施治 肠易激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20
作者 韩亚飞 王允亮 李军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14-117,共4页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和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缺乏生化指标的异常改变,因此被称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而腹泻型IBS易复发、...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和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缺乏生化指标的异常改变,因此被称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而腹泻型IBS易复发、病程长、难治愈,因此又被称为慢性难治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及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明确。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比较局限,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更胜一筹。近几年来中药在治疗IBS方面尤其是腹泻型IBS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文主要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两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发病机制 中医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