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白璧德到梅光迪——学衡派“跨语际实践”研究之一
1
作者 马建高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5-106,共12页
“跨语际实践”包括知识分子在中西方思想碰撞时的复杂思考、西方文本在中国本土语境中产生的新意涵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译介者本人的能动性。梅光迪追求的“真理”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有密切关联,但无法直接画等号。白璧德努力将新人... “跨语际实践”包括知识分子在中西方思想碰撞时的复杂思考、西方文本在中国本土语境中产生的新意涵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译介者本人的能动性。梅光迪追求的“真理”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有密切关联,但无法直接画等号。白璧德努力将新人文主义与宗教相区别,而梅光迪却径往“儒教”形态跃进。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二人面临不同的世界和困境,即白璧德着眼于世界文化,而梅光迪注重中国文化。作为学衡派舵手,梅光迪虽受惠于新人文主义,并借由“人文精神”横跨中西,使其理论具备“现代”和“国际”性质,但却蕴藏了超越新人文主义的潜能,沿着原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脉络,生长出更多的可能性。这对于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文学思想,也极富启发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璧德 梅光迪 跨语际实践 新人文主义 CHARISMA
下载PDF
新人文主义的中国阐释与范式转换——学衡派“跨语际实践”研究之二
2
作者 马建高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8-116,共9页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非常契合,这种契合引起了学衡派群体的共鸣。新人文主义思想促使学衡派用世界视阈进一步体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普遍性,也使得学衡派具有了新文化阵营所缺乏的经典意识。学衡派与新文化阵营间的...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非常契合,这种契合引起了学衡派群体的共鸣。新人文主义思想促使学衡派用世界视阈进一步体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普遍性,也使得学衡派具有了新文化阵营所缺乏的经典意识。学衡派与新文化阵营间的对抗与参差对话,是新人文主义文化观念的中国阐释和范式转换,也是一种“跨语际实践”。他们经由白璧德所架起的与西方古典文化沟通的桥梁,在维护自身文化、文学理念的同时,对西方古典主义的文化资产进行了较为全面性的引进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璧德 学衡派 新人文主义 跨语际实践 中国阐释 范式转换
下载PDF
古典文学教育与人性均衡——欧文·白璧德的文学教育思想
3
作者 王凤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4,共10页
针对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哈佛大学教育改革导致的文学教学困境,白璧德认为,美国大学教育过多地受到实用主义、自然主义、科技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为进行纠偏,他提出了古典文学教育的主张,将古典文学视为可供美国大学生共... 针对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哈佛大学教育改革导致的文学教学困境,白璧德认为,美国大学教育过多地受到实用主义、自然主义、科技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为进行纠偏,他提出了古典文学教育的主张,将古典文学视为可供美国大学生共享的一个传统,把古典文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格、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白璧德的文学教育思想与马修·阿诺德的思想一脉相承,是对阿诺德批评美国文化做出的一种积极回应。白璧德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理论局限性,但仍然体现了其关于大学教育本质的真知灼见,使他步入现代人文教育的先行者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育 选修制 古典文学 人性 欧文·白璧德
下载PDF
论《学衡》的文学翻译与文化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莉馨 王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文学译介在《学衡》杂志中据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其首要特色是高度重视希腊罗马时代的美学思想与文学成就的译介,体现出鲜明的古典趣味。《学衡》对其他各时代、各国文学的选择同样体现出注重经典、强调理性与纯正的艺术品位的精英意识... 文学译介在《学衡》杂志中据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其首要特色是高度重视希腊罗马时代的美学思想与文学成就的译介,体现出鲜明的古典趣味。《学衡》对其他各时代、各国文学的选择同样体现出注重经典、强调理性与纯正的艺术品位的精英意识。这一贯穿了鲜明的新人文主义思想的翻译抉择,体现了"学衡派"同人与新文化-文学运动主将迥异的文化建设理想,弥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其他期刊与社团译介西学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 文学翻译 欧文·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
下载PDF
白璧德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借镜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美国20世纪初"新人文主义"运动的奠基人欧文·白璧德在东西方人文传统思想中阐释并借鉴了儒家思想。白璧德的哲学核心思想"节度法则"与孔子的"中庸之道"在表述与内涵上均存在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孔子... 美国20世纪初"新人文主义"运动的奠基人欧文·白璧德在东西方人文传统思想中阐释并借鉴了儒家思想。白璧德的哲学核心思想"节度法则"与孔子的"中庸之道"在表述与内涵上均存在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孔子的为政者素质观为白璧德的人文主义领袖观提供了历史语言资源与证据;在教育的内容、方式与实现的结果上,白璧德与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存在共同的选择。可以说,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哲学、政治、教育等经验为白璧德的批判思想体系提供了精神依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 儒家思想
下载PDF
反思现代性:吴宓新人文主义文化观的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2
6
作者 曹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41,共8页
中西古今之争是晚清启蒙运动以来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核心命题。吴宓作为学衡派的主要代表,往往被看作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和对立面,但吴宓却自我表白是"渴望真正新文化之得以发生的"。那么,吴宓所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新文... 中西古今之争是晚清启蒙运动以来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核心命题。吴宓作为学衡派的主要代表,往往被看作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和对立面,但吴宓却自我表白是"渴望真正新文化之得以发生的"。那么,吴宓所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的张力和冲突何在?他所主张的新人文主义对于反思现代性具有何种价值和意义?学衡派为何不能进入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的主流?本文从吴宓所倡导和践行的新人文主义文化观和教育观两个方面求解,并以此揭示吴宓的学衡主张对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白壁德 新人文主义 学衡派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白璧德与艾略特的人文之争 被引量:1
7
作者 段俊晖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33,共6页
欧文.白璧德创立的新人文主义是美国批判人文传统中最早、也最为重要的遗产之一。它在批判现代社会各种极端自然主义学说的同时,也因自身的局限受到了当时批评界的集体攻击。在众多批评中,最为中肯也最具建设性的来自白璧德的高徒艾略特... 欧文.白璧德创立的新人文主义是美国批判人文传统中最早、也最为重要的遗产之一。它在批判现代社会各种极端自然主义学说的同时,也因自身的局限受到了当时批评界的集体攻击。在众多批评中,最为中肯也最具建设性的来自白璧德的高徒艾略特,它不仅指出了新人文主义的缺点,还为当代人文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璧德 艾略特 新人文主义
下载PDF
“人文主义”还是“人道主义”?——从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译介论学术著作中的术语翻译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翠娥 《中国科技术语》 2020年第4期69-75,共7页
哲学社会科学术语涉及精神领域概念,是"形式"的形式,译名尤其要注意控制词义的不良延伸。术语翻译的首要原则是"名副其实"。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是通过对诸如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低级自我/高级自我、生命冲动/... 哲学社会科学术语涉及精神领域概念,是"形式"的形式,译名尤其要注意控制词义的不良延伸。术语翻译的首要原则是"名副其实"。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是通过对诸如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低级自我/高级自我、生命冲动/生命控制、人性法则/自然法则等二元对立体的解说,而逐渐阐述成形、区别于其他思想流派的。然而,正是在这些最显豁、最具主题意义的关键术语的翻译上,白璧德著作的中译本出现了实质性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人道主义 白璧德
下载PDF
新人文主义:从白璧德到梁实秋——一种沟通中西的文化选择
9
作者 康孝云 周小琴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0-72,83,共4页
受白璧德文学创作观的影响,梁实秋的文学创作从起初的浪漫主义转向后来的古典主义,而他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及批评框架,甚至某些批评方式基本也都源自白璧德,二者存在着一种理论联系。但白璧德对梁实秋的影响,并不是一套现存理论对一个空... 受白璧德文学创作观的影响,梁实秋的文学创作从起初的浪漫主义转向后来的古典主义,而他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及批评框架,甚至某些批评方式基本也都源自白璧德,二者存在着一种理论联系。但白璧德对梁实秋的影响,并不是一套现存理论对一个空虚头脑的单向灌输,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契合。同样,新人文主义从美国移植到中国,也不是简单的时空变迁,而是一种"古今之争"的语境转换,其中蕴含着当时一批知识分子沟通中西进行文化选择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欧文·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 文化选择
下载PDF
汤用彤与新人文主义关系新证——兼论汤用彤与学衡派的关系
10
作者 赵建永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99,124,共5页
学衡派在新人文主义指引下的文化批评和由此而展开的学术研究,是把他们和国粹派、激进派、西化派区别开来的标志。以往学界的关注点主要是在文化批评方面,而对以汤用彤为代表的学衡派成员学术思想的发掘是有待加强的重要环节。文中根据... 学衡派在新人文主义指引下的文化批评和由此而展开的学术研究,是把他们和国粹派、激进派、西化派区别开来的标志。以往学界的关注点主要是在文化批评方面,而对以汤用彤为代表的学衡派成员学术思想的发掘是有待加强的重要环节。文中根据新旧史料对汤用彤与新人文主义及学衡派的历史渊源进行梳理,并将之放在现代文化思想史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以期拓展和深化对于学衡派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用彤 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 学衡派
下载PDF
古典主义在中国研究论题的失语与重估
11
作者 潘水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30,共6页
多元新思潮的此起彼伏、明暗显隐已然构成了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幅独特的文学图景。作为一股深刻地影响着整个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建构的潜在文学思潮——古典主义,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敞开并真正地进入学者们的视野。显然,它在现代中... 多元新思潮的此起彼伏、明暗显隐已然构成了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幅独特的文学图景。作为一股深刻地影响着整个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建构的潜在文学思潮——古典主义,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敞开并真正地进入学者们的视野。显然,它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失语",无疑是当下学界所应深自反思与重估的问题,这主要应从以下学术理路轮廓进行介入式的论析:一、古典主义在中国研究论题的"失语"与"重估";二、缘于学术精神内在耦合的结识——梁实秋对白璧德思想的重新发现、秉持与新扬;三、古典主义与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的创作实践现象。古典主义在中国研究论题的"失语"涵盖、标举甚至昭示着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建构存在的诸多隐而不显的复杂性时代历史问题。因此,极有必要对此作出坚实有力而又令人耳目一新的深层审视与宽泛认知,这对人们全面地把握百年现代中国文学的构筑尤具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 现代人文精神 欧文·白璧德 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
下载PDF
论白璧德人文主义视阈中的“二元人性观”
12
作者 杨劼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89-92,96,共5页
白璧德的人文主义主张人内在具有两种法则,即"物之法则"和"人之法则",以"人之法则"来诊治西方自18世纪以来的"物之法则"的肆掠和僭越,即人内在的"更高意志"对"较低意志"... 白璧德的人文主义主张人内在具有两种法则,即"物之法则"和"人之法则",以"人之法则"来诊治西方自18世纪以来的"物之法则"的肆掠和僭越,即人内在的"更高意志"对"较低意志"进行控制以达到适度。这种"内在控制"以"生命辩证法"体现出来,这种辩证法不是以"冲突"为特征的主客二分思辨为目的,而是以"调和"为特征的生命实践。在西方人信仰缺失和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白璧德试图内转西方"依他的"、外扩的文化,以矫正外扩的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璧德人文主义 人之法则 二元人性论 生命的辩证法 更高意志 调和
下载PDF
理性视野中的欧文·白璧德文学批评意蕴
13
作者 潘水萍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6-70,共5页
在现代历史语境视野中,对欧文·白璧德的文学理论学说加以全面的分析与概述,不失为一个极具价值意义的重要论题。一方面从白璧德系列著述中可以窥视到其思想理论学说批判视点之稳健、圆熟与透彻;另一方面从学衡派之思想主张到梁实... 在现代历史语境视野中,对欧文·白璧德的文学理论学说加以全面的分析与概述,不失为一个极具价值意义的重要论题。一方面从白璧德系列著述中可以窥视到其思想理论学说批判视点之稳健、圆熟与透彻;另一方面从学衡派之思想主张到梁实秋之文学批评观,则可清晰印证白璧德古典主义思想学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有的内涵启蒙和理性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白璧德 古典主义 人文精神 现代批评
下载PDF
论白璧德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与教学启示
14
作者 谢晶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48-152,共5页
欧文·白璧德,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以其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运动历时二十余年,涉及伦理、文学、教育、历史等诸多领域。透过白璧德的著作,可发现其关于教育的独特见解,运用到当今教育实践中同样具备良好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白璧德还... 欧文·白璧德,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以其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运动历时二十余年,涉及伦理、文学、教育、历史等诸多领域。透过白璧德的著作,可发现其关于教育的独特见解,运用到当今教育实践中同样具备良好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白璧德还对古代佛学、中华儒学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对该部分研究与西方文明展开充分结合,因而,对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展研究,有助于认识异域学者的思想模式,对从不同角度提炼我国传统文化亦十分有价值。通过阐述白璧德人文主义,分析白璧德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学启示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科学合理运用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璧德 人文主义 教育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论白璧德人文主义的宗教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劫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8-164,286,共7页
白璧德主张把心理洞察作为出发点,提出了"更高意志"的学说以替代所谓的"上帝的恩典"以强调"内在工作"的重要性,试图建立涵摄世界各大宗教精神的"新的统一"以建立生活世界的信仰。在此,白璧德... 白璧德主张把心理洞察作为出发点,提出了"更高意志"的学说以替代所谓的"上帝的恩典"以强调"内在工作"的重要性,试图建立涵摄世界各大宗教精神的"新的统一"以建立生活世界的信仰。在此,白璧德借鉴了东方的"道路"思想以缓和西方理性与信仰的紧张关系,使神圣不离世俗。白璧德在"上帝死了"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给西方人根植一种新的信仰,用意不在宗教的"冥思",而在现实的"调和",以矫正西方现代转型、特别是美国现代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文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璧德人文主义 心理观察 更高意志 新的统一 道路
下载PDF
从“高上意志及卑下意志之对峙”到“以理制欲”——试论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在当前中国的一例误读
16
作者 张源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5-41,共7页
“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主要分为两个时期:1920 — 30 年代的“学衡时期”;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新时期”。其间我国对“新人文主义”的研究缺少传承,甚至直接显示为断代。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关于“高上意志”对“卑下意... “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主要分为两个时期:1920 — 30 年代的“学衡时期”;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新时期”。其间我国对“新人文主义”的研究缺少传承,甚至直接显示为断代。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关于“高上意志”对“卑下意志”的“内在制约”这一“新人文主义”核心思想,部分新时期研究者未加分辨地接受了学衡时期阐释者们给出的解读,致使这一核心概念在新时期的再阐释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形。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充分地理解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当时学人的独特心态,这样或可避免谬误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 “内在制约” 吴宓 “以理制欲”
下载PDF
学衡派、梁实秋推介新人文主义策略之比较
17
作者 于惠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40-147,共8页
新人文主义在产生背景、倡导主张等方面与五四新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中国推介新人文主义难度很大。以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和梁实秋,在推介新人文主义时因采取不同的策略,推介结果也有很大不同。学衡派基于“昌... 新人文主义在产生背景、倡导主张等方面与五四新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中国推介新人文主义难度很大。以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和梁实秋,在推介新人文主义时因采取不同的策略,推介结果也有很大不同。学衡派基于“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目的采取了直接推介的方式,加剧了学衡派与新文化知识分子们的对立,导致白璧德及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形象被“妖魔化”。梁实秋吸取了学衡派推介失败的教训,巧妙地采取了间接推介的策略,虽然未能使新人文主义在中国引起广泛影响,但取得了比学衡派更好的推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人文主义 学衡派 梁实秋 白璧德
下载PDF
学衡派与欧文·白璧德视野下的东西方文化评价及其走向
18
作者 李晓虎 《榆林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民国时期,中国的十余名留学生投师于新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欧文·白璧德的门下,成为了他的嫡传弟子。这些学生回国后,创办了《学衡》杂志,与新文化运动派分庭抗礼,他们由此被学界称为"学衡派"。欧文·白璧德以第三者的身... 民国时期,中国的十余名留学生投师于新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欧文·白璧德的门下,成为了他的嫡传弟子。这些学生回国后,创办了《学衡》杂志,与新文化运动派分庭抗礼,他们由此被学界称为"学衡派"。欧文·白璧德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给予了关注和评价,呼应了这场旷日持久但未决胜负的中西方文化论争。时至今日,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直接关乎到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着眼未来,中西文化的评价、取舍和走向问题,既是老生常谈,又是不得不关注的现实。重新审视学衡派与欧文·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对研究该问题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欧文·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
下载PDF
比较文化视域下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自然观的构建
19
作者 杨劼 《理论界》 2024年第5期63-69,共7页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自然观的构建融入了诸多东方文化要素,尤其是中国早期道家的思想资源。基于西方现代人的神、人、自然三维心理结构,白璧德比较中西方的“自然”文化理论,批判自然主义的自然人性论,汲取中国道家内敛的“集中”思想和“...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自然观的构建融入了诸多东方文化要素,尤其是中国早期道家的思想资源。基于西方现代人的神、人、自然三维心理结构,白璧德比较中西方的“自然”文化理论,批判自然主义的自然人性论,汲取中国道家内敛的“集中”思想和“虚己的想象力”,同时,会通中国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从中提挈了“超理性的更高意志”作为人性根源处力量。在此基础上,白璧德“人文化”了西方自然主义自然观,将之转化为人文主义自然观,把人从自然性中超拔出来,使其成为一个有品格的个人。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自然观的构建是对18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扩张运动的一次反思和反拨,希冀在一定程度上矫正西方扩张的自然主义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 自然 自然主义自然观 人文主义自然观
原文传递
论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三个核心概念——“内在制约”、“二元论”与“存在的三个等级”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源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6,共9页
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新人文主义"这一提法二者并不完全对应。后者系指上世纪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学批评界的一种运动,而前者则系此运动赖以开展的思想基础。白璧德一生著述宏富,但各书中的核心概念——"... 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新人文主义"这一提法二者并不完全对应。后者系指上世纪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学批评界的一种运动,而前者则系此运动赖以开展的思想基础。白璧德一生著述宏富,但各书中的核心概念——"内在制约"、"二元论"与"存在的三个等级"——则一以贯之,构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这三个核心概念彼此联系,互相指涉:"内在制约"概念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二元论"概念的产生,而"存在的三个等级"则与"二元论"概念密切相关,厘清这三个核心概念成为进一步讨论相关问题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璧德 “人文主义” “内在制约” “二元论” “存在的三个等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