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fe in Kazuo Ishiguro's Never Let Me Go
1
作者 HUANG Yu-mi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9期1145-1157,共13页
With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sheep clone Dolly as the breakthrough in the biotechnology in news media around the tur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rising issue of human clones in its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rovers... With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sheep clone Dolly as the breakthrough in the biotechnology in news media around the tur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rising issue of human clones in its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roversially bioethical issues ensued, Kazuo Ishiguro in Never Let Me Go (2005) focuses his attention, in the area of cell therapy, on how human clones, since produced, lead their model lives and face their deaths, in order that his readers may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of life and death, and that they may stay in a far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than ever. In this essay, I examine, in two worlds, the normals' and the clones', paralleling each other, the true meanings of being human and their live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Jacques Derrida's deconstruction; and I argue that Ishiguro misspeaks to his readers the true meanings of life and death especially through the clones' perspective and brings them to his readers' hearts further realistically. In Derrida's nature-culture structurality of the clones, it is Kathy H. who comes as center into which the other clones come as freeplay in the structurality of the real world, where it is normals who come as center into which clones come as freeplay under the structurality of power in the institutions where the clones' culture comes as center into which Miss Emily's ruling comes as freeplay by the structurality of authorship where the author comes as center into which the novel comes as freepl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zuo ishiguro Never Let Me Go DERRIDA DECONSTRUCTION clone death
下载PDF
《莫失莫忘》的成长叙事与伦理反思
2
作者 胡作友 卢逸凡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3-120,共8页
石黑一雄在《莫失莫忘》中抛弃了常规的线性时间序列,转而采用现在与过去交替并行的波形叙事时间结构,使人物在回忆与现实中来回穿梭,在情感的跌宕起伏中推动情节的展开。克隆人生活在“惩戒规训”和“调节控制”泛滥的社会,虽然有从自... 石黑一雄在《莫失莫忘》中抛弃了常规的线性时间序列,转而采用现在与过去交替并行的波形叙事时间结构,使人物在回忆与现实中来回穿梭,在情感的跌宕起伏中推动情节的展开。克隆人生活在“惩戒规训”和“调节控制”泛滥的社会,虽然有从自我意识到思想启蒙的成长,但逃避不了从空间隔绝到暴力政治带来的生命权利的反成长。小说中的时间结构与成长叙事融为一体,把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将梦想与现实交错呈现,实现了人与物从“现实”之此岸到“过去”之彼岸与从“过去”之彼岸到“现实”之此岸的跨越。波形时间建构的非线性叙事彰显了善意与恶意、希望与绝望、成长与反成长的对抗,引起读者对后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与意义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时间结构 成长叙事 石黑一雄 《莫失莫忘》 伦理反思
下载PDF
当摄影遇见文字:《盲刺客》中的“摄影书写”
3
作者 吕晓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后现代语境下,摄影被赋予了复杂的指意系统,给阐释留下多元空间。在《盲刺客》中,阿特伍德将摄影巧妙融入叙事,使之成为串联核心主题的重要隐喻。摄影以转喻形式构成一种记忆诗学,是主人公回顾与反思家族历史的记忆媒介;照片着色与“左... 后现代语境下,摄影被赋予了复杂的指意系统,给阐释留下多元空间。在《盲刺客》中,阿特伍德将摄影巧妙融入叙事,使之成为串联核心主题的重要隐喻。摄影以转喻形式构成一种记忆诗学,是主人公回顾与反思家族历史的记忆媒介;照片着色与“左手”写作都代表一种超现实主义视角,在探索女性精神依存及主体生成的同时,书写了象征自由与创造的“另一个宇宙空间”;摄影的幽灵性则凸显主人公的写作回忆录是一个与死者协商的过程。阿特伍德通过“摄影书写”唤起读者对被遗忘或压抑记忆的关注,引导读者以多元视角重构历史认知,并认识到摄影艺术所蕴含的解放潜能,同时揭示历史与未来的辩证关系,启迪人们只有在对过去的理解和反思中才能寻找到未来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刺客》 摄影书写 记忆 身份 历史
下载PDF
“人心”存在之疑:《克拉拉与太阳》的现实主义解读
4
作者 谷野平 薛婷历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文章从技法与主题两方面,解读石黑一雄的小说《克拉拉与太阳》中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在技法层面,主要体现为用丰满的人物塑造体现人性的复杂、非人的第一人称叙事引发思考两个方面;在主题层面,主要体现为将小说的内涵从批判社会现实... 文章从技法与主题两方面,解读石黑一雄的小说《克拉拉与太阳》中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在技法层面,主要体现为用丰满的人物塑造体现人性的复杂、非人的第一人称叙事引发思考两个方面;在主题层面,主要体现为将小说的内涵从批判社会现实深入到揭露人心、从关注当下社会现实拓展到警示未来生存危机两个方面。在对现实主义的超越中,作者发出了尖锐而又现实的“人心”存在之疑,警示读者在人机共存的必然历史发展趋势下,如何重拾“人心”的主体性和不可替代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克拉拉与太阳》 石黑一雄
下载PDF
流动性与创伤疗愈:石黑一雄早期小说研究
5
作者 朱永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石黑一雄早期小说《远山淡影》和《浮世画家》呈现了流动性与创伤疗愈的复杂关系。创伤疗愈的关键在于受创者能否重建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联系。小说中的受创者悦子和小野总是试图通过移民、旅行、访友、散步等流动性具身实践摆脱创伤... 石黑一雄早期小说《远山淡影》和《浮世画家》呈现了流动性与创伤疗愈的复杂关系。创伤疗愈的关键在于受创者能否重建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联系。小说中的受创者悦子和小野总是试图通过移民、旅行、访友、散步等流动性具身实践摆脱创伤阴影,拉开与原有生活空间的距离,恢复自我控制力,建立安全环境,转化创伤记忆,重建联系感。流动性实践虽给受创者带来重建联系感的机会,但如不能充分发挥多种流动性的功能,受创者不仅不能疗愈创伤,而且可能遭遇新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流动性 创伤 创伤疗愈 关系
下载PDF
《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的创伤表现、根源与自我修复解析
6
作者 余小蕊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4期67-75,共9页
小说《长日留痕》书写了主人公史蒂文斯所经历的家庭创伤、爱情创伤、事业创伤、战争创伤,描述了史蒂文斯6天驾车旅行自我修复创伤、最终实现自我和解的心路历程。《长日留痕》表达了石黑一雄对创伤人群命运的同情悲悯之心,既是石黑一... 小说《长日留痕》书写了主人公史蒂文斯所经历的家庭创伤、爱情创伤、事业创伤、战争创伤,描述了史蒂文斯6天驾车旅行自我修复创伤、最终实现自我和解的心路历程。《长日留痕》表达了石黑一雄对创伤人群命运的同情悲悯之心,既是石黑一雄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也是启迪我们重新思考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现代经典之作。文章聚焦于小说对主人公史蒂文斯的创伤书写,解读主人公史蒂文斯所经历的创伤和自我修复过程,进而为现实生活中的创伤修复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日留痕》 史蒂文斯 创伤 修复 石黑一雄
下载PDF
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中的语象叙事
7
作者 毛芊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目前,学界对《克拉拉与太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机器人叙事、科技伦理、医学人文学等角度的文学阐释,而对小说的视觉元素和审美来源关注较少。本文将从语象叙事的视角出发,探讨绘画手段在该小说视觉图景建构中的运用,包括立体主义风格的... 目前,学界对《克拉拉与太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机器人叙事、科技伦理、医学人文学等角度的文学阐释,而对小说的视觉元素和审美来源关注较少。本文将从语象叙事的视角出发,探讨绘画手段在该小说视觉图景建构中的运用,包括立体主义风格的“碎片化”构图、霍普式人物形象再现以及光影的隐喻性表达。视觉艺术形态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审美意趣和艺术表现力,还承载了石黑一雄对科技时代人类生存境遇和精神生活的现实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克拉拉与太阳》 语象叙事
下载PDF
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的空间叙事
8
作者 王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99-102,共4页
小说《克拉拉与太阳》以机器人克拉拉的视角,回忆融入人类生活的后人类图景。克拉拉在空间上经历了多次转换,展示了不同场景下人类的复杂情感,以及克拉拉呈出现人类情感中希望与爱的情感表达。这些空间的独特设置,对应着克拉拉作为机器... 小说《克拉拉与太阳》以机器人克拉拉的视角,回忆融入人类生活的后人类图景。克拉拉在空间上经历了多次转换,展示了不同场景下人类的复杂情感,以及克拉拉呈出现人类情感中希望与爱的情感表达。这些空间的独特设置,对应着克拉拉作为机器人丰富的认知及情感变化。文章从空间叙事学的视角对小说文本进行解读,明晰作品中人与机器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克拉拉与太阳》 空间叙事
下载PDF
叙事学视域下石黑一雄小说《克拉拉与太阳》研究
9
作者 唐圣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克拉拉与太阳》是日裔英籍小说家石黑一雄获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推出的一部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模糊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严格界限,将机器人与人类共置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后人类时代,作品采用“非人类”叙事,以克拉... 《克拉拉与太阳》是日裔英籍小说家石黑一雄获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推出的一部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模糊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严格界限,将机器人与人类共置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后人类时代,作品采用“非人类”叙事,以克拉拉这一独特的机器人AF视角观察后人类时代高度发达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挑战与问题。该文旨在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叙事艺术,石黑一雄通过独特的叙述视角、叙述声音、不可靠叙述、陌生化叙事、概念隐喻等手法,探讨爱与人心、自私与欺骗、阶级、人类命运等文学中的永恒主题,警醒人类思考科技进步带来的人际疏离、伦理道德、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克拉拉与太阳》 叙述视角 叙述声音 不可靠叙述 陌生化叙事 概念隐喻
下载PDF
古典与现代的调和:以《长日留痕》论石黑一雄的尊严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代显梅 楚梦云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138,共8页
石黑一雄在长篇小说《长日留痕》中,通过主人公史蒂文斯的管家信念、错误的尊严观与悲剧人生,昭示了洞察力与情感对于构成人的尊严的重要性。史蒂文斯相信,做一名伟大管家意味着无条件地服从主人以及绝对的情感克制,但他不知道的是这种... 石黑一雄在长篇小说《长日留痕》中,通过主人公史蒂文斯的管家信念、错误的尊严观与悲剧人生,昭示了洞察力与情感对于构成人的尊严的重要性。史蒂文斯相信,做一名伟大管家意味着无条件地服从主人以及绝对的情感克制,但他不知道的是这种职业信念恰恰让他丧失了尊严的基础。以西方伦理学史中的尊严观念的演变为参照,以史蒂文斯的职业迷信为研究对象,探索石黑一雄在西方古典尊严观念与现代尊严观念之间的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长日留痕》 尊严观
下载PDF
《长日将尽》的空间解读
11
作者 李春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8-103,共6页
《长日将尽》以管家史蒂文斯的“不可靠”叙述视角,通过空间上的移步换景,把空间和史蒂文斯身份定位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展示出来。史蒂文斯在达林顿府、旅途乡野、小镇码头三地的空间转换向读者展示空间与身份、权力、阶级等因素的交互... 《长日将尽》以管家史蒂文斯的“不可靠”叙述视角,通过空间上的移步换景,把空间和史蒂文斯身份定位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展示出来。史蒂文斯在达林顿府、旅途乡野、小镇码头三地的空间转换向读者展示空间与身份、权力、阶级等因素的交互,反映他个人身份的错位、困惑与反思以及自我意识的苏醒,也揭示帝国雄鹰折翼后那种怀旧情结和帝国身份的虚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长日将尽 史蒂文斯 空间 身份
下载PDF
奔赴之旅中的“移”与“常”——《克拉拉与太阳》中的文化侨易书写
12
作者 王娟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聚焦智能机器人克拉拉迁移人间的文化侨易书写。通过对区域侨动、侨移之家,到异则侨易等侨易形式的研究,分析了克拉拉侨动的文化地理路径:克拉拉在位置移变中与异质世界建立认知关联;在身份移交中与人类产... 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聚焦智能机器人克拉拉迁移人间的文化侨易书写。通过对区域侨动、侨移之家,到异则侨易等侨易形式的研究,分析了克拉拉侨动的文化地理路径:克拉拉在位置移变中与异质世界建立认知关联;在身份移交中与人类产生伦理共情;在价值移常中恪守本分、敬畏生命。克拉拉“因侨致易”“移中求常”的侨易经历向人类提供了用精神创变、价值守常应对本位与他者、共性与差异、边缘与中心等侨易冲突的实践性范本。对克拉拉奔赴之旅的探寻不仅揭示了科技沉潜人间的温情与生命力,更呼唤人们在智能时代挣脱私利的束缚,重新寻得失落的本源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克拉拉与太阳》 侨易学 移动性 文化地理
下载PDF
《无可慰藉》的后人文主义释读
13
作者 胡作友 蹇雯雯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2-70,共9页
人文主义把人视为世界的中心,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后人文主义解构了人文主义赋予人的特权,消解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人应处理好自身与非人的关系。当代著名移民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无可慰藉》中,主人公瑞德依然生活在人文主义的思想... 人文主义把人视为世界的中心,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后人文主义解构了人文主义赋予人的特权,消解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人应处理好自身与非人的关系。当代著名移民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无可慰藉》中,主人公瑞德依然生活在人文主义的思想中,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却没有认识到自己并没有主导世界的能力,因此,在自我与他者、愿望与现实、主次与取舍的博弈中屡屡犯错,陷入身份枷锁、梦想困境与失败难题的怪圈中不能自拔,最终一事无成。在后人文主义时代,人类的主导权正逐步丧失,人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各种问题的涌现,需要人走出人性的牢笼,打破虚妄的幻想,勇于面对现实,这样才能正确处理人与非人的关系,实现人与非人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无可慰藉》 人文主义 后人文主义
下载PDF
从挣扎到超越:石黑一雄小说身份书写的嬗变
14
作者 盛春来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3-88,共6页
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以写作“日本性”小说出道,对英国和日本两种身份既依恋又疏离的挣扎状态使他后来转向世界主义写作,希冀在第三空间中完成自我身份的超越。在其小说创作中,《远山淡影》通过描写移民在异质文化里努力构建新身份的困... 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以写作“日本性”小说出道,对英国和日本两种身份既依恋又疏离的挣扎状态使他后来转向世界主义写作,希冀在第三空间中完成自我身份的超越。在其小说创作中,《远山淡影》通过描写移民在异质文化里努力构建新身份的困境,揭示出作者在第三空间中对故乡的想象性身份建构;《浮世画家》和《长日留痕》通过书写日本军国主义和大英帝国的遗民在时代变迁中转换身份的艰辛,透露出作者仍然在英日两种身份之间摇摆不定;《被掩埋的巨人》通过改写民族记忆来劝谕当今不列颠民族要构建融合而非分裂的民族身份,透析出作者走向普世情怀的意愿。这些小说中的身份书写不仅折射出石黑一雄挣扎着自我定位的努力,也帮助他完成了从关注个体身份的移民作家到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国际作家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小说 身份书写 第三空间 日本性
下载PDF
显现与隐藏:石黑一雄小说的“光”叙事
15
作者 周莉莉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60-64,共5页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多是讲述人物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且常将“光”叙事融入记忆书写。小说中,“光”的显现与柏拉图的洞穴隐喻遥相呼应,寄寓着引领人物摆脱过去经历困扰的愿景。但是,在故事的叙事进程中,“光”并没有真正帮助人...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多是讲述人物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且常将“光”叙事融入记忆书写。小说中,“光”的显现与柏拉图的洞穴隐喻遥相呼应,寄寓着引领人物摆脱过去经历困扰的愿景。但是,在故事的叙事进程中,“光”并没有真正帮助人物改变与世界之间陌异疏离的关系,反而被他们记忆中的光影掩盖遮蔽。记忆光影持存着人物与过去世界的复杂缠结,隐藏了他们对当下世界的真实感知,也成了阻碍他们走出洞穴的深渊。作者以“光”照亮深渊,也传达出对陷入记忆困境的人们的伦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记忆书写 “光”叙事
下载PDF
“换生灵”克拉拉:《克拉拉与太阳》中的游牧主体与后人文主义解码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广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4期99-112,共14页
在其新作《克拉拉与太阳》中,石黑一雄刻画了“克拉拉”这样一个聪慧、细腻的人工智能形象,它与主人乔西保持着深厚的感情,但也在乔西病重时,做好了替代乔西、成为乔西的准备。通过这样的方式,石黑一雄触碰到机器人叙事中的经典问题:何... 在其新作《克拉拉与太阳》中,石黑一雄刻画了“克拉拉”这样一个聪慧、细腻的人工智能形象,它与主人乔西保持着深厚的感情,但也在乔西病重时,做好了替代乔西、成为乔西的准备。通过这样的方式,石黑一雄触碰到机器人叙事中的经典问题:何为人?何为机器?为此,他给出了一个颇具人文主义色彩的答案——人心。但如此一来,我们对人心的强调却强化了人和机器之间的二元对立,这种以“人”为本,以人文主义主体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哈拉维所定义的“蜘蛛世”中,将会成为我们自身的限制。克拉拉作为后人文主义的“换生灵”,能够帮助人类实现自身辖域化身体的解码,从而生成布拉伊多蒂眼中的游牧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克拉拉与太阳》 后人文主义 换生灵 游牧主体 解辖域化 蜘蛛世
下载PDF
《长日留痕》中的个体记忆与公共历史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文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4期11-19,共9页
本文聚焦《长日留痕》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个人回忆。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史蒂文斯的回忆叙事参与了历史事件的叙述,填补了官方历史中的信息空白,重构了已被广泛接受的历史人物形象,并且戏仿、解构了历史叙事中常见的文学叙事策略。... 本文聚焦《长日留痕》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个人回忆。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史蒂文斯的回忆叙事参与了历史事件的叙述,填补了官方历史中的信息空白,重构了已被广泛接受的历史人物形象,并且戏仿、解构了历史叙事中常见的文学叙事策略。史蒂文斯的个人回忆叙事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了公共历史宏大叙事的绝对真实性,为理解和反思历史事件提供了一种不同的阐释可能性。石黑一雄的小说试图说明,历史并非一个静止的场域,而是存在于大写的公共历史与来自无数个体的、小写的复数历史的互动协商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日留痕》 石黑一雄 个人记忆 历史 叙事
下载PDF
论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中的疾病伦理
18
作者 谢天言 杨金才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9-56,123,共9页
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克拉拉与太阳》(Klara and the Sun,2021)将背景设置在近景未来中的美国,藉由人工智能伙伴克拉拉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充斥着不安与竞争的后人类社会。现阶段的相关批评主要集中于小说所批判的技术理性,而未能深入... 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克拉拉与太阳》(Klara and the Sun,2021)将背景设置在近景未来中的美国,藉由人工智能伙伴克拉拉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充斥着不安与竞争的后人类社会。现阶段的相关批评主要集中于小说所批判的技术理性,而未能深入挖掘其核心情节,即乔西因基因提升罹患重症所引发的疾病伦理。从疾病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小说中蕴含的唯科学主义疾病观与整体疾病观构成了小说独特的思想魅力。小说揭示了人类所持有的原子论式的唯科学主义疾病观的局限性,并藉此确立了整体疾病观的有效性,通过将乔西的疾病置于与他者、社会和生态的互动之中,整体疾病观从宏观层面确诊了乔西病因并最终使其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克拉拉与太阳》 疾病伦理 唯科学主义疾病观 整体疾病观
下载PDF
现代焦虑的伦理思考——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克拉拉与太阳》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新亚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67-71,83,共6页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最新长篇小说《克拉拉与太阳》,从人工智能机器人克拉拉的视角讲述了人类面对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的焦虑。本文站在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并结合科技伦理,以母亲克里西和海伦为例,分析科技发展下现代人类的科学选择与伦...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最新长篇小说《克拉拉与太阳》,从人工智能机器人克拉拉的视角讲述了人类面对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的焦虑。本文站在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并结合科技伦理,以母亲克里西和海伦为例,分析科技发展下现代人类的科学选择与伦理焦虑及书中人物面对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的不安。通过对人物的伦理选择和伦理困境的揭示,石黑一雄从侧面表达了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担忧,也促使了现代人类对科学技术带来的后果进行反思和伦理道德层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伦理混乱 科学选择 基因编辑
下载PDF
文学与科幻电影的跨媒介融通——以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为例
20
作者 李文庭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150,共7页
《克拉拉与太阳》是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最新力作,小说以科技高速发展的未来社会为背景,描写极富人性特质的儿童型智能机器人克拉拉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和反思,以及与乔西一家的相遇和分离。作为其科幻新作,《克拉拉与太阳》体现了文学... 《克拉拉与太阳》是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最新力作,小说以科技高速发展的未来社会为背景,描写极富人性特质的儿童型智能机器人克拉拉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和反思,以及与乔西一家的相遇和分离。作为其科幻新作,《克拉拉与太阳》体现了文学与电影的融通,展现出科幻元素与小说创作的完美结合,以及作者突破语言限制、推进多元媒介融合的艺术实践。石黑一雄在《克拉拉与太阳》中不仅将《终结者Ⅱ》的T-800融入小说主人公的形象创设之中,以开阔的批判视野呈现了人类对种族主义的隐喻和反思,而且将科幻经典《2001:太空漫游》结尾处的几何化的视觉图景创造性地呈现为克拉拉颇具主观性的观察模式,展现了科技与人文的碰撞,从而实现了文学与科幻电影的跨媒介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拉与太阳》 石黑一雄 小说 科幻电影 跨媒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