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sobologram方法探究五倍子单宁与Vc、SOD的协同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潘雪梅 胡鹏刚 +4 位作者 罗志军 李家斌 刘强 江飞凤 闫锦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1年第2期40-48,65,共10页
以五倍子单宁为主要原料,维生素C(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辅料,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 以五倍子单宁为主要原料,维生素C(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辅料,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硫氰酸铁(Ferric Thocyanant,FTC)法等体外抗氧化试验进行比较,运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结合等辐射分析法(Isobologram)探究五倍子单宁与Vc、SOD间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在非油脂体系中,Isobologram分析图中五倍子单宁与Vc、五倍子单宁与SOD复配后的效应点均分布在相加线及95%可信限下方,各复配组相互作用指数(γ)均小于1,且实际IC_(50 mix)值均显著小于理论IC_(50 add)值,五倍子单宁与Vc、SOD间均存在协同效应,其中协同效果最强的复配组合比例分别为五倍子单宁:Vc=1∶3,五倍子单宁:SOD=1∶12。在油脂体系中,五倍子单宁、Vc和SOD的氧化抑制率分别为90.19±0.84%、11.84±1.15%、3.17±0.18%,五倍子单宁与Vc复配后不存在协同效应,氧化抑制率为60.23±1.55%;五倍子单宁与SOD复配后存在协同抗油脂氧化作用,氧化抑制率为94.58±2.21%,较五倍子单宁、SOD分别增加4.39%、91.41%。该试验结果为五倍子单宁系列协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以及开发复合抗氧化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单宁 抗氧化 isobologram分析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插值法在药物联合作用评价模型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史东辉 朱涛 付计锋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插值法构建联合作用模型,结合等效线图法,评价二元混合药物联合作用效果。方法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受试细胞株,测定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浓度设为2、4、8、16、32、64μmol/L]和3-溴丙酮酸[(3-Bromopyruvic ... 目的探讨插值法构建联合作用模型,结合等效线图法,评价二元混合药物联合作用效果。方法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受试细胞株,测定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浓度设为2、4、8、16、32、64μmol/L]和3-溴丙酮酸[(3-Bromopyruvic acid,3-BrPA),浓度设为20、40、80、160、320、640μmol/L]单一及混合后联合作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多元统计法评价混合药物整体联合作用。插值法计算混合药物整体联合作用函数表达式,并绘制联合作用曲面以及30%、50%效应下的浓度加和等效线与置信区间;利用等高线与联合作用曲面得到30%、50%效应的观测等效线。结果5-FU、3-BrPA单一作用MDA-MB-23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5-FU的IC_(30)和IC_(50)分别为9.48μmol/L(95%C I:6.79~12.61)和37.96μmol/L(95%CI:27.19~60.83);3-BrPA的IC_(30)和IC_(50)分别为150.54μmol/L(95%CI:120.19~187.92)和410.07μmol/L(95%CI:316.25~575.94)。Bartlett检验显示3×3和6×6混合药物组数据方差无显著差异(P>0.05),交互效应图中曲线无明显相交,判断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30%效应的观测等效线位于浓度加和等效线置信区间内,表现为相加作用;50%效应的观测等效线位于浓度加和等效线置信区间内以及下方,表现为相加作用,并可能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插值法与等效线图法构建的观测等效线可评价二元混合药物联合作用效果,为联合作用评价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3-溴丙酮酸 插值法 等效线图法 联合作用
下载PDF
荔枝皮原花青素与VC、VE的协同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周玮婧 隋勇 +1 位作者 孙智达 谢笔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共4页
选取荔枝皮原花青素(LPPC),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与等辐射分析法(Isobologram)相结合,探讨荔枝皮原花青素、VC、VE单独和复配后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荔枝皮原花青素、VC和VE的IC5 0值分别为9.98、9.21、27.96mg/L,表明荔枝皮原花青... 选取荔枝皮原花青素(LPPC),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与等辐射分析法(Isobologram)相结合,探讨荔枝皮原花青素、VC、VE单独和复配后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荔枝皮原花青素、VC和VE的IC5 0值分别为9.98、9.21、27.96mg/L,表明荔枝皮原花青素对DPPH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Isobologram分析图中荔枝皮原花青素与VC、VE复配后的效应点都在相加线及95%可信限的下方,理论IC50add值与实验IC50mix值有显著性差异,并且相互作用指数都小于1,证实荔枝皮原花青素与VC,荔枝皮原花青素与VE之间存在协同抗氧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皮原花青素 抗氧化 isobologram分析 协同作用
下载PDF
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抗PC12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后自噬性损伤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丁煌 李静娴 +5 位作者 唐标 刘晓丹 李玲 唐映红 邓常清 黄小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5-243,共9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配伍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细胞自噬性损伤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以PC12细胞建立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分别设立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配伍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细胞自噬性损伤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以PC12细胞建立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分别设立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不同剂量,药物干预细胞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自噬体评价药物对细胞自噬性损伤的作用,并计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的IC_(50)为1个剂量单位,按Isobologram法分别设立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不同比例(1∶2、1∶1、2∶1)的配伍,研究药物对细胞自噬的影响,计算各比例配伍的IC_(50),采用Isobologram及95%可信区间和相互作用指数γ分析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抑制自噬的相互作用性质。在此基础上,以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的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以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自噬体数量及p62蛋白表达评价药物配伍对细胞损伤和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抑制自噬的IC_(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27.22±0.614)mg·L^(-1)[25.96,29.03]、(13.68±1.334)mg·L^(-1)[10.27,16.95]。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在1∶1配伍时呈现协同增效作用,而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在1∶2和2∶1配伍时,呈拮抗作用。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的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验证,结果显示单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以及配伍均能增强细胞存活率,减轻LDH漏出,减少自噬体数量和LC3-Ⅱ蛋白数量,增加p62蛋白表达,且配伍组效应强于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单用组。析因设计实验分析表明,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的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时,对细胞存活、LDH漏出及自噬体形成均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在缺糖缺氧2h再复糖复氧24 h,细胞出现过度自噬和细胞损伤,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以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时,对细胞自噬性损伤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人参皂苷RG1 配伍 PC12细胞 细胞自噬 isobologram分析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小米枣黄酮与多糖的抗氧化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小燕 王仁才 +1 位作者 石浩 刘琼 《食品与药品》 CAS 2017年第6期405-409,共5页
目的研究小米枣黄酮与多糖的协同抗氧化作用。方法以小米枣为原料提取黄酮和多糖;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与加和法、等辐射分析法(Isobologram)相结合评价小米枣黄酮与多糖复配后... 目的研究小米枣黄酮与多糖的协同抗氧化作用。方法以小米枣为原料提取黄酮和多糖;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与加和法、等辐射分析法(Isobologram)相结合评价小米枣黄酮与多糖复配后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 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的Isobologram分析图表明,小米枣黄酮与多糖复配后的效应点都在相加线及95%可信限的左侧,理论IC_(50add)值与实验IC_(50mix)值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相互作用指数都小于1,且加和法亦表明黄酮与多糖复配物对自由基的清除率高于简单加和的清除率。结论小米枣黄酮与多糖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抗氧化效应,且黄酮与多糖组合比为1:1时发挥最大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枣 黄酮 多糖 抗氧化 协同作用 加和法 isobologram分析
下载PDF
DPPH·和ABTS+·比较研究毛建草多酚、黄酮和多糖的抗氧化协同作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慧卿 曹叶霞 黄坊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8-105,共8页
[目的]毛建草是一种具有茶香的地方经济作物,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本研究旨在为开发其食用产品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水提醇沉、超声辅助提取和水醇浸提法等提取毛建草多酚、黄酮和多糖,测定3种组分对DPPH·和ABTS^(+... [目的]毛建草是一种具有茶香的地方经济作物,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本研究旨在为开发其食用产品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水提醇沉、超声辅助提取和水醇浸提法等提取毛建草多酚、黄酮和多糖,测定3种组分对DPPH·和ABTS^(+)·的清除作用;Isobologram分析法通过比较混合组分对DPPH·和ABTS^(+)·的实际IC_(50mix)与理论IC_(50add)值的偏差、作用指数γ,识别其协同作用,并比较2种方法的异同。[结果]3种组分对2种自由基都有显著的清除作用,清除能力:多酚>黄酮>多糖,但ABTS^(+)·法反映出来的组分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优于DPPH·法。两两复配后,复配组分对DPPH·或ABTS^(+)·的清除都显示出协同作用,且均在组分比1∶1效果最佳。比较DPPH·和ABTS^(+)·的作用指数γ值,两者差异不显著。即在反映协同效应方面,ABTS^(+)·并不比DPPH·更具优势。[结论]DPPH·和ABTS^(+)·清除率的测定为研究单组分或组分协同抗氧化作用提供了参考,复配产品的协同效应为开发毛建草混配产品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建草 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2 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 协同作用 isobologram分析
下载PDF
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联合用药体外药敏试验在大肠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翟晓波 卢爱国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在大肠癌中尝试体外抗癌药联合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用MTT法测定5-Fu、MMC单药和联合用药对32例大肠癌患者的体外敏感性,分别以金氏公式法和Isobologram分析法统计其体外拮抗、相加、协同作用的发生率。结果合并用药后抗癌药抑制... 目的在大肠癌中尝试体外抗癌药联合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用MTT法测定5-Fu、MMC单药和联合用药对32例大肠癌患者的体外敏感性,分别以金氏公式法和Isobologram分析法统计其体外拮抗、相加、协同作用的发生率。结果合并用药后抗癌药抑制率大于单药,有部分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按金氏公式法统计结果,其拮抗、相加、协同作用的发生率分别为22%,50%,28%;而按Isobologram分析法的统计结果,其拮抗、相加、协同作用发生率分别为22%,44%,34%。结论5-Fu、MMC联合用药大肠癌体外药敏试验中,金氏公式法可替代烦琐的Isobologram分析法,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的结果与临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有待实践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药敏 MTT 大肠癌 isobologram分析法 金氏公式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与吉非替尼序贯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H1975存活及凋亡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鑫宇 刘皈阳 +1 位作者 刘浩 马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99-609,共11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被用于治疗进展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然而最初接受TKIs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大...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被用于治疗进展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然而最初接受TKIs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大都会在10个月左右出现获得性耐药。报告称EGFR基因T790M的突变是产生获得性耐药的主要原因,比例约占50%。本研究旨在探索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和吉非替尼序贯应用对肺腺癌细胞H1975细胞增殖和凋亡通路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等效线图法和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法评估雷公藤甲素和吉非替尼序贯作用的效价。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Hoechest 33258染色法检测凋亡形态。化学比色发光法检测Caspases的活性。结果等效线图法和联合指数法均显示雷公藤甲素序贯吉非替尼组较其他序贯作用组明显抑制了细胞增殖,增加了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分布实验结果显示与吉非替尼序贯雷公藤甲素组主要把细胞抑制在G0/G1期相比较,雷公藤甲素序贯吉非替尼组主要把细胞抑制在G2/M期。在肺腺癌H1975中,所有序贯模型组都主要通过活化Caspase-9/Caspase-3来诱导激活细胞凋亡通路。结论先用雷公藤甲素再用吉非替尼治疗模式可能是克服T790M突变耐药的一个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90M H1975 等效线图法 雷公藤甲素 吉非替尼 凋亡
下载PDF
部分含J-型剂量-效应关系二元混合物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9
9
作者 窦容妮 刘树深 +2 位作者 刘海玲 王丽娟 覃礼堂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98-504,共7页
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的Hormesis效应常常呈现J-型剂量-效应关系,如何评价Hormesis污染物及其混合物的毒性目前尚未解决.选择微板毒性分析法(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MTA)获得的具有J-型剂量-效应关系的丙酮、乙腈及S-型剂量效应... 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的Hormesis效应常常呈现J-型剂量-效应关系,如何评价Hormesis污染物及其混合物的毒性目前尚未解决.选择微板毒性分析法(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MTA)获得的具有J-型剂量-效应关系的丙酮、乙腈及S-型剂量效应关系的二甲亚砜为混合物组分,以直接均分射线法构建丙酮-二甲亚砜(J-S型)、乙腈-二甲亚砜(J-S型)和丙酮-乙腈(J-J型)3个二元混合物体系,利用不同效应浓度水平下以浓度加和为参考模型的多个等效线图分析污染物的毒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二元混合物仍然具有J-型浓度-效应关系特征,除丙酮-乙腈二元混合体系在1个效应浓度水平下可能呈现协同特征外,其余二元混合物在不同效应浓度水平均表现为拮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型剂量-效应关系 直接均分射线法(EquRay) 浓度加和 等效线图 拮抗
下载PDF
多西他赛与吉非替尼序贯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H1975存活及凋亡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鑫宇 刘皈阳 +1 位作者 祝晓光 王伟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38,共12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 inhibitors,TKIs)被用于治疗进展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然而最初接受EGFR-TKIs治疗有反应的患者...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 inhibitors,TKIs)被用于治疗进展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然而最初接受EGFR-TKIs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大部分会在10个月左右出现获得性耐药。绝大多数报告称T790M的突变是产生获得性耐药的主要原因,约占获得性耐药的50%。本研究旨在探索多西他赛和吉非替尼序贯应用对肺腺癌细胞H1975增殖和凋亡通路的作用。方法 M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等效线图法和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法评估多西他赛和吉非替尼序贯作用的效价。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Hoechest 33258染色法检测凋亡形态。化学比色发光法检测Caspases的活性。结果等效线图法和联合指数法均显示多西他赛序贯吉非替尼组较其它序贯作用组明显抑制了细胞增殖,增加了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分布实验结果显示与吉非替尼序贯多西他赛组主要把细胞抑制在G0/G1期相比较,多西他赛序贯吉非替尼组主要把细胞抑制在G2/M期。在肺腺癌H1975中,所有序贯模型组都主要通过活化Caspase-8/Caspase-3来诱导激活细胞凋亡通路。结论先用多西他赛再用吉非替尼治疗模式可能是TKIs耐药后T790M突变肺癌的一个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90M H1975 等效线图法 多西他赛 吉非替尼 凋亡
下载PDF
红枣色素与枣多糖的协同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帆 邢珂慧 +2 位作者 邵佩兰 鲁倩茹 黄凤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17,23,共6页
探讨红枣色素与枣多糖的协同抗氧化作用,采用DPPH·、ABTS^+·、·OH、O^-_2·清除能力和还原力评价红枣色素、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等辐射分析法研究红枣色素与枣多糖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红枣色素、枣多... 探讨红枣色素与枣多糖的协同抗氧化作用,采用DPPH·、ABTS^+·、·OH、O^-_2·清除能力和还原力评价红枣色素、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等辐射分析法研究红枣色素与枣多糖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红枣色素、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呈一定量效关系,且红枣色素与枣多糖复配后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红枣色素、枣多糖单独使用。红枣色素与枣多糖复配后的效应点均落在相加线及95%可信限的左侧,试验IC_(50mix)值均小于理论IC_(50add)值(p<0.05),相互作用指数γ值均小于1,其清除DPPH·、ABTS^+·、·OH、O^-_2·能力和还原力的协同率分别为53.53%±2.14%、61.64%±2.26%、85.73%±3.69%、65.34%±3.28%、87.04%±4.31%,表明红枣色素与枣多糖具有明显的协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色素 枣多糖 协同抗氧化 等辐射分析
下载PDF
Narrow line between benefit and harm: Additivity of hyperthermia to cisplatin cytotoxicity in different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cells 被引量:6
12
作者 Vaidotas Cesna Arturas Sukovas +5 位作者 Aldona Jasukaitiene Rima Naginiene Giedrius Barauskas Zilvinas Dambrauskas Saulius Paskauskas Antanas Gulbina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10期1072-1083,共12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to hyperthermia and chemotherapy, analyzing apoptosis, cytotoxicity, and cisplatin concentration in different digestive system cancer cells.METHODS AGS(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Caco-2...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to hyperthermia and chemotherapy, analyzing apoptosis, cytotoxicity, and cisplatin concentration in different digestive system cancer cells.METHODS AGS(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Caco-2(colon cancer cell line) and T3M4(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 were treated by cisplatin and different temperature setting(37 ℃ to 45 ℃) either in isolation, or 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lasted for one hour. 48 h after the treatment viability was evaluated by MTT, cell apoptosis by Annexin V-PE and 7 ADD flow cytometry. Intracellular cisplatin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treatment, using mass spectrometry. Isobologram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mathematical combined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cisplatin.RESULTS AGS cells were the most sensitive to isolated application of hyperthermia. Hyperthermia, in addition to cisplatin treatment, did not provoke a synergistic effect at intervals from 37 ℃ to 41 ℃ in neither cancer cell line. However, a temperature of 43 ℃ enhanced cisplatin cytotoxicity for Caco-2 cells. Moreover, isobologram analysis revealed mathematical antagonistic effects of cisplatin and temperature combined treatment in AGS cells; variations between synergistic, additive, and antagonistic effects in Caco-2 cells; and additive and antagonistic effects in T3 M4 cells. Combined treatment enhanced initiation of cell apoptosis in AGS, Caco-2, and T3 M4 cells by 61%, 20%, and 19%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e of intracellular cisplatin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at 43 ℃ by 30%, 20%, and 18% in AGS, Caco-2, and T3 M4 cells, respectively.CONCLUSION In addition to cisplatin, hyperthermia up to 43 ℃ does not affect the viability of cancer cells in a synergistic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hermal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CISPLATIN HYPERTHERMIA isobolograms Gastric CANCER Pancreatic CANCER Colon CANCER
下载PDF
一种新的评估龙血竭3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特性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敏 陈素 刘向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56-59,共4页
为了评估龙血竭的3种化学成分剑叶龙血素A、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在活体动物实验中的相互作用特性,从经典的Loewe Additivity模型中推导出了在效价强度比变化的情况下判断3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性质的等效图分析方法,以此分析了龙血竭的上述... 为了评估龙血竭的3种化学成分剑叶龙血素A、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在活体动物实验中的相互作用特性,从经典的Loewe Additivity模型中推导出了在效价强度比变化的情况下判断3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性质的等效图分析方法,以此分析了龙血竭的上述3种化学成分联合抑制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诱发放电频率时的相互作用类型.结果表明:剑叶龙血素A与剑叶龙血素B在抑制WDR神经元诱发放电时具有拮抗作用,剑叶龙血素A、剑叶龙血素B、龙血素B的组合在抑制WDR神经元诱发放电时具有协同作用.这种等效图分析方法能直观精确地描述效价强度相异的药物的相互作用性质,为联合用药治疗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互作用 等效图 效价强度比 广动力范围神经元
下载PDF
不同剂量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联合用于最大电休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美珍 刘玉玺 王明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793-796,共4页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CBZ)与丙戊酸钠(VPA)联合治疗癫痫是否合理。方法测定两药以不同比例联合后的效果与毒性。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的比值分别为1∶6.66,1∶10,1∶13.3与1∶20,先测定药物单用与联用时最大电休克模型的半数有效量与半数致死...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CBZ)与丙戊酸钠(VPA)联合治疗癫痫是否合理。方法测定两药以不同比例联合后的效果与毒性。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的比值分别为1∶6.66,1∶10,1∶13.3与1∶20,先测定药物单用与联用时最大电休克模型的半数有效量与半数致死量(注射后3d),然后用等高线法分析。结果两药以4种比例联合后抗惊厥作用均为相加,以1∶6.66,1∶10,1∶13.3联合后的毒性相加,仅两药以1∶20比例联合后的毒性拮抗。结论在小鼠最大电休克(MES)模型中,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以1∶20比例联合优于其他3个比例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联合用药 最大电休克模型 等高线法
下载PDF
利用改良等高线法评价甘草皂苷与桔梗皂苷合用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彬 齐云 +4 位作者 宋杨 蔡润兰 王敏 谢忱 罗秀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考查甘草皂苷与桔梗皂苷祛痰和抗炎作用的相互作用性质。方法:采用气管酚红排泌、二甲苯致耳肿胀及磷酯酶A2致足跖肿胀模型,运用改良的等高线法对两者合用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价。结果:随着合用剂量的减少,相互作用评价结果呈现从拮... 目的:考查甘草皂苷与桔梗皂苷祛痰和抗炎作用的相互作用性质。方法:采用气管酚红排泌、二甲苯致耳肿胀及磷酯酶A2致足跖肿胀模型,运用改良的等高线法对两者合用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价。结果:随着合用剂量的减少,相互作用评价结果呈现从拮抗到协同的趋势,在较低有效剂量范围内,表现为相加和协同的结果。结论:在固定配比下,合并效应与剂量大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皂苷 桔梗皂苷 祛痰 抗炎 改良的等高线法 强度协同
下载PDF
基于FH插值法构建的二元有机磷农药联合作用新模型在等效线图法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涛 赵前进 王春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0-146,共7页
为探讨基于FH插值法构建的二元有机磷混合物联合作用新模型在等效线图法中的应用,选择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受试生物,测定敌敌畏(DDVP)和久效磷(MCP)的单一毒性以及二元联合毒性;依据单个农药作用线虫4 h的急... 为探讨基于FH插值法构建的二元有机磷混合物联合作用新模型在等效线图法中的应用,选择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受试生物,测定敌敌畏(DDVP)和久效磷(MCP)的单一毒性以及二元联合毒性;依据单个农药作用线虫4 h的急性毒理试验结果,以等效线图法原理绘制30%、50%和70%线虫死亡效应的浓度加和等效线及置信区间(CI);利用二元混合农药联合作用结果,基于FH插值法建立二元有机磷农药混合物联合作用模型;利用等高线与混合物联合作用曲面,绘制30%、50%和70%线虫死亡效应下混合农药的观测等效线。结果表明:DDVP、MCP单一作用线虫4 h的LC30、LC50和LC70及CI分别为35.40(26.85~41.64)、43.55(36.00~50.76)、53.58(45.99~64.95)μmol·L^(-1)和13.15(9.12~16.07)、16.96(13.35~20.55)、21.87(18.11~28.36) mmol·L^(-1); 30%、50%和70%线虫致死效应的观测等效线均在加和等效线置信区间内,表明DDVP与MCP混合农药的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与多元统计分析结果一致。上述研究实现了对二元有机磷农药混合物联合作用下任一效应观测等效线的预测,并为全面有效地评价二元混合物联合作用效应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秀丽隐杆线虫 等效线图法 浓度加和等效线 联合效应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宏 《浙江医学》 CAS 2003年第11期656-658,697,共4页
目的 了解吉西他滨 (gemcitabine)联合多西紫杉醇 (docetaxel)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效应。 方法 经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和四唑氮氢氧化物(XTT)检测得出细胞生存率 ,用等效应图 (Isobologram)分析得出两药各设计浓度在50 %生长抑制浓度 (I... 目的 了解吉西他滨 (gemcitabine)联合多西紫杉醇 (docetaxel)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效应。 方法 经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和四唑氮氢氧化物(XTT)检测得出细胞生存率 ,用等效应图 (Isobologram)分析得出两药各设计浓度在50 %生长抑制浓度 (ID50)中的联合效应。 结果 吉西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在肺腺癌细胞株 (A549)的生长抑制实验中 ,11个ID50 效应点中8个落在等效应图的拮抗效应区。在肺鳞癌细胞株 (EBC -1)的生长抑制实验中 ,有效的6个ID50 效应点中5个落在等效应图的“相加”区和“超相加”区。 结论 在体外实验中吉西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人肺鳞癌细胞株具有“相加”和“超相加”效应 ,而对人肺腺癌细胞株则产生拮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多西紫杉醇 非小细胞肺癌 效应 癌细胞株
下载PDF
二元复配杀虫剂联合作用的等效线图评价法及其计算机实现
18
作者 裘炯良 郑剑宁 +1 位作者 施惠祥 张锜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采用国际通用的SAS统计分析平台编制计算机程序,实现二元复配杀虫剂联合作用的等效线图评价3方法以德国小蠊为试虫,对A、B2种杀虫剂及其复配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对所得数据进行计算机程序演算,以加权概率单位法拟合毒力回归线... 目的采用国际通用的SAS统计分析平台编制计算机程序,实现二元复配杀虫剂联合作用的等效线图评价3方法以德国小蠊为试虫,对A、B2种杀虫剂及其复配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对所得数据进行计算机程序演算,以加权概率单位法拟合毒力回归线,计算2种药剂及复配剂的ED50及其95%置信限(95%CI),自动绘制等效线图进行计算机评价3结果2种药剂及复配剂杀灭德国小蠊的毒力回归方程均有效,其ED,3分别为6.41g/m3(95%CI:4.93—7.66g/m3)、2.51g/m3(95%CI:1.93~3.04g/m3)和2.61g/m3(95%CI:1.86—3.18g/m3)3绘制的等效线图中,复配剂的ED,3值打点于相加作用带的右上区域,提示该2种杀虫剂的联合作用呈明显拮抗效应3结论等效线图评价法的SAS程序计算结果经双重验证,证明准确、可靠,且简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测定 复配 等效线图 SAS
下载PDF
Loewe等效线法计算盐霉素和索拉非尼合用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生长的协同 相加和拮抗浓度范围 被引量:2
19
作者 皮卓 李琳娜 +2 位作者 杨德宣 王毅 袁守军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93-298,共6页
目的用改进的Loewe等效线模型法计算盐霉素和索拉非尼合用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生长的协同、相加和拮抗浓度范围。方法 MTT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用Excel和ORIGIN 8.0进行数据处理,拟合得出单用药组和合用药组量效曲线及函... 目的用改进的Loewe等效线模型法计算盐霉素和索拉非尼合用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生长的协同、相加和拮抗浓度范围。方法 MTT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用Excel和ORIGIN 8.0进行数据处理,拟合得出单用药组和合用药组量效曲线及函数方程,计算在ED_(30)、ED_(50)、ED_(70)、ED_(90)时的合用指数。用合用组的量效曲线方程计算不同药物浓度水平合用时对应的抑制率,并分别代入各单药组量效曲线方程式,计算出相应的单用药物浓度值以及合用组各浓度水平的合用指数值,重构合用组药物浓度与合用指数值关系曲线图,并计算确定两药合用时协同、相加和拮抗效应的浓度范围。结果及结论在盐霉素+索拉非尼3种浓度比例合用的3种方式下,在ED_(30)、ED_(50)、ED_(70)、ED_(90)时,3种合用方式均体现为相加效应特征。按照本方法可以计算得出不同合用方式的相加、拮抗和协同的药物浓度范围,有利于帮助选择适当的合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药联合应用 Loewe等效线法 协同 相加 拮抗 盐霉素 索拉非尼
下载PDF
AFB1和ZEN对Hep G2细胞体外联合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亚林 李耘 吴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0-167,共8页
基于HepG2肝癌细胞,从关键凋亡基因、早期损伤指标及细胞凋亡等方面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联合肝毒性效应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10μg/mL的AFB1和ZEN复合作用于细胞主要表... 基于HepG2肝癌细胞,从关键凋亡基因、早期损伤指标及细胞凋亡等方面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联合肝毒性效应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10μg/mL的AFB1和ZEN复合作用于细胞主要表现为协同联合效应,同时随着浓度升高,由弱拮抗效应逐步转变为增毒效应直至强协同效应;早期凋亡指针ROS随暴露时间延长升高,而GSH和MMP水平则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同时0-3 h变化最为显著;随时间延长,Bax/Caspase-3表达量的比值升高,CYP1A2、CYP3A4和CYP2A6总体趋势均下调,但随时间延长该趋势更为显著;AFB1和ZEN诱导细胞联合肝毒性通过Bax,Caspase-3以及CYP450等基因互动调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玉米赤霉烯酮 高内涵筛选 肝联合毒性效应 CI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